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化教學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信息化教學不斷發展,為了促進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化教學大賽應運而生。通過比賽,促進教師結合多種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模式。本文以高職護理專業內科護理課程中———糖尿病治療為例,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4個方面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并反思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高職護理;糖尿病治療;教學設計
為了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推動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2010年起,教育部開始舉辦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通過比賽,促進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同時更好地激發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本文以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教學設計賽項三等獎作品《糖尿病治療》為例,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4個方面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并反思存在的不足。
1教學分析
1.1內容分析
本次比賽選擇課程為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內科護理學,此為四大臨床護理課程之一。選用的教材為“十二五”全國職業教育規劃立項、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內科護理學》,內容選自第七章第四節:糖尿病病人的護理。結合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和實訓指導內容,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本次課程教學內容為糖尿病治療,俗稱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即血糖監測、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和健康教育。
1.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無菌操作技術和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對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十分感興趣。但由于“五駕馬車”中關于飲食運動量計算復雜、藥物不良反應容易混淆、血糖監測注意事項多,而高職生計算能力差、操作馬虎易出錯,導致學習難度大、記憶困難。好在他們愛動手操作、喜社會實踐、精通手機電腦、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化手段,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本次教學內容。
1.3教學目標
1.3.1知識目標
掌握根據血糖值進行糖尿病的飲食運動及用藥指導。
1.3.2技能目標
學會檢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掌握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1.3.3素質目標培養無菌操作觀念,提升關心關愛患者的職業素養。
1.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血糖監測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教學難點:根據血糖值進行飲食、運動、用藥指導。
2教學策略
基于臨床護理工作崗位需求,采用案例教學法,以臨床實際案例為主線,層層深入、步步推進,在師生共同討論過程中,逐步明確糖尿病治療的內容。將課堂設置為課前啟化、課中深化、課后轉化3個環節。課前啟化: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微課視頻、動畫等信息化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并檢測學習效果。課中深化:將理論與實訓相結合,按“五駕馬車”的順序,利用同屏系統、手機App、連連看小游戲等信息化手段依次完成“五駕馬車”的學習。利用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課后轉化: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所學知識,并組織學生進入社區,服務老人、對接崗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3教學過程
3.1課前啟化
課前,將學習資源上傳至學習通中,并通過學習通課前預習通知。學生接到預習通知后,下載觀看血糖監測微課視頻,并完成預習測試。學習通的使用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豐富了學習的形式和內容。
3.2課中深化
(1)案例導入。上課后,首先通過一個臨床實際案例引入新課,學生邊看視頻邊提取視頻中的病史信息。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該病例為一糖尿病史7年的患者,因眼底出血擬手術治療,術前測血糖高致手術暫停,現來內科控制血糖,既往口服二甲雙胍治療,效果不佳。教師設疑:對于該病例下一步該做什么?發起投票,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先進行飲食控制,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知道血糖值高低,如何進行飲食控制?從而引入任務一:血糖監測的學習。(2)任務一:血糖監測。首先觀看血糖儀和采血筆使用動畫,了解到使用血糖儀前要查看血糖儀與試紙是否匹配,采血筆要按正確方式組裝采血針,使用完畢,應正確丟棄試紙和采血針頭。接著教師利用手機同屏,將示范操作放大,學生可以細致觀察操作的每個步驟,初步了解操作中需注意手指消毒并晾干,擠血從指根部開始等注意事項后,再讓學生分組練習,熟悉整個操作過程,同組學生利用學習通進行操作互評,成績計入總成績。至此,已突破重點,達成技能目標。繼續觀看病例視頻,教師設疑:現患者空腹血糖8.6mmol/L,下一步該如何治療?從而引出飲食運動治療。(3)任務二:飲食運動。傳統教學中,我們需根據患者身高體重計算BMI,再根據BMI利用公式計算飲食運動量,本次課我們利用手機軟件,輸入血糖值,可自動分析血糖監測結果;輸入患者病史資料,可生成個性化飲食運動方案,列出每日可攝取的主食量和運動推薦,還可根據每日可攝取的總熱量推薦不同種類的食物份數,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計算的難度,解決了本次課的前兩個難點。學生練習使用軟件進行飲食運動指導,熟悉軟件操作,并觀看病例視頻中護士如何對該患者進行飲食運動指導,與軟件方案進行對比。(4)任務三:藥物指導。教師設疑:患者經住院調控血糖,現血糖穩定可出院,如何進行出院帶藥指導?學生共同討論之后,繼續觀看出院指導視頻,了解到進行出院指導時,護士需向患者講解出院帶藥的服用時間及不良反應等注意事項。這部分記憶內容較多,學生討厭死記硬背。課上我們利用手機同屏請學生上臺進行藥物連連看游戲,課后學生可在手機和電腦上進行游戲闖關,鞏固這部分內容。如此解決第三個難點。(5)鞏固總結。為了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大家一起觀看課前錄制的糖尿病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視頻,并與示教視頻進行對比,找出患者操作中的錯誤之處,并進行討論。總結出血糖監測易錯之處:手指未消毒、消毒未晾干即采血,擠血位置錯誤,采血針處理錯誤,從而加深對操作注意事項的理解。接著,觀看醫院專家訪談視頻,總結醫院工作中進行血糖監測的注意事項以及飲食運動用藥調整方案。讓學生在校學習的同時,能聯系臨床實際,縮短進入臨床實習的適應時間。最后,利用學習通進行在線測試,即時檢測學習效果,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知識掌握情況,成績計入總成績。
3.3課后轉化
通過學習通作業,“五駕馬車”中的最后“一駕馬車”———健康教育,即為本次課的理論作業,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知識結構,為視頻中的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并將導圖上傳至學習通中。另一項為實踐作業,學生跟隨學校志愿者團隊,走進社區,通過學習通直播為患者測血糖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教師在線評價,學生在線觀看并點贊。對于點贊最多的小組,給予“最佳團隊”稱號。最后將正確測血糖的視頻上傳至優酷,幫助更多人了解如何正確測血糖。
3.4教學評價
本次課我們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預習測試占10%,操作及同組學生互評占30%,課堂測試占20%,作業考核占40%。4部分成績匯總生成本次課的最終成績。
4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將理論與實訓相結合,將學校、醫院、社區及網絡相結合,構建了一個理實一體、四位結合的信息化課程。達到預習可視化、操作可細化、計算可簡化、記憶可趣化、拓展可深化的教學效果,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成績,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滿意度。使教學不僅面向學生,更是面向患者、面向社會、面向科技。但是,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處,如數字資源庫建設不完善,臨床案例更新速度慢等,這些都是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參加此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筆者認識到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能很好地達成“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目的,信息化教學并非信息技術手段的強行堆砌,而是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精用及巧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和資源輔助教學,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目標。信息化教學比賽推動了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促進教師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主教學理念的形成,從而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薛婷 何勇勇 彭燕鳳 單位:宣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