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老年人需求輔助產品設計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我國老齡化問題嚴重,但老齡化相關產業的發展卻相對滯后,老年人日常用品的設計受到忽視,無法滿足老年人實際的需求。文章以老年人輔助產品的相關設計為切入點,基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深入分析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特征,結合老齡化社會狀況與老年人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擬定出基于我國老年人需求層面的老年人輔助產品原則,來滿足老年人對輔助產品的實際需求要求。
關鍵詞:
老齡化;需求;產品設計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預計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超過4億,屆時每3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1]。中國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國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老齡化相關產業的發展自然也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齡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面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相關產品設計長久以來受到忽視,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近些年,由于國家針對老齡化產業的相關政策出臺,社會各界對老齡化產業的關注度有所提升,老年人輔助產品市場日趨豐盈。因此,筆者希望能以此為契機,從需求的層面深入探討老年人輔助產品的相關設計,為推動老年人產業化進程盡一份綿薄之力。
1我國老年人的需求特征
馬斯洛理論(Maslow'sHierarchyofNeedsTheory)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愛和歸屬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由于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與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老年人有著相對特殊的需求特征:生理需求:生理需求主要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相比于其他年齡階段的人群,老年人在一些生理需求方面則顯得更加特殊。在飲食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年的消化系統功能逐漸衰退。因此,老年人更喜歡口感柔軟、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另外,老年人注重養生,十分關注飲食的合理搭配,喜歡新鮮的食物。在衣著方面,老年人喜歡端莊、大方的服飾,設計風格要符合老年人的身份與地位。服裝的質量是老年人挑選服裝時的主要關注點。出行方面,老年人更注重出行的便利與安全。安全需求:老年人對安全的需求主要表現在醫療安全、食品安全與出行安全三個方面。醫療方面,老年人希望生病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身邊有人陪護;并且能有人幫助指導他們平時的康健運動,保障他們的健康。由老年人的飲食需求特點可以看出老年人十分注重食品安全狀況,相關調查顯示,老年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年齡人群。為了保障身體的健康,老年人對自己的飲食習慣要求也十分嚴格。出行方面,行動不便的老人要借助輔助產品出行,或者有人陪伴,以防在出行過程中摔倒或發病,公共場所也要設置方便老年人使用的設施,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歸屬與愛的需求:老年人對歸屬與愛的需求顯得尤為強烈,這是由老年人的社會與家庭地位的邊緣化導致的。由于我國老齡化形式日益嚴峻,家庭的結構組成逐漸改變,加之社會競爭激烈,子女的工作流動性大,致使“空巢家庭”逐漸增多。許多老年人都是獨自生活,長久以來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溫暖。再加上老年人都面臨著工作生涯的結束,與社會的交流也隨之減少。老年人的內心產生了嚴重的孤獨感與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十分渴求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關懷。他們希望得到家人的關愛與照料,希望能感受到家庭溫暖。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增加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希望得到社會的接納與認可。除此之外,老年人對愛情更加珍視與向往,希望與自己相愛的人攜手余生,在自己的晚年生活中有個依靠。尊重需求:尊重需求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尊,另一方面是源自他人的尊重。年齡的增長使得老年人的體態衰老,身體素質降低,認知能力與記憶能力減退,這些消極因素使老年人經常容易產生自卑感,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損傷了老年人的自尊心。同時,由于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中地位的改變,使老年人的個人價值感逐漸降低。因此,老年人更加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十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老年人也會通過提高對自己的提升自己的素質與涵養來滿足自己的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都有發揮自身潛力的傾向,老年人也一樣。由于老年人處于生命中的特殊階段,逐漸從社會的舞臺中走出,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急劇減少。對生活的掌控能力也隨之降低,這難免會引發老年人的失落感。所以老年人總是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對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愿望也仍抱有期待。老年人渴望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出貢獻、發揮余熱,所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正是老年人自我實現需求的表現。
2基于我國老年用戶需求特征的設計原則
2.1適用性設計原則
適用性設計原則可以分為可用性、易用性。可用性是適用性設計原則的基本要求,產品的可用性必須要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的需求,提升產品基礎功能的使用效率。例如,助行產品的主要功能是幫助老年人行走,所以設計師必須將助行作為基本的設計原則,產品的附加功能不宜過多,不能影響其助行效率。產品的功能系統也不能過于復雜,復雜的操作會引起老年人的排斥感。易用是建立在實用基礎上的。易用性是指操作過程的簡易、明晰。老年人的身體應對能力、注意力與記憶力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針對老年人的輔助產品進行設計時應著重考慮操作流程的簡易化、功能化,縮減操作步驟,給老年人一個輕松、明確的操作流程。產品所傳遞的一些信息也要簡單易懂,減少抽象、生僻的詞匯出現。對專業知識的展示要做詳細準確的陳述。從耐用的角度來看,許多老年人需要長期依靠輔助產品生活,所以老年輔助產品的質量安全,防止產品的老化給老年人帶來危險與不便。產品的適用性是老年人輔助產品設計的根本原則,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2.2安全性設計原則
安全性設計原則是老年人輔助產品的監管性設計原則,只有保證了產品的使用安全,才能考慮產品的其他更高級的設計層面。日本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年里,11.5%〜20.7%的老年人都會跌倒1次以上,其中5.7%~12.3%的人會導致骨折。”[2]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弱,骨骼關節磨損嚴重,很容易受到損傷。所以老年人身體的保護措施尤為重要。針對老年人輔助產品的安全性設計原則要基于材料,造型結構及操作方式三個方面:老年人輔助產品的材料選擇十分重要,主要考慮材料的抗老化程度、輕量化、以及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選擇耐久性、抗腐蝕性的材料可以保障產品的耐用性。材料的輕量化可以減輕老年人操作時的肢體壓力。綠色、環保的材料有益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在產品造型結構的安全性方面,老年人輔助產品的結構要保證簡單、平穩、結實,結構盡量不要展露在外表面,防止擦傷老人;產品的外形要盡量保證圓滑,避免出現尖銳的造型,以免對老人造成意外傷害。操作方式的安全性主要考慮產品的包容性問題。老年人的操作經常會出錯,對誤操作的避免與糾正不可忽視。通過發掘老年人操作時的出錯點,減少產品操作中的不利因素,適當的限制操作的尺度,可以有效避免誤操作的發生。及時的提示與反饋,提供撤銷功能,有助于挽回老年人的誤操作帶來的后果,減輕使用壓力。
2.3情感性設計原則
孤獨感是我國老年人群中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上海一項調查顯示,60-70歲的老年人群體中,有孤獨心理癥狀的老年人占到總體的三成左右,而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六成[3]。“空巢”老人是孤獨感存在的主要群體。有孤獨心理癥狀的老年人通常表現出孤寂、煩悶、不愿與人交談;嚴重時,強烈的孤獨感有可能引發精神類疾病。老年人的情感需要來自家人與社會的撫慰。老年人的孤獨感問題亟待解決。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設計人員在對老年人輔助產品進行設計時,可以考慮增加一些情感化設計。良好的情感體驗會給老年人帶來幸福感與滿足感,從而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例如,可以通過對老人進行深度訪談,了解他們年輕時代的人或事,從中找出能勾起幸福回憶的片段,將其融入產品的設計中。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設計,增加老年人在操作產品過程中產生的樂趣。最后,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可以與家人進行交互行為的設計。老年人希望與家人保持深厚的聯系,將家人的問候與關懷傳遞給老年人也是對老年人孤獨心理的有效改善。
2.4尊嚴性設計原則
由老年人的尊重需求可以看出,老年人的自尊心很強,大致表現為“不服老”,害怕受到他人的另眼相待等。所以,老年人輔助產品的設計要尊重老年人的自尊心。然而,許多老年人對輔助產品都有或多或少的抵觸心理,不愿使用輔助產品。這主要由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老年人不愿承認自己已經老去的事實,也不希望被別人看出自己的衰老。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還可以,不需要輔助產品,想要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擇使用輔助產品。而事實上,老年人的生活往往離不開輔助產品的幫助。即使身體健康的老人,生理機能的下降也會容易導致意外情況的發生,而輔助產品就是為應對這些情況而設計。針對老年人的這一心理狀況。設計者可以通過產品的外觀、操作及攜帶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改良。外觀可以采用對產品語義進行轉移或替換的方法,使輔助產品的外觀看起來更像一些其他的日常用品,不易引起人們的特殊注意。操作方式的改變,能讓老年人在使用時逐漸忘記其輔助的功能語義,使用起來更加自然。隨著科技的發展,可穿戴設備設計逐漸升溫,這一設計理念同樣也可以應用于老年人輔助產品的設計理念。讓老年人在滿足自尊的同時,也能體驗到時尚與科技的魅力。另一方面,我國對老年人輔助產品的設計與市場銷售標準不完善,導致市場銷售的輔助產品功能定位不準。以老年人助行產品為例,國內許多商家將老年人助行產品與殘疾人助行用品對等銷售,混淆了大眾對兩者之間的定位區別,久而久之,就使人們產生了老年人助行產品就是殘疾人助行用品的錯誤觀念。然而,兩者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殘疾人用品是指供殘疾人個人使用的,能夠補償、減輕或抵消因殘疾造成的身體功能的缺失或障礙的產品和器械[4]。而老年人用品是指用來幫助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行走的產品。這種錯誤的觀念嚴重影響了老年人對助行產品的使用,對老年人的自尊心產生了傷害。自然就會使老年人對助行產品產生抵觸心理。針對這種情況,設計師可以通過改變老年輔助產品的外觀結構,使其與其他類型的輔助產品產生明顯區別,從而使情況得到改善。然而,這種辦法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國家的監管與老年輔助產品設計標準的制定勢在必行,隨著老齡化問題的愈加嚴重,老齡化產業的相關管理辦法應及早提上日程。
2.5自主性設計原則
英國保柏(BUPA)公司對包括中國等12個國家的12262名公眾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72%的65歲以上的人不感覺自己老,67%仍感覺健康。而65%的中國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60歲前就已老了。并且,中國是世界上對晚年準備最充分的國家之一,然而被調查的人中仍有60%擔心晚年生活,希望生活不能自理時能得到家人照顧[5]。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具有比較強的依賴心理,這主要是由兩方面因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自然老化,身體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不得不依賴一些外力來幫助自己完成一些操作。另一方面,老年人退休后經濟能力萎縮、社會地位降低,隨之降低的是自信心、安全感、控制感,這些消極因素也會引起老年人對家人的依賴。相關研究指出,依賴心理嚴重的老年人,不僅會給家人帶來困擾,還會加速衰老進程,易產生消極情緒,對失去生活的信心。嚴重者甚至會引起臟器功能的衰退,精神呆滯,抑郁自卑等。因此,在設計老年人輔助產品時,要考慮增加老年人操作的自主性與便捷性。在保障產品功能基礎之上,盡量讓老年人可以在不需要依賴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主操作和使用,讓老年人重拾對身體的掌控感,幫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自信,增強老年人的自主意識。同時,可以在產品中增加一些交互性設計,設置一些鼓勵老年人實踐的功能,如網絡社交活動平臺、GPS導航、聊天系統等。增強老年人與社會的交流,讓老年人擺脫孤獨感,進而減輕對家人和社會過度的依賴感,滿足老年人自我實現的需求,在操作中體驗到幸福感。
3總結
我國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劇對老年人輔助產品的設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品的設計要素也從滿足基本的使用需求轉向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狀態,減輕老年人生活壓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等更高級的需求層面。而我國老年人輔助產品的相關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在于設計師與老年用戶之間的存在的“距離”,沒有置身實際去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只有真正了解老年人生活需求,置身其中去感受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實際的情景,才能做出徹底改善老年人生活狀況的設計。
作者:山川 張強 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參考文獻
[1]2015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2015(10)
[2]敬菲菲.老年人無動力助行器研究與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09(05)
[3]胡宏偉.串紅麗.楊帆.我國老年人心理孤獨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華北電力大學2011(08)
[4]姬廣如.基于用戶體驗的老年助行產品設計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3(12)
[5]中國45至54歲人群中約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