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簡述海報設計中的簡約特征,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日本舞蹈》是田中一光的代表作,那通過巧妙半圓形處理得來的似蒙娜麗莎般迷人的微笑,讓人體會畫龍點睛般精妙。他的另外一張《為寫樂誕辰200周年》設計的命題海報,也很好的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畫面中除了眼睛和眉毛保留了寫樂原作以外,其他部分全部用正圓作了幾何化處理,看不見摸不著的感性與理性情感,透過兩種鮮明風格的表現手法,將平面設計賦予了一種新的精神內涵。在1973年他為森澤植字公司所做的一張《海外推廣》海報,目的是讓西方人盡量多的理解日本的象形文字,海報中規規整整的將漢字與英文一一對應的排列,其中英文是采用字母首位相連的方式,在規整布局的畫面中,“東”字和“西”字的連接的巧妙處理,不僅很好的呼應了主題,更是讓機械般排列的畫面出現一絲鮮活,實在妙不可言。
從田中一光作品中,感受最深的反而不是他如何恰當的用現代設計理念理解傳統文化,而是對于細節的處理和把握——基本功的純熟掌握,且不談東西融合的偉大理想,版面編排中橫排與豎排的共生、文字的選擇、色彩的搭配、圖形的布局這是設計師的起點,同樣也做為終點存在著。田中一光將東西方的理念融合在他簡約的設計中,圖形與顏色的調和精煉準確,難能可貴的正式簡約之中透露著文化。
著名設計師皮爾•門德爾的海報,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它直率,讓你輕而易舉的便能靠近它,想靠近它。簡潔而不是簡單,它濃縮的是高度提煉的智慧,優雅大氣,風度翩翩。它親和熱情,沒有讓人居高畏寒。在這樣喧囂的都市中,門德爾的海報傳達出一種冷靜的氣質,與處于高速運轉中的社會針鋒相對,排除外界一切干擾保持自己鮮明個性,不隨波逐流,用自身特有的節奏和韻律,吸引往來的人群駐步思索。用最少筆墨營造出的畫面,給人一種強有力的震懾力,這種震懾力不是源于感官上的嘩眾取寵,而是真正沁入心靈的感動。看似簡單的畫面背后是對元素恰如其分的選擇和刪減,能做到這一點,是對主題精確的把握和透徹的理解。
在門德爾的海報中,總是能夠感受到空間的飽滿和充實。1986年創作的“基爾帆船賽海報”和“汽車設計過程海報”,簡潔的處理,在傳達方面已無懈可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創造了一個的空間場所,讓人在其中盡情遨游暢想。“基爾帆船賽”同福田繁雄的“勝利”,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存在。一張海報,除了將要傳達的信息直白于面上以外,到底需要多少元素可以將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達?視覺傳達的能量到底有多大?能在人們的心中留下多少印象?都在這張海報中得到探討。
追求簡潔是有一定風險的,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做到,若沒有對內涵的深切領悟,就本著極簡的原則處理畫面,稍有疏忽便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相應思想的表現手法是沒有生命力的。門德爾在處理內容和形式上的成就,在他的作品當中表露無疑。他所傳達的不僅是信息,也是一種審美。
優秀的設計師認為“設計來源于生活”。偉大的設計師認為“設計亦生活,生活亦設計”,而艾倫•弗萊徹對此做了最完美注解。時時刻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拘無束,將生活哲學很好的融合到設計中來??此淖髌纺軌蚋惺艿揭环N難以抵擋的誘惑,這種誘惑是來自于最真實設計的誘惑,它讓人覺得原來做設計是這樣的有趣,讓人喜歡上設計。
弗萊徹的作品是一種飽含強烈個性色彩的簡約現代主義,充滿了機智、幽默和驚喜。他曾經說過“我喜歡摒棄多余以達到絕對意義上傳達出作品的本質,這是一種避免陷入某種風格的方法。”他的作品不失瀟灑與優雅,傳達信息精煉而準確。在弗萊徹看來,每件作品都應該有一個想法,不應該只是單純意義上的圖形。同為基爾帆船賽海報,皮爾•門德爾與弗萊徹,雖然海報存在的時間不同,但兩位智者的設計所散發出的獨特氣質與魅力卻是異曲同工。
弗萊徹傾斜的大寫字母K通過巧妙的處理準確傳達帆船賽這一主題,與門德爾三角撕紙的平靜相比多了一種動勢。1998年創作的英國電影學院42周年活動海報中,文字和圖片的布局、字體顏色的選擇,通過細小的調整,巧妙的營造了一種電影院效果,很好的呼應了主題。整個畫面簡潔有力,不贅述,不做作,這是人人都為之贊嘆的境界。簡潔的設計不總是好的,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才能創造出一種融入個人性格與審美的設計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
簡潔的設計注重作品背后深層理念的傳遞,而不強調以華麗的感官效果取勝。這一點在以上四位設計師的作品中,可見一斑。除此之外,他們的作品還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時效性??v使歲月流逝,作品依然不會過時,并將留在設計的歷史長河中,繼續散發魅力。
時效性的設計與流行風格時髦風格,就像是兩條平行線一般,沒有交集。因為是流行的東西,必然隨時間的推移,淹沒在新的流行之中。而時效性設計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在現今信息爆炸,流行時髦層出不窮的時代,想要完全避免一種潮流是困難的,在這樣的時代里,時效性便顯得彌足珍貴,要做到舉世混濁我獨醒并不容易,希望借由此短文,引起設計師對于此問題的關注與反思。
作者:侯劍 單位:徐州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