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優秀服裝設計要素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兼顧服裝內涵與外延的整體統一,能夠結合自身不斷積累的深厚文化底蘊:固守民族文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創新:對時尚有敏銳的觸覺,具有自己的特色;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是優秀服裝設計的關鍵。
關鍵詞:
內涵與外延;整體與局部;創新;時尚;環保;發展
服裝作為微型活動的建筑,內在意識的選擇外物化。實際上,是設計者本身思想和三觀的展現。服裝的設計并不是商業環境下速食的快餐,經受不起時間的考驗。它應作為一種人生的積累沉淀,一種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在把握時尚發展脈搏的同時融合自身對文化的理解,所呈現具有深度的作品才稱的上是優秀的服裝設計。
一、服裝的內涵與外延結合
服裝以其外在呈現為直觀的傳達。服裝設計是賦予產品內涵價值的過程。一件作品能折射出作者的三觀,通過加工提煉從而實現升華為藝術。將其思想滲透到服裝中使服裝更有生命力更具鮮活的感染力,再結合外在的形式充分表達出來。使作品給讀者帶來更深的啟迪。反之,而那些相近貌似的相對形式的作品,其實質是混亂無序空洞無條理的。優秀服裝設計是既注重內在功能價值又能通過好的形式展現思想,二者有機統一的設計。這樣的服裝設計突出作品的思想內涵,而且還通過好的形式以藝術的方式展現,從而提升精神與審美的價值。
二、設計中局部和整體的統一
只有通過不斷地概括總結提取服裝的社會需求且形成獨樹一幟的風格才能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麥克拉肯得出結論說,服裝構成了“一種特殊規則”,這種規則由于缺乏選擇和組合的規范而幾乎受到全面限制。[1]在當今,穿著者作為服裝的載體,尋求服裝設計符合自己的精神需求所體現出服裝的個性化趨勢日益加強。當你的設計缺乏個性始于重復,跟與模仿的時候,就會失去消費者的青睞,在眾多的設計品牌里淹沒,甚至被忘卻。為此設計師要在市場在商品消費的大環境下找到自己的售眾,就需要結合服裝的特殊性更好的迎合市場需求。
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中國服飾數千年來一直遵循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觀念。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提倡“憲章文武”,他認為服飾不可以不分貴賤,必須“約之以禮”。老子的道法自然依從人的本真,也是設計師們靈感迸發不斷設計的來源,墨子的節用非樂提倡的實用樸實的設計等。設計師要結合內心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歸屬感并能更好的萃取保留名族優秀文化,海納百川,博采眾長,不斷創新,從而成為優秀民族文化傳承的人。面對儒家思想我們應取其要義仁禮去其階級制度。從生活中汲取能將設計自然融于理念的方式與此同時能體現民族文化,將其內涵充分彰顯的方法。堅持民族文化主體性和創新性之間找到切合點,將服裝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起來,用服裝形象反應社會生活。在國際國內大的形勢下,共同前提中,保持其區別于其他設計師有強勁生命力的個性特征,實現中國服裝在全球文化中的主體性。
四、把握時尚,與時俱進
服裝設計所屬的時尚品味的好壞正是決定服裝最終是否符合大眾潮流的重要因素。萊佛的時尚定律闡述了時尚具有適應時代的特性,經典的服裝是當時代集體智慧精神的產物,服裝會受到社會生產力政治格局的影響且是具有決定性的作用。[2]當服裝的生產符合時代的步伐時他將和時代一同發展,市場供求營銷會影響其產品的壽命。相較克魯伯的研究是相對于各個階段的晚禮服的衣長衣寬,揭示了服裝作為一個時尚的循環,而后的研究通過服裝體現社會生活的動蕩。[3]及時較好的歸納類似背景的產品在市場上呈現的規律能幫助產品在市場上搶占先機,加大市場份額所占比例從而以規律延長產品在市場上的壽命。這些對于時尚研究的解讀也正是作為設計師需要不斷認知探索最迫切緊密的關鍵步驟。
五、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在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當今,我們要發展節儉環境友好型經濟。以時裝行業的發展為例;面料的生產作為紡織時裝產業的基礎,促進時裝產業的更替,會憑借各個季度服裝的潮流趨向來生產風格,類型不同的面料。如何既能滿足社會需求又能控制和減輕環境污染,成為未來設計師予以高度關注的問題。當下的種種污染使我們心有余悸,面對危機四伏的環境,賴以生存的棲身之所已與我們的生活甚至生命休戚相關。不僅是自身的生存問題而且更會影響到以至于整個人類的生活發展的狀況,為此設計要以環保作為基點,融入防治結合,雙管齊下的思想意識。一方面是針對已經產生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因地因時制宜;另一方面追尋產生結果追源溯流。要保證環境的安全,使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我國仍然存在許多服裝行業在環保上的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總體紡織質量水平上存在差距:
1)環保技術、標準,還不夠完備。服裝生產設備和技術落后。不但出臺標準的速度落后國外而且檢測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也不齊備。檢驗方式技術層面上的推廣和精準度可信度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2)我國紡織產業對環保型紡織材料的開發不夠重視。在技術上的創新也落后于其他國家。沒有或不適合進行生產和處于試驗階段的紡織品是研發生產過程一直存在的現象。
3)服裝生產的流程設備技術落后有待提高。以高支密和高強力為高檔織物的標準,對織物的風格類型把控這一環節意識淡薄。
4)服裝行業的環保意識觀念急需強化。企業面對全球的綠色經濟席卷而來缺乏敏感性,使接受挑戰變得捉襟見肘。生態紡織品認證的觀念并未得到眾多企業的支持與實行,只有些許企業意識到相關問題從而去實行綠色認證。由此,在國內外總的趨勢下我們要更好的辨別作為服裝設計的要領更要懂得結合市場和環境用發展的眼光,環保的意識來設計出更符合時代的作品。優秀的服裝設計是需要有足夠的文化底蘊,藝術修養;需要懂得如何把握服裝的內涵外延整體統一的表達;需要緊跟時尚的潮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懂得如設計、美學、攝影等眾多學科的跨專業的綜合型性人才。
作者:阮程展 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
[2]克雷克時裝的面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03.08.
[3]高格細說中國服飾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9.
[4]宗白華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見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5]萊佛,品和時尚:法國大革命至今,倫敦:哈里伯出版社,1937年.
[6]萊佛,時裝風格,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1949年.
[7][美]克魯伯和理查森,跨越世紀的女裝時尚.
[8][美]克魯伯,時尚作為社會更迭的例證,美國人類學家雜志,1919年3月.
[9][德]齊美爾著,時尚哲學,柏林:潘為拉出版社,19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