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頂石課程下的機器人課程設計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 要:為推進本科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探索將頂石課程理念運用于機器人課程設計教學工作的可行性。以該課程設計的一個案例為對象,從選題、實施和考核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重點針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了一系列基于頂石課程理念的解決方案,并最終對其取得的教學效果予以評價。
關鍵詞:機器人;頂石課程;課程設計
1頂石課程的內涵
頂石課程由英文“capstone course”翻譯而來。“頂石”是建筑學的術語,指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為增強整體結構力而在建筑物頂端架設的石頭,完成了這塊石頭的搭建,整個建筑工程才算順利完工。該詞引申到教育領域,意指本科生教育最后階段所開設的課程,這類課程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在本科期間所學知識的“整體結構力”[1]。美國首先將“capstone”一詞用于高等教育領域,以指代高年級學生尤其是畢業生的體驗性課程或項目,這類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將碎片化知識進行系統整合的機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理解,也為其過渡到下一階段的工作和學習做好準備[2]。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國家智囊中心對美國707所院校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發布了《促進學科發展:關于頂石課程的分析報告》。報告顯示約77.6%的院校開設頂石課程,顯現出頂石課程的發展趨勢,其已經成為美國高校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1]。頂石課程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內容主要集中于兩點,一是整合專業知識課程,讓學生通過一定的課程載體對以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起到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橋梁作用;二是跨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向學生提供了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輔修課程及課外學習等進行系統整合的機會。
2機器人課程設計的設置
佛山是中國先進制造業50強城市之一,地處粵港大灣區的核心地區。2018年4月9日,佛山市政府出臺《佛山市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3],以機器人為驅動力的智能制造已成為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引擎”。雖然擁有諸如嘉騰、華數、泰格威、新鵬等諸多明星機器人企業,但從總體上看,佛山的機器人產業還處在產業鏈的中下游,即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領域。機器人企業急需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高校的“自我造血”能力略顯不足。我校是廣東省高水平理工大學建設單位,并已成立了機器人產業學院。我校機械專業綜合課程設計的開設已十年有余,該課程一般安排在大四上學期,學時為5周,設計題目由教師指定,旨在為學生提供一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實踐機會。近年來,該課程的主題逐步向機器人方向集中,比如機器人智能搬運和碼垛、機器人水果采摘、慧魚機器人等,但仍然存在設計不夠深入、缺乏團隊意識的培養、過程管理不全面、與企業銜接程度不夠等問題。
3課程設計的實施案例
從2020學年開始,我校對機械專業6個本科班開展了基于頂石課程理念的機器人課程設計教學探索。本文圍繞其中一個案例來說明該課程設計的實施過程和具體效果。
3.1設計選題
筆者指導的設計選題名為“一種具有動作識別功能的自制機器人”,具體的設計內容是:利用攝像頭捕捉人的肢體動作,該動作可以是手勢、上下肢、軀干或頭部的動作,動作的識別信號通過通信接口輸出至驅動電路板,控制自制機器人的電機,使機器人實現設定的各種功能。學生根據上述要求自行制作一種小型機器人,可以是機械手、機器人雙足、慧魚機器人、輪式機器人或其他一切具備實際用途的機構。該選題僅給出了課程設計的大致框架,對于執行機構,即自制機器人,學生擁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自由組合搭配電機、機械零件和實驗平臺,進行創新性的設計。該選題需要學生對計算機視覺、數據通信、電路設計、機械原理和設計等相關知識有較深入的理解,促使其回顧、整合過去所學的專業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程應用能力。指導教師提供Kinect 3D體感攝像機、各種規格的舵機給學生團隊選用,其中Kinect 3D體感攝像機是Xbox 360體感游戲的周邊外設,有較強的趣味性。學生也可自行選擇其他視覺裝備,進行底層的開發。
3.2實施過程
機器人課程設計的學時已從過去的5周延長至19周,貫穿整個學期。整個實施過程可分為3個階段。
3.2.1準備階段
學期初,教師組織學生召開課程設計選題宣講會,給出課程設計的任務要求。學生按照6~7人/組的方式進行分組,并自行選舉團隊負責人。同時,教師收集學生方面的信息,如學生的現有知識和技能水平、團隊風格等,有針對性地對課題任務進行微調,并由實驗教師發放實驗設備。學生收集技術資料,進行任務分析,團隊內部組織討論,制訂學習計劃和進度安排表,由指導教師和企業導師對其可行性進行審定。準備階段的時間為3周。
3.2.2實施階段
該課程設計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即動作的視覺識別、電路設計及編程、機械設計及制作,學生團隊自發按照以上內容進行分組,即視覺組、電路組和機械組。3個小組的設計工作并行開展,同時也進行密切合作,在最后的調試環節,3個小組同時參與。整個實施階段的時間為14周,其中各小組進行獨立實踐的時間為10周,整體調試時間為4周。限于篇幅,本文重點闡述電路組的實施階段。電路組的主要任務是制作電路板,該電路板能通過通信接口接收計算機發來的動作識別信號,并在單片機中進行處理,生成信號控制機器人的多個電機。另外,電路板還可以采集機器人傳感器的信號,并對其運動實現PID控制。電路組的主要設計難點是設計PCB電路板和PID控制算法的編寫,前者偏重于硬件設計,后者為軟件編程。雖然機械專業的本科生已經學習過電工電子學、單片機原理、測試技術、數控技術等課程,但軟硬件設計經驗仍然不足,不過這恰是頂石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即讓學生通過實踐,整合學過的專業知識,并進行跨學科的融合。電路組的流程進度安排如圖1所示。
(1)硬件設計的挑戰與對策
對于硬件設計部分,教師要先向學生講授PCB設計的核心概念,引導學生自學電路輔助設計軟件,重點掌握原件庫、PCB封裝庫、設計規則等內容。接著教師通過分析多個電路設計的參考案例,引導學生繪制電路原理圖,使其能夠對電子元器件進行正確選型,搜索或自行繪制對應器件的封裝。以上過程大概需要3~4周,采取的教學形式主要為一周1~2次的實驗室研討會,同時結合線上答疑。前期的研討會由指導教師主持,講授核心概念、設計規則和參考案例。后期的研討會由學生主持、企業導師參與,由學生匯報項目進度和分享收獲,并將實踐中的反思向教師進行反饋。PCB布局布線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環節,進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設計經驗,有的設計團隊可在1~2周完成,有的卻需要4~5周,由于PCB布局布線的好壞決定著最終電路板的成敗,所以這個環節要求指導教師投入較大的精力,并需要企業導師的參與。學生設計生成的PCB文件,會經過系統、學生、指導教師、企業導師的四重檢查,對于因學生敷衍大意導致的問題,教師會在過程評價時給予減分,以促使學生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PCB電路板下單后,一周左右便可取回,實驗室提供電烙鐵、熱風槍,方便學生焊接芯片等電子元器件。
(2)軟件編程的步驟和方法
對于軟件編程部分,由于此時電路板的硬件設計仍在并行進行中,指導教師需要向學生提供通用開發板用于軟件編寫。在學生掌握單片機開發的基本技能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調試通信模塊,實現計算機與電路板之間的數據通信。因為要求對自制機器人進行準確和穩定的控制,所以學生需要學會對機器人傳感器(如陀螺儀或加速度傳感器)的信號進行處理(如濾波和補償),以獲得穩定、低噪聲的數據。以上過程大概需要5周時間,教學形式為實驗室研討會,同時結合線上答疑。PID控制算法的編寫對學生而言,是一個設計難點。控制算法性能不佳可能是許多原因導致的,如概念上的誤解、算法實現錯誤、算法優化問題、單片機配置錯誤和參數設置不當等。由于對問題進行診斷比較困難,所以幫助學生調試控制算法是一個挑戰,教師通常會向學生提供一些規范的代碼模塊,以便他們能夠快速地進行整合和調試,確保控制器的穩定性和魯棒性。實驗室會提供一些單通道的PID控制器,用以整定PID參數,以獲得執行電機所需的電壓信號。
(3)電路板的整體調試
最終的整體調試需要電路組與其余兩組學生共同參與。焊接所有元器件和組裝電路板以后,下載通信、信號處理、PID控制及電機驅動等程序至單片機,分別連接計算機和自制機器人,通過Kinect 3D體感攝像機準確識別人的肢體動作,電路板經過通信接口,采集傳感器數據,并控制機器人運動。在這個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各個小組間的協同問題,例如機器人的運動規劃、電機數量和安裝位置、傳感器類型和通信方式、控制指令格式等,這些都需要3組學生之間實現無縫對接。在實施階段,每兩周要求各組長進行一次技術交流,交換技術文檔,旨在提高學生團隊之間的溝通能力,對于有爭議的協同問題,由教師負責最終裁定。
3.3設計考核
頂石課程的考核理念是不將最終的項目成果作為唯一的考核依據,而是綜合考量學生行為、執行過程和最終成果,并將其作為課程評價的依據。課程設計的成績將結合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的意見、企業導師的評價以及團隊間互評和團隊內互評的結果。其中成績的65%與作品的完成度和創新性直接相關,另外35%則取決于執行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溝通技巧、實驗裝置的使用技能、學習反思等。考核階段為期2周,由指導教師和實驗教師共同負責對成果材料進行整理和評定。
4教學效果
經過19周的機器人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絕大多數學生團隊都能提交質量較高的設計作品。圖2展示的是部分學生設計的作品。從目前的學生反饋來看,基于頂石課程理念的機器人課程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機械專業的學生獲得了對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傳感器技術等領域更深入的實踐機會,該設計環節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體系進行整合;其次,學生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實驗結果的反思,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面對工程應用問題的自信心;再次,該課程設計借鑒了企業項目管理的經驗,設計過程中多次進行主題研討、口頭或書面報告,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教師對課程設計的成績評定也更加科學和客觀。最后,機器人本體部分由學生自主設計、組裝,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其創新意識的培養。
5結語
在大學高年級推行頂石課程,有助于學生鞏固和整合先前所學的知識,使其專業能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其順利過渡到職場環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開展了關于頂石課程的教學研究,我院將頂石課程理念運用于機器人課程設計的教學中,這是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中的積極探索。接下來,我院將進一步推廣頂石課程的實施范圍,從而促進本科課程體系改革和內涵建設,創新教學模式,拉近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佛山制造業人才需求的距離。
作者:袁慶丹 華蕊 劉軍 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