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景觀設計使用后評價教學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使用后評價是促進使用者參與景觀設計,實現“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重要途徑。文章以安徽大學磬苑校區為個案,探討將使用后評價(POE)引入景觀設計教學,通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從使用者角度出發,認識公眾參與景觀設計的價值與途徑,通過問卷、訪談等方法獲取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完成校園景觀的更新設計。
關鍵詞:
使用后評價(POE);景觀設計;教學實踐
景觀設計是環境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內容包括景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建設、室外環境塑造、景觀資源保護等諸多方面,主要服務于城市景觀設計(城市廣場、商業街、辦公環境等)、居住區景觀設計、城市公園規劃與設計、濱水綠地規劃設計、旅游度假區與風景區規劃設計等。以往的景觀設計教學模式多是從景觀元素入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掌握從場地規劃到景觀元素設置的一系列景觀設計手段。然而,從實際教學效果看,忽略使用者的感受是最常見的問題。而使用后評價(POE)則是體現人文關懷,實現“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嘗試引入使用后評價(POE)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了解公眾參與景觀設計的價值和意義,從使用者視角出發,結合公眾需求進行設計,進而改進設計思路,提高設計水準。同時,使用后評價(POE)的引入也可以增強課程的研究性,促進學生更深入地探索人與環境的深層關系。
一、什么是使用后評價(POE)
使用后評價(PostOccupancyEvaluation)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一種利用系統、嚴格的方法對于建成并使用一段時間的設施(戶外空間)進行評價的過程。POE的研究重點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過深入分析以往設計決策的影響和設施的運作情況,為將來的設計提供堅實的基礎。使用后評價(POE)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通過對使用者的心理感受、行為活動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統計分析,評估設計實施的成效和公眾滿意度,進而尋求改進設計的途徑和方法。POE是利用社會學、行為學、社會心理學、統計學方法,與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學科知識相結合,形成一套嚴謹的評價程序與方法,通過將原有設計的預期目的與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比較,得出其使用情況與績效,總結反饋與意見,為以后的建筑與環境設計提供依據。如今,使用后評估(POE)的研究范圍已經擴展到園林設計、城市設計、道路設計、室內設計等方面。在景觀設計領域,SWA、MVVA等著名的景觀設計事務所都已經建立了完善的使用后評價(POE)機制,并完成了評價體系的建設,并對其完成的項目進行長期的跟蹤和評估。在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POE在城市公共綠地的規劃和設計中已有使用,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土人景觀在2010年和2015年對天津橋園做了兩次使用后評價,通過比較研究,分析了橋園改建前后公眾的滿意度水平。
二、使用后評價(POE)的意義
在景觀設計中引入使用后評價(POE)體現的是設計者的責任。通過POE可以檢驗設計方案實施的效果,并加以改善,無論在景觀設計還是景觀設計教學過程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1.監測景觀設計的滿意度水平
POE能夠有效地幫助設計者對景觀規劃設計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對使用者進行觀察、問卷調查、隨機訪談采訪,可以直觀、真實地掌握景觀設計項目的滿意度水平,通過量化統計分析,可以掌握使用者的群體結構、使用者的感知與偏好、使用者在景觀中的行為方式,進而為今后的景觀設計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使用后評價(POE)檢測景觀設計的滿意度水平需要建立動態的檢測機制,以便規劃設計部門與管理機構能夠長期掌握公共綠地的使用情況及其變化,從而作出合理的判斷和設計調整。而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引入使用后評價(POE)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景觀使用者的認知與偏好,掌握建立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溝通橋梁的基本方法。同時,也可以讓景觀設計課程更具研究性,使學生更早地接觸景觀設計的研究方法和途徑。
2.構建合理的景觀設計策略
使用后評價(POE)的引入為景觀設計與景觀設計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使設計過程變得更加完整與體系化。置入POE,將使景觀設計從以往的“實地勘察—設計”轉變為“實地勘察—設計—評價—再設計”,從而改變憑借經驗總結和場地認知完成方案設計的途徑。使用后評價(POE)有完整的程序和方法,通過觀察、采訪使用者和投放、回收調查問卷獲取信息,結合信息的統計分析,掌握使用者的滿意度和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并結合場地條件提出解決措施。設計策略的改變使設計結構完整、內容充實、目的明確,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對提升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綜合分析場地、使用者和設計師等各因素的水平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3.建立以人為本的設計觀念
以人為本是景觀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但一直以來,景觀設計都是由規劃者和設計者主導,“以人為本”往往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而使用后評價(POE)則更關注景觀使用者的感知與偏好、行為與活動等。與傳統的設計途徑相比,在景觀設計中引入使用后評價(POE)強調公眾參與設計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從而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使用后評價(POE)引入景觀設計教學,可以讓學生從實踐出發,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體驗與使用者溝通的過程和方法,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需求,進而通過綜合分析評估,總結設計與修改,讓使用者的參與能夠體現在設計結果中,從而讓學生真正了解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并認識到公眾參與景觀設計的價值。
三、使用后評價(POE)在景觀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1.價值
引入使用后評價(POE)對于景觀設計教學是一種新的嘗試。傳統景觀設計教學有著課程設計不連貫、重理論輕實踐、缺乏研究性的弊端,主要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進行,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而在教學中引入使用后評價(POE),可以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改變以往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提高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增加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更科學、更綜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建立起完整的、全新的思維模式和設計思路。
2.課程設置
經過設計初步、環境設計史等課程的教學,學生已基本了解了景觀設計發展概況,熟悉了景觀設計的基本要素,掌握了景觀設計的原則、方法和程序。本課程將使用后評價(POE)引入教學,以安徽大學磬苑校區為個案,指導學生進行景觀空間的閱讀與感知,開展校園景觀使用后評價,并結合場地條件完成校園景觀更新設計。課程分三個階段展開。
(1)第一階段:場地體驗
根據磬苑校區現狀,將場地劃分15個組團,由學生分組完成場地調查與場地體驗工作。要求學生通過速寫、拍照、標記地圖等方法,將場地信息記錄下來,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場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結構、水景、現有景觀元素等,并注意觀察、記錄使用者在場地中的活動情況。
(2)第二階段:使用后評價(POE)
在完成場地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問卷設計,包括使用者個人信息、受訪者使用校園景觀特征、使用者滿意度水平三部分。問卷調查為期一周,包括平時和周末假期,調查時間從早晨至晚間,學生隨機在校園中選擇受訪者發放問卷,并隨機進行訪談,受訪者包括在校學生、教職員工、校外人員等,一周后完成問卷匯總和數據庫建立,并進行問卷分析。本次問卷調查共投放問卷900份,回收有效問卷870份,有效率約97%。通過問卷分析發現,校園景觀整體的滿意度水平較高,使用者對校園的整體布局、交通組織、建筑風格、整體景觀效果、環境聲音等反映良好;對校園植被的滿意度較整體景觀滿意度低,可能與校園建設周期不長、植被景觀還沒有完全成熟有關;對校園水景的滿意度偏低,究其原因,可能與校園水景較為分散、體量較小且不容易到達、缺少休息設施等有關。而戶外活動空間則反映出男女學生的差異,男生對校園活動空間滿意度水平明顯高于女生,究其原因,應是校園提供了大量的體育運動空間與設施,而使用該設施的男生數量顯著高于女生。問卷同時反映了使用者在校園景觀中的活動特點。其中,慢跑、散步等體育鍛煉活動最為普遍,其次是約會、集會等社交活動,其他類型的活動則鮮有出現。而活動形式也與不同景觀區域的空間分布、植被水平關系密切。通過分析還發現,使用者喜歡和不喜歡的景觀空間高度統一。磬苑校區中,鳴磬廣場、南體育場、鵝池等景觀單元受到很多使用者喜愛,但同時也有相當多的使用者反映不喜歡該空間。這說明,這些空間受到使用者的高度關注,而通過深入分析可發現褒貶不一的態度是由于設計手段不足造成的,如,鳴磬廣場缺少充分的頂層植被,鵝池的水景空間體量過小,缺少休憩設施,等等。
(3)第三階段:更新設計
通過問卷分析,學生了解了校園景觀的現狀,掌握了各景觀區域的景觀價值與不足,結合場地體驗綜合分析,進一步提出景觀更新設計策略。課程設置建立了設計者與景觀使用者的對話,學生開始意識到使用者的感知與行為方式對景觀設計的價值,校園景觀更新設計的方案也更多地體現出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設計思維。如,為運動愛好者設計了騎行與慢跑的線路;通過步行道設計將校園景觀中分散的水景聯系起來,提高其景觀價值,同時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間;宿舍區旁的土操場則改造成林蔭跑道、滑板場、多功能活動廣場組成的休閑景觀組團;而整體的植物景觀的增加,則可以提供更多的林下休閑活動空間。
結語
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課程,在景觀設計課程中引入使用后評價(POE)概念,可以讓學生從理論層面認識到使用者參與景觀設計的重要價值,從而掌握使用后評價(POE)的基本方法和實施途徑;通過程序完整的設計實踐,可以使學生體驗與使用者溝通的過程,并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意愿,進而完成景觀設計的方案編制;引入使用后評價(POE)可以增強課程的研究性,讓學生在設計實踐過程中更具研究精神,從而更好地實現景觀設計的服務價值。此外,使用后評價(POE)應根據一定周期長期開展,其形式和方法都值得我們不斷深入探索,其對課程的教學效果、研究性水平的提升等都有極高的價值。
作者:陳泓 毛貴鳳 單位:安徽大學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
文章系安徽大學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專題下的‘多講’模式景觀設計教學改革”(項目編號:JYXM201354)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美)克萊爾•庫珀•馬庫斯,(美)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俞孔堅等,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曲力明.用使用后評價方法對高校學生宿舍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