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養老社區康復性環境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自古以來,孝在我國的家庭成分中均居于首位。儒家文化《禮記•大學》提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齊家”作為“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通常要求子女對其父母做到“養體”、“養志”,即物質供養與精神贍養。伴隨著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齡,現如今家庭結構特點小型化為主,空巢老人養老難的問題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要求在逐漸增大。為迎合這一硬性要求,本文就養老產業康復環境的康復理論與設計方法進行初步探究。
關鍵詞:
何為養老康復性景觀?利用景觀設計中的相關理論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為實現健康養老而專門設計的環境即為養老康復性環境。養老社區的特色應該是為老年人提供家政、餐飲、娛樂、休閑、社交、康復、醫療等一條龍服務,而不是僅僅提供老年人居住的場所。何為康復環境?簡單的說,康復這個詞意味著具有恢復或者保持健康的能力,與環境這個詞結合起來就得出“能夠恢復或者保持健康的環境”的概念。正是由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達到了保持健康和機能的作用。
一、現階段我國養老產業的發展
我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一億的大國。我國老年產業還處在起步階段,正不斷地積累經驗,比如借鑒外國一些發達國家的養老產業的成功案例,并結合我國國情找出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道路。養老產業的發展也被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和各界人士關注,在實際的開發建設中也有不少企業開始嘗試多元化的養老模式,但大多是高檔社區或是高收費的養老機構,沒有辦法實現養老的公共性。依據我國目前的養老產業發展背景,并結合我國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來看,我國的養老產業市場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1、重點發展養老地產及老年住宅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人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各開發商可以根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情況的特殊性開發專門的老年住宅。例如老年公寓、親子套房、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
2、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社區養老是現如今最主要的養老方式,社區養老可以以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以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社區敬老院、社區托老所、社區老年學校、社區老年服務中心為依托,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3、老年文化教育、休閑旅游產業
隨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對運動保健、休閑娛樂要求的逐漸提高,將會出現一批適合老年人的體育保健用品、老年文化課程、老年旅游產品的出現,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老年公寓環境設計中的康復理論
1、景觀偏好理論
所謂偏好是一種態度,一種表示洗好程度的態度,即“比較喜歡”。偏好的態度常反應在選擇行為上,故環境偏好是個人對一個環境裝袋的喜歡程度。基于人類精神上對美的需求,大多數人偏好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的環境。人類偏好較高的環境應該具備一致性、復雜性、易讀性、神秘性等特征。康復環境中的偏好理論也如此,首先應具備的是達到人類的“偏好”,讓個體可以主動的認識到它的客觀存在,才可能達到康復景觀的第二重作用,即康復治療。
2、園藝療法
園藝療法是通過植物栽培和園藝設計從社會、教育心理以及身體諸多方面進行調整的一種治療手法。主要包括無感刺激、本能技法、心理恢復、集體鍛煉這四個部分。
3、康復性環境理論
康復性環境的概念最早由沒貨密歇根大學的kaplan和talbot提出,定義為能使人們更好地從心里疲勞以及和壓力相伴隨的消極情緒中恢復過來的環境。研究發現,自然環境對于多數人都是恢復性環境。恢復性環境也是近幾年心理學研究的熱點話題,其主要包括兩個理論要點,心理進化理論和注意力恢復理論
三、養老產業中康復環境的設計方法
1、模仿自然
模仿自然的最好方法是利用自然、向自然學習。建筑和景觀設計中的模仿不是純粹的模仿,而是根據人的需要對大自然的理解和重塑。從高迪的圣家族教堂到賴特的落水別墅都是建筑向自然學習的杰作,它們展示給后人的是尊重自然、學習自然、升華自然。
2、景觀設計與建筑的互動空間設計
老年社區的設計中,不應忽視室外設計的重要性。老年人的康復訓練絕大多數是在這里完成的,它是社區內人員康復、休息、活動和交往的庭院空間。傳統的康復庭院是通過接觸自然景觀來達到康復治療效果,有療效的溫泉、鮮花、樹木很早便出現在康復建筑中。對于患者的病體和抑郁的心情,康復環境可以幫助患者精神放松、緩解心理壓力,并提供室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的場地。康復環境、建筑間隙空間與建筑設計應同步進行,這樣才能保證環境康復設計思想的完整實現。
作者:王琦 弓太生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王曉巍.綜合性康復中心外環境設計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9.4.
[2]王晴.休閑養老建筑人居環境初探[D].北京林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