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藥藥理學麝香課堂教學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以《中藥藥理學》中開竅方藥的代表藥物“麝香”為教學內容,在對學校中藥學專業學生進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學習資源、教學實施等環節進行教學設計,從而提高高校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授課水平,強化中藥藥理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中藥藥理學;麝香;教學設計
中藥藥理學是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一門專業課,它是以中醫藥基本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和機體相互作用及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1]。該課程是連接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的紐帶,是溝通基礎醫學與現代醫學的橋梁,是中藥學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是中藥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內容。中藥藥理學學習難度在于內容繁多,必須要求學生認真記憶,還需要學生應用已經學過的藥理學、中藥學等相關基礎知識,同時中藥藥理學設置的學時較少。針對這種教材變厚、內容變多、學時減少的現象,授課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
1.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起點,主要內容是學生已經懂得了什么,能學到什么,學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在哪里,以及學生學習需要怎么樣的合理鋪墊和有效引導[2]。教師只有對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有了細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詳略得當,有所教有所不教,科學適度。本課程授課對象為中藥學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醫藥學相關知識基礎,對與本章相關藥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認識,但對藥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認識不夠深刻,對藥物作用機制尚不明確,需進一步深入探討。麝香的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是本章重點與難點,但學生已經學過藥理學,我們將藥物某一作用的機制,與藥理學中某些藥物機制相聯系,易于學生理解接受;某些藥物的藥理作用復雜,學生會覺得需要背誦的內容較多,有一定畏難情緒。
2.教學內容分析
2.1教學目標。
在學情分析基礎上,結合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我們分別設定了學習麝香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2.1.1知識目標
掌握麝香的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臨床應用;了解麝香的藥用來源。
2.1.2能力目標
將麝香功效-藥理作用-物質基礎互相融會貫通,培養學生從點、線到面的分析思維能力;通過麝香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的學習,使學生具備指導麝香臨床用藥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多種信息資源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1.3情感目標
促使學生初步用所學中藥藥理知識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藥理學知識聯系起來,認識和理解中藥理論的現代科學內涵,加深對祖國傳統醫學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中藥藥理學的興趣,并產生對中藥藥理學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熱情;讓學生從化學成分、傳統功效、現代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整體角度認識中藥,培養學生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并強化學生中藥學的整體觀思想。
2.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為麝香與功效相關的藥理作用、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機制。教學難點為麝香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雙向影響及麝香抗炎特點及機制。
3.教學方法
3.1課堂講授利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通過引導、分析、討論、講解和歸納總結等過程實施課堂教學。多媒體中適度采用合適的動畫、視頻和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3.2采用啟發式的綜合性問題。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整合原有的知識,提取最有聯系的舊知識,同化和順應新知識,發現和分析問題。采用復習、提問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學。3.3對課程內容隨時進行歸納總結。使其轉化為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如將麝香的藥理作用總結為五方面,并將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相聯系,學生更易于接受。
4.學習資源
4.1教材
我校《中藥藥理學》選用的教材為彭成主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九版),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適合中醫學類、中藥學類、藥學類專業使用。教學參考書主要有《中藥藥理學》,沈映君主編,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藥臨床藥理學》,向楠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陳奇主編,第3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體課件
結合教學經驗制作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本學科學習特點,課件中多采用視頻、圖片資料結合適當的文字,構建情景再現意境,激發引導學生的注意力。
4.3網絡教學資源
利用校園網網絡教學平臺,將課程相關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資料等上傳,同時推薦其他院校優秀的中藥藥理學精品課資源網址,供學生學習參考使用,增加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拓寬學生知識面,加強與學生的課后互動與交流。
5.教學實施
5.1復習前課內容,引入情景模式,導出新課。
引入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情景,古代后宮嬪妃接觸或使用麝香后,易流產和不孕,說明麝香有影響子宮平滑肌的作用,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藥理作用,產生這些作用的物質基礎和機制是什么?從而導出新課,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積極性。
5.2問題探究,構建新知。
5.2.1簡單介紹麝香的藥用來源、有效成分和功效:
關于麝香藥用來源和功效,學生已經在中藥學課程中學過,講授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共同回憶,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成分簡要介紹,并在后面的講授中將其與麝香的藥理作用相聯系。
5.2.2重點介紹麝香的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
結合麝香功效,引導學生思考,麝香有哪些藥理作用。對中樞的藥理作用,詳細介紹其特點,并分析作用環節,便于學生理解。結合多媒體視頻,將止血環節關鍵步驟總結要點書寫在黑板上,即①激活血小板;②激活凝血酶;③生成纖維蛋白,進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機制。在講授麝香對心血管作用時,結合多媒體圖片,引導學生分析,麝香的作用對機體有何影響,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由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的科學思維方式。結合多媒體圖片,講授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對糖皮質激素釋放的調節作用,該部分知識在藥理學和生理學中都已經學過,通過機制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歸納麝香各藥理作用的物質基礎,將麝香功效與藥理作用一一對應,教會學生由藥物功效推導藥物藥理作用的思維方法,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并引導學生思考,依據麝香的藥理作用,它的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是什么?
5.3總結歸納,效果反饋。
總結本單元教學內容,明確重點掌握內容。教師總結,提出問題,學生集體回答,教師觀察學生參與情況,反饋教學效果,做出即時性評價。5.4自主學習,拓展練習。布置本單元復習思考題并介紹課后自主學習資源。思考題:查閱文獻和工具書,麝香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是什么?分別采用的是何種實驗方法?
6.教學總結
合理的教學設計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3]。我們在對學情和教學內容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本課重點和難點,教學上主要采取啟發式課堂講授與實驗、討論、綜述寫作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時首先進行前課回顧,將新舊知識建立聯系,奠定學習新知識的基礎,課程講授中,采用多媒體互動教學的方式,以多媒體課件形式為主,同時將PBL教學法和開放式教學引入課堂中,加深課上與學生的互動。另外,將中藥現代藥理作用與傳統功效主治相聯系,減輕學生記憶的負擔,教給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方法。每次課的最后都以簡略的文字和圖表的形式對本課堂教授內容加以總結,加深學生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布置思考題或拓展練習,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課后溝通,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了解關于中藥藥理學的相關科研知識,增加與學生的課后互動。中藥藥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理論課介紹的大部分中藥的藥理作用、作用特點均來源于實驗研究,但中藥的癥候和現代藥理動物模型有所不同,有些藥效和機理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將實驗教學與理論課相結合,可加強學生對中藥藥理學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
作者:閆宇輝 李紅艷 陶小軍 徐志立 楊靜嫻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忻.中藥藥理學課程建設的體會[J].中醫教育,2012,31(5):42-44.
[2]胡明祥.有效學情分析與理性教學設計[J].教育,2016,(10):65-66.
[3]任艷青,牛麗穎,劉姣,等.中藥專業中藥藥理學科群發展模式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