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居住空間設計精品課建設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內容摘要】
《居住空間設計》是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核心專業課程,也是校級精品課申報課程。通過該課程可實現本專業“設計方向”從事居住空間設計、工程制圖、效果圖表現、施工技術指導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養。
【關鍵詞】
課程建設;藝術設計;自主學習
一、課程建設的理念和思路
(一)課程建設的理念。
1.實施項目教學改革成果。制作并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本課程“項目教學”和“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2.按照國家精品課要求。建設網絡化學習條件,為學生提供主流設計網站和師生學習交流平臺,促進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實現便利、快捷的網上答疑與指導。
3.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按照其所對應的崗位和工作流程組織任務選取、任務執行、任務指導。并在設計過程結束后通過評審完成課程任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4.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案例解析引導法、視野拓展法、小組合作法、師徒幫帶法、點評糾正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性,活躍課堂氣氛,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注重其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5.注重本課程的教學團隊建設。根據團隊成員的專業優勢和特點,合理分配課程建設任務,凝聚集體智慧,體現每一個團隊成員在課程建設中的價值。
6.注重教材建設,逐步實現層次化、立體化和精品化。一是層次化:根據學生層次,有針對性的編寫、講解、布置任務等。二是立體化:即既有主干教材,又有輔助教材;既有紙質教材,又有電子網絡教材。三是精品化:突出教學內容的“精”,打造高質量教材。
(二)課程建設思路。
一是充分利用“設計工作室”已有的條件,推進本課程教改的實施。細化教學組織與安排,確保教學內容依托實際項目并符合崗位工作的職能需求與工作過程。逐步完善包括教學錄像;教學動畫;案例資源;素材庫、題庫;實訓指導書等教學資源的制作與完善,并運用到教學之中。二是加強本課程的“網絡”建設,逐步實現“在線學習與指導”;“網上同步階段測驗”、“設計修改與答疑”等。三是加強教學團隊的雙師素質培養,將沒有設計實踐經驗的老師派出去,將企業設計人員請進來。明確教學團隊中每個老師的職責,將精品課建設任務落到實處。四是加強教材建設,圍繞項目教學展開自主教材編寫,并體現教材的“層次化、立體化與精品化”。
二、課程內容
(一)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本課程內容針對家裝設計崗位,圍繞該崗位所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即與業主溝通、洽談確定設計意向和定位;能現場測尺并繪制戶型圖;能完成方案設計及裝飾材料的選擇;能繪制施工圖和效果圖,能完成文本的設計與制作;能幫助業主進行家具、陳設、綠化、配套設施的選擇等進行培養。本課程適用于裝飾與室內專業的學生。
(二)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三、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創新
(一)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采用課外調研、課外收集資料等教學形式,并實施課外調研與設計實訓的“現場教學”。即任課教師負責安排調研地點和內容,制定調研計劃,明確調研任務,并在調研現場進行“現場教學”,使學生能夠直觀掌握設計潮流、材料的應用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等。
(二)努力實施“工作室”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本系即將開啟的“凡藝設計工作室”將承攬的設計項目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職場體驗。學生按照設計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流程完成設計任務(也是教學任務),老師和工作室的設計人員則充當設計負責人負責設計的指導和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本專業核心崗位能力(設計與設計表達能力)的培養。本專業的“凡藝設計工作室”完全按照設計公司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方式,配備先進的設計、出圖設備和相應的客戶洽談區、材料展示區及專業資料室等,使學生在工作室里邊學習邊工作,實現工學結合。
四、教學實踐
充分依托校企合作企業,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安排相關的實踐教學內容,如現場測尺、設計項目來源、案例教學資源及施工現場參觀等。
作者:俞緋 單位: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潘海嘯,任春洋,楊眺暈.上海軌道交通對站點地區土地使用影響的實證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07,4
[2]劉婷婷,林濤.TOD模式下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沿線居住環境分析[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
[3]楊安琪.明清北京宮廷外朝空間形制及千步廊格局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5
[4]吳奕良主編.中國“八五”新住宅設計方案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5]徐麗萍.彈性設計理念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特質表現[J].工程與建設,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