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培養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文章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本土化,構建A+T·CDIO工程理論體系,創新以產學融合為導向的“設計工作室+項目全流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眼界開闊、價值觀正確、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有職業道德;有A+T知能結構、1+X證書、善溝通能設計會轉化的工程創意型高層次技術技能型環藝設計師。為設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和實踐探索提供理論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職業本科;CDIO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
引言
環境藝術設計處于工程學科和藝術學科交叉學科,強調人文與科技相結合,工程學與藝術學相互滲透,設計任務服務于人居環境,以滿足人們對空間的功能使用及視覺審美需要;在市場需求方面,要求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具備獨特的創意思維,嚴謹的工程技術。為更好地促進我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改革,2019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國家將借鑒國際職業教育培訓普遍做法,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1]所以,“職教20條”就是國家在改革和引導轉變,引導社會向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工匠的觀念轉變;引導教育向培養動手和動腦結合、理論和實踐貫通的目標和模式轉變,以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2]這也成為我國建設高層次職業本科技術技能型的宗旨和目標。浙江廣廈建筑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我院”)作為浙江省唯一職業本科試點院校,背負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為國家輸送優質高技能人才資源的重大使命。本文似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現狀、市場需求、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角度進行分析,以A+T·CDIO(藝科交融的CDIO)大工程教育理念為切入點,創新以產學融合為導向的“設計工作室+項目全流程”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和市場人才需求的分析
(一)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現狀。展望“十四五”,國內的城鄉建設仍將是重要歷史機遇期,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區域一體化、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戰略等,正是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環境設計學科方向在進入新世紀的十余年間得到長足的發展。僅2012年,設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普通高等學校已近800所(本科院校395所,高職高專院校393所)。[3]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藝術設計教學,大都實行了三段式(專業基礎及設計啟蒙、專業設計和實踐環節)教學模式,這種課程組織本質沒有錯誤,但同時也暴露了些問題:[4]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實施中割裂了三者之間的聯系,過于單向化發展。普通本科型院校的環藝設計專業培養出來學生偏重于設計創意性、概念性等創意思維,缺乏工程技術的嚴謹性,畢業生就業矛盾將日益凸顯,接觸實際的設計項目難以上手,導致了設計的成果會出現較大的不合理或是資源浪費的現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實踐;高等職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依托區域經濟發展和行業的動態需求,在“產業對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但改革并不深入,許多院校畢業生仍然缺乏實踐經驗,創意設計人才較少,也無法滿足企業在實際工作中的需求。究其根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學生知識結構和課程設置的問題;二、學生設計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結合問題;三、學校師資能力和教學環境的配套問題。這些不僅影響學生就業、深造,同時影響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專業發展。而國家對職業本科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就是引導教育向培養動手和動腦結合、理論和實踐貫通的目標和模式轉變,以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5]
(二)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要求。1.與時俱進。學生在學校所學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與市場同步,采用最新的設計元素、最前言的設計方法,獲取到最快捷的設計資訊,為企業帶去新鮮的血液的同時帶去新鮮的設計思維。2.1+x技能證書。積極響應國家對“1+x”證書職業技能培養,讓學生在拿到學歷證書同時在學校取得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比如CAD技能證書、室內設計師證書、環境藝術設計師證書等,學生積極考取社會認可的職業技能證,反映學生在校學生能力和個人職業生涯一份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的體現。3.綜合型人才:眼界開闊、價值觀正確、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有職業道德;有藝術家創意思維又有工程師嚴謹的實踐能力,提升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對企業項目的嚴謹性的綜合型技能人才。
二、A+T·CDIO工程理論體系的內涵
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而創立。該教育理念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5]2005年底,汕頭大學是我國最先引進CDIO理念,也成為我國高校第一個進入CDIO組織成員,并在教學成果取得一系列成效,逐漸CDIO理念在國內高校迅速推廣及應用。CDIO培養大綱將學生的能力分為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系統能力四個層面,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7]在充分考慮我校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優勢,結合國家對職業本科類高技能層次的要求,學院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本土化,創新性增加人文藝術修養知能結構,即“A(Art)和T(Technology)”即(藝術+技術=藝科)的人文修養認知體系,提出A+T·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職業本科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全稱:Art+Technology·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A+T·CDIO理論體系內涵為:藝科交融,創執并舉。藝科交融是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科學發展的必經之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鄭曙旸教授說過,“設計學的科學發展取決于藝術與工學兩類學科在同一平臺進行教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傳承創新的水平。要在中國實現設計學的科學發展,就必須整合兩類學科的有限資源,使藝術與工學在可能的領域從分離走向統合”。[8]既要營造的藝術氛圍教學環境,也是構建技術型的人才知識結構。創執并舉是CDIO核心,將創意與執行共同發展,讓“構思-設計-實施-運行”整體運行是環境藝術設計職業本科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將藝術家修養與科學嚴謹設計實施技術結合為目標,讓學生成為能真正實施藝術創意的職業本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如圖1。
(一)A+T·CDIO工程理論體系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本土化,構建A+T·CDIO工程理論體系,就是要建立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讓學生同時具備藝科交融知識結構;改革教學模式,運用“設計工作室+項目全流程”CDIO項目化教學,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實踐能力進行整合,在真實的項目中提升自己專業水平,在考取“1+x”職業技能證書更加容易;建立省內超前實訓設計工作室,培養雙師、雙能”的教學團隊,增強學校軟硬件問題,為深層次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二)設計“一體兩翼”飛機課程體系。我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為指引,緊扣國家城市化和美麗鄉村振興戰略、依托浙江地區產業結構。引入A+T·CDIO(藝科交融的CDIO)理念,創新以產學融合為導向的“設計工作室+項目全流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德育標準為:眼界開闊、價值觀正確、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感、有職業道德;專業標準為:有A+T知能結構、CDIO項目實施能力,1+X證書、善溝通能設計會轉化的工程創意型高層次技術技能型環藝設計師。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依據我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優勢優勢,緊密結合人文藝術科學和工程項目實踐,從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兩個方向為出發,在綜合考慮新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軟硬件條件的前提下,基于系統模塊化思想,通過專業教師研討、行業專家審定,確定了“一體兩翼”飛機課程體系框架,(如圖2)以室內設計專業和景觀設計專業為主體,從機頭入學學業指導到機身“藝科交融”課程引導到機尾畢業設計一體化課程設計;飛機的“兩翼”左翼由項目構思、項目技術、項目管理、職業技能等體現科學技術四大課程模塊,右翼為前言設計、設計審美、文化藝術和設計理論等培養人文審美修養四大課程模。機身“藝科交融”課程設計中綜合運用CDIO工程項目實踐,以“設計工作室+項目全流程”培養學生高技能水平,并取得1+x行業認可的技能證書,達成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三)探索“1234”金字塔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項目化教學為主,工作室設計流程為依據教學模式。確立1個教學目標,2個主要依據,3個結合,4個方法,如圖3。1個目標指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學生工程創意型高層次技術技能型為總課程目標;依據行業要求,項目實施要求為2依據來設計教學計劃;讓課程知識來源于行業實踐、課程內容反映行業前沿、培養目標與行業全接軌等3項結合,有小項目到大項目,從前期溝通-初步設計-方案設計-施工設計-方案驗收-施工指導,真題真作,循序漸進;具體到4個具體“雙”方法。1.理論與實踐雙通道,安排理論40%,實踐60%學習,豐富學生實際空間。2.學業導師與企業導師雙導師,學業導師負責學生思想問題、學業困惑等問題,企業導師負責學生技術指導、工作引導等,全方位關注學生發展。3.校內校外雙基地,校內“藝源工作室”實訓基地與校外東陽家具城、東陽軟裝實訓基地等相互結合,落實產教融合,引導學生在實訓期間考取1+x技能證書。4.組建普通班和“卓越實踐班”雙軌道,入學以成績分出一個學院重點培養卓越項目實踐班,以CDIO為導向開展項目為導向,任務驅動,創新模式,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由學科情境向應用情境的轉變。
(四)實施“1+x”職業技能證書。“1+X”證書,是國家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一種評價方式,是將學生“1”個學歷證書與“X”若干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結合。需要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升級校內藝源實驗中心、校外固定實習基地、公共資源實習基地等建設,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資源,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學生;將環藝課程設計與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并利用新媒體教學設備檢測學生職業技能實踐能力;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1+x”職業技能證書認定標準、評判標準,最終實現學校和企業共贏。
(五)打造“雙師、雙能”的教學團隊。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與教學能力是影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要素。[9]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組成,38個專任教師中,高級及以上職稱25人,占66%,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33人,占87%,雙師型教師25人,占66%。其中浙江省優秀教師1名;浙江省民辦學校優秀教師1名;全國高職高專土建類專業(建筑設計)教指委委員1名;全國藝術設計教指委委員1名。形成了由全國教委委員+省級專業帶頭人+校級專業負責人+教研室主任“四位一體”的專業建設引擎,較好滿足專業建設、科學高效的“雙師”結構的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為環境設計專業的設置提供了結構合理、凝聚力強的師資保障。另外,為提升教師隊伍工程實踐能力,實現“能實踐、能授課”、“雙能型”教師隊伍。積極“引”進企業工程師作為工作室的項目導師;“聘”請具有設計能力經驗豐富和授課能力強的設計師擔任實踐教學教師;邀請浙江省內知名設計專家來我院進行系列講座,委派專任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提升教師自身實踐技能。年末“評”選學生心中最優秀、實踐技能強的校內老師和企業老師給與獎勵。培養一支適合職業本科教育的“雙師型”、“雙能型”師資隊伍。
三、結語
目前國內職業本科剛剛試點,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沒有成熟的經驗,而面對當下產業模式大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避開研究性院校和職業院校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模式,這對于培養復合型高技能設計類人才的職業本科院校提出了更多新要求、新任務。設計類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將如何發展?當面對實際設計項目時,既能夠擺脫“知識”的桎梏,又可以跨越“技法”的藩籬[10]。這是我們作為高校教育工作必須思考的問題。我校作為地方性院校,主要立足地方經濟發展,以培養滿足企業、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型環境藝術專業人才為目的,針對培養目標、“飛機”課程體系建構、教學模式革新、教師體系完善等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問題入手,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本土化,構建A+T·CDIO工程理論體系,設計“一體兩翼”飛機課程體系,探索“1234”金字塔教學模式,實施“1+x”職業技能證書;打造“雙師、雙能”的教學團隊等,深化國家對復合型技術技能職業本科人才模式探索,這不僅是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重要基礎。
作者:夏艷青 劉超英 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