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數據調研在景觀設計調研實踐中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突破了時間、空間上對人的束縛,數據的收集整合也更加便利。數據調研是設計調研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設計活動中很重要的環節,做好數據調研有助于把握項目現場信息、用戶需求和設計概念的提取,在整個設計方向和景觀品牌形象塑造方面都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數據調研;數據采集處理;設計調研
未來的景觀設計工作者將扮演科技的詮釋者(洞見能力)、人性的引領者(觀察能力)、感性的創造者與品位的營造者(同理心)的角色。(1)景觀設計工作者的工作性質要求每一位設計師要始終站在社會的前沿,做一個“有心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的獲取更加快捷便利。大數據滲透到了各個行業,但由于大數據的數據量大、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和速度快時效高等特點,使得設計行業工作者在前期工作調研無從下手,難以有效地做好設計調研。本文就設計師如何通過應用數據采集方法和數據處理手段獲得有效信息進行探索,指導設計師在項目前期和設計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數據調研做好設計調研,是對設計概念、方向、新思路等方面進行覺察和提取的引擎和加速器。一般設計師在接到項目工作開始,便需要開始展開與項目相關的調研工作,一般包括前期準備階段,調研過程及數據整理階段和調研結果分析處理階段。
一、前期準備階段
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包括獲取項目和資料準備兩個環節。(1)在獲取項目環節,核心的工作活動是熟悉委托客戶提供的設計任務書和客戶信息,一般設計任務書由客戶設定,包含與項目有關的設計需求、項目地點、項目期限及項目目標等。設計師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獲取委托客戶的資料和信息的同時,更要了解面對的未來的受眾人群。在該環節可以通過提綱整理、場景角色模擬等方式整理資料,同時記錄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設計想法。(2)資料準備環節建立在熟悉設計任務書和客戶信息的基礎上,可以通過項目所在目的地的官網、數據庫和設計網站等途徑獲取所需的資料。一般情況下,在市-鎮-縣等官網可以收集到目的地的政策信息、地域信息、旅游動態、景區信息、概況等;在電子資源數據庫可以收集整理相關同類型項目的環境現狀、市場規模、優質案例、學術價值等,這樣的電子資源庫包括國家統計局的國家數據網站(data.stats.gov.cn/publish.htm?sort=1)、中國知網(www.cnki.net/)等。當收集并整理了以上資料后,基本會產生對項目設計定位、設計方向有了基本的認知,可以通過一些國內外的優質設計網站進行相關設計的搜索,了解優質設計意向并掌握相關設計成果表達設計者理念的途徑,開拓設計思維。
二、數據調研過程及整理階段
數據調研過程及整理階段,主要通過有效的數據采集方法并應用調研數據處理方式,形成有效的數據報告,這是整個設計調研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數據采集方法
在項目實踐中,最常用的數據采集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問卷法、小組座談法等。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設計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常用的輔助工具包括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等各種現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在現場觀察調研之前,應做好相關的觀察調研計劃,包括觀察內容、起止時間、觀察地點和觀察對象等。一般情況下,為使用方便可以制作成觀察表或者卡片,有助于在觀察過程中的梳理。觀察的方式主要包括結構觀察法和非結構觀察法。結構觀察法主要應用于定量研究,包括對被觀察人物的培訓、編碼分類、核查冊和數據統計分析;非結構觀察法除了應用于定量研究外,還可應用于非定量研究,是我們日常設計工作中應用的最多的觀察方式,包括資料的收集、對被觀察事物和觀察者本身感受的文字描述記錄、調研內容的歸納分析、篩選價值數據和進行深入觀察等內容。在觀察調研作業前,一般應準備好以下材料,包括:能夠清晰顯示周邊居民區、辦公樓、菜市場及公交站等方位的場地區位圖和涵蓋區域范圍綠化面積、建筑的場地平面圖。在觀察過程中,處理好觀察者與被觀察物體環境及其相關配套的關系。在觀察過程中,不僅要注意對被觀察物體的記錄,還要做好觀察者的感官感覺的記錄。在做室外調研時,由于天氣、時辰、節假日額工作日等多個因素的影響,觀察到的內容也會不同,因此對一個場景的觀察需要數十次甚至百次。對不同觀察者的數據也會有所差別,觀察作業過程中應做好對數據的收集和保管。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通過向調查者發出簡明扼要的征詢單(表),請示填寫對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來間接獲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種方法。傳統的問卷調查以紙質問卷形式為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問卷調查技術的發展,使得問卷調查更加便捷,收集到的數據范圍更廣可以通過微信、郵箱等網絡手段獲得問卷數據。為保障受調查這的用戶安全,也可以使用一些在線調研的網站進行調研,比如問卷星,中國調查網,第一調查網和騰訊問卷等。問卷法的結構通常由問卷主題題目、說明調查者身份信息和調查目的的封面信,調表方式和注意事項的指導語,貼合目的要求的問題和答案組成,除此以外,還包括問卷編號,調查日期和合作方式情況等其他資料。調查結果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數據統計,可以獲得相應的數據結果。
3.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指通過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于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一般情況下,可以集中有關專家組織相關專題會議,主持者以明確的方式向所有參與者闡明問題,說明會議的規則。通常為了保證能夠控制好頭腦風暴法的節奏,獲得較好的成果以免由于發散思維引起偏題等現象,設置了發現(DISCOVERY),夢想(DREAM),計劃(DESIGN)和結果(DESTINY)四個環節。每個環節根據情況設置相應環節的時長,從而高效獲得較為有效的數據結果,達到預期的目的。主持者一般不發表意見,引導專家們在不同環節“自由”提出盡可能多的論點,記錄人員做好相關記錄。
(二)調研數據的處理
獲得相應的數據調研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在數據調研中最核心的工作是做好調研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在系統的數據整理中從需求端出發,依托設計思維“生長”出設計概念。在常用的卡片式歸納分類,數據的圖表對比分析和魚骨圖對數據進行整理基礎上可以運用POE的評價方式處理采集到的數據。POE評價模式一般由場所的確定、場地區位圖的分析、場地平面圖繪制、材質圖、五感觀察、管理信息、痕跡整理、活動注記、功能分區模擬、現場跟蹤和同類型比環節組成。通過以上環節的分類整理,從數據整理分析再回到現場收集數據再數據整理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精簡我們的調研數據,從而更好的指導后期的設計工作。
三、總結
一個優質的景觀設計作品會成為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品牌,關鍵在于做好對服務對象和場地環境的設計調研,數據調研是做好設計調研的關鍵。對于整個設計過程而言,設計調研是不斷反復進行的過程,不斷調研、摸索、反思、實踐、再調研、反思、實踐的過程。因此,數據調研的過程是科學、理性的思考過程,也是感性的感受體會的過程,數據調研處理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對調研框架和數據不斷進行梳理,制定合理、有效、適宜的數據收集方法和數據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孫晨霞.基于考現學的環境設計調研方法論[J].藝術評論,2017.03
[2]宋海娜.周斌.調研方法驅動環境設計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8.03
[3]戴力農.設計調研[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2016.08
作者:鄧冰麗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