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求職文書修讀動機課程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從學生的修讀動機觀照課程內容設計
1.希望學以致用。修讀此課程的學生,學以致用的要求高,學習以后能在求職上得以運用是重要的,這一點是學生的主要要求。2.注重前途規劃。修讀此課程的學生多注重自己的前途規劃,在畢業前想多學習有關求職的知識,為自己找工作早作準備,也希望畢業后能順利找到工作,不會浪費時間。3.吸收新知識。學生本身已了解基本的求職文書知識和寫作技巧,修讀此課程想知道有沒有更新的相關知識可吸收。4.改善求職缺點。學生自身有某種求職上的缺點需改善,希望修讀此課程能增加對求職的認識,了解自己的缺點,最后將它改掉。5.了解中文與英文求職文書的區別。除了學習英文求職文書外,部分學生也想學習中文求職文書的寫作,特別是其在用詞和內容結構上有何特點。學生的修讀動機往往是多重而非單一的。注重前途規劃的學生,多希望課程能學以致用;而上述第5種“了解中文與英文求職文書區別”的學生,也希望多了解各種求職知識。可見,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要求也往往是多樣的。所以,我們的課程設計給予學生的應包括:一是恰當的求職觀念。第2種動機的學生注重前途規劃,課程除給予求職知識外,讓學生了解與前途規劃相關的求職觀念亦是重要的。二是實用的求職知識。這是針對第1種動機而言,由于學生重視學以致用,所以這部分應是課程最主要的內容。第5點動機的要求亦會在這部分加以講述。三是新的求職知識。這是針對第3種動機而設,加上現今的學生能從社會上的各種渠道如書本、互聯網、傳媒等接觸到有關求職的知識,鮮有學生對求職知識是一無所知,故給予新的求職知識是課程內容的一部分。這三部分的內容比重并不相同。其中以第二部分實用的求職知識最為重要,因為課程本身為寫作課,實用的求職知識與寫作內容關系較密切。第一與第三兩部分與寫作的關系不是很密切,在內容比重上應相對較少。
二、教師對課程的設計
在沒有考慮學生修讀動機前,課程設計預設了數項要求:一是求職文書是一門寫作課;二是課程內容包括現實求職中運用的各種應用文體;三是課程內容力求做到完整、豐富與實用。對比學生對課程的期待與教師的課程設計預設項目,在內容比重上應作適當安排與調整。加入學生修讀動機后,課程內容的設計應轉變為:1.求職文書是一門寫作課2.課程內容包括現實求職中運用的各種應用文體3.課程內容力求做到完整、豐富4.課程內容包括恰當的求職觀念5.課程內容包括新的求職知識6.課程內容包括實用的求職知識對應第1點要求,課程內容會講述各種求職文書的寫作知識,并給予寫作練習加強認識。在第2點要求上,課程內容會包括求職信、履歷表和自傳三種必備文體。第3點針對完整、豐富的要求,課程會加入分析招聘廣告與面試知識等內容。針對第4點,課程會講述了解自己與了解工作的求職觀念,增加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第5點新的知識,課程會講述網絡求職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這種流行的求職途徑。最后一點實用的求職知識,將會貫穿前5點的課程內容。下文將針對這6點,簡介課程設計的內容。
三、灌輸正確的求職觀念
觀念較實際知識更重要。求職時撰寫一份精美的求職信、履歷表,或熟練掌握面試技巧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先要了解自己、了解工作,這樣才能找對工作。擔心找不到工作是其次的,去找什么樣的工作才是重要的。所以灌輸學生重要的求職觀念,任務應集中在使其了解自己與了解工作兩個方面。
(一)了解自己
讓學生了解自己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是重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個人對其人生所經歷的職務歷程的預期和計劃。了解自己些什么?這方面的說法很多。若從求職者是否適合某種工作的角度去了解,則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優勢與缺點。優勢包括學歷、經歷、技能、個性等不同方面;缺點則指上述各項條件存在哪方面的不足,不足是否嚴重,能否補救等。了解自己也可從能力、興趣、性格、價值觀四個方向作綜合評估。了解自己是要接受自己,包括懂得欣賞自己,對自己滿意和具有自信,接下去才能實現自己,在工作中達成自己的理想。
(二)了解自己所喜歡的工作
了解工作可先了解公司的生產或銷售產品、行政架構、行業地位、發展歷史等。其次是了解該行業的情況,例如:行業盛衰周期、政府法令、行業重要新聞等。另外,亦要了解職業的相關信息,如勝任此工作的人格特質和價值觀、所需的技能、學歷或資格要求、工作內容、職責、工作條件、薪資水平、升遷情形、未來發展展望與相關職業等。了解自己與了解工作以后,分析、比較自己的條件、情況是否適合那樣的工作,學生才能決定自己是否可以進入那個行業。在選擇確定后便可計劃求職行動,按部就班達成目標。這部分會以介紹方式讓學生知道了解自己與了解工作在尋找工作上的重要,讓學生在真正找尋工作之前,先在了解自己與了解工作上作好準備。
四、教授實用的求職知識
這是課程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對求職文書的基本認識與寫作要求兩方面。具體內容則有:分析招聘廣告、求職信、履歷表、自傳以及面試五部分。把分析招聘廣告和面試加進求職文書課程中,除希望課程能將求職過程兩個主要部分都包括在內,也使課程更完整、豐富。
(一)分析招聘廣告
在講述各種求職文書前先分析招聘廣告是必須的,因為招聘廣告是各種求職文書的資料來源,不先了解有關資料,就無從寫作任何求職文書。對求職者而言,招聘廣告的內容主要分作兩方面:1.工作性質的說明;2.對求職者的要求。工作性質方面,除非求職者不滿意或有意見,否則可不回應。對求職者的要求部分則須回應。將職位要求分類后,應先找出主要的要求在哪方面。接著確定各項要求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何在,確定回應各項要求的次序,并注意抽象空泛的要求,皆是分析招聘廣告時要注意的地方。
(二)求職信
這部分教學包括四個單元:1.求職信與履歷表的區別;2.求職信各段落的基本結構;3.寫作求職信的注意要點;4.基本格式。第1單元希望學生能分辨出求職信和履歷表各具不同功能,在寫作時,內容不宜重復。第2單元指出一般的求職信可分作三個部分,即首段的第一部分,中間的第二部分,這部分多超過一段的篇幅,以及末段的第三部分。三個部分各具不同的內容和作用,讓學生在寫求職信時有可依從的原則,但也要避免千篇一律,應根據本身的條件變化與職位要求的不同而調整內容結構。做到既符合求職信結構要求,也能突出自己的長處。第3單元指出寫求職信時應避免出現的錯誤。最后一點以圖表形式顯示一般書信的格式。
(三)履歷表
這部分教學包括四個單元:1.履歷表的篇幅;2.重寫或修改履歷表的問題;3.履歷表的項目;4.增加履歷表質量的表達方法。第1、2單元講解對履歷表的基本認識。在篇幅上應遵守一頁紙的原則,除非工作年資很長或轉換工作頻繁才視情況增加篇幅。重寫或修改履歷表是必要的,申請不同工作不宜使用相同的履歷表,應視工作要求的不同去修改,讓雇主感受到求職者的誠意。單元3講述履歷表常見的項目及其排列次序。履歷表包括的項目視應征職位的要求而增加或減少。單元4指出要將工作表現量化才容易突出自己的才能,讓雇主了解求職者的工作表現如何。單元4可舉出數個有關工作表現的問題,如“曾經在哪些項目上節省了資源?”幫助學生量化履歷表的內容。
(四)自傳
課程內容包括自傳部分,因為一些工作在應征時須求職者寫個人自傳,加入這方面的內容,自然讓課程更完備。現實中,在網絡上申請工作和填寫公司求職表格時,常見要求應征者寫上有關工作前景、學習心得或個人專長等簡介短文,這些內容正是自傳的常見內容。預先學習自傳寫作,求職時自然會有幫助。自傳與求職信在內容和性質上皆有分別。自傳會比求職信增多了個人背景和家庭狀況兩部分,而性格、興趣亦是自傳主要內容,但求職信卻不一定會加入。自傳的性質屬抒情文,與求職信較嚴肅和平板的性質不同。自傳較容易表達個人感受、性格、興趣等方面的內容,可讓雇主更容易了解應征者的人格特質和是否具有勝任應征職位的價值觀。自傳的內容包括三個單元:1.撰寫自傳的原則;2.自傳的結構;3.撰寫自傳的注意要點。單元1講述一些自傳的基本認識,如篇幅長短、排列次序、內容選擇等。單元2從段落安排上指出數種自傳常見的結構方式。如把自傳的結構分成兩大部分,則前段講述家庭背景和成長歷程;后段談性格、興趣、專長和求學經歷。單元3歸納一些提升自傳水平的注意要點,如自傳中要舉出成功事例和展現自我的競爭優勢等。
(五)面試
這部分包括五個單元:1.面試的形式;2.面試的基本要求;3.面試前的準備;4.面試時的表現;5.面試常見問題。單元1講述數種常見的面試形式,如電話面試、視訊面試、個人面試、小組面試等,讓學生了解不同面試形式的特點和注意要點。單元2至4指出多項有關面試的基本認識。單元5歸納多條面試經常詢問的問題和建議回答方式讓學生參考,同時講述一些面試策略。如面對情境問題時,面試者應先描述問題的癥結,再指出可以采取的行動,并總結問題教訓,系統有序地回答問題。
五、學習新的求職方式:網絡求職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不少機構紛紛電子化,利用互聯網進行招募人才與求職的情況日漸普及,新的求職知識將集中講述網絡求職的情況。這部分包括四個單元:1.網絡求職的途徑;2.網絡求職的優缺點;3.注意事項;4.如何填寫網絡履歷。單元1簡介數種常見的網絡求職途徑,包括求才求職網站、搜索引擎、各機構自設的網站、政府就業網站和學校就業網站等,網絡求職途徑是多樣的。單元2指出網絡求職雖具有迅速、有效率、訊息量大等優點,但亦有競爭更激烈、欠缺透明度、回應慢、個人資料外泄等常見缺點。學生求職時宜注意當中利弊。單元3指出數點網絡求職的注意要點,如要經常更新簡歷、慎選可靠的求職網站等。單元4指出電子簡歷的類別、選擇關鍵詞的要求等內容。
六、寫作練習與面試訓練
前述內容主要通過教師講授方式讓學生吸收有關知識,當中也會加上問題討論與例文分析,接下來便會以寫作練習和活動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運用課堂所學以加深認識。在寫作練習上,最理想的情況是每種文體皆有練習機會,但由于教時的限制,部分寫作練習安排在課外由學生以自學方式完成。課堂上的寫作練習以求職信為主,選用真實的求職廣告為題,讓學生寫一封完整的求職信,完成后在課堂討論得失,教師再給予評語輔導。面試訓練以分組方式進行。以數人為一組,將學生分為招聘者與求職者。教師先預設求職情境,讓招聘者構思發問問題,求職者構思可能問及的問題及回應的答案。面試結束后,招聘者決定聘請哪一位求職者,并由教師及招聘者評述各求職者的表現。
七、教學中常出現的問題
課程設計縱然顧及學生需要,但教學上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現分述如下:
(一)教材實例難尋
求職信、履歷表與自傳三種求職文書,要獲得真實的事例作教材很困難。書籍與互聯網雖然有很多這方面的事例范本,但相信大都是虛構的創作,并非實際運用的事例。雖然虛構的創作仍有很高的學習和參考價值,只是欠缺了與現實情況比較對照的實例,稍欠圓滿。
(二)校外教材多,易與課程重復
學生要獲得求職文書的知識并不困難,在互聯網上稍作搜尋便可找到不少資料。而求職文書涉及的文類是固定的那三種,學生掌握的資料很容易便與課程重復。課程能夠給予學生的是完整和豐富的課程設計,并且在課堂上安排有學生難于自學的寫作練習與面試訓練,希望能減少學生對課程重復的疑問。
(三)課程欠新意
上一點提到求職文書涉及的文類是固定的那三種,現實中使用的情況如是,課程內容便很難有所改變。課程嘗試加入分析招聘廣告、面試和網絡求職知識以補不足。但新的事物到了明天便變成舊物,欠新意的困難是課程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四)學生要求不同
學生來自不同學系,語文水平不一,對求職文書的認識也不一樣,出現不同的要求幾乎是肯定的。有些學生可能只想學習面試技巧,其他的求職文書知識以往已知曉;有的想課程提供適合修讀學系的求職事例;有的則想課程提供制作更精美的履歷表作參考等。學生的不同要求容易為課程設計帶來大大小小不同的問題。求職文書課程在多數大專院校都有開辦,要課程設計成功,很自然要照顧學生的需要,從學生修讀動機去看相信是其中一種途徑。上文總結學生的修讀動機,發現學生有較大的動機想學習實用的求職知識,這個結果對求職文書的課程設計其實有很大的影響。求職文書課程不能成為一門單純的寫作課,而是實用的求職知識與寫作合一的課程。這種安排可能也不錯,但給予寫作知識與寫作練習的課程比重很自然便大幅減少。如果課程教時不足,這種改變便不恰當,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練習機會去改善本身的寫作缺點,而依靠學生自學去改善也容易成效不彰。因此,若要配合學生修讀動機,求職文書課程必須讓實用的求職知識與寫作練習兩者皆分配有足夠的教學時數,上述的課程設計才能發揮它的效用。
作者:蕭淳鏵 單位:香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