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融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公共藝術景觀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具有向外傳達城市面貌的藝術價值。地域文化作為城市最有特色與代表性的內涵與思想,成為公共藝術景觀設計的創意來源。進行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融合工作時,要注重材料、技術與文化的深層次融合,著重突出地域文化特點,同時進行宏觀與微觀設計。通過政府扶持,公眾參與,加強地域文化挖掘,進行整體規劃,創造系列藝術景觀等策略加深地域文化與公共藝術景觀設計的融合。
關鍵詞:公共藝術;地域文化;景觀設計;藝術價值
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公共藝術景觀在不斷向前推進,城市發展也逐步地重視公共藝術景觀的設計。公共藝術景觀以公共意志為主體,屬于公眾藝術的一種,具有公共性、特殊性、藝術性以及開放性等特點,應當強調與城市群體的互動,融入地域性特色。但公共藝術景觀設計呈現出經濟化、市場化的特點,失去了其原有的公共藝術景觀文化傳播價值,因此在設計現代城市公共藝術景觀時,要從多方面思考與創新,融入地域文化,彰顯城市特色。
一、公共藝術景觀設計與地域性文化概述
(一)城市公共藝術
城市公共藝術指具有公共開發特征與直接接觸意義的藝術創作,以向大眾開放的形式坐落于城市的公共領域。公共藝術發源于20世紀50年代,孕育于著美國對城市進行規劃與設計中,多以街頭雕塑、戶外藝術品、壁畫等形式出現[1]。公共藝術具有多個的典型特征,其一為公共性特征,將意義深刻的藝術從藝術人文館中呈現于公共空間中,將藝術帶入群眾的視野之中,使得個人藝術轉變為公共藝術;其二為平民化,公共藝術具有能夠被廣泛大眾接受的特點,不再是高高在上,無法欣賞。公共藝術的創造趨于民眾的生活,創意來源于生活,更加貼合群體大眾;其三為靈活性,傳統藝術的創作需要在固定的地點、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而公共藝術的創作能夠根據創作地點與存在時間的差異,進行個性化發揮。
(二)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包含著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以及地標性地貌,如以黃山為形象代表的黃山市,以嵩山為形象代表的登封市等。地域文化同時能反映出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以及城市群體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方式,如太極文化為基礎的陳家溝文化,以瓷器文化為代表的景德鎮文化。地域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不同地區會根據地區的地貌以及城市發展歷程形成獨特的地區文化。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進程中,地域文化的特色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地域文化與外來文化應當以共同發展,彼此互補的模式融合。
(三)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的意義
公共藝術能夠滿足人們精神、文化以及審美的需求,能夠帶來情感上的共鳴與思想交流。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有助于宣傳地域文化,使得公共藝術景觀成為地域文化呈現的載體,能夠傳達地域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增強地域文化特性,推進地域文化的發展,使城市形象更加鮮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市經濟發展。而將地域文化融入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能夠提升藝術景觀的內在價值與內涵,地域文化同時能夠為公共藝術景觀設計提供廣闊的思想源泉[2]。將地域文化融入景觀設計中能夠增強地區群眾對公共藝術景觀的認同感,提高城市群體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公共藝術景觀設計融入地域文化具有現實的實用意義與藝術的審美價值。
二、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融合原則
(一)注重材料、技術與文化的深層次融合
城市居住環境的優劣直接顯示出城市發展的綜合水平,影響著城市的方方面面。特色鮮明的公共藝術景觀能夠提升城市美觀,提高城市居住環境水平。公共藝術景觀設計采用特殊材料與技術進行設計,在兼顧特殊材料與技術的同時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不能忽視地域文化的內涵與意義。公共藝術設計要具有獨特性,不能生搬硬套,完全復制另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也不應當僅僅將地域文化浮于景觀設計表面,只是簡單的文字與形象設計,如簡單地將城市名稱與城市簡介加入至景觀設計中、僵硬地將完全不符的兩項景觀融合。公共藝術景觀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不應當失去其藝術價值,在設計中要將材料、技術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結合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融入景觀設計和內涵設計,使景觀具備地域文化的特點與思想。
(二)著重突出地域文化特點
公共藝術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融合,應當強調其地域性特點,在景觀設計中突出該地域文化的特色,加深景觀設計的文化內涵。在景觀設計中,應當作出創造性設計,使得城市公共藝術景觀獨具特色,能夠區別于其他城市的景觀。公共藝術景觀具備地域文化特色后,也會成為新的城市地域性標志,向外部傳播城市的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地位,推動城市經濟發展[3]。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強調地域性特點能夠使得城市居民具有強烈的代入感,使得藝術景觀更貼近群眾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趣味,方便普通群眾欣賞與理解公共藝術景觀傳達的地域文化理念,能夠加強地域文化的發展與傳播,增強城市與居民的聯系,使得城市居民自主維護與宣傳城市公共藝術景觀,使得公共藝術景觀產業能夠持續發展。
(三)設計時注重宏觀與微觀結合
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時應當注重宏觀與微觀設計的結合。由于缺少科學規劃,部分城市的公共藝術景觀出現著雜亂無序、追求大、高、廣的“面子工程”等問題。在設計公共藝術景觀時,從宏觀角度考慮,要注重整體科學規劃,將設計理念與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創造出一個特定主題。在核心主題的控制下,使公共藝術景觀形成一定風格,更能體現地域文化的特色。從微觀角度考慮,具體設計時要注重設計細節,使得不同藝術景觀具有不同韻味。在景觀具體位置設計時要注重周邊環境的融合,避免出現藝術景觀突兀的情形。在景觀內容設計時,要注重城市不同分區的特色與聯系,使得地區與地區間有細微差別,同時又能形成紐帶,增添公共藝術景觀的觀賞性。景觀設計時注重宏觀與微觀的結合能夠使得公共藝術景觀具有更強的開放性、聯系性以及地區特色。
三、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融合策略
(一)政府扶持,公眾參與,加深公共藝術景觀與地域文化融合程度
城市公共藝術景觀的建設不能僅僅依靠企業與藝術家,政府要起到主導作用,將公共藝術景觀歸納到城市規劃發展中,為公共藝術景觀的建設提供強力的經濟支持與政策保障。缺乏經濟的支持,公共藝術景觀設計無法提升其質量與水平,無法更好地融入地域文化[4]。缺少政策的支撐,公共藝術景觀在落地時會遇到各方阻礙,公共空間利用受到限制,藝術景觀無法順利融入城市中,其發展建設也會受到牽連。同時政府應當號召群眾參與,政府帶頭建設地標性公共藝術景觀,群眾參與建設地區小型藝術景觀。在進行公共藝術景觀設計前,可以開展創意征集與專家論證的活動,使得群眾能夠參與公共藝術景觀的建設,為藝術景觀設計出謀劃策,使得地域文化更好融入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中。公共藝術景觀設計的關鍵在于其公共性,脫離了公共藝術的核心,就會失去其藝術價值,使得地域文化融合難以進行。
(二)加強地域文化挖掘,設計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景觀
地域文化有時體現在城市地貌與地形中,有時體現在人文與傳統習俗中,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加強對地域文化的理解,將地域文化融入公共藝術景觀設計之中,才能設計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景觀。最深層次的地域文化才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底蘊與發展歷程,由表層文化設計出的藝術景觀內涵淺薄,不具備真正的代表性,而融入深層次地域文化的公共藝術景觀具有深厚的內涵與藝術價值。地域文化挖掘需要引進專業人士,在有關資料與調查的佐證下,完成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工作,為公共藝術景觀設計帶來最佳的原材料與思維。設計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景觀需要深層次地域文化的支撐,加強地域文化的挖掘要首當其沖。
(三)整體規劃,設計公共藝術景觀系列
科學規劃公共藝術景觀設計,合理搭配城市建筑,形成系列的公共藝術景觀。在進行公共藝術景觀設計時,要做到統籌規劃,不能損害城市生態文明,一些老城區的建筑處于高危狀態,使得城市面貌與城市文化逐漸消失,而正是這些舊建筑與面貌體現著城市的發展歷程,在進行公共藝術景觀設計時,要注重保護古建筑,將公共藝術景觀融入古建筑中,增添城市色彩。地域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設計中要注重多元文化的體現,不同景觀融入不同的特征文化。城市其中一個地區文化代表著地域文化的一面,地區文化之間的整體聯系構成了城市地域文化,在進行藝術景觀規劃時要注重且加強景觀間的內涵聯系,使得公共藝術景觀形成系列,使得地域文化能夠全面、連續的融入藝術景觀中。
【參考文獻】
[1]雷柏林.現代城市公共藝術景觀設計要點[J].城市公共藝術研究,2018(6):62-64.
[2]李平毅.城市公共景觀藝術設計中的地域性關懷研究[J].藝術探索,2009(5):107-109.
[3]顏穎.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與地域文化[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3):98-102.
[4]舒悅.打造天府新區“蜀文化”公共藝術景觀初探[J].城鄉規劃與環境建設,2013(3):24-28.
作者:馮夏 單位:玉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