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網絡背景下美學傳播色彩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現代色彩設計的特點
在網絡背景下,現代色彩設計愈發(fā)體現其自身的種種價值,尤其是審美價值。現代色彩設計是利用網絡技術實現文字信息、圖像、視頻的處理和采集,利用網絡技術設計并制作完成的一種新的設計形式。數字媒體已經成為繼語言、文字和電子技術之后最新的信息載體。網絡為現代色彩設計提供了新的價值理念,以往人們只關注現代色彩設計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在網絡背景下,受眾審美要求的提高,使現代色彩設計的審美價值走入受眾的視野,精神價值和心理價值也得到了重視??梢哉f,網絡推進了人們對現代色彩設計理念的轉變。受眾關注人性需求、情感的因素也促進了現代色彩設計的審美價值發(fā)生變革,以網絡為支撐的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為現代色彩設計審美價值的體現帶來了新的方向,也促使了現代色彩設計的美學傳播?,F代色彩設計的美學傳播主要指色彩設計產品的信息借助各類傳媒語境在各領域內的互動。這里所指的互動不是簡單的交換行為,它是對色彩設計產品的信息傳遞,擴張與收縮的一種動態(tài)傳播行為,具有流動性和開放性。非同時在場性。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是面對面的雙方交流,主體間是平等的,同時在場的信息流動呈現出了雙向互動的對話性特征。然而主體間的非同時在場性使得雙方的地位并不平等,在某一個傳播節(jié)點上,美學傳播信息是單向流動的。美學傳播信息是為那些不在生產與傳播現場的人們所生產的,接受者參與或介入傳播過程的能力有限,也就很難影響到傳播的內容。美學信息傳播不具備日常交流的即時性和現場感。例如,受眾對一件色彩設計產品的評價,可以是受眾和創(chuàng)造者之間的交流,但這種交流發(fā)生在受眾觀賞完色彩設計作品以后。不過,美學傳播主體的非同時在場性在網絡背景下有所改變,在受眾和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上也呈現出“日常交流”的態(tài)勢。非確定性和流向性。信息是“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是對不確定性的減小或消除。但是,美學信息是“不可靠”和“非真實”的。它是美學傳播有關信息的總和,是色彩設計主體帶有一定情感的接受行為,并通過色彩表現的方式傳遞出信息。美學傳播不承諾人們要尋找到歷史事實與色彩設計作品之間的對應關系,但作為“刻意編造”的信息,美學傳播以生動感人而不是確有其事為其成立指標。因此,美學傳播的信息具有明確的產品欲望。例如,政治宣傳促使人們支持某個團體或反對另一種團體,美學傳播也常常介入到這種傳播中,廣告就是靠著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及色彩設計和語言,傳遞美學信息增強宣傳和誘導效果的?;旌闲院蛫蕵沸?。美學傳播內容的混合性指它不是單一的某一類的知識,而是多種知識的混合。人類傳播促使人們交換信息、借鑒經驗和傳遞文明,從而獲得各種知識和生活技能。美學傳播通常不是以嚴謹的理性形式出現的,而是存在于生活形態(tài)中。美學傳播內容包括人類多樣的世俗狀態(tài),心理、情感和審美感知,所以美學傳播必然具有混合性和娛樂性。
二、美學傳播的新境界
日益網絡化、審美化的現實生活使人們重新反思審美與傳播的關系。從美學角度看,交往不僅是先驗的語言符號,也是和身體有直接關聯(lián)的,在這基礎上理解網絡背景下的美學傳播,能發(fā)現更深的美學意義:空間維度上的普遍互聯(lián)、時間維度上的直接互動、體驗維度上的直觀界面,使理想中的先驗美學共同感被經驗達成,這種情感、趣味與美學風格的共同建構,成為充分意義上的美學交往。網絡背景下,美學傳播對當代美學關系的重組,可以總結為三個層面的表達:首先,審美對象是借助于網絡復制和數字技術,構建了一個有別于傳統(tǒng)審美的虛擬世界,藝術的虛幻與日?,F實發(fā)生了顛倒。其次,審美主體作為網絡系統(tǒng)的延伸,使受眾在人的感知、表達方式上發(fā)生了改變,網絡作為一種“虛擬無意識”,改寫了審美主體的組成,也逐漸地改寫了受眾與傳播者之間的關系。最后,審美溝通作為網絡主體間溝通媒介,比其他傳播形式更能直接地表達受眾的感性認知。例如,受眾使用社交工具實時互助,突破了語言符號的范疇進而滲透到審美領域。網絡傳播的美學傳播證明,走出空洞的人文義憤和膚淺的技術迷信,重新架構審美與交往的基本關系是可行的。一旦確認了“審美”與“交往”的關系,美學便可突破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范疇。網絡作為一種互動性的交流媒介,為當代美學傳播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格局,也給美學傳播帶來了一定的反思。在歷史上,馬克思曾提出了“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的鑰匙”這一思想,以此可以將美學的傳播當做是解讀過去舊的傳播形式的方法,反思交往中的感性基礎——審美共同感。在架構上,將網絡美學傳播活動作為解讀當代審美方式的切入點,反思審美經驗的傳播學基礎——主體間的交往。通過恢復審美與交往的語義關聯(lián),網絡美學傳播現象為現代色彩設計敞開了一個交往的視野,網絡美學傳播活動也為傳播學提示了一個審美的維度。
三、廣告?zhèn)鞑ミ^程中的美學表現原則
在網絡背景下,美學傳播的形式有了新變化和新發(fā)展趨勢,如現代色彩設計在網絡廣告創(chuàng)作上的運用。廣告?zhèn)鞑ナ且环N信息傳播活動,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人們不再拘泥于簡單的圖片和文字,他們要求廣告要有足夠的吸引力。所以廣告在展示時,能否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首要因素就是取決于它的色彩作用,色彩具有視覺沖擊力,同時又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反映與變化,因此,對色彩設計的應用也是廣告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真實性原則。美學在廣告?zhèn)鞑ブ械淖罨驹瓌t就是真實性。無論是從美學還是從傳播的角度,廣告的表現形式不能出現歧義,其表現產品品質,功能用途和企業(yè)形象都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吹噓和夸大產品效果,對受眾造成誤導和欺騙,尤其不能弄虛作假。美學在廣告中的表現應當對文化把握精準,廣告的承諾要可體現出可兌換性,對具有生活化傾向的廣告不得以文案的方式再度渲染,對一些特殊商品的廣告一般而言不宜采用渲染描繪的方法。人文關懷原則。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人文關懷。人的需求是逐漸由表層轉變?yōu)樯顚拥倪^程。隨著消費觀念日漸成熟,美學在廣告?zhèn)鞑ブ械倪\用也逐漸從物質功利訴求上升為精神層面的人文關懷訴求,所以廣告美學應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特別是要貼近受眾的內心,并與之產生共鳴。例如,在廣告中需要倡導低碳環(huán)保的消費理念,宣傳助殘和希望工程,要傳播健康的道德觀和審美觀,這也是網絡背景下,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體現。功利性原則。美學在廣告?zhèn)鞑サ膶嵸|是功利性,應該將功利性和美學傳播的表現結合起來理解,廣告?zhèn)鞑ブ械拿缹W體現是廣告?zhèn)鞑崿F功利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功利性要迎合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接受;競爭性是美學在廣告?zhèn)鞑ブ械囊话阈砸?guī)律,各種類型的商業(yè)廣告都具有競爭性,所以更要客觀地評價商品,挖掘企業(yè)和商品的優(yōu)勢和特點,增強美學表現在廣告?zhèn)鞑ブ懈偁幮?。其實,廣告不僅是一種傳播方式,也是與商業(yè)有關的美學藝術的欣賞品。
四、結語
現代色彩設計新的發(fā)展貫穿于美學傳播活動的各個階段,只有美學傳播的效果在現代色彩設計的運用經得起歷練,才能實現其傳播的美學價值和傳播內容。在這種背景下,唯有通過客觀分析和科學評價,積極探索可實現的解決方式,才有可能使現代色彩設計突破框架限制,得到發(fā)展和升華。
作者:文聞 單位:安徽新聞出版職業(yè)技術學院新聞傳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