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技能競賽促進平面設計教學改革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為例,提出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應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場地、師資隊伍、教學考核和教學制度六個方面來進行教學改革,進而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技能競賽;高職;平面設計;教學改革
一、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平面設計項目解讀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平代表了世界職業技能領域的最高水平,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已舉辦兩屆。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有關平面設計項目的比賽在河南省漯河賽區舉行,該比賽項目是世界技能大賽創意藝術與時尚競賽類別中的一個競賽項目,主要分為四個模塊,即廣告設計、編輯設計、企業和信息設計、包裝設計,比賽時間為4小時。
二、平面設計專業授課實踐總結
1.學什么——教學內容改革
該項比賽一是考核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創意能力,即理解并且善于運用模塊中所提供的素材,在規定的時間內,發展與模塊相關的原創創意;二是考核學生設計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的能力,即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完成各項原創設計的前提下,是否能夠保證設計產品連貫性和設計一致性;三是考核學生的版式編排能力,即在完成產品設計以后,是否能夠掌握配色和版式設計的有關知識,從而對產品進行協調設計;四是考核學生的設計創作能力,即是否能夠運用相關的軟件創作圖像,并對圖形圖像進行裁剪和融合的設計創作能力;五是考核學生的生產技術能力,即能夠完成在計算機上的基本創作后把作品打印出來的生產能力;六是考核學生對原創作品的保存歸檔能力。從該項比賽所需學生獲得的基本能力以及所用到的設計類軟件來看,在開設課程的時候主要分為以下幾類課程,一是素描設計類課程,主要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構圖能力、基礎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二是配色設計類課程,主要讓學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于顏色的敏感度,進而激發學生的配色靈感,從而創作出更加優秀的設計作品。三是版式設計類課程,需要讓學生了解在進行UI版式設計、網頁版式設計、海報版式設計、直郵廣告設計、圖書雜志版式設計和包裝版式設計時,能夠了解這些版式設計的編排特點和版式設計的基本法則,進而了解版式設計的基本原理,提高學生的審美和設計能力。四是軟件設計類課程,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借助Photoshop等一些軟件,將學生繪在紙上的原創作品通過計算機呈現出來。在進行這四項課程的教學時,每一類課程都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保證作品的原創性。
2.如何學——教學方法改革
(1)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為載體,將教學內容與實際項目的結合,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以就業為導向,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專業實踐能力,而技能競賽內容的確定是在結合當前企業新技術、崗位新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的。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需求,選擇性的將該技能大賽的項目融入到教學中,將大賽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進而提升學生實踐訓練和技術應用能力,從而解決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脫節的問題。(2)小組合作學習法。當今社會,既充滿了競爭,又離不開合作,既要在合作中競爭,也要在競爭中合作。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既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能夠進行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優秀的職業素質。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而合作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師的教授方式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強高職學生步入社會后的溝通和交流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融入社會和工作崗位施展個人才能。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中,計算機平面設計類比賽是兩人一組的團體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需要引進小組合作學習法,培養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協作能力,并根據學生自己的特點,在團隊中發揮出自己的專業優勢,從而使得整個比賽順利進行。
3.在哪學——實訓基地改革
實訓基地是學生在參加技能大賽時,進行實踐訓練的唯一場所,也是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實訓基地分為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根據計算機平面設計的人才培養目標,該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為計算機機房實訓室,對于機房電腦的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能運行競賽所用到的各種設計類軟件,并能用控屏軟件使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其次,可以聯網,讓學生能夠上網瀏覽作品獲得創作靈感;再次,計算機的顯示器質量要好,這樣學生在進行配色設計時可以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最后,可以每個機房都配備一臺彩色打印機,讓學生在設計完成后,可以通過打印獲得更為直觀的作品體驗。同時,學校也可以與企業加強聯系,建立以就業為目的的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生進入實訓基地進行以就業為目的的頂崗實習,不僅保證了學生的勞動報酬和安全問題,也使得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提高。
4.誰來教——師資隊伍建設
各高職院校為了參加職業技能競賽,都會在賽前要求指導教師認真研究大賽規程,組建參賽團隊,制定參賽方案,有效提高教師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在備賽環節,職業技能競賽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求教師與學生采用校內訓練與企業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可以使參賽教師了解企業的用人標準,也可以使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教學、科研和實踐能力。
5.學的好壞——考核方式改革
在以往的教學考核中,學生的成績主要分為兩部分,期末考核(60%)和平時成績(40%),這種考評體系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和教師評價,而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則考核不到位。技能競賽為了考核參賽學生的個人能力,會制定一系列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構建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多元考評體系,結合職業的崗位能力需求和評價標準,形成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實踐教學課程評價體系,實現崗位標準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標準高度統一,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操作規范。而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將學生的職業資格考試和參賽獲獎情況納入到考核評價體系中去,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職業技能競賽,在班級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學的保障——教學制度改革
首先,可以把技能競賽作為“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之一,這樣不僅促進了教學改革,也解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缺乏的問題。其次,建立教師技能競賽獎勵制度,要想使學生比賽取得好成績,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的獎勵。所謂名師出高徒,教師水平提升了,學生的比賽成績自然會更上一層樓。可以將參賽教師的成績和年終考核、職稱評聘等掛鉤,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到比賽中來,為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起到正確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再次,創新教師的評課標準,教師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的水平,要改革以往的督導和同專業教師進行講評的傳統評課方式,要把學生的聽課效果和能力訓練作為評課新標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領會新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新知識去掌握某項技能的能力。最后,指定教師下企業實踐制度,鼓勵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教師只有深入企業第一線,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教材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脫節的問題,才能了解企業的用人標準、操作規范和崗位所需的技能,教師可以把企業實踐所得來的經驗轉變為教學內容,為教學改革添磚加瓦。
三、小結
技能競賽的舉辦,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改革了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完善了教學設備和實訓基地的建設,既檢驗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又考核了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一條重要路徑。今后,筆者學校會參加更多職業技能競賽,為社會培養更多有用的平面設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玲玲,岳宗輝.技能競賽引領高職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9).
[2]朱玉良.技能比賽促進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以衡水科技工程學校為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作者:張潔靜 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