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建筑設計與特色文化的現代化融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文章對我國建筑設計與特色文化的現代融合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建筑設計的特征及地域性建筑文化自身的特點,從而將建筑設計與特色文化完美融合,建設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特色文化建筑,為我國特色文化與建筑設計傳承做出貢獻。
[關鍵詞]建筑設計;特色文化;融合
1建筑設計
1.1地域性建筑
地域性建筑不僅是建筑的主體和結構,還是一種歷史文化底蘊與文化特色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城市中地域性建筑的建設,是城市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沉淀下來的歷史底蘊,不僅能發揮建筑應有的實用功能,還能夠展現地域特色、文化習俗、地理風貌、生活習性等,所以不同地域所建設的地域性建筑業不相同,但設計思維是一致的,都在建筑設計中融入了特色文化。地域性建筑文化經過長時間發展,外加歷史沉淀,擁有鮮明的特色。(1)地域性建筑文化本身就展現了各個地域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文化,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建筑既能滿足建筑本身的功能,還能在創新的基礎上展現地域文化。比如,福州市的馬鞍墻,這就是特色文化與建筑設計的融合,其裝飾紋樣寓意著氣球夙愿,建筑造型優美,內涵豐富的文化特色。(2)地域性建筑是我國現代與歷史的結合,是世界與地方的結合,是古今相融的表現。地域性建筑最主要的特點是地域性,就是擁有當地的文化特點和特色,在建筑中融入風俗、人文、歷史等元素,而不是一味的引進外來設計,丟失本土文化。現階段的建筑設計既借鑒了世界先進的設計理念與技術,還融入了各個地域不同的特點和文化,既包含了傳統的圖案,還包含了現代元素。
1.2建筑設計的特征
建筑設計不同于別的行業,它傾注了設計師的心血與智慧,是設計師結合諸多方面全新全意打造出的精品,承載了建筑行業的發展與進步。每一個優秀的建筑設計師,在設計之前,會對建筑本身的結構、細節、用料、框架等進行詳細的解剖與分析,并且充分考慮當地周圍的環境與地理條件,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既安全又舒適的綜合性建筑設施。因此,建筑設計具備了經濟性、實用性、美觀性、安全性、多功能性等特征。
2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實現
2.1遵循地域自然法則
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待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建筑設計是為了滿足城市發展的需求,為城市化建設提供最合理的建筑群,使城市變為家和城市的和諧整體。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之間的自然環境也不相同,在設計之前應該充分應用生態學來分析當地的生態環境,遵循自然法則,使用合理、科學的建筑技術手段完成施工。當建筑設計與自然環境相融合之后,兩者之間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聯系,形成一種特有的循環系統。在設計地域性建筑文化時,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建筑施工地點的氣候、地貌、地形、資源、朝向、功能等,而不是固定思維、千篇一律的進行設計。隨著城市化建設快速發展,建筑成為城市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景觀。因此必須賦予建筑人文精神,使得建筑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實現建筑文化設計。
2.2注重節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開始大力開展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活動。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龍頭企業,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節能技術,對原有的建筑技術與理念進行創新,發揮節能的實質作用。資源的消耗必然帶來環境問題,現階段的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主要目標,建筑行業作為我國龍頭企業,更應該影響國家的號召,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融入節能理念,減少建筑能源的消耗。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建筑能源消耗非常嚴重,超出其他國家很多倍,所以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節能理念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例如,在建筑照明系統中采用太陽能蓄電,光感控制照明系統,這樣既可以節約大量的電能,還能滿足照明需求。同時,對建筑設計進行可持續發展創新,可以融入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減少建筑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
2.3保護地域性文化
建筑不僅是一種實用設施,還是一種藝術品,具有欣賞價值和居住功能,更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建筑的個性來源有很多方面,可以是民族的風俗文化、習性,也可以是地域特性,還可以是設計師的思想源泉。在進行地域性建筑文化設計時,必須要高度重視我國的文化特色,否則設計出的建筑將是缺失靈魂和本源的軀殼。建筑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尊崇和吸取外國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成果,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風俗習慣,從自己的思想角度出發,建立屬于自己的建筑特色理論,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地域性建筑。只有這樣,建筑設計師才能夠擺脫思想的束縛,扼殺抄襲與模仿的心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卓越。舉兩個最為出名的例子:意大利的威尼斯世人皆知,是真正的水上城市,而威尼斯的產生則是外部侵襲時人員遷移產生的。在這座沼澤地上創造出了神話,成為世界出名的城市之一。風車王國荷蘭本是一個特別貧窮的國家,但是該國家風能充沛,所以開始大興土木建設風車,最終根據自然環境特色建設了風車王國。
3結語
外國知名的建筑具有很大的參考性,但是僅僅是參考,而不是抄襲。我國傳承幾千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題材和元素,建筑設計師應該結合我國地域文化特點與元素進行設計,將建筑設計與特色文化相融合,設計出具有地域性文化的建筑,使我國建筑設計進入更高層次。
參考文獻
[1].魏甲鋒.融合城市環境的現代商業建筑設計[J].智能城市,2017(01).
[2].曾志鴻,現代建筑設計與古建筑設計的融合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
作者:龔光燊 單位:湖北恩施清江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