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化課堂的驗光技術課程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驗光技術》是眼視光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中涉及內容大多為實踐教學內容,依托典型企業生產案例庫、智慧職教云平臺、“云課堂2.0”等交流互動平臺教學。企業生產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教學案例以簡短、完整教學微案例的形式展現,用于翻轉課堂。所授專業核心課程創新了移動學習支持下的教學模式,利用“云課堂”數據,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師生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在線答疑、學習指導。將課程建設與職業教育相結合,探索了移動學習支持下的應用模式,將信息化技術有效地與職業教育實際相結合,探索了基于信息化課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情境教學設計;多維教學評價
一、教學背景
本課程是《驗光技術》課程中項目4“老視驗光”的知識點,老花眼常見于中老年人群,對于學生而言,因年齡原因,無法體會老花眼的視覺癥狀,故本微課通過全程動畫的形式從生活中、工作中老花眼的視覺現象作為切入點,從什么是老花眼、老花眼與遠視眼的區別、影響老花眼的相關因素及老花眼的矯正方法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以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來優化課程教學,使課堂更具趣味性,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把握重點,攻克難點,為課堂案例分析和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
二、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高職眼視光技術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具備條件:此前學生學習了《眼科學》、《眼屈光學》等基礎課程,了解一些眼視光技術專業術語和理論,并基本懂得人眼屈光系統及其不同屈光不正的狀態。同時,通過本課程前三個項目的學習,學生懂得驗光前的信息采集和初始檢查及主、客觀的驗光方法;知曉企業在驗光環境中所使用的各種驗光設備及其使用方法,能夠在復雜的企業環境下利用不同的驗光設備進行不同方法的主、客觀驗光。不足之處:學生對患者的屈光狀態的分析能力還比較弱,通過對患者已有屈光狀態制定個性化的主、客觀驗光方案還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學生特點:眼視光技術專業大二學生對專業知識仍有一定渴望,學習態度相對大一有一點懈怠;思維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愿意嘗試新事物;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容易被周圍事物吸引;操作能力逐漸增強,尚未形成課程學科體系和知識架構。
三、設計思路
本課采用了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感同深受,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虛擬現實的動畫創設情境,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開展教學,教學過程中使用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注重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入,把原本枯燥的知識點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濃縮思維精華,激發學生的無限學習潛能。(1)創設情境,引出問題。通過虛擬現實的動畫向學生展示了老花眼患者生活中、工作中的視覺現象。并引出問題:“什么是老花”→“為什么得老花”→“得了老花怎么辦”。(2)逐層遞進,分析問題。①通過講授+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解了老花眼的定義,利用思維導圖的線條、符號、關鍵詞和圖像等解決了教學的難點老花眼與遠視眼的區別。②通過動畫形式歸納演繹了老花眼形成的相關影響因素:年齡、各種屈光狀態、用眼習慣、藥物使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變得富有趣味、形象直觀,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③通過虛擬現實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解了傳統老花鏡矯正的優缺點以及科技含量高的漸進多焦點眼鏡矯正老花的原理。(3)注重引導,解決問題。通過不同情境的動畫視頻,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隱藏的動作表象化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現象,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法選擇
(1)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通過《老花眼那些事》的微課視頻完成知識點的自我學習,通過《老視檢測》的微課視頻完成技能點的自我學習;課堂上教師針對課前自學情況,通過教師演示、學生角色扮演、示教反示教等學習方法組織教學,同步完成“云課堂”平臺上的隨堂測試,學生實時知曉成績及錯誤原因,及時檢測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后學生完成知識點對應的任務,在“云課堂”平臺、教學課程微信、QQ交流群實時上傳學習成果,教師根據資源庫、在線課程及多種交流平臺上的反饋,實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2)本課程采用情境教學設計,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是某醫院眼科的驗光室,學生分飾驗光員和老視患者,教師角色為眼鏡店的驗光顧問,本課程的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依托這個情境完成。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實際操練不斷鞏固知識和技能,改善學生紙上談兵的學習弊端。(3)教師在授課中還引入企業生產流程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于今后工作的崗位要求、職業素養、安全操作、技術規范等情況有了感性認識;將一些晦澀難懂、枯燥抽象的企業生產案例拆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以簡短、完整的教學微課的形式展現,用于混合式教學;同時,還穿插情景教學法、虛擬現實演示法、體驗學習法、協作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豐富教學過程。
五、教學特色
(1)針對教學重難點,有效解決崗位難題。基于行業標準、崗位需求,選擇學生在驗光崗位中老視驗光的重點和難點,滿足驗光崗位要求以及高職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要求。(2)基于實際學情,個性化設計教學方法。①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的教學重難點,采用虛擬現實的動畫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知識更有趣,學生更愛學。②對于醫學技術領域知識點重點、知識結構不清晰的問題,采用了思維導圖,通過導圖中的線條、符號、關鍵詞和圖像把原本枯燥的知識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濃縮思維精華,激發學生的無限學習潛能。③對于高職學生易與實際崗位脫節的問題,采用課程案例庫,通過企業真實案例教學,讓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走出校門就能用。(3)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解決教學重難點。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學生通過信息化資源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師從主到輔,在課堂中仔細觀察學生學習及操作情況,及時解答學生問題,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性講解。(4)以實現“互聯網+驗光”為目標精心設計信息化教學環節。通過多元化信息手段將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緊密關聯:利用眼視光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及在線開放課程《驗光技術》,實現學生線上、線下個性化學習;運用《驗光與配鏡專業企業生產實際教學視頻案例庫》為教學提供真實的企業視頻案例,通過視頻案例集聲像字畫動態顯示形象生動,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微觀的理論宏觀化,讓學生身臨其境;使用“云課堂2.0”推送課程相關的圖文、語音、視頻等信息,實現課程精準化傳播,利用“頭腦風暴”“討論”“測試”等環節,實現師生實時互動。
六、教學環境創設與教學資源構建
(1)教學環境創設:信息化教室(無限網絡、移動終端)。(2)教學資源平臺構建。①《驗光技術》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在智慧職教平臺上構建了《驗光技術》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資源結構豐富包括教學視頻、教學音頻、動畫,學生可以通過資源平臺實現自主學習。②《驗光與配鏡專業企業生產實際教學視頻案例庫》為教學提供真實的企業視頻案例,視頻案例更加直觀、具體、生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將仿真技術引入課堂,彌補了實驗室的不足與缺陷。同時開拓教學模式,將企業生產案例作為教學的引入案例用于教師翻轉課堂,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③“云課堂2.0”等交流互動平臺。教師利用“云課堂”互動平臺。教學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師生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在線答疑、學習指導。通過班課、留言板等加強了師生溝通,并使課堂學習更靈活;教師同時還開通了課程的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方便學生與教師實時交流。上課的時候微信交流群也方便學生及時將課堂上項目任務成果通過微信直接上傳,節省學生用U盤拷到教師電腦的時間,方便好用。
七、多維教學評價
《驗光技術》課程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評價方面也采用多維評價指標。
[課前]
要求學生在“云課堂2.0”手機端觀看關于老視眼的兩個微課視頻,教師通過后臺數據顯示學生觀看情況,系統自動打分。學生完成微課配套考核題目5個,通過掃描屏幕上二維碼,自己檢測答案知曉準確率。(線上平臺自動評價10分)
[課中]
(1)為檢測學生課前預習情況,通過“云課堂”測試平臺,實時檢查課前學生自學情況,平臺自動打分,教師根據平臺對于學生答題結果的分析數據,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集中講解。線上題目見附件:練習測試。(線上評價10分)(2)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在團隊中渾水摸魚,學生課堂項目參與程度、課堂積極性、團隊合作等內容進行互相評分。(學生互評10分)(3)課堂項目完成情況。任務1:團隊完成案例分析結果并上傳“云課堂”平臺。(線上教師評價10分)任務2:團隊完成技能點老視眼檢測實驗數據上傳“云課堂”平臺。(線上教師評價10分)(4)老視眼檢測技能點考核,利用“云課堂”手機搖一搖抽考,并通過互動式多媒體進行實時轉播考核過程,其他學生根據表2評價標準進行糾錯。
[課后]
按照實驗報告要求,任務3:線下完成5位老視患者檢測數據并上傳數據至“云課堂”平臺。(教師線上評分20分)
八、教學效果及總結
(一)信息技術應用有利于實現多地點、個性化學習
學生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通過課程教學資源庫、企業生產實際教學視頻案例庫、云課堂、課程微信公眾號、微信交流群等工具,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多地點、個性化學習。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將課堂教學向上向下延伸,將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習效率,加強師生互動。在選擇信息化工具上,教師結合學生特點,突出“云課堂”的作用和影響力。同時結合學生喜歡的提問方式,如手機搶答、手機搖一搖等,設計了提問的環節,讓學生感到老師也是與時俱進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明顯增多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二)“翻轉課堂”、“混合教學”等教學模式有利于改進教學重難點
眼視光技術專業的學生應當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在以往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講為輔。這種教學模式存在教師講完之后學生就忘記了,到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想不起來等問題。因此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須的。眼視光技術專業的知識點在理解上都不算特別難,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疑難問題。這樣的專業學習特點比較符合翻轉轉課堂的條件,因此教師進行了教學模式改革:課前讓學生在教學資源庫中自主學習,通過教學動畫、視頻、音頻、教學案例等內容學習基本知識點;課堂上通過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學生分組完成教學任務,將課前自學的知識點通過實際操作鞏固加強。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學生通過信息化資源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師從主到輔,在課堂中仔細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解答學生問題,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性講解。通過這一模式的教學改革,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專業技能點的操作水平和技巧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鶄.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以華師云課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4.
[2]張佑春.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
作者:李童燕 單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