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音樂文化課程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課程的設計
(一)大綱的設計
1.課程的目的、性質和任務要明確:該課程作為表演專業(yè)(音樂方向)的學科基礎選修課程。要使學生初步掌握涉及廣東音樂文化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于嶺南音樂文化的認識,加深對于廣東地域音樂文化的理解。
2.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突出:課程的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主要內容涉及粵曲、粵劇、粵樂三大音樂品種,梳理三大樂種的基本概念、音樂特點,結合音樂名家和名作的賞析,對實際音樂問題進行分析。
3.課程教學內容(含重點及難點)清晰:教學中分為五個章的內容:第一章緒論,重難點為:廣東音樂文化的范圍與淵源;第二章廣東的粵曲文化,重難點為:粵曲的發(fā)展、名家簡介、精品賞析;第三章廣東的粵劇文化,重難點為:粵劇的發(fā)展、名家簡介、精品賞析;第四章廣東的粵樂文化,重難點為:粵樂的發(fā)展、名家簡介、精品賞析;第五章如何更好的學習與傳承廣東音樂文化,重難點為:學習的方法與傳承的意義、措施。
4.課程各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適當:把課堂的教學和欣賞實踐結合起來。要求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要求結合課堂所講授的內容,布置一定的復習和思考內容,要求多聽、多想、多實踐。另外,本課程的考試可采取開卷或閉卷方式進行。也可以課堂講授的具體問題為基礎,結合自己的表演或欣賞實踐,寫出相應字數心得體會。
(二)教案與課件的設計
在教案中,要根據大綱的內容安排具體的章節(jié),考慮到授課效果,在授課之初要明確課程名稱的所指。此文所指的“廣東音樂文化”課程不單指一個樂種或整個嶺南音樂,在這門課程中只涉及粵樂、粵曲、粵劇三個樂種,雖然,這種授課內容未必全美無缺,但考慮教學對象和學時的要求只能做這樣的取舍。在教案的內容上,應該要包括如下幾個主要的問題:1.教學的目標及要求;2.教學的重點、難點及關鍵點;3.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4.思考及復習。在課件的設計方面,考慮到受眾是表演專業(yè)的學生,一定要求要突出直觀、明了和可操作性等問題,大量理論和文字的部分不應該過多的出現在教學內容上,要試圖用比較直觀的方式,比如圖片、音響、影像等資料去闡釋比較枯燥的部分。另外,如果能夠加入動手或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但采取何種形式去實踐,是演奏、演唱還是其他外出實地采風?這些都有待研究。
二、課程的思考
(一)關于《廣東音樂文化》課程的重要性
從普通高等教育發(fā)展角度來看,高等教育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教育,它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課程的開設是大學的基礎。作為一個地處廣東的地方高校,《廣東音樂文化》課程的開設勢在必行,如果中文系有廣東歷史文化等課程,藝術系就應該有與之配套的廣東音樂文化課程。從時展對個人的要求來看,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份自豪感和歸屬感,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民族文化都不了解,怎么能了解別人國家的文化。從高等學府走出去的人,最終是社會國家的希望,對于個人發(fā)展而言,沒有國就沒有家,而走出國門,個人影響的卻是中國人的整體形象。
(二)關于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音樂課程開設的一點思考
《廣東音樂文化》課程的開設將為推廣廣東地方音樂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影響,對完善整個課程體系也有大有裨益,偏重理論的課程對表演專業(yè)的學生有一定難度,但老師要站在培養(yǎng)學生全面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去安排教學研究工作。另外,在針對表演專業(yè)學生的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如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試圖跟表演專業(yè)的性質相互結合,適當提高課程內容的動手操作和實踐部分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者:孫可人 單位: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