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廣西作為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多彩的民族民俗旅游資源,擁有自己特有的民族區域元素,這是廣西創新設計區別于別處的最大資源。在目前廣西新農村建設及廣大人民對小康生活提出更高品質的設計服務的需求下,具有創新設計能力的人才還遠遠未達到市場需求,開展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廣西民族元素創新設計能力培養,為區域建設、特色設計產品開發提供更多的基層設計工作人員。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民族元素;創新設計
一、概述
廣西作為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多彩的民族民俗旅游資源,擁有自己特有的民族區域元素,這是廣西創新設計區別于別處的最大資源。廣西“十三五”規劃提出“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增強發展支撐能力”“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廣西”的目標;住建部出臺了《關于促進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加快創建園林城市;生態廣西以及城鎮化建設、園林工程將成為重要的產業,而正在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一大批從事新農村規劃設計與建設人才,以及環境藝術設計及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提供了旺盛的人才需求。在國務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指導意見》中強化人才培養,推動實施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扶持計劃,鼓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培養納入職業教育體系,發揮職業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創意和設計人才創業創新的扶持力度,規范和鼓勵舉辦國際化、專業化的創意和設計競賽活動,促進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新成果展示交易。
二、廣西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概況
廣西共有15所高職院校開設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各校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均存在差異。2015年前本??茖I命名目錄中,大學??齐A段環境藝術設計屬于土建大類建筑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教學標準與景觀設計專業、室內裝飾設計專業存在交疊、混淆、課程體系建設不明晰情況。各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既存在偏室內裝飾設計的,也存在偏景觀設計的,也有兩者兼顧的,同類專業之間人才培養目的性、偏向性、特性不夠清晰。目前,基于建筑環境的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已經有了明顯的區分,風景園林設計專業是2015年新增專業,培養園林景觀設計、景觀規劃的應用人才;環境藝術設計是培養基于建筑的室外環境設計、景觀設計的應用人才;室內藝術設計由原室內裝飾設計更名而來,培養的是建筑室內的環境設計應用人才。我校在早期專業建設中,只開設環境藝術設計,為了拓展學生的就業面,課程體系設置既開設有家具陳設課程,也開設室內設計課程,同時也有小區景觀設計課程,學生學習內容多而雜,知識和技能體系太大,就高職教育而言,專業學習難度較大。經過市場調研及用人企業反饋,學校在2018年開設室內藝術設計專業,徹底分離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在課程體系構建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偏建筑景觀設計,室內藝術設計專業專注室內裝飾設計,初步構建環境設計專業群。
三、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賽事驅動為手段
廣西共有125個縣級行政單位,其中自治縣12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精準扶貧工作中,各地區積極挖掘地方特色,開展城市建設、旅游產業、康養產業、特色產品開發等工作,廣西民族元素是開展特色產業發展的養料,廣西12個世居民族各有特色,需要大量具備一定民族元素認知、元素提煉、設計創新的人才。產業發展的需求,推動職業院校開展專業課程改革,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具備民族元素創新設計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廣西民族元素包括銅鼓、壯錦、繡球、干欄式建筑、花山巖畫、民族圖騰等,認識和有效利用民族元素于設計創新工作中,需要某種教學工作機制對元素進行應用,而將賽事融入課程,在賽項中錘煉教與學,是培養特色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有效手段。多年來,通過參加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賽項、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西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等賽項,將比賽項目嵌入課程教學,明確作品創作方向,挖掘民族元素進行創作,推動教與學在比賽中相互促進,獲得累累碩果。
四、開展課程改革,構建民族元素創新設計能力的課程體系
(一)培養廣西民族區域認知能力。目前,經過市場調研、就業訪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按照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專業應用課等4個模塊,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及設計創新能力。在課程開設上,注意基本理論的認知學習,基本功訓練及應用訓練。廣西職業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生源大部分來自廣西本地,一直以來,“廣西人不知廣西事”是中小學教育中比較缺失的一個內容,一些通識內容,比如行政區域、人口、民族、歷史、經濟、社會、特色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一問三不知,這需要我們在課程設置上,注意基本理論的認知學習,引導學生了解并探索廣西特色文化內涵。在課程改革中,我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開設《西南民族民俗史》,通過對廣西的通識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廣西民族及民族元素;通過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講授,參觀考察區博物館文物苑、民族博物館、市博物館、園博園等場所實物,采用撰寫考察報告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廣西民族元素。
(二)立足廣西地域文化,開展課程教學實踐。只是通識教育尚不能夠讓學生掌握民族元素特征,需要通過基礎課程訓練,通過實物考察、寫生、臨摹繪畫、作品賞析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廣泛地收集廣西民族元素,汲取精華。寫生、臨摹民族裝飾圖案紋樣,是讓學生了解圖案特征、歷史文化背景的有效辦法,并對圖案的結構、色彩、制作材質、應用場景有較好的掌握,在臨摹中學習該民族元素的精髓,積累知識和技法,為今后的設計創作奠定基礎。而對民族元素進行提煉、分解、重構,則是訓練學生運用民族元素進行創作,園囿于民族元素誕生時的歷史背景和審美,與現代審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重構能力訓練則是將傳統民族元素運用現代形式美法,創作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新民族元素。在教學中,通過《平面構成》提煉民族元素的點線面素材,如銅鼓中的太陽紋、云雷紋、翔鶩紋、蛙紋、羽人紋的臨摹、解構、重構,掌握紋樣的特征和創作要點;通過《色彩構成》掌握廣西各民族色彩搭配,如壯錦、瑤錦的色彩搭配;通過《立體構成》《速寫》《建筑材料與構造》了解及掌握各民族建筑構造、材料、形制。
(三)課程實施成效。構建基于廣西民族元素創新設計能力的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不僅僅是開設幾門基礎課程就能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在應用型課程中進行反復的創作訓練,通過課程考核、賽項融入,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作應用能力。在《建筑設計初步》課程中,學生通過小型景觀建筑設計,將某一民族建筑形制、圖案紋樣在課程創作中進行應用;為拓展學生的個性創新設計能力,同時還開設有家具設計、展示設計、景觀園林小品等拓展限選課程,學生可以在較小型的產品、建筑體上,靈活地運用廣西民族元素進行創作,往往產生讓人驚喜的作品。最終,在“園林景觀設計”和“畢業設計”中,可以綜合運用各類技法、創作方式,在較大的場景中,進行主題創作。構建廣西民族元素創新設計能力的課程體系,從理論到實踐,從學科基礎到專業基礎,從小體量、小場景到大場景,從單一元素的臨摹、解構、重構到創新運用,整個課程體系構建從易到難,學生通過系統訓練,逐步掌握素材收集、分析提煉、創新運用的能力。
五、立足廣西區域民族文化,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在職業人才的培養上,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才是好專業。近年來,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培養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立足廣西區域民族文化,從本土挖掘養料,這些素材可見可得,教師通過在授課過程中不斷進行民族元素的認識與運用,學生的設計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對廣西的民族元素有了更多的認識,拓展了設計思路。而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區別于本科教育,是通過多動手,反復訓練,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課程考核也是基于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在課程中學生需要完成設計意向圖(草圖)、CAD圖、效果圖、項目書編制、項目書制作、模型制作等多個成果,考核目標明確,而學習過程即設計項目實施過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這樣考核的核心課程不少于6個,通過反復訓練,直至畢業設計創作,學生已基本掌握獨立完成設計流程的能力或團隊協作完成的能力,具備就業能力。在職業教育中培養具有創新型應用人才,需要立足職業教育本質,立足廣西區域民族文化,在本土挖掘養料和摹本,培養學生既會想又能做,適應市場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及建設。
參考文獻:
[1]鐘云燕.廣西特色裝飾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16,18(5):115-117.
[2]林海.景觀設計課程中民族元素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2(8):156-159.
作者:黃慧玲 單位:廣西演藝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