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某城市綜合體景觀設計借助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手法,注重景觀要素的共融,依托人行步道橋將地上、地下的景觀完美融合,形成一個立體的景觀通廊,給行人不同的視覺感受。統籌考慮設計范圍以外的現有景觀,通過借景等手法加以利用,塑造出環境優美,具有人文特色、商業特色,體現生態環保的城市中心公園。
關鍵詞:綜合體;景觀設計
1項目概況
本工程位于某高鐵站東側,是以高鐵站為中心東側方向延伸出的一條綠廊,設計內容包含A、B、C區人行步道橋、地面層、負1層景觀以及D區4個附屬空間地面層、負1層景觀,景觀總面積約27.6萬m2。
2景觀方案設計
2.1人行步道橋景觀設計
人行步道橋鋪裝采用輕型荷載的防腐木質地板,架空龍骨設計,節能環保的同時,減輕橋面的荷載。橋中間設置不規則的種植池,種植灌木綠籬及宿根花卉,把人行步道橋裝飾為“花橋”,優美的彩帶既增加了綠地面積,又柔化了僵硬的橋體,成為高鐵站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平臺處可設置露天咖啡座,橋梁兩側增加座椅。
2.2A、B、C區景觀設計
2.2.1A區景觀設計:本區下沉廣場以鋪裝為主,花壇內設計3組景觀構筑物,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鋪裝采用高檔花崗巖形成大氣的廣場景觀,兩側設置樹池座椅和花壇,為購物者提供小憩。
2.2.2B區景觀設計:本區設計2處水面,靜水面可以達到較好的倒影效果,給游客輕盈、幻想和浮游的視覺感受,水池中間設計一組涌泉,增加商業活力,其余空間以綠化和園路為主,并點綴主題雕塑,創造地標性景觀。
2.2.3C區景觀設計:本區設計為綠地公園,面積大的區塊做一些微地形起伏,并種植一些遮蔭大樹,局部寬敞區域提供給孩子游樂和大人表演,沿區塊輪廓靈活增加弧形條石座椅,豐富空間的組合及綠地景觀效果,創造連續性人行空間與可停留空間。
2.3D區景觀設計
在樓梯進出口處設置木平臺供人們休息。地下可設置各種主題特色小廣場,演繹不同的景觀空間。根據不同街區分別設計“香”“愈”“華”“彩”4個主題不同的景觀空間。(1)“香”主題空間。“香”由芳香發散的桂花、紫丁香、鼠尾草等植物形成,通過植物散發的芬香,形成香滿園的庭院式空間。(2)“愈”主題空間。“愈”由雪松、白皮松、河南檜等針葉林構成,通過樹木散發的芬多氨,使身在其中的人們有一種享受芳香療法的感受。(3)“華”主題空間。“華”由海棠、碧桃、紫荊、玉蘭等觀花木本植物構成,形成繁花似錦的色彩斑斕的體驗。(4)“彩”主題空間。“彩”由銀杏、金葉槐、紅葉李、雞爪槭等彩葉樹種構成,配以色澤艷麗的應季花卉進行組景,極大地豐富了景觀的觀賞性,形成清新亮麗的庭院景觀。
2.4垂直空間綠化
本方案主要是對露出地面層的設備用房和流動體橋柱進行垂直綠化,種植常春藤、扶芳藤等,提高了綠化覆蓋率,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3專項設計
3.1鋪裝設計
地面鋪裝采用多種鋪裝材料組合,流動線型結合規則的布局進行劃分,形成不同的空間。木色盡量以貼近原木色的防腐木為主,木紋的選擇上不宜過于夸張,但紋理必定要清晰。整個廣場大面積為淺灰和深灰色花崗巖鋪裝,簡潔大氣,局部設計了少量的黃銹石花崗巖和彩色透水混凝土鋪裝。
3.2排水設計
本方案排水建議采用縫隙式排水溝,在鋪裝上可以體現出隱蔽、簡潔、連續的窄縫效果。
3.3景觀照明設計
3.3.1人行步道橋照明。在人行步道橋護欄設置LED線性投光燈,形成邊緣輪廓線照明,強調有機的波狀形態,營造清晰的夜間景觀邊界,同時為游人引導前行路線。在花池外側設置LED柔性燈帶,形成柔和的光帶。
3.3.2廣場照明。在園區內主要道路進行照明,光源采用庭院燈結合草坪燈進行照明,廣場利用景觀燈柱照明,種植池坐凳、臺階采用線性投光燈或LED燈帶進行照明,噴泉結合噴泉的形式采用水下燈進行照明,在園區內重要節點部分植物進行照明設計,設置點狀照樹燈。
3.4噴霧降溫系統
本方案利用橋體、構筑物、林蔭大樹等設計室外噴霧降溫系統。可以局部控制大環境溫度,噴霧降溫系統散發到空氣中的水微粒,在氣化過程中要吸收大量周圍環境中的熱量,降低活動區域的溫度,盛夏即使酷暑難當,在噴霧降溫系統的作用下,空氣溫度可降至25℃,達到人體的最佳溫度。
4結語
本項目景觀設計在滿足高鐵站廣場人流、車流、物流的同時,也為都市人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場所,打造既具有都市魅力的廣場,也有與自然環境相融的公園空間,創造景觀文化獨特體驗,禮贊高端品質都市生活。
參考文獻
[1]夏宇.城市綜合體環境景觀設計初探[D].北京林業大學,2013(7)
[2]潘磊.城市商業綜合體景觀設計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2(2)
作者:陳艷 單位:天津橋易市政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