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以賽促學模式下廣告創意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根據廣告大賽的基本項目的內容、要求以及評價標準,并參照廣告業的職業標準,按照系統化的工作過程重新對課程體系進行構造,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按照職業活動的相關內容、程序、規范并結合具體實際項目進行實踐教學,從而達到充分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目的。新型教學計劃應該以廣告大賽的基本特征以及大賽的主題趨勢作為主要研究線索,由專家、學者組成指導隊伍集中解讀和探究競賽項目,注重研討教學計劃、教學安排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等。學生應按照不同的參賽內容進行合理性分組,教師也按照其專長進行調配,由三到四人組成創意組,對大賽要求的參賽項目進行廣告創意及創新設計。分組時應充分考慮到男女生自身個性以及能力特長等相關因素,以此確定擔任創意總監、文案、制作等不同崗位的最佳人選。創設參賽的真實情境,需經過院系的內部動員以及宣講等活動來提升學生參賽的積極性及自信感,積極提高學生在“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中的主觀能動性。廣告創意組按照參賽項目的設計要求,帶領小組成員進行市場的前期調查,形成一套完整的調查報告。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網絡等多種媒介對同種類型的廣告進行大量收集,以避免發生創意雷同和撞車以及以各種形式的間接抄襲等問題,同時還可以為創意開辟一條自己獨有的設計思路,從中提煉出該創意的關鍵點,并圍繞關鍵點大膽進行展開式發散性創意。在教師的陪同指導下,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開拓獨有的拓展性思維,從而逐漸形成優秀的創意。各創意組運用PPT的形式進行創意性闡釋,將其他組作為客戶提出指導意見并進行完善和修改。各創意組輪流展示,相互討論后進行創意修改及調整,并將修改后創意形成草圖,配上廣告語一起展現出來。
二、廣告設計中“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的實施要點
(一)制定廣告大賽的相應人才的培養方法
院校根據用人單位的相應崗位需求,結合各種參賽項目的要求,開設與廣告大賽相匹配的課程,將兩證作為評優選好、報送的重要條件,兩證包括:參賽所獲證書以及技能證書。在促進與用人企業的對接時,要將院校和企業的要求以及相關規范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企業實際所需要掌握技能內容以及標準引入,將競賽內容及標準逐漸加入到人才的培養體系中,將大賽技術標準、工藝要求、行業動態等專業信息和市場信息貫穿在日常學習中,充分地將人才的培養方法與市場行業的剛性需求相結合。
(二)以點帶線與以線帶面相結合的傳幫帶模式
通過組建創意小組給予其成員一個職業化的身份,每個優秀的創意組長就可作為一個“點”,從而帶動整組的“線”。而以不同專長為主的小組成員就可作為一條優秀的“線”,大量的“線”結合在一起就可帶動一個“面”。“線”的數量越多,“面”的輻射面越大,因而,教學的效果也就越佳。
(三)設立專業化的模擬競賽機制
對于競賽項目及比賽時間等大量不確定因素,應該建立模擬型競賽機制,以此應對常規教學與比賽活動之間的時間沖突等情況。教學團隊共同討論并吸納行業內最前沿的工藝要求、創新思維以及操作規范,盡可能選擇極具代表性的項目來設立廣告競賽的題目。同時,將競賽項目分為商業性和公益性兩種:商業性競賽項目注重與本地企業間的彼此聯系,按照當地市場以及崗位的相關要求設置參賽的項目。公益性廣告類項目涵蓋面極廣,普通賽事都經常開設公益類廣告項目,一旦專業性競賽來臨時,學生就可運用模擬競賽時的項目作品去參加大賽。此類性質的模擬競賽可操作性也相對較高。
(四)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與相關機制
在平面廣告的設計課程教學中,“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下的各種考核及評價均建立在過程中評價與結果評價的基礎上。在學生的各階段學習過程中,學生各階段不同的表現和在課程結課后學生所上交的作業,以及呈現出的設計成果。對此,我們都要給予多角度的專業性評價,教師可以通過不斷的評價和反饋結果來優化其廣告教學活動,使其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狀態。
(五)以比賽成績與學分或職業資格證書進行替換
把參賽所得獎項與廣告業職業資格證書進行緊密性掛鉤,只有在大賽中獲得一定獎項,該學生才可獲得相關廣告課程的學分,同時也可以采用替代廣告從業資格證的方式,把大賽取得的成績作為學校推薦學生就業的重要依據之一。在校內建立起補充型競爭機制,首先可在校內開展評定競賽,經過大家一致推舉后,推選出優秀作品去參加廣告大賽并給予其在校內嘉獎一次,與此同時,在校內進行學生優秀作品展覽活動,以此提升學生參賽興趣以及激發低年級學生踴躍效仿參賽的熱情,營造出一個相互競爭、相互學習的良好的氛圍。
三、“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在第四屆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以及南京青奧會專題競賽中,以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為例,該校分別組織10、11兩個年級平面設計班的學生進行參賽,最終獲得8項全國性獎項,其中包括2個全國二等獎、1個全國三等獎、5個全國優秀獎、5個省級一等獎、7個省級二等獎、3個省級三等獎。通過改校的實踐調研,證明在“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極高,教師的教學目的性更加明確,教學的實效性更加強烈。學生在討論、探索、質疑中提高了自主思考、相互學習和創新實踐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有效地提高了自學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構建了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結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一旦遇到問題可以自主進行解決,如一人之力無法解決,學生會積極尋求教師協助,有效的將傳統教學中的被動因素轉變為積極的主動因素。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能夠將廣告教學與設計大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與廣告行業廣泛深入地接觸,從而積極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了教學實踐效果。與此同時,也達到了檢驗教學實驗效果的目的。充分了解學生,并按照全國同類院校學生間的水平差距來對學生進行改進性教學,對于藝術類院校的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有著現實的和深遠的意義。
作者:胡勝 單位:北海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