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網絡教學平臺下平面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基礎理論
1.1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設計理論。
學習活動就是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而師生共同努力的過程,顧名思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活動。而學習活動又構成了教學活動,所以學習活動是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學習活動的關鍵就是學習目標的制定,且學習的目標和教學目標之間存在某些方面的因果聯系,活動的方法、過程、組織形式等都是由于活動目標決定的,而學習的資源、學習的工具等都支持著學習活動的開展。
1.2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核心是學習者,該理論主要強調:學習者由傳統的知識被灌輸者和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自己能夠對信息進行獲取、深度加工的主動者。相比較而言,構建主義的教學活動是:老師由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掌握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設計。由人的外在活動與人的心理發展是辯證統一可知,活動是人類活得身心發展的源動力,而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活動。
二、學習活動設計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一般需要設計以下幾個環節:首先根據學習的目標,制定活動的主題;然后確定活動的形式,主要分為個體活動和集體活動;最后實施學習活動的方案并且對成果進行匯報。
2.1教學分析。
教學分析主要有學習者的分析、學習內容的分析以及行為表現目標三個部分組成。一是學習者的分析,如果想要學習者能夠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對學習者的特征進行分析,比如:學習活動中那些因素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率,這樣在設計學習活動時就可以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二是學習內容的分析,學習內容分析的目標就是揭示教學活動規定的以及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最后根據這些目標確定有效的教學條件。教學課程的標準是分析學習內容的前提和基礎。三是行為表現目標的確定,宏觀的教學目標不是指學生的學習境界,而是學習者完成教學教材任務后能夠做些什么,即學習者對技能運用的現實世界境界。這樣,教學目標便轉變為行為表現目標,這是一種終極的目標,主要描述是學習者學習后能做什么方面的內容。
2.2學習活動任務的設計。
首先,活動任務的制定需要和教學的內容有關,活動內容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需要完成的內容。如果想要活動任務被更高質量的完成,就需要將新的知識、新的技能和學習者原來擁有的知識、技能聯系起來,同時還要將新的知識、技能和學習者自身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等建立聯系,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習者更加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中。其次是學習活動基本流程的設計,基本的流程主要有設置情景、組織協調、合作學習、回報學習成果以及成果評價等設計。在學習活動任務設計的最后,還需要對學習活動進行監督設計,懶惰是人的天性,因此,想到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監督。
2.3“平面設計”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活動的設計,本文選擇了以“平面設計”為例。首先可以選擇以一個教材為藍本,如《PhotoshopCS4》,同時還要對其他優秀的教材進行演繹、重新組合、淡化繁瑣等操作。二企業標志的設計,主要有創建規則選區和修改選區。三照片修飾,需要對色彩的平衡、曲線、亮度與對比度等知識的掌握。四海報的設計,海報的設計需要學會對海報圖層的編輯。“平面設計”的學習活動需要教師首先明確自己的職責,但是最關鍵的是要組織好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在上課之前需要設計好課堂的主要內容,在課堂中要認真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斷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同時還要為學生之間互動創造條件,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思考并且有所收獲。
三、學習活動效果分析
3.1學習者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學生在完成一個學習活動之后,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熟練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識和技能,還學會了將已有的知識和新的知識建立聯系,最關鍵的是學生學會了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以平面設計活動為例,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熟練掌握了畫筆、邊框、文字、套索等工具的使用,還能對描畫、羽化、收縮、填充等操作的綜合應用。
3.2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得到了提高。
王吉慶教授認為,一個人的信息素養是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主要包括對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利用、信息的開發等方面的能力,信息素養是一種社會共同的評價。當一個人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之后,會十分渴望知道某個問題的答案,且能夠在多樣化的方法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具備信息素養的人還會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提出問題,且能利用適當的方法對信息進行評價。
四、結束語
網絡教學平臺是將互聯網絡和學習活動進行很好地結合,這樣便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當前,我國開展的網絡教學主要是以教學的內容為主,而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指導的課程是比較缺乏的。對于網絡教學而言,僅僅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是不夠的,還需要對學習活動的設計,注重對學習者的輔導與監督。
作者:余蕾 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