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景觀空間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855年巴黎第一次世博會的開啟樂章
18世紀的巴黎皇后大道(CourslaReine)郁郁蔥蔥,這條陣列種植的林蔭大道平行毗鄰塞納河(Seinefleuve),成就了城市早期線形景觀空間。在1855年的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覽會的平面圖上,我們看到的由皇后大道首尾交接香榭麗舍林蔭大道(AvenuedesChampsElysées)和蒙田大道(Av-enueMontaigne)圍合成的三角地帶,即巴黎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所在地點,圖中的藍色建筑是專門為之所建的主展覽場所———巴黎工業(yè)宮(Palaisindustrie)。工業(yè)宮已于1896年拆除,并在舊址建起今日游客必經的巴黎大皇宮,閑步走向塞納河邊會見到40m寬金碧輝煌的亞歷山大三世大拱橋(PontAlexandreIII),時空交錯中重溫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金碧輝煌。
2城市地標的世界博覽會淵源
今天的巴黎艾菲爾鐵塔和紐約自由女神像作為城市地標眾人皆知,殊不知其均有法國血統(tǒng)和世博淵源。艾菲爾鐵塔所在的戰(zhàn)神廣場和塞納河對岸高地的夏樂宮(PalaisduTrocadéro)均借世界博覽會的契機逐步更新完善。自由女神頭像也曾展出在塞納河邊的室外公園,在1878年主題為“藝術和工業(yè)”的巴黎第三次世博會。自由女神像是慶祝1876年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由法國雕塑家巴托第(FrédéricAugusteBartholdi)設計,歐根(EugèneBartholdi)和艾菲爾先生(GustaveEiffel)制作。隨后,艾菲爾先生成名作品艾菲爾鐵塔也在1889年巴黎的第四次世界博覽會落成,數以萬計的游客在300m的高空俯視巴黎景致,我們可以在景色中想象1900年的巴黎魅力。
3縱觀巴黎景觀空間來分析五次巴黎世界博覽與城市空間形成的關系
國家經濟的高度繁榮下時機具備,讓世博會以重要角色介入城市公共空間和景觀的發(fā)展。走在今天巴黎中心城市景區(qū),香榭麗舍大街、大小皇宮、亞歷山大三世大橋、榮軍院、夏樂宮、戰(zhàn)神廣場和艾菲爾鐵塔等等,都是五次世界博覽會給城市留下的絢麗景觀區(qū)域和城市地標。以世界博覽會的單一線索切入分析巴黎的主要地標及公共空間的形成,今天巴黎塞納河沿岸的景觀區(qū)域,除了西岱島中世紀遺產巴黎圣母院,剩下所有重要的景觀區(qū)域均在世博會的契機下建設。從皇朝時代留下的皇后大道及花園作為基點,與香榭麗舍林蔭大道之間的夾角區(qū)域框建了塞納河北岸第一個世博展覽場所。場所東北邊界也是從盧浮宮到舊凱旋門的巴黎歷史軸線所在地,持續(xù)生長直至拉德芳斯新商務區(qū)的建筑地標新凱旋門共同構成巴黎的新軸線。除了經典優(yōu)雅的法式園林和建筑,香榭麗舍大街的林蔭大道成為19世紀中期城市空間建設的時尚風標,和街邊花園組合營造了繁華商業(yè)所需的開闊商用區(qū)和靜謐的園林休閑空間。隨后而來的巴黎第二次世博會選址戰(zhàn)神廣場,建立了方形的大花園,平整地面和種植所需的土壤就近取自今夏樂宮所在的山丘。建筑師Fr.LePlay在花園中央建設了1867年名噪一時的橢圓形建筑物,因世博會展覽時間所限,26000個工人在2年時間內超速完成這個長寬分別為490m和380m超大建筑物,見證了展會對城市空間建設速度的推進。展覽館今天已不復存在,從照片和書籍中窺豹一斑的了解到,建筑物和花園景觀相輔相依,橢圓形的主建筑以花園為中心建設,建筑外圍的花園中分散安置了不同的小國家館。整個建筑幾乎具備了作為一個真正城市的所有服務空間,郵政通信和廁所醫(yī)療等等,休閑游樂公園中的熱氣球讓游客鳥瞰整體景觀。同時針對交通建造了巴黎第一個戰(zhàn)神廣場火車站(GareduChamp-de-Mars)。作為景觀設計者,我看到了一個規(guī)劃全面、功能性完備、景觀和觀賞游樂設施完備的博覽會。1878年落成的舊夏樂宮是巴黎第三次世博會展場,建筑附屬坡地公園以水為特點輔以眾多的裝飾雕塑。即便今天被新夏樂宮所取代,但是宮殿前的坡地公園依然是以水造景,中心噴泉為主兩側的路徑環(huán)抱中心景區(qū),以喬木、草坪和花卉錯層置景。戰(zhàn)神廣場和榮軍院區(qū)域在1889年巴黎第四次世博會已初現今日面貌,艾菲爾鐵塔的落成是最大亮點。站在夏樂宮高地我們可以看到豐滿的景致,建筑附屬的綠地景觀和律動的噴泉與塞納河對岸的戰(zhàn)神廣場遙相對應,組成了精致的帶狀景觀公園,新舊建筑景觀相依相映,林木花卉和草地編制的景觀美毯烘托了艾菲爾鐵塔的制高點。隨后而來的巴黎第五次世博會無疑是重中之重,巴黎最美的大橋亞歷山大三世橋在1900年落成,連接了榮軍院綠地休閑區(qū)和新建的大小皇宮。新宮殿和橋梁已然異常奪目,景觀配置以簡潔的塊狀草坪輔以大喬木,對應金碧輝煌的橋梁雕塑和宮殿外立面。巴黎城市2個塊狀跨河景觀帶一如今天巴黎河岸主要景觀空間,今日巴黎的塞納河風貌已然呈現。借這次世博會的機遇,巴黎的公共交通得以高速發(fā)展建設,不同形式的交通網絡建立。除了新建奧賽火車站(Gared’Orsay),榮軍院火車站(Invalides)和里昂火車站(GaredeLyon)之外,第一條地鐵線(PortedeVincennes-PorteMaillot)也開始運營。便利的自動扶梯形式以“未來的路”(Ruedel’Avenir)的名稱出現在游人面前,環(huán)繞安置于世博場地,新的交通和自動扶梯的參觀形式帶來更多的景觀視角,直徑100m摩天樓作為新的娛樂體驗隆重登場。夜間電照明的使用和發(fā)光噴泉的安置開啟了光景觀篇章。
4結語
世界博覽會作為人類盛會之首,讓我們看到早期的林蔭大道,花園綠地的營造,水景觀及雕塑裝飾直至光景觀等不同時序的發(fā)展演變,明確了世界博覽會給予城市規(guī)劃建設的機遇和對公共空間景觀塑造的強大推動力。除此之外,每一次博覽會都有著不同的主題定位。展會定向從最早的工業(yè)革命和經濟強盛帶動的新科技展現逐步演變?yōu)閷λ囆g、和平、環(huán)境和人類如何更好生活的未來展望。進步和退步有時二位一體,汽車和工業(yè)污染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侵蝕人類健康,享受經濟發(fā)展成果的同時,綢繆城市環(huán)境都將是世博會持續(xù)探索的話題。從1851年倫敦的第一次世界博覽會至2010年上海世博會,世界博覽的展覽所在地也從西方主戰(zhàn)場轉戰(zhàn)東方。今天的我們共同反思人類盛會繁衍促生的城市公共空間,在享用城市景觀歷史遺產的同時,站在景觀設計師的角度思考如何創(chuàng)建生態(tài)的具備持續(xù)活力的未來城市公共空間。
作者:高增榮 單位:大連六環(huán)景觀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