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基礎護理學課程教學設計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信息化教學是21世紀“互聯網+”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挑戰。本文以特殊患者靜脈穿刺為例,從教學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方面闡述高職護理《基礎護理學》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
關鍵詞:信息化;靜脈穿刺
0引言
《基礎護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兩部分。傳統教學以理論講授和操作演示為主,教學手段單一,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1],筆者以特殊患者靜脈穿刺教學設計為例探討信息化背景下《基礎護理學》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交互學習。
1教學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次課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技能型規劃教材《基礎護理學》,教材配有交互式富媒體教學資源。本次課選自第十六章《靜脈輸液與輸血》第一節《靜脈輸液》,特殊患者靜脈穿刺安排為1+“1”學時,課堂教學1學時,課后自行訓練“1”學時。
1.2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大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進入護理專業基礎核心課程《基礎護理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學習階段。上次課主要進行了常規靜脈輸液操作技術的學習和訓練,讓他們體驗到靜脈穿刺成功的喜悅,并帶著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進入本次課的學習。“90后”的他們不喜歡被動說教,求新、求變需求強,因此,非常適宜采用各種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
1.3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和護理崗位需求,確定三維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掌握特殊患者靜脈特點和其穿刺的要點;②能力目標:學生能獨立正確實施特殊患者靜脈穿刺;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愛傷觀念。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教學重點為——特殊患者靜脈特點和穿刺的要點;教學難點為——特殊患者靜脈穿刺的要點。
2教學策略
依據混合式教學理念,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環境。課前,采用任務驅動,依托云課堂、QQ平臺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課中,教師運用臨床案例、仿真手臂模型和靜脈穿刺虛擬平臺相結合,圖片、3D動畫穿插其中,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工作情境,實現做中教、做中學。課后,利用靜脈穿刺虛擬系統鞏固、提升。
3教學過程
3.1課前預習
教師依托云課堂平臺提前一周上傳教學任務書、PPT、微課、動畫、視頻等教學資源,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預習并完成自測題;同時,開放實訓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梳理操作流程并上傳操作視頻至學習平臺,學生互評、點贊。教師根據打分結果完成階段性評價,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并確定教學重難點。
3.2課中學習
3.2.1設置情景導入課程
以對患者的采訪視頻引入工作任務,進入新課的講解,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特殊患者靜脈穿刺技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營造學習氛圍。
3.2.2翻轉課堂增強互動
圍繞視頻案例,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測驗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知識點,由獲得點贊最多的學生小組代表給大家演示特殊患者靜脈穿刺方法,學生小組間討論,教師點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究評選出最優方案。
3.2.3操作要點分步精講
對于肥胖、水腫、脫水和老年人靜脈的特點和其靜脈穿刺的要點通過虛擬平臺和仿真模型相結合,利用圖片、3D動畫、視頻等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肥胖患者靜脈穿刺:通過生活實例——退休老干部自身靜脈輸液困難,恐懼打針導入,分兩部分講解肥胖患者靜脈:穿刺困難的原因分析和肥胖患者靜脈穿刺技巧(“尋找”技巧和穿刺技巧)。運用高仿真輸液手臂模型,教師現場示教肥胖患者血管的尋找和穿刺的技巧。學生用高仿真輸液手臂模型進行訓練,教師巡視指導,實時解惑,實現做中教,做中學。水腫患者靜脈穿刺:聯系臨床專家分析水腫患者靜脈特點,提高權威性,三維動畫直觀形象演示穿刺技巧(驅趕、“快”)。脫水患者靜脈穿刺:三維動畫展示脫水患者穿刺困難的原因,結合圖片介紹輕拍、按摩、熱敷等使血管充盈的方法,接下來讓學生兩兩一對,扎上止血帶后,通過輕拍、按摩來比較手背血管的變化,教師巡視糾錯,實時解惑。老年患者靜脈穿刺:生活實例短視頻展示老人血管特點,固定與穿刺技巧三維動畫演示,化難為易,再結合闖關小游戲鞏固學習效果,提高趣味性,學生在穿刺虛擬仿真系統上演練老人靜脈穿刺,逼真的情景案例有利于培養學生關愛老人的職業愛傷意識。
3.2.4操作練習夯實技能
讓學生分組在四個操作單元運用靜脈穿刺虛擬仿真系統量化訓練,并實時監控、巡視,便于發現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針對四種特殊案例,隨機抽取案例進行訓練效果監測與考核,系統自動打分。在實時檢測的基礎上綜合評定學生課前預習、課堂互動、理論檢測、仿真實訓各項成績,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實現考核的實時化與多元化[2],最終得分最高者被評定為最佳穿刺小組。
3.2.5復習內容鞏固新課
利用PPT總結本次課知識要點和操作技巧,布置學生利用云課堂完成視頻小作業。
3.3課后提升
課后開放基礎護理實訓中心,要求學生進行虛擬仿真靜脈穿刺系統練習并上傳成績至平臺,95分以上者合格。同時,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臨床見習,工學結合,鞏固學習效果。
3.4教學反思
本節課始于特殊患者靜脈穿刺方法掌握的工作任務,終于實訓操作教學與訓練的完成,完整地實現了教學目標,體現了“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問題為切入點”的教學模式。大量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多種教學資源,打破原有的學習形式,積極發揮學生主人翁意識,翻轉課堂、互動交流、及時反饋,符合“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教理念。利用靜脈穿刺虛擬仿真系統自動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實時檢測的基礎上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實現考核的實時化與多元化,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萬春.信息化技術在中職《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以“四肢淺靜脈注射法”教學設計為例[J].《信息醫療》,2018,13(157):157-158.
[2]甘琴.信息化背景下護理專業藥理學課程教學設計探究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3):73-75.
作者:湯凌平 何伯紅 單位:合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