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舞蹈服裝美和藝術美的融合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舞蹈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集音樂美、技術美和服裝美為一體,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舞蹈所孕育的內涵需要借助服裝來詮釋,正所謂“以衣塑形”,使觀眾從豐富的舞蹈動作和多樣的舞蹈服飾中,感受視覺與精神的盛宴。舞蹈服裝是無聲的語言,卻傳遞著明確的信息,它不是藝術作品的輔助性裝飾,而是舞蹈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舞蹈和服飾的相互融合,才能構成完整的藝術作品。《舞蹈服裝設計》是一本關于舞臺服裝設計的教材,作者韓春啟從自身多年的從業和教學經驗出發,結合現階段舞蹈服裝設計的專業建設和行業發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比較詳實的就舞蹈服裝設計的概念、藝術特點、影響因素和制作過程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書中還收錄了大量舞蹈服裝設計的圖片和案例,圖文并茂,內容詳實,包括作者近年來所設計的作品演出實例,對專業師生和從事舞蹈服裝設計人員具有一定的學習和參考價值。
一、舞蹈服裝設計要烘托人物形象
對于舞蹈表演者而言,合適的舞蹈服飾不僅能夠展示表演者舞姿的動態之美,更能表現舞蹈的情感和主題,便于肢體語言的抒發。舞者穿著舞蹈服裝翩翩起舞,有的如風般飄逸,有的如陽光色彩斑斕,還有的像水一樣絲滑,配上流暢舒緩的舞姿,帶來一場華美的視覺享受。舞蹈服裝的設計要烘托人物形象,與舞蹈主題相輔相成。例如,藏族經典的水袖舞《卓瑪》要穿著水袖服,隨著第一句歌詞“草原的風,草原的雨,草原的羊群,草原的花……”響起,三步一踏、倒腳輾轉、后撤前踏等藏族舞步動作開始,其中甩袖動作是該舞蹈的經典,這是由于受宗教影響,表達對太陽的尊敬和崇拜,水袖服也成為了舞蹈中獨有的風格。水袖服的袖子通常比舞者的胳膊長1倍~2倍,在揮動袖子時要正確用力,使之能夠快速地伸出去、收回來,體現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同時,為了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舞蹈服裝要與藝術形象相融合。《舞蹈服裝設計》第五章“不同舞蹈表現形式的服裝設計要點”中指出,舞蹈服飾的形象化設計可從自然中選取素材,使人物與情景相輔相成,將擬人化與自然化的完美結合作為舞蹈表演者的意境,借此勾畫出看不見的畫面。例如,孔雀舞服裝采用孔雀的翎紋圖案,頭部配以羽毛頭飾,輕盈飄逸,惟妙惟肖,不僅增強了舞蹈的表現力,也能給觀眾以無盡的遐想空間。
二、舞蹈服裝要能夠拓展想象空間
舞蹈是一門動態藝術,肢體語言的表達處于該藝術的核心地位。肢體語言與服飾形態的完美結合能夠更好的展示舞者的形體、動律、技巧和力量。在此過程中,舞蹈服裝的造形是“實”,而舞蹈造形所烘托的意象是“虛”,虛實相生,便能給觀眾留下充足的遐想空間,這也是當代舞蹈服裝設計的審美追求。曾有舞蹈藝術家指出:“舞蹈演員在課堂上訓練的技能并不是真正的審美對象,只有走向大熒幕,登上舞臺,面對真正的觀眾,通過合適的燈光、音樂、服裝,才能真正拉近與欣賞者的距離,在這時,舞蹈演員才能成為審美對象。”眾所周知,《天鵝湖》是芭蕾舞劇中的巔峰和經典,但它并不是一舉成名,而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修改過程。1877年《天鵝湖》迎來了首演,但效果并不轟動,甚至可以說有些差強人意,原因是舞者所穿的舞蹈服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背插雙翅,羽翼豐滿。演員費力的揮動雙臂,顯得無比生硬和笨拙,舞蹈的意象之美便蕩然無存。雖然服飾上采用了形象逼真的道具,甚至翅膀上插上了真的天鵝羽毛,卻使客觀現實與理想審美之間缺乏距離感和想象的空間。經過不斷反思和改進,1895年,《天鵝湖》再次在彼得堡帝國劇院上演,服裝設計上去掉了逼真的天鵝翅膀,用裙邊和頭飾上點綴的幾片羽毛來代替,動作也不再刻意的模仿天鵝。經過精心的設計,《天鵝湖》反響熱烈,劇院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正是由于舞蹈服飾寓形似于神似之中,給觀眾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才能使該舞劇“起死回生”,成為千家萬戶都喜愛的藝術珍品。事實上,這種舞蹈服裝設計上的想象空間之美,類似于中國水墨畫中的留白,不追求每一個細節都面面俱到,而是將反映意象的地方勾畫出來即可,剩下大面積留白,虛實結合給觀賞者充足的想象空間。
三、舞蹈服裝要提升舞蹈動作的形象之美
舞蹈動作與服裝形態的完美結合是舞蹈服裝美學設計的宗旨,服裝要服務于舞蹈,烘托舞者的肢體語言,但不可喧賓奪主。舞蹈家楊麗萍的舞蹈作品《雀之靈》,憑借精湛的舞蹈技藝將孔雀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其中華美的服裝造形也是一大亮點,可謂錦上添花。《雀之靈》的舞蹈動作以上半身為主下半身為輔,上半身占主動地位,下半身多用于協動。因此,為了與這一特點相適應,在服裝設計上,舞者上衣輕薄,用吊帶式,以便充分展現靈動的手指、手腕、手臂以及腰胯的律動;而下半身則是拖地的A字形裙擺,雍容華貴。這種上薄下厚,上簡約下繁瑣,上開放下封閉式的設計,能夠突出和強化舞者的手臂和體態,與上動下靜的舞姿也息息相應,能夠充分體現和提升舞蹈動作的形象之美。在舞臺燈光的照射下,上半身緊身吊帶透出白紗般的質地,顯得溫潤縹緲,渲染了一份高貴、圣潔的色彩。在裝飾上,前胸用V字型銀飾鑲嵌,與裙擺上的銀色羽毛亮片相互呼應,突出了舞者挺拔舒展的身形和婀娜的舞姿。舞蹈是沒有話語的行為藝術,其服飾就是一種隱匿的語言符號,是舞蹈形象的直觀表達,好的舞蹈服裝不僅能讓觀眾賞心悅目,還能豐富舞蹈本身的動態意象,增強表演者的舞臺表現力。
四、舞蹈服裝要能夠抒發舞蹈的主題情感
舞蹈是通過人的肢體動作來抒發情感的藝術,表現人內心世界多種復雜的情感,其細膩和深刻的程度靠四肢來表達,服飾也要幫助舞者抒發舞蹈的主體情感,起到烘托的作用。例如,軍旅舞蹈《穿越》以現代軍隊進行嚴酷的野外生存技能訓練為背景,舞蹈中最具精神象征意義的動作“穿越”是通過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展示的,主要體現了軍人的風骨和陽剛之氣。在服裝上,《穿越》主要以緊身軍褲為主,原型中寬松的軍褲款式被淘汰,色彩采用迷彩色和軍綠色融合,突顯舞者的形體美,強化線條在視覺上的拉伸效果。在面料上采用了有光澤感亮片布,在其外圍用網狀面料包裹以弱化亮度,使閃光的面料呈現啞光質地,體現剛柔并濟。同時,配飾上還加以黑色護膝、護肘、子彈帶,增強視覺沖擊力,強調動作的張力和鮮明的主題,是對當代軍人堅不可摧、勇敢堅定、百折不撓鋼鐵意識的刻畫。服飾從造形到面料,再到配飾,層層遞進的表達主題,將對軍人的刻畫表現的淋漓盡致。舞蹈作品不同,抒發的主題情感也不同,舞蹈服飾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審美價值,可增強藝術的表現力。例如,舞蹈作品《踏歌》闡述的是初春的江南水鄉,乍暖還寒,青青的楊柳吐出嫩芽,踏青的少女見此景不禁踏歌起舞的歡快情景。在服裝上采用“上襦下裙”設計,與舞蹈的歷史背景相符合。在色彩上,草綠上衣,鵝黃半裙,長袖窄襟,將少女纖瘦輕盈的身材突出出來,打造飄逸唯美之感。當舞臺燈光亮起來的時候,古典清麗的服裝,淡雅樸素的裝飾,構成一幅陽光明媚的江南早春秀色,使觀眾快速進入主題情景。舞蹈“羅衣從風、長袖交橫”,靈動的舞姿與得體的服飾互相襯托,將漢唐盛世的神韻表達得淋漓盡致。
五、舞蹈服裝要能夠渲染意境之美
意境是舞蹈的靈魂,也是傳統美學的審美追求。司馬光曰:“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因此,意境之美始終是藝術創作的極高境界,舞蹈也不例外。其藝術特點常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在言外,那么恰當的服飾常常就是抒發意境的重要渠道,其中的每一塊色彩都是生動的樂譜,能夠將氛圍烘托起來。舞蹈《飛天》的創作背景源于甘肅敦煌莫高窟壁畫,因此在舞蹈服裝設計上采用了飄飄長裙,彩帶飛舞,以及華麗的珠寶頭飾,這些都是以甘肅敦煌壁畫為原型的。舞者要依靠固定物的支撐,完成高難度的飛躍、騰空動作,服裝的飄飄衣袖能營造行云流水之感,如彩虹般變幻莫測,仿佛凌云中的仙子,氣韻悠長,攝人心魄。在這樣一種美輪美奐的意境中,語言其實已經失去了敘事功能,舞蹈的演繹顯得更加潤物無聲。事實上,舞蹈服飾的不同色彩會使觀眾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紅色讓人聯想到熱情似火,活力四射;紫色象征雍容華貴,皇家氣勢;綠色代表春意盎然,生命和希望;藍色象征冷靜、高貴和大氣等。當色彩被人賦予思想和含義后,就成為了設計師們突出意境和主題的重要手段。例如舞蹈《圣潔》就大面積采用白色服飾為主基調,配以淺藍、淡黃的綢緞鑲邊,整體色澤清雅,用料卻華麗,展示出神圣高潔、詩意盎然的意境。
綜上所述,舞蹈是以肢體語言為基礎的綜合性表演藝術,服裝在藝術創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有美輪美奐的審美力量和感染效果。舞蹈服裝的設計只有與作品的主題、情感相輔相成,互相襯托,才能誘發想象空間之美,渲染主題情感之美,使觀眾感受到舞蹈的藝術魅力。優秀的舞蹈服飾設計能讓舞者形象更加生動立體,情感更加深刻,意境更加值得回味,精湛的舞技,配之生動的服飾,才能將藝術效果推向巔峰,使人回味無窮。
作者:宗文 單位:泰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