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古代居與現代空間設計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我國設計領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的現代空間設計理念也開始尋求創新與進步,基于我國數千年來人們的居住環境與居住理念,在現代空間設計工作中可以有效地應用這些古代的因素與理念,更好的做到古為今用,優化人們日常生活的環境,將自然的效果與現代化的手段相結合,更好體現出居與游一體的空間環境。因此,本文,針對古代居與游與現代空間設計之間的關系內容進行探討分析,旨在為相關空間設計工作人員在開展空間設計工作時提供更多的方向與可供參考的理論建議。
[關鍵詞]古代居與游;現代空間;開敞空間;空間設計
引言
在我國幾年前的歷史長河中,我國人民的居住歷史與居住文化也形成了獨特的體系,尤其是充分體現古代居與游思想的園林空間設計,這種空間設計效果可以充分的將居住與游玩兩種需求進行滿足,進而為居住者提供更好的環境。而將這種居與游一體的理念應用在現代空間設計中既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創新,如果可以合理有效的對這種空間設計理念進行運用也可以優化人們的日常生活環境,推動著空間設計理念的進步與完善。
1古代居與游的空間概念簡述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居住環境中沒有鋼筋混凝土,也沒有高樓大廈,人們可以更多的與自然環境相接觸。而在古代的設計中,尤其是南方地區,許多的文人雅士習慣于將自己的居住環境設計中融入游玩的元素,比如說園林式的開敞空間。這種空間設計屬于外向型設計,空間中的效果更加透,因此,許多地方采用借景、對景等方式,給人們心理中形成一種安逸感與舒適感,同時可以更多的將居住與外部的游園環境相結合,溝通室內外的聯系,給人一種新鮮感,而將這種理念應用在現代空間設計中可以更好豐富現代空間的開放性與收納性,提高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
2基于古代居與游思想下的空間設計手法
2.1因地制宜,更多的采用借景手法
在古代居與游一體的敞開空間中,采用的方法更多的因地制宜的借景方法,這種借景的方法不僅突破了園林的局限性,更多的豐富了園林景色,比如說拙政園中就將視覺效果與景觀相結合,設計出了“別有洞天亭”的這么一處景觀。
2.2運用建筑劃分、組合空間
為了凸顯出空間中的層次感與虛實感,在古代的空間設計中,更多的采用建筑的劃分與組合空間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通過建筑將景觀相隔絕,雖然隔絕,但是卻又緊密相通,或者采用廊的結構作為交通通道,更具有過渡空間,豐富空間層次的效果,這些都體現出了居與游的思想與空間設計理念。
3現代空間設計中如何融入古代居與游的概念
隨著人們科技、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古代居與游的概念與手法也可以更多的應用在現代化的空間設計與空間營造中,本文就針對現代空間設計中如何融入古代居與游的概念進行討論分析,更好的為現代空間設計者提供方向與思路。
3.1將自然造型當做空間中的點元素使用
首先,在空間設計中,自然景觀與自然造型可以更多的使用,在空間中,自然造型可以當做點的元素進行應用,比如盆景、盆栽等陳設物,這些物體可以營造出室內空間的自然效果,同時可以凈化人們的心靈,更好滿足人們對于自然的向往。
3.2營造小的自然空間,將室內設計室外化
第二個是營造小的自然空間,比如說室內空間設計中,營造一個綠色的自然空間可以具備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個是功能性作用:綠色空間中的自然效果可以起到凈化室內空氣,提高光合作用的效果,更好的為人們的身體健康做出保障。而第二個方面體現在審美功能方面,通過設計師對室外景物與室內環境合理的組織和安排,創造出優美自然的生存環境,使室內外空間渾然一體,可以極大地緩解工作的勞累和生活的緊張。
3.3采用繪畫的手段創作綠化景觀
室內風景畫、植物花卉、湖光山色等既可以產生把大自然引進室內的效果,又增加了室內藝術和文化氣氛。例如,人們大會堂西藏廳,在主墻面上是布達拉宮的大型圖畫,這種手法既達到了室內環境室外化的效果,又體現了室內空間的文化特色。
3.4室內應當更多的模擬自然環境效果
如鳥語花香、風聲浪濤等動態音響效果,讓人們在室內就能獲得大自然的嗅覺、聽覺感受,科技的高度發展為設計創造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
4結論
總而言之,在現代空間設計中融入古代居與游的空間設計理念是對于現代空間設計理念的創新與發展,空間設計人員應當更多的借鑒古代敞開空間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手法,將現代空間與古代空間上設計手法相結合,更好的體現出居與游的效果與人與自然貼近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王鐵,胡冰晶.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21):69.
[2]趙曉燁.古代裝飾語言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8(04):20.
[3]潘震.古代園林開敞空間設計手法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0(08):201-202.
[4]張長征.詩意、自然:尋找回來的世界——中國古代造園理論對現代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啟示[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148-150.
作者:康明慧 單位:四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