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老年公寓環境設計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老人身體機能逐日滑坡,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普通住宅難以滿足其功能需要,老人在心理行為上有著特殊的需要,社會應為之營造一種針對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公寓交往環境。從人口老齡化問題談起,介紹了國內外老年公寓的發展現狀,并說明了我國現有老年公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老年公寓的設計措施。
關鍵詞:
老年人;老年公寓;環境設計
1緒論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和我國養老觀念的轉變,老年公寓將成為老年人養老生活的首選居住場所。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近幾年都開發了許多高品質的老年公寓,不斷帶動我國老年養老事業的發展。但現在老年公寓多停留在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條件的階段,缺少依據不同類型老年人心理和行為需求而設計的空間細節,常容易忽視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如一些老年公寓的閱覽室、棋牌室、餐廳等使用空間封閉,各公共空間之間缺乏聯系,老年公寓套間功能空間布局欠佳,室內采光通風不足、室內缺乏障礙設備等。針對老年人的室內環境設計、規范標準都比較欠缺。現在通用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還是2003年頒布的。社會保障福利制度方面,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社會養老設施尚不健全,難以承受高福利的社會養老模式等。在國外,子女獨立后很少跟父母同住,他們的父母通常是自己居住,或是搬進老年公寓,或是有自己獨立的住宅。為了更好的解決養老問題,政府的社會保障體系相對完善。到80年代,他們研究的層面逐漸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且陸續出現了針對老年人使用的建筑,如老年公寓、老年圖書館等。大部分國家都有相應的老年住宅法律和建筑標準,這些條款法律對老年人的住宅設計、周邊環境、配套設施、社區服務進行了較完善的規定。總的來說,國外老年住宅在設計與配套設施上,都強調按照老年人的特點和各國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從住區規劃、設計到配套建筑與設施方面都要符合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如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市,有一棟造價1.3億美元的“米拉貝拉”大廈,這是一所以環保技術為特色的高端養老公寓。公寓內配備了太陽能熱水、立體車庫、自動感應樓道照明系統等,公寓內鋪設光纖,方便老人上網。力求把變老塑造成一種積極現象,晚年生活也可以嘗試到各種新的體驗。
2老年公寓設計措施
當前中國正處在老齡化嚴重增長的進程中,傳統居家養老已無法滿足當下養老需求,關于老年公寓的研究已悄然興起。老年公寓是專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體能心態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備餐飲、清潔衛生、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體系,是綜合管理的住宅類型[1]。老年公寓的環境設計大體可以分為室內居住環境和室外休閑環境,以下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1室內居住環境的設計。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老年公寓應從方便實用角度出發。室內空間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大導致老人生活不便,心理缺乏安全感,過小的空間會使人壓抑、不透氣。設計者要遵循無障礙原則,小細節要引起足夠重視,力求使老人平時生活自理的困難減至最低,有助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獨立性。無障礙設計既要方便老人的使用,鼓勵老人生活自理、適量活動以減緩衰老,又要預留空間,一旦老人失去自理能力要他人照顧時,居室還能提供相應的空間條件。廚房與衛生間是住宅的重要部分,它對滿足居住功能和保障生活質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廚房操作時通常人體是保持站立狀態,且時間較長為30分鐘-1小時左右,由于老年人體能的下降常會感到疲憊不堪,在設計時要根據老年人特征將廚房操作臺面調整到750mm-800mm,臺面寬度不得小于500mm,臺下凈空前后進深不得小于200mm,以便于老年人坐著操作。衛生間應該設置適當的扶手與拉手設備,注意地面防滑的處理,防止地面積水導致老人摔倒。在扶手附近可安裝呼救裝置或分體電話,有利于老年人在突發緊急情況時,能在第一時間獲救。老人進入高齡后,戶外活動能力和生活能力幾乎喪失,每天活動主要是在室內。而老年人一天中一半時間是在臥室中度過,它要具有私密性,便于老年人睡眠休息。臥室空間的色彩要選擇沉穩、寧靜的顏色,避免過強的燈光照射刺激,以保證老人得到充足的睡眠。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要求陽光充足和保持自然通風,可以選擇大面積的窗戶,保障老人的身心健康。客廳是老年人和家人交流互動的公共空間。風格多以簡潔大方、色調明快為主。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和操作能力下降,應盡量多使用圓滑、沒有棱角、易于操作的家具,最大程度保證老年人安全。地面和墻面選擇健康環保無害、耐久性、耐磨損材料。地面以平整為主,最好不要有高低差,如需設置臺階,可以采用斜坡過渡。綠化也是老年公寓設計的重要部分,它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調節濕度的作用,還可以緩解老年人視覺疲勞和緊張情緒,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年人的興趣愛好要有相應的場地和條件得以發展,例如老年人可以在陽臺種植花草,充實和豐富閑暇的時間,陶冶情操,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
2.2室外休閑環境的設計。
室外環境的設計應該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來設計,為老人增加親近自然的機會。同時要考慮老年人開展戶外活動,與鄰里交流的要求,避免產生被社會拋棄的消極心理,以一種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應對老齡化問題。老年人在室外的交往中通常喜歡固定時間和地點開展習慣性活動,因此設置亭廊、林蔭廣場等適合老人集聚的坐息設施十分重要,促進老人的社會交往,直接關系著老年人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與獲得的幸福感。老年公寓院落道路以步行道為主,車行道為輔,因為老年人身體行動不便,反應靈敏度下降,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安全隱患。一方面,既要保證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又要考慮老年人散步時對道路趣味性和觀賞性的要求。具體做法是人行道可以采用無障礙設計,路面平整,有地面高差的地段,用坡道來連接。盡量避免一覽無余的直線路段,多采用曲徑通幽的效果,道路兩旁多設置座椅、亭廊方便老年人休息。多設置具有趣味性的小品設施,使老年人駐足欣賞,放松心情,不會覺得無聊。老年公寓周邊要有完備的服務配套和設施,如醫院、銀行、健身娛樂和文化教育的場所。
作者:江霞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小征.養老設施及老年居住建筑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