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園林景觀設計研討(5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鄉土景觀元素中園林景觀設計
摘要:
在以往的園林景觀建設中,比較注重一些外來元素、物種,往往忽略了一些本土元素,所以建造的園林景觀缺乏本土特色,且不適宜當地的水土氣候,非常嚴重地增加了建設的成本,并且伴隨很大的損耗。本文主要是從鄉土元素的相關理念、以及在園林景觀中如何使用鄉土景觀元素這幾點來進行論述。
關鍵詞:
園林景觀;鄉土元素;設計原則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向前發展,帶來的是不斷惡化的城市環境污染。很多城市正在大刀闊斧的進行擴建與整修,許多地方特色的民居民宿被通通拆去,造成大量民俗民風的缺失,對當地鄉土、鄉俗文化的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所以保護權僅有的鄉土資源,探索本地鄉土特色,成為了景觀設計師一項重要的責任與義務。
1鄉土景觀元素概述
何謂鄉土,指的是傳承多年的歷史文化,并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樸質的人物與事物。鄉土景觀包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兩個方面。自然景觀是指本地經過自然和人文形成的比較有特色的、傳統的、樸質的風景、建筑物等景觀現象。而人文景觀是指在長時間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文化傳統與習俗。到現在,人們運用的鄉土景觀元素,并對其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意義,將現代的理念與傳統的元素相融合,形成了一種去全新的景觀設計理念和景觀新形式。只有對鄉土景觀元素加以提煉,才能更好的運用到現代的園林景觀中來。鄉土景觀元素大致我們可以將其分類為兩大類:物質形體與非物質形體。物質形體我們又可以將它分為自然形態的鄉土景觀元素和人工鄉土景觀元素。自然形體的鄉土景觀元素一般指的是未受后天人為增加、改造的景觀風貌,是自然天氣、地貌影響而形成的。人工景觀是指由人們獲得直接打造建設而成的,與自然形態的景觀則是完全不一樣的類型。人工的鄉土景觀是從當地人們的生產活動的工具、建筑、生活用品、日常服飾中提取的一些本土元素,在運用到地域性景觀之中。非物質形態的鄉土景觀元素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景觀元素,它可以是一些已經發生了的歷史事件、神話傳說、或者風俗民情、傳統的民俗文化等。
2鄉土景觀元素的提取
2.1物質形態鄉土景觀元素的提取
天然的鄉土景觀元素包括有地貌、地形、天氣、植被、水文等等。從天然的景觀中可以提前出地被的顏色,確定出地域性景觀的整體基調,以及一些景觀局部的用色。選取出本地常用的且適宜本土氣候的植被,這樣既能節約經濟成本,又具有穩定性,更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發展。人工的鄉土景觀元素往往是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器具、居住的房屋和其他地域性手工特色的物品中來提取。這些物品的提取有些四直接使用鄉土元素,不再經過改變和加工。而一些則需要對所選中的鄉土元素再進行提取,如元素中的顏色、形狀、材質,提取后再進行設計運用。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以往的鄉土生活用品、器具、工具、服裝都在逐步地被現代用品所取代,許多本土性、地域性的鄉土元素都在漸漸地消失。
2.2非物質形態的鄉土景觀元素的提取
在本圖鄉村生活中,所發生的紀念意義的歷史事件,傳統民俗文化、神話傳說等,這些景觀層面的元素,都可以提取出用于地域性景觀設計之中,體現當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在景觀中表現出來,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3鄉土景觀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現手法
在當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加入鄉土景觀元素,使之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性人文主義色彩,提高當地城市自身的品味,能打造出當地特色的景觀旅游文化之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鄉土景觀元素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可以體現為以下幾點:
3.1引借的景觀表達手法
引借指的是從鄉土景觀元素中取其某一部分,它可以是鄉土元素中的色彩、材質、紋樣圖案,將其重新組合并加以變化創新,形成新的景觀元素,運用到現代景觀園林中。引借的手法的優點是在于,在景觀設計制作中,取用的鄉土景觀元素不是直接拿用,而是取其精華,經其藝術化的加工、創新,取得“源于鄉土,高于鄉土”的景觀效果。
3.2變異的景觀表達手法
變異在這里是指通過其組合原有元素的圖案、紋樣、以及功能加以創新與變更,展示出更具有獨特效果的景觀感覺,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感觀。經過變異后的鄉土元素,賦予了時代的特征,新舊相結合,碰撞出不同的火花,為景觀設計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點。
4結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下,各種外來元素沖擊著現代景觀,帶來了短暫的新鮮感和愉悅感。在這種形勢下,鄉土景觀重新得到大家的關注,重新回歸視野。設計師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融入本土的鄉土景觀元素,設計出更多美好的、具有本土文脈的鄉土景觀作品。讓人們生活的城市景觀與地域性更加相融。
作者:劉音 單位: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蘇鳳舞.鄉土景觀在城市園林中的運用探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5)
[2]徐斌,邵偉麗.鄉土元素在杭州梅家塢農家樂景觀中的應用[J].福建林業科技,2010(01)
[3]孫新旺,王浩,李嫻.鄉土與園林———鄉土景觀元素在園林中的運用[J].中國園林,2008(08)
[4]王革,熊凌.云南鄉土樹種在昆明市居住小區中的應用現狀[J].云南農業科技,2007(04)
第二篇:園林造景思想景觀設計探討
摘要:
觀光型農業園區是集旅游觀光、農業生產及景觀環境營造于一體的園林藝術表達形式。通過分析國外觀光農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及規劃設計理念,針對我國園區長期存在強調功能性而忽視景觀環境營造的現象,本文將運用巧于因借、曠奧兼用、意境塑造3個原則,把園林景觀造景思想引入園區規劃設計之中,合理配置各種景觀要素,并對北京藍調莊園、上海南匯桃花村等園區做實例分析,探究園區景觀設計的方法和理念。園區中規劃不合理、設計內涵表達模糊、景觀結構不清晰等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打造文化氛圍濃郁的園區空間,提升園區整體環境氛圍,并提高其經濟效益,為園區規劃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
觀光園區;景觀設計;造景手法;意境塑造
我國處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城市不斷向郊區蔓延、擴張,使得城市周邊農業用地緊張,城郊界限變得模糊,如同古代村落的演變,城市最終以近似圓形的大地機理呈現,農田將與城市綠地系統相耦合,共同作為城市景觀的基質[1]。一方面,農業用地性質將發生變化,不僅發揮其生產性功能,也會成為都市居民公共開放的休閑體驗空間而獲得增值,與城市更加緊密聯結在一起;另一方面,人們也更追求多樣化的旅游形式,崇尚體驗生活回歸自然。所以,將觀光旅游和休閑農業結合在一起,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科普教育、賞花品果、采摘游樂、農事體驗、露營野炊為一體的觀光農業由此應運而生。為人們提供享受“慢生活”的場所,返璞歸真,在農事活動中體驗春華秋實、勞動耕作的樂趣。從繁忙而緊張的城市生活中解脫,在樸實無華的農村生活環境中尋找存在感,這將不僅會改變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善著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興模式,也是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的綜合產物。
1觀光園區設計思想發展動態
1.1國外園區規劃設計思想發展狀況
早在16世紀的意大利已有關于觀光農業園區設計思想的雛形,如認為擁有農田景觀是家庭財富的象征,“農田景觀是漂亮的”這一思想也逐漸在此后的幾百年內盛行[2],說明當時人們就意識到農田不僅僅具有生產性,同時還可以開發其觀賞性。如英國東茂林生態果園,設計者就已經開始利用各類果樹進行植物空間造景,與城市公園性質相融合,創造了獨特的園區景觀,并提供果品觀光、采摘等城市公園所不能開展的活動[3]。日本也屬于較早開始研究和發展都市觀光農業的國家,真正實施則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后,發展至今,已經開始重視園區內的景觀設計,如將葡萄園景觀觀賞和采摘品果、娛樂活動等融為一體,作為葡萄觀光園開發的項目之列[4]。而在1980年,園林設計師、環保主義者RobertKourik將園林設計與農業生產相融合,創造了“可食地景”這個有趣的名詞。用設計園林景觀的方式去設計農園,使農園變得非常富有美感,并體現其生態價值。比如在居住小區景觀中,將菜園設計得如同美觀別致的園林一樣,人們就更愿意參與種植,以致整個居住區的環境都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也會越來越健康和生態。
1.2國內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在觀光農業園區發展之初,由于缺乏對園區規劃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導致園區規劃存在盲目跟風和類同化的現象。在建園初期沒有深入了解園區的基本情況,分析當地的文化特色,而盲目修建設施大棚,發展農家樂、采摘園等作為建園標準,從而導致園區定位不明確、發展思路不清晰、產業布局不合理、項目設置雷同等現象,無法長期可持續發展。而在園區景觀設計方面,存在著景觀結構不清晰、基礎設施不完善、游路設置不合理、設計內涵表達模糊、整體風格不協調、園區地域文化表達薄弱等問題。本文將著重從園林造景角度探討園區景觀規劃設計方法,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2觀光園區景觀設計的理論
2.1觀光園區包含的景觀要素
觀光農業園區的景觀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合而成的整體,所呈現出的景象也是由很多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效果。觀光農業園區的景觀要素主要包括植物、道路、水體、建筑、農業生產設施等,大致可分為3類。自然景觀要素,包括園區內的瓜果蔬菜及園林綠化等植物、地形地勢、水體等;工程景觀要素,包括規劃建設的建筑、道路、溫室群、各種農業生產設施等;人文景觀要素,主要是指園區內舉辦的人文活動、當地的民風民俗、農具、景觀小品等。現在很多園區在建設時單方面考慮其生產效益或旅游產品的開發,而忽視對園區內的景觀環境創造,將側重點放在景觀規劃上的情況并不多見,把農業視為一種景觀要素,并依據園林造景學、景觀美學和景觀生態學的指導,將各種要素(自然、人文、工程景觀要素)進行合理配置設計,并將地方抽象的文化提煉后融入其中,創造令人愉悅、享受美感的空間,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園區品味,另一方面可以傳承和發揚地方文化形成文化品牌,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園區經濟效益。
2.2園林造景手法在觀光園設計的指導作用
中國傳統古典園林之所以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關鍵在于其蘊涵豐富的主題思想和造景手法,以及其含蓄的意境表達[5],而本文旨在運用園林景觀造景思想為現代農業觀光園區規劃提供思路。因為兩者本身就具有耦合性,所以運用園林景觀建設的原則和手法,可為現代農業觀光園區建設提供借鑒意義,指導觀光農業園的景觀結構、地形設計、植物搭配、建筑設計、道路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的旅游觀光園區,如生態農業園區、森林公園、民俗觀光村、觀光采摘園、教育農園等的建設因其具體情況不同而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都可以參考共同的原則和方法。
3觀光園區景觀設計的方法
3.1巧于因借
“巧于因借,全天逸人”是園林景觀中利用自然山水來創造風景所作出的基本描述。所謂“因”意思為因山而成山地風景,因水而成水域風景。“因”之巧妙在于因地制宜,順應地形地貌,恰當地利用原有資源,發現當地環境中的本質美。在進行園區建設時就需要對規劃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各種要素(包括水體、地形、地貌、植物、文化遺存等)以及所處的周圍環境等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了解整個環境的特征,然后在尊重自然、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進行人為治理,如此進行設計就不至于破壞當地風景的本質美,也不會為了單純追求園區某種功能性和效果表達而破壞整個環境氛圍。“借”即借景,即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范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表達手法,可以人工用漏窗、洞門、漏墻等進行連通、滲透,達到借景、障景、分景、透景等的造景手法。關于園林借景方面,前人已有過精辟而專業解讀[6]。而一個農業園區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視覺的深度和廣度,豐富游賞的內容,通常可以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于有限之中,仿佛園區有無限廣闊的面積。如果園區依山傍水,但山水又未在園區規劃范圍之內,完全可以通過造景手法將山水“引”入眼簾,仿佛山水都屬于園區。這里所借之景并非僅限于山水,也可以是樓塔、植物等。中國古代早有運用借景的手法,如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7]。巧妙應用借景手法,則需對園區進行實地考察,觀察周圍環境有無可借之處,然后巧妙運用。巧于因借之目的在于全天逸人。“全天”就是要保全景色的天然本色,人為修飾只做點睛之筆[8]。“逸人”就是節省人力物力,只有“因”做得好,“天”才能保全好,從而達到逸人的狀態。巧于因借即通過借景,使得盈尺之地豁然廣大,在園區規劃之初應予以考慮。
3.2曠奧兼用
“曠”和“奧”為兩類風景。“曠”為廣闊瞭望之景,給人以豪邁奔放、心胸開廣之感觸[8]。要在園區創造曠之景,就需創造一為登高、二為開敞的條件,才能有極目千里的曠然景色。鄭州北鄭云高速旁的楚河漢界古戰場風景區,景區位于鴻溝山頭,登高眺望,其下為萬畝魚塘,臨近無垠的黃河灘邊,景色盡收眼底,頓覺豁然開朗。“奧”的景色給人帶來深邃奧秘、曲徑通幽、變幻莫測的感覺,使人想要探尋。與曠相對,避免一覽無余,與古典園林中所講的含蓄美同義。通過圍合、曲徑、阻隔,使景觀富于層次和深度。《桃花源記》中描述“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正是“奧”的體現。“曠”與“奧”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既對立又統一。對于某個單一空間環境來說,以“曠”為特色或以“奧”為特色;但對整個園區空間來說,必然既有“曠”又有“奧”,兩者兼用。以觀光桃園為例。“曠”可以是萬畝桃園,有固定的株距行距,整齊劃一,若臨仲春之月,桃花始開,可設置登高觀花臺或桃林花徑,觀賞景色之壯美可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奧”可以用在趣味采摘區或休閑游樂區,這里所說的趣味采摘區是區別于規整的生產區,主要種植各類果樹、蔬菜、瓜果及少量園林觀賞植物,以園林植物配置的方式(講究左右參差、高低錯落,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等多種方式)進行種植,考慮植物季相變化,合理搭配,達到疏密有致、有深有淺、四季有景的視覺效果[8]。以游路作為引導,順應地形起伏,利用其自然形態又呈現出各種交錯的形式,達到園林造景中移步異境的效果,曲折有趣從而引人入勝,營造良好的景觀游覽氛圍。同時與“曠”的景色相結合,使整個園區曠奧相間,景觀層次豐富。
3.3意境塑造
所謂意境,即是參與人通過視聽等知覺接收到景物環境所給予的實在感受和抽象意念,從而喚起聯想,進入審美的更高層次,成為“意欲之景”、“景外之情”[8]。如紹興東湖“桃花洞”壁上有“桃三千年一開花,洞五百尺不見底”,讓人頓覺此洞雖小,卻深不可測,通過意境的塑造讓人感悟久遠年代和天然化工的絕妙。如《封神演義》第四十九回描寫海上仙島:“煙霞裊裊瑞盈門,松柏森森青繞戶,橋踏枯槎木,峰巔繞薛蘿,鳥銜紅蕊來云壑,鹿踐芳叢上石苔。那門前時催花發,風送香浮,臨堤綠柳轉黃鸝,傍岸夭桃翻粉蝶……”[9],描寫的是海上仙島的景色,將煙云、青松、枯木、花叢、青苔、粉桃、綠柳等組織在一起感受意境美。而在進行園區規劃時也應考慮景物環境的多樣性、豐富性,并合理組織,從而營造局部空間的意境之美。如廬山桃花花徑公園,公園起名源于白居易一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一方面用來紀念詩人,另一方面再現詩中情景,旨在表達漫步在桃花叢林中的意境之美。中國古典園林中的意境起于情景交融,又不僅僅是情景交融。如同《周易》中所宣揚的“物我同一,主客相契,知何者為情,何者為景,自然化作我心,我心亦是自然。”這種天人合一又具有美學意義的指導思想同樣適用于觀光園區的意境塑造,通過對景物環境的處理,可以從文化背景中喚起游覽者的聯想,從而“神與物游”,獲得游覽的愉悅之感。比如通過宣揚桃文化來烘托意境。以上海南匯桃花村為例。項目位于上海市南匯區惠南鎮,園內有近23hm2桃園對外開放,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桃柳相依、花海爭艷、碧海藍天、云蒸霞蔚,可泛舟而行,可徜徉花海,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意畫面,又有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整個桃花村是以桃文化為基底,以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中烘托的意境作為桃花主題觀光園的設計素材,最終將想象中的意境化為現實生活中的都市桃園。該項目是桃花類主題觀光園的典范,也是運用意境造景的體現,為觀光桃園提供借鑒意義。北京藍調莊園(又名紫香漫境薰衣草莊園),位于朝陽區金盞鄉樓梓莊,占地80hm2。以藍莓、草莓為主栽品種,并配合其他特色果蔬種植,已發展成為當地綠色地標。該莊園是集特色餐飲、主題溫泉、加工體驗、節慶活動等功能于一體,已成為北京極具特色的鄉村休閑莊園和北京農業休閑旅游示范基地。該項目在設計時,突破了傳統休閑農莊的打造手法,圍繞“藍調”意境,運用創意表現手法,如大棚溫室,是經過“化妝”的,既保持原有大棚的功能,又在其外形上做了藝術上的包裝和處理,改造為“古堡”,同時將溫泉服務中心及其私密的泡池融入到古堡中,既有品味,又增加神秘。與周圍時尚、浪漫典雅的環境融為一體。系統規劃設計了藍夢工廠、藍莓四季果莊、水晶古堡溫泉花園、愛的伊甸園、青年之家等休閑項目,區別于傳統休閑農業的資源利用低端化、消費人群平民化以及農業體驗原始化等,真正體現了農業與旅游、休閑與觀光、浪漫與體驗的深度結合的意境設計手法。
4小結
隨著觀光園區景觀設計理論的不斷完善和先進設計理念的引入,將會越來越重視園區內的景觀環境營造。而一個園區的建設是由多個專業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的,需要有旅游管理、風景園林、城鄉規劃、環境工程、園藝、市政等各個專業的人才共同參與,可以解決園區適合發展什么產業、如何經營管理、需要多少面積、空間上如何布局、功能上如何劃分、環境如何營造等實際問題。本文僅側重于園林造景方面為園區在規劃設計時提供思路,園區的綜合發展還需從多個學科、多個方面進行系統研究,使園區建設因地制宜,具備特色,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效益實現最大化,并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打造具有標志性的園區景觀。
作者:李珍珍 劉昱 鄭先波 馮建燦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參考文獻:
[1]憶明,明偉.觀光采摘園景觀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呂明偉,郭煥成.觀光休閑農業園區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與實踐[C]//第二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
[4]卿平勇.我國北方觀光果園的景觀規劃設計[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5]馮旋,張曉冬.淺議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的生成與表達[J].商•經濟與科技,2008(9):21-22.
[6]陳晶晶,田梵,田朝陽.中國傳統園林時間設計的整體空間“法式”初探[J].風景園林,2015(8):125-129.
[7]廖逸群.淺談“借景”在園林藝術中的應用[J].文學與藝術,2009(8):45.
[8]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9]王焰安.桃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第三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發展趨勢
摘要: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代城市的規模正在逐漸增大,且隨著現代都市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已經成為城市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景觀的建設和發展,不但能夠使處在鋼鐵叢林中的人們感受到自然的氣息,而且其中的植物可以吸收溫室氣體以及空氣中的粉塵,對于凈化城市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對其將來的發展進行了探索,旨在為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發展現狀;未來趨勢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環境意識也不斷提高,所以,人們對景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代都市之中,隨處可見高樓聳立,可供人們休閑娛樂的空間相對較少。因此,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滿足人們更深層次的生活追求,園林景觀設計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園林景觀不僅可以作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還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另外,景觀設計能夠美化環境,合理的種植植被可以達到改善綠化條件的效果。然而,我國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盲目追求風格。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往往追求個性和風格,而缺乏功能上的思考。其次,研究較為落后,園林景觀設計缺乏技術的創新。不能運用新工藝、新方法和新材料來解決和改善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在我國,園林景觀設計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長期的發展,未來的園林景觀建設已經是現代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而且對改善投資環境、發展地方經濟、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景觀設計人員應更加努力,更好地促進我國園林景觀行業的發展。
1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
在現代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提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設計體系中占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現在,我國相關部門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已經將園林建設當成了城市生態建設的一項內容,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和物力來從氣候環境、自然環境以及區域文化等多方面來進行它的設計與建設。
1.1園林景觀設計要結合城市生態環境
我國現代城市在規劃與建設過程中愈來愈重視園林景觀的設計,希望能借助園林景觀的設計與建設來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促使現代城市的布局更加合理與科學,為城市創造良好的生活與生存環境,并協調社會、經濟與環境三者間的關系,使三者實現和諧統一發展。
1.2完善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在設計時,不但要重視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體現與運用,而且也要注重科學管理,要能夠采取合理的方式將這些理念融合起來,并依據城市實際發展狀況來逐漸完善城市園林設計理念,使其向著科學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1.3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注重特色與個性
城市園林景觀是城市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結合城市自身發展特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并進行合理的設計,就能夠使其有效地突出現代城市特色[1]。現代每一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以及文化內涵,這些特色以及文化是現代城市精神風貌的一種體現。城市園林景觀在設計過程中有效結合這些城市特色以及文化,就能夠使設計出的景觀與城市具有非常良好的契合性。
1.4先進施工工藝的運用
先進的技術和工藝對于任何行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園林景觀設計也是如此,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施工工藝進行創新和引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不但可以運用一些先進的電工電子技術,而且還能夠使用一些仿生學技術,這些技術的運用不但可以幫助園林景觀和現代城市的融合,而且還能夠增加園林景觀的現代化氣息。
1.5節能措施在園林建設中的運用
雖然我國地域非常遼闊,資源種類和數量非常豐富,但是由于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還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節能措施對園林景觀設計和施工來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建設園林景觀時盡可能地運用本地植物和樹種;設計收集雨水的措施,節約用水;運用太陽能作為照明能源等。
2園林景觀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相對于西方國家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來講,我國的城市園林景觀起步和發展比較晚,因此在前幾年我國很多的城市園林景觀都是直接照搬西方國家的一些設計,設計中的科學性明顯不足,因此這導致景觀與城市的契合度并不高,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設計工作人員并沒有對我國當代城市園林景觀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2]。本文對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旨在促進我國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
2.1園林景觀生態要與城市本身生態要求相適應
園林景觀作為現代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城市本身對于生態的需求,以便于幫助城市建立起更好的形象。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不但能夠使城市變得更加美麗,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市旅游產業的開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園林景觀設計的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是否可以實現,和城市本身的生態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重視園林景觀設計和城市本身生態環境的契合度,盡可能地使新建的園林景觀和城市本身實現高度融合。另外,鑒于現代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應該在人們聚居區以及工業區建立一些開放式的綠地,使處于鋼鐵建筑中的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氣息[3]。
2.2園林景觀設計要和城市長遠規劃相一致
隨著現代人們思想覺悟的提升,人們在現代都市建設中更加注重使用新工藝、新材料以及新技術來降低城市建設過程以及使用過程中對能源、資源的消耗,以便于構建新型節能型城市,提升現代城市發展的動力,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所以,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人員在對城市景觀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重視作品和城市本身設計理念以及長遠規劃的相互融合,提升園林景觀的長遠發展性,從而確保園林景觀設計可以和現代城市發展需求相適應,使得城市將來的生態效益與景觀效益趨于統一,幫助其實現可持續發展[4]。
2.3實現科學性、藝術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和諧統一
生態元素是現代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基本元素,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宜居度和形象。因此,設計工作人員在對園林景觀設計時,要提升對生態因素的重視程度,盡可能地促使景觀的科學性、藝術性以及生物多樣性實現和諧統一。另外,在選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植物時,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即盡可能地選用本地或者本區域的植物,即便要引進外地的植被進行輔助,增加景觀的美觀度,也要充分考慮引進成本以及后期的養護成本。園林綠化建設要注重時期,盡可能地在春季進行,全面地推動園林綠化建設,避免因為季節不宜的問題導致移植的園林植物成活率不高,不能將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具有的特性全面地發揮出來。
2.4正確處理社會、經濟以及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
設計工作人員在對園林景觀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明確城市社會、經濟以及生態之間的關系,要遵循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的原則。在設計中應該提升對景觀綠化和綠地建設的協調性,以便于更好地體現景觀的層次性。在對樹木設計和種植時,要以現代城市規劃學、生態學相關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從而選擇出最佳的樹種以及栽種方式。城市園林綠化需要考慮的內容非常多,不但要考量到景觀的建設對于城市整體環境的改良程度,同時還要考慮到城市居民對景觀的滿意度[4]。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在設計中重視對自然景觀的使用,盡可能地利用原有的一些景觀基礎,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設計與開發,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現代城市生態理念倡導以人為本,在設計中要綜合考慮城市、自然和居民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2.5重視人性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城市景觀設計與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其居住舒適度。因此,在設計時要能夠體現人性化的一方面,也就是說要考慮到使用者的感受,使城市居民能夠從園林景觀中感受到便捷、舒適。這就要求設計工作人員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融合心理學、行為學、美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使得完成后的城市園林景觀能夠實現人和環境的協調。另外,優秀的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人員應該讓使用人群在對園林進行使用時,可以充分感受到景觀的別致、美好,使他們心情愉悅。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園林景觀的設計就是一種藝術設計的過程,他們將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經過優化整合以及再創造形成了偉大的藝術作品,全面提升了現代城市的科學性、生態性以及藝術性,促進了現代化城市的綜合發展。
2.6城市園林景觀要向著多學科、高綜合性方向發展
城市園林景觀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到了多個領域的知識,也就意味著它的設計方案具備著多學科、高綜合性的特征。它不但運用了建筑學、美學、規劃學等學科的知識,而且還運用了生態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的基本理論。所以,工作人員在對其進行設計時,不但要充分運用理性的、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分析和計算,而且還要運用感性的態度來面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綜合多領域知識來解決它。這就要求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人員要加強和相關領域專業人才的溝通,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和設計思路,綜合各領域知識,促進我國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水平的提升[5]。未來園林景觀設計必定以城市環境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要求為基準,集合眾多學科領域的先進知識理論,并且,找尋以往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所具有的特點,景觀組合的技術手段、綠化實際施工、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成本預算等內容作出科學、合理、系統、規范的規劃,同時,其具有生態與藝術的特點,使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3結語
園林景觀建設在我國已有非常長的發展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被湮沒而一直發展至今,就是因為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創作時需要依據相關的園林設計理念進行,對于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設計理念不能夠直接照搬,而應考慮到城市的人文環境、自然風貌,以及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現狀,將國外的設計理念與我國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理念相結合,促進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意義更加全面地體現出來,同時也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
作者:鄧創奇 林雪茜 吳鐵明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滿.論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方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23):190.
[2]吳敏俊.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J].現代園藝,2014(12):62.
[3]牛艷君.當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青春歲月,2013(22):93.
[4]趙偉濤,畢曉偉,侯陽.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發展趨向性分析[J].理論界,2012(5):142-143.
[5]周艦.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及發展趨勢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2(11):273.
第四篇:酒店綠化園林植物景觀設計
摘要:
本項目為高檔酒店式公寓,由于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對酒店內景和別苑區的植物設計有國際化和高層次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構思中,以利用景觀資源最大化為設計理念,注重現有酒店景觀與設計景觀的呼應關系,合理組織景觀視線,展現整個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打造都市發展與人居環境的新概念。
關鍵詞:
園林景觀;植物設;種植要點
1項目概況
蘭州天慶國際酒店地處定蘭州市安寧區,以“自然、大氣、文化、休閑浪漫、雍容華貴為核心設計理念”,力求開放大氣,注重與控件的體量、比例協調,主要分為酒店區和別苑區2個部分。在環境營造上采用中國傳統園林“園”、“素”、“境”、“景”、“幽”5大表現手法,園林層疊,空間錯落,出入有致,詮釋古典雅韻。
2植物設計原則
天慶國際酒店綠化植物配置主要以生態園林的理論為依據,模擬自然生態的生長環境,利用植物的園林美學原理,植物生理生態指標等進行配置。本次植物設計主要遵循適地適樹、四季有花、疏密有致、層次分明的植物配置原則。別苑區注重隱私,營造一種“曲徑通幽”的典雅情趣,追求高貴浪漫的綠色氛圍。
3植物選擇原則
植物選用以常綠植物為主,樹木姿態優美,易于養護,采用自然與修建植物相結合的原則。顏色以綠色為主色調,多選用枝干修長,葉片飄逸,花小色淡的品種為主。如:丁香、紅楓、竹、垂柳、菖蒲、梧桐、蓮花、桂花、水蔥、鳶尾等植物,營建新中式園林效果。
4分區植物種植要點
4.1酒店區種植要點
植物配置上酒店以原有的柳樹、竹子等本土的植物營造植物景觀,獲得良好的適應性和生長效果,另外引用適合北方種植的其他植物種類。植物配置疏密有致,品種豐富多樣,觀花、觀葉、觀姿植物合理搭配,形成連續變化的景觀植物序列,呈現春夏秋冬季相變化。而開放的草坪與其形成視線組織中的隔與透,收放有致的序列空間,襯托酒店干凈大氣,雍容華貴的不凡氣度。
4.2別苑區種植要點
酒店別苑區主要分為唐、宋、元、明、清5個部分。各個別苑區的植物布置方面,以不同的植物凸顯其文化內涵,如唐朝為櫻花、花石榴;宋朝為紅梅,碧桃;元朝為梧桐、女貞;明朝為銀杏、紅楓;清朝為柳樹、竹子等,運用植物的文化含義創造“東方美感”。利用竹子和白墻的強烈對比以及夜晚通過燈光投射在墻上的竹影迷離效果形成畫意。別苑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滲透,產生多層次空間效果。
4.3濱水區種植要點
濱水區以水為主題,天降雨露,四水歸堂,財祿相聚。在視覺上井然有序,動靜有別,高低錯落,營造出步移景異,精彩無限的街道空間。沿湖畔做不規則的植物種植,與有強烈色彩對比的落葉樹木及常綠組合,配合以細致性的地被或成片種植繽紛多彩的草花,有生態價值的水生植物應用于部分水邊,保持間斷的種植開放視野。水景中主要種植睡蓮,水蔥、荷花、鳶尾、菖蒲等,搭配樹姿優美,顏色艷麗的觀花、觀葉植物倒影水中,體現出“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當人們漫步在柳樹下,陣陣清風襲來,非常愜意。
4.4草坪種植要點
草坪區以開闊為原則,植物配置方面采用抗病蟲害及耐踐踏的草種。常綠喬木和落葉喬木采用組群的方式栽植在邊沿,保持視線通透開闊。選用樹形優美,季相變化明顯的樹種,營造出一季一景觀的效果。草坪邊沿部分采用喬灌草復層結構,地被采用色彩繽紛,姿態活潑的花草,圍合空間,創造不同環境空間。
4.5主園路種植要點
實用舒暢、溫馨、視野開闊是道路景觀設計的出發點。酒店道路兩側的行道樹以香樟為主,在空間比較寬敞的地域,片植喬木、灌木和植物色帶,在景觀色彩上形成縱向與橫向對比。軸線綠化采用錐形及塔形常綠或半落葉高大挺拔樹種,軸線性成列栽植,延伸空間,引導視線,對稱栽植。地被配以簡單的草層或草花為基底,營造高貴大氣的空間環境。
5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酒店作為最常用的出行地點,酒店綠化是人們出行所考慮的一個必要因素。舒適、優雅、追求自然的生態化追求成為人們所崇尚的生活方式。所以,酒店綠化變成了酒店裝修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將生態景觀運用到對園林植物配置的藝術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的發展向園林植物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運用生態園林的特點來滿足酒店的功能需求,創造優美的風景和居住環境,也是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配置的不懈追求。
作者:高曉妍 唐紅 單位: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呂俊光.淺談居住區綠地的植物配置[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5)
2劉玲.居住區園林綠化設計淺談[J].山西建筑,2007(7)
第五篇:人居環境園林景觀設計
摘要:
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居住環境和條件的要求越來越多地傾向于對生態和人居環境的追求,通過建筑空間布局與周邊外部環境的引入與聯系,通過特色景觀形態的打造,氛圍的營造來實現視覺、聽覺、嗅覺和感覺上的感觀融合。
關鍵詞:
人居環境、現代集合院落、人居理念
一、項目基本情況介紹
地泰御和苑位于長沙市雨花區萬家麗路,東臨城市一級主干道——萬家麗路;南臨湖南省環保廳;西臨300米寬的圭塘河綠化景觀帶;北臨湖南省煤田管理局,周邊道路完善,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地泰御和苑”以現代建筑重構集合院落,并求庭、閣、院之和而不同,其景觀設計的本質即為人居與環境的和睦,生活與社會的和諧。正如《易經文言》中所言“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力求打造高端的花園洋房居住社區以及商業、辦公配套。項目場地整體平整,地塊規則,地形高差變化較小。西邊相鄰圭塘河公園,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同時也是社區人們閑暇之余運動休閑的好去處。項目場地內規劃布局上的整體抬高的方式在豐富了景觀空間的同時也開闊了觀景的視野,交通上的人車分流減少了車行對人的干擾。
二、景觀設計定為和目標
該項目的園林景觀設計目標是在打造和諧、生態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追求視覺、聽覺、嗅覺和感覺上的感觀融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建筑與景觀的和諧統一、各功能空間區域之間的和諧統一、開放與私密的和諧統一,追求“小隱于林之美宅,大隱于市之景園”的居住意境。演繹“和衷共濟,園幽景明”的人居理念。第一,通過對“地泰御和苑”項目建筑規劃格局的理解和提煉,基于項目規劃臺地與地塊限定的聚合院落空間的空間關系形成了“前庭、大院、巷道、小院”的院落式的景觀格局。第二,依居項目規劃特點和空間布局的關系將景觀分為以下幾個區:其一,西面入口為小區的主要人行入口,也是展示社區形象的主要節點,在設計中將前面部分景觀空間進行托開,很好地體現了前庭的大氣開敞。結合臺地的高差變化設計了靈動的入口疊水,配以中央開場的生態陽光草坪和周邊層次豐富的植栽,烘托出了一個生機盎然的主入口形象。其二,蜿蜒靈動的淺水水系將入口廣場以及中心景觀中的休閑廣場、亭、榭、廊架等景觀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利用微地形結合林間步道將整個中心景觀的各項功能進行分割圍合,形成了一個中央小公園式的庭院景觀。這是對圭塘河公園景觀的結合與延伸,使得各個景觀節點相互呼應,相得益彰,營造出了一種“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的景觀意境。其三,延續中國人對住宅生活的一種習慣的情感需求。宅間花園采用曲徑通幽,和而不同的景觀空間形式,結合流動的微地形、配以觀景休閑的宅間活動平臺空間,加上多層次多季節有色植物的搭配形成一個個不同特色的花園式宅間空間。在解決了地塊本身過于平坦的不足的同時也營造出了建筑因景而生,鳥語花香,景以境出的一種祥和的院幽景明的居住環境。其四,它是中心景觀與宅間花園之間景觀空間轉換的紐帶,同時也是小區中人行的主要通道。廊道兩邊配以豐富的植栽結合簡潔的鋪裝形成人們觀賞視線的縱深感,極大地豐富了各景觀節點間的空間感與延續性。其五,在有限的空間中利用綠籬結合樹陣圍合出停車空間和戶外洽談區,結合入口情景式的標示跌水加上廣場樹陣下的特色小品,既營造了售樓處銷售的氣氛又滿足了相關功能。在金星大道和金瀟路交接處設計了景觀花壇,結合現代味十足的導視牌為過往的人流車輛進行引導,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廣告宣傳作用。
三、綠化設計說明
第一,綠化定位:生態、低碳、陽光。第二,綠化設計目標:生態自然、四季分明、層次分明、精致完美。第三,綠化景觀類型:為達到綠化設計目標,植物設計分六大植物景觀類型。具體為:其一,以高大喬木為骨架、配置豐富的中下層植物,密實空間。其二,草坪:以草坪為主的開放空間。其三,疏林草地:大樹結合草地,林下空間通透,半開放空間。其四,花林:同一種開花喬木片植成林。其五,樹陣:根據景觀形態規則布置同規格的喬木形成的統一美。其六,花境色帶:花境植物和觀葉地被的組合應用。將以上六大植物景觀類型有機組合,做到空間開合有序,層次錯落有致,色彩搭配協調,視線收放自如。第四,分區設計。其一,主入口景觀區:采用樹陣、色帶等規則種植形式,結合水景、鋪裝形成規整大氣的效果。其二,中心景觀區:采用生態密林、草坪等綠化景觀類型,結合水景、泳池等進行布置,泳池周邊形成濃密的綠化圍合空間,局部地方點綴特型樹,水景周邊以常綠樹種為主,注重層次和色彩的變化,同時減少落葉以利物業維護。其三,組團景觀:組團綠化主要體現各自的色彩、層次和特色。滿足業主的日常生活需求,對建筑起到很好的軟化作用。其四,陽光之翼,以自然和芳香為特色,結合廣場、廊架、水景等硬景設計,將綠化自然融入其中,形成幽靜的休息空間。其五,陽光之歌,以疏朗和明快為特色,植物層次疏密有致,大面積的疏林草地結合一些小花境,主要植物:杜英、特型樸樹、廣玉蘭、紫葉李、碧桃、春鵑、狹葉十大功勞、美女櫻等。其六,商業景觀休閑區及綠化隔離帶:商業街綠化主要營造商業氛圍,主要用彩葉植物和花卉植物。主要植物種類:銀杏、一串紅、美女櫻、鼠尾草等。綠化隔離帶主要采用密林的形式,起到安全隔離的作用,商業街前的綠化帶同時滿足金星大道與商業視線的可達性。
作者:張玲 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與建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