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國內慶典環境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教學資料與內容的單一
目前,慶典環境設計課程的授課過程,以及教師對教輔資料的選擇或學生的學習活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慶典設計有關的資料多圍繞婚禮、節日活動等內容進行論述。展示設計專業對該課程的學習側重場景設計,以目前由朱瑞波與于忠編著的《現代慶典策劃設計》一書為例,該書側重講述的是策劃活動,但在課程細化講授中還是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從慶典類別看,該書講述了除節日外的開業慶典、開盤慶典、封頂儀式、奠基典禮、搬遷典禮、畢業典禮、會展典禮等,在這些類別里,如開盤慶典等都是跟隨社會發展而增添的反映時代的內容。然而,在回顧歷史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我們在追趕社會發展步伐時卻忽略了歷史,遺漏了古時就已存在且非常盛大的祭祀典禮。
2.教學方法與手段相對單一
素質教育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其中,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參與教學過程。可在實際的教學中,最常規的教學法依然是以講授為主,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常輔以案例教學、小組討論、情境法等,提高其參與意識。為轉變現狀,本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特別要求,實際操作的課時量要占總課時的70%,要打破常規,讓學生主導教學過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硬件設施的制約,一般以模擬的方式進行設計,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難免積極性不高,因此實操環節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學評價具有片面性
教學評價主要分為兩種: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評價,該形式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過程中自身需要提高與改進的地方,但在實際教學評價中的使用率相對較低;總結性評價則是針對教學的最終效果作出的評價。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起主導作用的多為教師,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評價是教師針對教學過程進行不斷思考與調整的途徑。目前,高職院校設計類專業課堂的教學評價集中體現在作業評價方面。如學生方案設計中的講評,通常是學生將方案分享后,教師針對其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得總結性評價也更多地流于形式,變成最終作業的講評與打分環節,這對于課程的建設、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自身的發展來說都起著一定的消極作用。
二、慶典環境設計課程教學思考
1.教學內容
在社會中,某部門、團體或者個人,因節日、紀念日、重大事件而開展的有條有理的活動與儀式,統稱為慶典。而舉辦這類活動或儀式之前,以空間為載體進行的場景、燈光與流程的設計,即慶典環境設計,文中簡稱為慶典設計。其實,慶典設計并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得益于現代多媒體科技的快速發展,慶典設計越來越多地走進了公眾的視野,使用頻率與范圍也愈發高與廣。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全面了解慶典設計,筆者除了針對教輔資料中的慶典內容進行講述外,還補充了兩種類型。(1)祭祀慶典查閱中國古代典禮儀式可知,傳統“五禮”中的“吉禮”即為祭祀的典禮,有三種形式,分別為祭天、祭地與宗廟祭祀。除此之外,還有狩獵祭祀、求雨等具體的祭祀活動。筆者認為,古時的祭祀活動是慶典活動發展的源頭,在教學中不應忽略,無論從歷史還是專業角度都應讓學生知曉這部分歷史。(2)其他個性典禮現代社會是一個崇尚自由、彰顯個性的時代,無論在吃、穿、住、行各方面都追求創意與個性的表達。在現代慶典文化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們視野的開闊、思想的開放,眾多新奇的儀式活動走進了公眾的視野,其中最為典型的為離婚禮。2007年,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辦了首次以離婚為主題的展覽會。無獨有偶,2009年3月15日,在英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布萊頓舉辦了一場名為“重新開始”的離婚主題博覽會。在中國,讓“離婚”一詞變得不再十分敏感,而轉向平常與詼諧的,不得不提及電影《非誠勿擾2》。在銀幕中,離婚儀式的現場與結婚儀式不同,在白色的基調中,點綴以黑色女方也是一襲黑色禮服亮相,用來突出“離婚”這一主題。現場司儀將二人自戀愛到離婚的過程向親朋簡述,緊接著進行取下婚戒的儀式,與此同時,司儀莊嚴地宣布二人離婚,成為單身。雖然此等場景是影視劇的藝術化處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引發了一些潮男潮女的相繼效仿。
2.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實現高效授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化知識,首先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興趣促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筆者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除講授法外,還使用了案例教學法、項目實訓法、討論教學法、指導自學法等。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除基礎理論的學習外,教師有意地選擇優秀案例進行分析。如,課堂中對陳奕迅“DUO”演唱會的場景設計賞析,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愉悅地、主動地參與案例的賞析。筆者認為,討論教學法是對常規教學方法中項目實訓法的有效補充。慶典環境設計與其他設計類課程一樣,在授課過程中檢驗學生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方案的設計,一個完整的、優秀的方案在課堂上的誕生,需要思想的不斷交流與碰撞。因此,教學過程中,筆者非常重視學生間對各自方案的討論,通過參與學生的討論,能夠顯著地感受到學生設計思維逐漸變得活躍與開闊。指導自學法是根據本門課程教學資料匱乏這一特點提出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完善內容,佐證內容的有效性,筆者特別設置了部分環節,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討論、提出假設、證實假設、修正并得出答案。筆者在實踐后發現,相較講授法而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率、理解率、運用率都有所提高。在學習理論知識、進行案例實訓的同時,筆者還根據課程的需要,適當帶領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利用實地考查的方式,使學生置身市場中感受慶典環境設計的氣氛,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提高對課堂知識點的體悟。
3.教學評價體系
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采用的最為普遍的方式是方案設計說明,其中包括小組主題的確定說明、風格定位、素材整理分析、方案初定、修改、方案完成等環節。一般情況下,評價多發生在方案的初定、修改過程中,因此總會出現學生不愿意修改方案的情況。筆者認為,從最初方案的構思開始,每個環節都可設有講評及討論的部分,一方面能夠促使學生的設計思維過程更為清晰、流暢,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大幅度修改與重做的幾率。作業講評環節的實施者多數為教師,一方面很容易使學生形成被動學習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容易因教師的個人傾向造成學生知識的片面性。為此,筆者特意加入了學生互評、公司專家講評等多種評價模式,力圖使該課程的作業講評建立在更為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上,使評價更為公平、公正。至此,本門課程的評價體系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第三方評價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組成,學生評價教師也是為了促使教師不斷進步,學生的評價是教師授課情況最直觀、最實際的總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評價反饋的問題微調授課計劃,課程結束后可根據學生的問題補充、完善授課內容。
三、結語
慶典環境設計是一門市場導向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因此對教師的要求主要有三點:第一,教師在授課計劃安排中,應時時關注市場動態,不斷地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只有教師不斷地學習與更新自身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傳授知識。第二,在實際教學中,除關注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外,教師還應重視對作業考核與評價方式的轉變,通過多方合作的方式,更為全面地激發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與實操能力。第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在案例的選擇上盡可能結合當下學生關注的流行點進行分享與交流,以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與熱情,化被動的機械學習為主動求知與求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課程培養的最終目標。
作者:陳郁 單位:廣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