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機械設計創新能力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機械設計及制造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各部門技術與裝備水平。隨著“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產業發展戰略的升級,機械設計專業學生的培養也必然跟隨時代的步伐,進行超越調整。針對’95后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專業的培養現狀和問題,從機械設計專業的課程內容、授課方法、實訓實踐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出發,探討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提出了’95后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有效措施。
關鍵詞:
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資源的逐步改善,作為高校大學生主體的’95后,具有眼界開闊、知識豐富、思維活躍等基本特點,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廣泛代表,當代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培育和發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1]。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如何培養出社會急需的合格人才?這些都是目前各個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95后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能力培養的現狀
高校機械設計專業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機械設計應用型人才為主旨,以培養工程技術型人才為根本任務,緊密圍繞為國家經濟發展服務,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以滿足社會對此類人才的迫切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素質機械設計與制造人才不僅數量上短缺,而且其知識結構也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95后的大學生雖然具有思想開放、樂意競爭、創新思維開闊、創新意識強的優點,但由于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雖思想開放,卻欠缺團隊協作能力;雖樂于競爭,卻功利化傾向明顯;雖創新思維開闊,卻缺少一定的毅力;雖創新意識強,卻創新能力差[2]。首先,作為科班出身的機械設計專業畢業生,其系統的知識基礎不是很扎實,基本的機械設計理念思路僵化,不能靈活應用。其次,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不足,導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不能勝任目前的高素質人才崗位要求。最后,團隊組織協調能力欠缺,不能完全勝任項目負責人的角色,雖擔負企業工程師的期望卻只能擔任技師的工作。
二、提高’95后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社會要求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必須是高素質、綜合型、創新型的人才。這對高校的機械設計專業課程設置、教學理念、培養目標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必須探討新形勢下’95后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思路,逐步轉變教學理念、培養目標,改革教學方法和思路,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一)轉變教學理念,夯實機械設計基礎理論知識
傳統的教學理念、手段、方法在前期的機械設計專業大學生培養中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隨著社會發展,陳舊的教學思路在’95后大學生身上已不再具有較強吸引力。機械設計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注重機械設計等相關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首先,在培養目標上把傳授理論知識與創新思維的培養相結合,既著眼傳授機械設計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也要引導學生學習機械設計案例,更要啟發學生在先進設計技能、創新設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和訓練[3-4]。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充分考慮’95后大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改進知識要點的呈現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參與性,使學習的認知過程更為生動和深刻,增加教授內容的理解深度,拓寬學生的認知、想象和思維空間,徹底改變“填鴨式”的教育,通過提高學習興趣,達到學生主動擴充知識容量的目的。最后,以基礎能力培養為本位,強調課堂教學的啟發性,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思考夯實機械設計基礎理論知識,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奠定理論基礎。
(二)圍繞教學大綱,改革教學內容
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系統性特征,必須圍繞本專業教學大綱,對與專業相關的課程進行整體改革。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在機械類課程教學創新的基礎上,使課堂創新思維與科創活動互相促進。隨著電子、工業和機電一體化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器設備朝著自動化、數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機械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圍繞教學大綱,調整教學內容,不斷拓寬機械設計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增加計算機輔助設計、機械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數控程序化等相關專業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深入了解機械原理和構造的基礎上,對機電、控制等學科有系統地學習和了解,觸類旁通,為實現機械創新設計提供充足的專業輔助知識。
(三)重視培養過程,將專業實踐與畢業設計等同對待
實踐環節是機械設計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實踐環節有利于學生深度理解和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實訓與實踐,加深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培養方案中,高校必須突出體現創新型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放在主導地位,對實踐環節做出具體的要求。同時,通過增加計算機輔助設計、信息網絡技術類通識課程,指導學生了解機械設計制造行業的前沿知識,感受本行業的脈搏,使學生在提高機械設計應用能力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專業素質。
(四)以參加各類機械設計大賽為起點,塑造學生的機械創新設計能力
大學生機械設計競賽作為高校創新教育系列中的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成功引導高等學校不斷在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綜合設計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也增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工程實踐的訓練,通過針對實際需求的創新思維,開展機械設計和工藝制作,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4-5]。高校應該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并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機械設計競賽活動,支持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在參賽作品的選擇上,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競賽項目的選題要求,確定功能、性能指標和設計要求,開展廣泛調研論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擬定設計方案,完成設計圖紙,完成零件加工,配件采購,實物樣機或模型的制作、裝配與調試。教師指導學生,不斷更新設計理念,在參賽作品設計時,注重綜合運用所學專業基礎課程的設計原理與方法,綜合運用SolidWorks等工具軟件,在注重作品原理、功能、結構的創新性的同時,也要從方法上提高創新的效率和質量,指導學生在理論方案設計階段、實物樣機和模型制作階段都獨立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在參賽作品準備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推動大學生設計能力的實際展示,激發并提升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以參賽為契機,全面提升學生創新設計能力和設計實踐能力的目的。
三、結語
當代’95后工科大學生機械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成為專業教育的關注熱點。大學生作為高素質專業人才,在教育培養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這既是新時期的呼喚,也是國家對大學生群體提出的要求和希望,更是時代賦予高校的偉大使命。因此,高校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目標,重視學生機械設計基礎知識的積累,更注重實際動手能力的實踐訓練,實現社會對高素質機械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目標。
作者:石復習 侯俊才 姚志鳳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張寶君.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解析與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4):111-114.
[3]于蓉,李元平.基于發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內容設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5):48-50.
[4]辛紹杰,黃金.本科機械類專業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探索[J].江西教育,2011(7):17-18.
[5]馬少華,姜華葦.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與大學生機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