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高職院校為我國的發展建設輸送了大量的職業技能強的綜合型人才,所以高職要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加以重視。本文針對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做出了進一步探究,對傳統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培養方案與培養模式的改革,重新擬定培養目標、崗位職業能力以及職業標準分析、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方案給出了指導與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工學課程;能力探析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更加注重對各項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在眾多的實踐活動中對個人的職業能力進行多次訓練,以便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素養有整體性的提升。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授課當中,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皆是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進行的。所以,對相關職業活動進行開發的課程是將課程實施改革的關鍵任務。高職院校實施的職業能力培養要緊緊跟隨我國教育部門制定的培養方向,將其視為改革的重要指導依據。
一傳統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存在的問題
該專業是高職院校非常重要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的連接非常緊密。該項專業以往的專業課程有機械制造工藝、金屬切削機床、切削原理等眾多課程,在傳統的授課當中,在課程的設置上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實踐性:以往的授課形式有些過于注重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沒有較多的親自動手實踐機會,對于知識在實踐應用的要點不能很好的有所把控,使該專業的學生更多的只會理論研討,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二)教學形式沒有創新性:該項專業所設置的課程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比較枯燥[1]。如果教師一味的應用傳統的授課形式,不能將對教育教學的手段進行創新,學生會對知識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導致教學的質量有所下降。
二崗位職業能力以及職業標準分析
(一)職業崗位專業知識要求
根據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綜合職業能力--專業職業技能--職業技能培養方向--專業職業能力模塊--專業能力要求--制定理論與實踐授課模塊的相關教學模塊,以便對該項專業的職業技能進行全面的分析,將該專業崗位應該具備的相關知識要求制定出來,其中包括:對工藝流程實施的編制方式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對設計的理論原理以及各種方式進行掌握。對一些常規的應用軟件,如:CAD、CAXA等,能夠熟練實施操作,能夠獨立對不同的零部件圖紙以及裝配圖進行繪制。對我國目前建設的高科技車間有一定的了解,熟悉新型的機械設備的操作方式。對數控編程的相關原理以及具體的加工形式有一定的掌握。
(二)職業崗位分析
該項專業對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應用以往和現在的技術方式,使學生在相關機械的設計、生產制造、具體的裝配等成為非常專業的基礎人才[3]。由于該專業的就業方向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所以具有較強的適用性能。技術的專業狀況:當前,機械制造專業正由傳統向現代化進行轉型,所以該專業當中涉及到的數控技術、CAD、CAPP等重要的技術成為了該行業全新的技術特征。從學生就業范圍對崗位進行分析:該專業的學生主要的就業范圍為進行機械制造的相關企業、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冶金相關企業等[4]。學生在這些企業中通常會從事相關設計工作、數控機床操作、相關機械產品的開發、對技術進行設計和改造、基層管理等。
(三)職業標準分析
主要的培養目標。該專業對人才的培養非常適合現代經濟發展的方向需求,對學生實施綜合培養,以便學生從能力方面、知識方面相互協調進行發展,將基礎理論與現實充分進行融合,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可在相關工業生產中從事制造設計、開發科技、應用分析、經營管理等工作。職業能力基本要求。該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如下專業能力和基礎知識:對該專業的自然科學學科以及工程技術學科的重要理論知識牢固的掌握;對各種應用軟件可獨立進行熟練的操作;具備設計產品的能力以及對零件加工的規程進行制定;對機床進行加工的程序進行編制、對設備能夠熟練操作、檢修等;具備對機械設備安裝、測試等基本能力;有一定的專業英語能力,能夠對英文版的技術資料進行閱讀;具有較好的創新意識,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中,首先要打造完整的培養體系,將專業的核心能力重點突出,核心專業能力的培養一定要連續。例如:該專業的關鍵核心能力為機械CAD或者CAM技術操作能力,主要應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圖繪制--CAD機械設計--機械CAD或者CMA實訓--數控技術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相關實踐訓練環節來依次完成,綜合能力的重要培養途徑主要是應用訓練系列來完成。在進行課程設計、能力相關訓練、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設計模塊當中,要充分以能力為主,將崗位能力需求作為重要的依據,把工作架構當做整體框架,以工作的具體情況為重要的依托。實時能力培養,要在不同的授課項目中將基礎知識進行傳授,推進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創新意識,全面提升真實實踐生產的能力。
三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方案
(一)學時安排層面
在課程的安排上要盡量將實踐活動比較多并且比較重要的課程進行優先安排。沒有經過系統的優化和結構重新編排的課程要將必需視為原則[5]。能夠將學生的不同個性進行展現并且有效擴展學生知識面的課程,高職院校可應用選修的形式對其實施安排。在日常實踐課程的安排上,要將具體的實踐課程、實習、最后的畢業設計等進行安排等。
(二)課程的安排
為了使學生的各項能力更好的滿足崗位的要求,需要將現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架構進行變更,將原有的以理論教學為基礎的模式,逐漸轉化為專項知識的培養、通用技能培養、基本技能培養、思想政治培養以及一些選修課程的培養。依照該職業的不同崗位需求、專業能力目標的培養以及基本需求,對該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各種專業標準進行細致的分析,相關課程的設置如表1所示[6]。并且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要對授課的手段以及形式也要實施優化調整,將授課的目標實施整合,將培養學生的各項職能能力進行充分的結合,意在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提升。
(三)應用多種形式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培養
在高職院校中,學校可以利用與企業進行合作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培養,此外,還有工學結合培養形式、單獨試點招生、加強社會服務的能力、跨地區將教學資源實施共享等模式,以便推進我國高職學校的改革步伐,以便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有更加全面的培養策略。
四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授課當中,更加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意在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充分的應用在實踐當中,應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鞏固理論。利用實踐活動反復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在高職院校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高職院校要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方案進行更多的探究,不斷將學生的能力進行提升。
參考文獻
[1]石嵐,張寧.中高職銜接、專本銜接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能力的探討[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5,06:11-15+22.
[2]徐海枝,楊小紅.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標準構建[J].廣西教育,2013,47:55-56.
[3]屈波.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17:131-132.
[4]畢長飛.基于工作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6,10:3-4+30.
[5]胡江平.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職業崗位與職業標準分析[J].企業導報,2011,12:236.
[6]李龍根,楊福祥,孟鑫沛.機械制造專業中高職職業能力與課程體系銜接模型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5,14:27-29.
作者:高茂濤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