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路景觀設計環境保護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近幾年,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公路的建設數量在不斷增多,其設計也逐漸趨于生態化。因為公路工程本身的跨度較長,是各個地區之間貿易往來和相互聯系的橋梁,其設計的美觀性是環境美學例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對于現代的公路設計員而言,需要認真把握時代的發展趨勢,有效提高整體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將生態環保作為設計的指導思想,協調和處理好景觀設計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提高公路景觀設計的觀賞性,始終保持與社會發展理念相一致。主要是從目前公路的工程建設出發,研究公路設計中景觀設計和環境保護的體現。
關鍵詞:
公路設計;環境保護;景觀設計
21世紀的今天,人們逐漸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給公路工程環境保護提出了高要求。在此之前,公路工程環境保護主要是在公路建成之后,在公路的邊坡上栽種樹木,在公路的景觀點做裝飾。但是,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該種做法已經不符合人們的要求。人們已經將目光轉向設計的做法和設計理念上,考慮其對于環境的不利因素,在前期設計的時候就要考慮整體的合理性,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全方位考察設計范圍里的生態環境,主要包括人們的生活用水、道路兩側居民的生活點以及環境的保護與修復等。
1環境保護原則和策略
1.1原則
1.1.1水文保護
建設道橋的時候,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管,定期維修機械設備,防止油料的泄露對河水產生危害,不能隨意將廢棄的建筑材料扔進水里,要將其沉淀之后在排到水里。在道路施工中,要妥善安排好化學用品,設置好臨時的排水設備,避免暴雨等災害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產生影響。瀝青庫生產和石灰攪拌場的廢水,只有PH檢測值為中性的時候才可以進行排放,固體垃圾能夠焚埋處理的要及時對其處理。運營道路的期間,假如遇到梅雨季節,相關的管理部門需要定期對公路進行維修,尤其是河流流經的路段,要增強巡查,做好暴雨風險的應急措施。
1.1.2自然保護
公路施工中的環境保護,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將路基范圍之外的樹木保護好,不能夠隨意破壞植被、樹種和灌木,盡量保持生態植被的原生態,可以將路基范圍內樹木移植到兩邊去。如果在山區建設公路時,還要考慮出現山體滑坡自然災害的情況,保持原有的植被,盡量減少表土侵蝕和水土流失。
1.2策略
1.2.1落實好環保措施
首先,監督部門要建立好相應監督和管理的措施。其次,有效評價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方法,對比各個公路建設中環境保護技術的有效性。施工的時候則應當按照設計的方案嚴格執行,增強監管破壞土地和土地復墾的力度。在坡上要建立好平臺,避免落石對車輛和行人造成威脅,在路基的下坡要設置菱形或者是拱形的骨架,確保邊坡穩定性。同時要做好綠化和草坪的工作,確保沒有出現開挖痕跡。其次,要處理好廢土場。采用土地復墾的技術對廢土場的土地進行規劃,采取人工種植或者是改善管理復墾工程等手段。針對棄渣場的石料,要在項目表面上覆蓋好植被,增強對于施工的組織管理,將項目環保的專項資金建設好。與此同時,要實施環境的監管計劃,將其交由審核完畢的單位進行檢測和監管,盡量將一切危險因素都扼殺在搖籃里面,滿足設計最初提出的要求,嚴格控制好工程的質量。
1.2.2減少大氣污染
在施工的時候要將材料放在預先設置好的地方,盡可能控制和防止粉塵分散,進入到大氣里面,尤其要注意在運輸建筑材料的階段,盡量將做該的工作做好,到達指定的地點之后,盡量保持裝卸地方的濕度,避免產生大量的灰塵。
2景觀設計的理念和策略
2.1理念
現階段,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公路的工程建設量逐漸增多,怎樣有機融合公路設計和生態環境是公路建設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通過調查實際的施工案例,我們發現景觀設計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在設計的時候要始終堅持文明、自然和環保理念,并且依據生態環保要求,將植物植被恢復當做中心,體現人類的文明進步的同時抹去人工的作用痕跡,確保車輛、居民、景觀和道路環境相互聯系,最終形成完整設計體系。
2.2策略
2.2.1遵守自然規律
設計人員在設計的時候要將景觀生態學的理論作為設計的依據,模擬自然植物生態系統和群落結構,盡量減少人工的操作,這樣既可以保持生態環境的自然性,又可以采用不同綠化的方法對公路建筑進行美化和協調,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2.2因地制宜
按照公路實際的情況,確保其與技術要求相符,在法規要求前提之下,選擇好與之相適合的樹種種植,可以多采用一些鄉土樹種進行種植,可以確保樹種長期和短期美觀的效果。同時也需要各個施工單位多加重視。同時,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不能夠忽視其可行性和經濟性,倘若沒有考慮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會給整個維護管理的工作帶來難度,導致綠化景觀的經濟性受到影響。
2.2.3分隔帶的綠化設計
相關的心理學研究結果顯示,司機在高速公路駕駛的時候容易出現道路催眠的現象。假如外部的信息不斷單調重復,司機的大腦沒有進行有效運轉,處于空靈狀態,此時大腦的細胞會出現抑制行為,導致司機的反應能力變慢。一旦反應的時間超過五分鐘會大大降低大腦使用的功能,易導致交通事故的出現。所以,在設計中央的綠化帶景觀時需要考慮時間的因素。按照公路實際的情況,每6分鐘行車距離可以將設計改變,不斷變換對于駕駛員視覺上的刺激,能夠有效患者司機疲勞和緊張的情緒,使得司機始終保持意識清醒的狀態,降低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公路的建設工程逐漸增多。目前的經濟形式下面,公路的設計現實意義非常大,相關的設計人員進行設計時需要同時展趨勢相結合,考慮公路設計中的景觀和環境保護設計,確保在公路的建設中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張秀林 單位:營口市交通勘測設計院
參考文獻
[1]文瑜,謝瑋.淺談公路設計中的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J].價值工程,2012,31(30):92-93.
[2]夏清.淺談公路設計中的環境保護問題[J].低碳世界,2014,(12):260-261.
[3]楊健.淺談公路設計的新理念[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