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書籍封面中鏤空藝術的審美趣味,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優秀的封面設計猶如錦上添花,既能體現書的內容與性質,又能帶來完美的視覺體驗。而鏤空元素的運用能營造書籍整體造型的空間層次感,引導觀者的視覺焦點,激發想象力與閱讀興趣,增加形式美感,使得書籍封面的表現語言更為豐富。進一步挖掘和開發鏤空藝術的表現力,對鏤空的圖案進行創新與運用,使之與書籍封面巧妙結合,為書籍裝幀設計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提升書籍封面的審美趣味。
關鍵詞:鏤空;書籍封面設計;審美
封面是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稱為“書衣”,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書籍封面能否快速吸引讀者的興趣,引導讀者瀏覽書籍內容,首當其沖的就是封面的設計構思。作為實用的裝飾藝術,封面的設計形式、格調與美學品位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每一位讀者。封面也是書籍內容的精華凝練,更是書籍精神意蘊的形式化體現。因此,充分了解書稿的風格與內涵,合理開發新的封面設計形式,做到構思新穎獨到、富有感染力,是封面設計的最終目的。隨著近年來鏤空藝術在各類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其獨特的立意風格能為現代設計帶來獨特的審美形式。不斷挖掘傳統韻味,反映時代精神,從而折射出設計者對美學意識的感悟及對形式美的追求與創新。
1鏤空的表現手法
書籍封面使用的技法必須服從此書的精神內涵與裝幀的整體效果,只有把握了封面與書籍內容間的內在聯系,才能在此基礎上創作出符合讀者審美要求,具有時代感的封面設計。鏤空是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是在平面或立體空間內進行挖透的一種藝術手法。傳統民間工藝剪紙就是比較常見的鏤空藝術,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色彩。書籍封面中的鏤空手法一般以局部鏤空為主,不同于整體鏤空,局部鏤空僅限于單個頁面,因此需注意更多的細節表現。在局限的封面上進行鏤空設計,除了位置、形態與大小,鏤空部位與封面上的圖形、文字的結合以及與周圍頁面的關系均需考慮,設計師應根據書籍封面的材質特性,有意識地對鏤空形態進行調整。若鏤空面積過大,可能會破壞封面的整體效果,也不易于存儲。此外,鏤空線條交接處的處理也需注意,可將原本復雜的形狀簡化,或放大鏤空形態之間的鏈接處。根據鏤空形態、位置、大小的不同,觀者更容易從視覺、觸覺上理解設計師所表達的意圖,促使信息的完整交流。隨著激光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引入,這門技藝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鏤空形態變得愈加多樣化與精致,也極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
2鏤空的審美趣味
2.1體現傳統韻味,豐富視覺語言
書籍封面設計首先要符合書籍的整體風格,可根據內容匹配傳統的鏤空形態。例如,曾被評為最美的書的《藍印花布》攝影集(圖1),不同于傳統的書籍封面設計模式,不是單純使用藍印花布吉祥圖案來填充封面,而是在局部做了藍印花布紋樣的鏤空工藝處理。封面中透出的一塊塊藍色花卉實為扉頁的底色,體現出書籍整體的紙質工藝與鏤空藝術的傳統韻味,是藍印花布技藝的微型直觀體現,很好地傳達出這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清新之美,素雅寧靜,獨具匠心。由于鏤空之后的頁面會被分割成形態各異的部分,每部分的面積大小、疏密對比形成了一定的節奏與韻律。鏤空后的空白之處與封面上的圖文版面之間形成虛實對比,整體視覺效果上的不完整性打破了原本沉悶的單一化的設計方式,改變了觀者對傳統書籍封面的視圖方式,加強了書籍自身的可塑性,豐富了書籍整體視覺語言。圖2的中式菜譜封面,采用了陽刻剪紙鏤空的工藝手法,將輪廓線以外的面積除去,線線相連,流暢地體現出圖案的負形,整體效果玲瓏剔透,具有濃厚的東方韻味,體現出中式菜品的品種精細與精美烹飪。這種傳統文化元素的巧妙嵌入也是中國本土文化審美意識的回歸。
2.2虛實光影,營造空間層次感
好的封面設計應在內容的安排上繁而不亂,層次分明。鏤空的形態與其在光線下所形成的影子可產生光影呼應的形式美感。書籍的形態亦由原本的六面體變成多面體,由此帶來了更為立體的視覺效果,讓設計師能夠在有限的空間中多角度地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鏤空的一個重要語義即“透”,不僅透出了各種形態,也能透光、透氣。圖3的書籍封面使用整齊的鏤空線段營造出一個鮮明形象的囚籠空間。扉頁的人形似乎透過囚窗向外吶喊,直觀的設計表現方式與封面傳達的語境信息一致,有一種打開封面即可解救的沖動。通過鏤空頁面去探索書中未知的知識,縱深感強烈。圖4的規則圓形重復排列本是單一與秩序的表現,通過局部鏤空豐富了封面的層次變化,浮浮沉沉,讓點具有了靈動跳躍性,增添了封面的節奏感與韻律美。局部既富有變化,又和諧統一。由此可見,鏤空元素所體現的負空間可以營造出空間層次感,好似在一個擁堵的密閉空間中出現的透氣口,讓觀者感受到另一種視覺空間,極大地發揮了鏤空的互動效果。
2.3主體形象突出,激發想象力與趣味性
鏤空的形態除了常見紋樣之外,字體也是很好的選擇題材。書籍封面設計中對字體的選擇與設計,都是基于對書籍內容的理解。文字在設計中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不但能夠傳遞信息,也能使寓意符號化,是圖形元素的組成部分。將書名進行大膽的鏤空設計,不但強化了可讀性,同時又深化了形象感與趣味性,通過個性特征傳達了書籍內涵,增強了視覺效果。例如,圖5《給力,奔!》,此書封面的鏤空形態是一個“奔”字的創意字體變形,異常醒目。部分筆畫解構重組,線條圓潤和諧、厚實有勁,緊扣本書標題。“奔”與“跑”不同,“奔”是一種積極勃發的強勢運動狀態,封面設計中突出了這種動勢感,視覺沖擊力強烈。此外,鏤空技法的運用讓原本單一的平面性具有立面透視感,內里的留白賦予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兩層相疊造成了錯落有致的凹凸肌理,部分筆畫的分解形似箭頭,而箭頭具有方向指引性,目標明確。整體封面設計沒有過多修飾語言,簡潔明快,以傳統中國紅色為主色調,熱情而鮮明,紅色猶如熱血沸騰,具有勃勃向上的生命力。作為一本高校青年教師的創新教學論文集,有力地體現了勇于創造大好空間,展示自己所能開創輝煌明天的積極進取態度。通過鏤空部分塑造主體形象,主動引導觀者去感受封面所要傳達的主題思想,這種減法造型能夠保留主體形象并使其更為醒目突出,視覺效果強烈。書籍封面設計往往要求設計者首先了解書里的內容,總結出核心概要,再融入封面設計,使封面與內里完美結合。圖6《小紅人的故事》,封面是一個呼應主題的鏤空形式紅色小人,通過裝飾外形的線條切割,使得“小紅人”與整個封面既有分離又有連接,用這種對稱的人形作為生命的符號,整體造型樸拙童趣、純樸濃郁,與書中展現的神秘而濃郁的鄉土文化渾然一體,極具個性特色。傳統鏤空藝術在造型的處理上既要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又要做到形態連接自然,因此必須形象鮮明突出,將書籍特有的內容以情緒化形式表現出來,借此傳神,這種表現形式與在平面上直接描繪圖形相比更具特色,在視覺上與觸覺上分別帶來了不同的韻味,激發了想象空間。
3結語
書籍封面不僅能保護、美化書籍,更重要的是能傳達書籍的內涵信息,承載書籍形象。優秀的封面設計猶如錦上添花,語言順暢、立意明確,既能體現書的內容與性質,又能帶來完美的視覺體驗,引起讀者的共鳴,激發閱讀興趣。而鏤空藝術獨特且空靈的美學價值符合現代審美要求,是千百年來藝術工匠在美學實踐中的寶貴財富。作為一種裝飾性很強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為書籍封面設計帶來更多的靈感與創意思路。鏤空的平面看上去有一種似斷非斷,穿透卻隔離的特殊效果,鏤空面上出現的“缺口”能夠形成封面中的視覺焦點,引導讀者目光的聚集,使書籍傳達的信息更為醒目。鏤空不僅是一項工藝,更是一種引導視覺作用的形式。其“透”和“空”的獨特技法能夠在有限的平面空間內營造出多種維度的視覺感受,帶來豐富多樣的形式美表現力,表現出虛實相互轉化的形式美感。若單純采用鏤空元素勢必會引起審美疲勞,可嘗試將鏤空與印刷圖案充分融合,設計關聯圖形,從而進一步提升書籍封面的審美趣味。當然不論何種形式表現,最終都要達到概括總結書籍內容、濃縮書籍精髓的目的。我們需要進一步對鏤空藝術的造型特征和獨特的視覺特質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對鏤空的圖案進行創新與運用,從中找尋書籍封面所需的設計元素與創意靈感,為書籍裝幀設計注入嶄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費佳鑫.鏤空元素在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趙媛媛.剪紙藝術中的鏤空工藝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D].河北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沈偉偉.淺析海報設計中的鏤空形式的意義[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4]沈偉偉.剔透之美——書籍設計中的鏤空藝術[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
[5]李公偉.鏤空裝飾藝術的形式美[J].包裝工程,2012.
作者:趙安 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