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產品設計文化因素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文化因素應用于產品設計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但在設計中,人們往往側重對精神層面文化因素的應用。因此加強文化因素在產品領域的設計應用是我國社會發展和產業調整的必然要求。
1.是我國社會需求結構轉變的必然要求。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五大類。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主要屬于低層次的物質性需求,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則主要屬于高層次的精神性需求。一個國家的社會需求結構與其發展程度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在不發達時期往往物質性需求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這一時期消費者對產品的功能、價格等物質因素較為關注;而在發達時期則相反,通常精神性需求占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消費者對產品物質因素的關注逐漸降低,對非物質因素的關注則不斷提高。20世紀中后期西方國家出現的波普風格、后現代主義風格等眾多設計風格就是社會需求結構變化在設計領域的體現。我國目前也處于類似的狀態: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并于20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大眾的需求重點從低層次的物質需求逐漸向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轉移,對趣味性、時尚性和藝術性等產品內涵的關注度持續上升。由此可見,加強文化因素在產品領域的設計應用是我國社會需求結構轉變的必然要求。
2.是我國制造產業轉型的必然要求。
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制造產業的調整和升級,以盡快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文化創意作為“中國創造”的重要手段受到國家和制造行業的高度重視,文化因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深入應用成為必然趨勢,同時也為此創造了良好的宏觀環境;而企業在經歷了市場經濟的洗禮后,也開始意識到產品內涵設計的重要性,逐漸將競爭重心從產品價格轉向產品內涵。文化作為產品內涵設計的核心因素被企業普遍重視,因此形成了良好的微觀環境。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的改善既是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是巨大的挑戰,必須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入探索產品設計和文化因素各自的特性,并創新性地加以應用,才能塑造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產品形象。可見加強文化因素在產品領域的設計應用也是我國制造產業和企業轉型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因素的設計特性
文化的涵蓋面非常廣泛,每個國家、民族、地區的文化都不盡相同、各有特色,但在整體上依然存在不少共同的特性,就設計應用而言較為重要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同性。
認同性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文化影響人類的主要方式之一。認同性是指文化背景相似的人對事物的理解往往也比較一致,其意識、行為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例如西方文化傳統講求獨立自主性,認為個人價值高于一切,因此西方人普遍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往往將自我價值的實現放在首要位置,從好萊塢的影片中就能體會到這一文化特性;而中國的傳統文化講求合群依賴性④,因此中國人普遍具有群體至上的忘我精神,當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會選擇犧牲個人保全整體。文化的認同性是產品設計必須深入研究的特性,它既是篩選具體文化載體、元素等的重要依據,也是增強產品認同感的重要途徑。
2.異質性。
異質性是文化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社會條件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類型和文化模式,使世界文化從整體上呈現出多樣化特征,而異質性則是不同文化相互區分的根本所在,如果某種文化失去異質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將逐漸消亡。就產品設計而言,文化的異質性既是塑造產品個性的有效手段,也是避免產品同質化的有力武器。
3.延續性。
延續性是文化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文化起源于人類的勞動,每一種文化都伴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物質生產的連續性決定了文化發展的延續性,人類每一個階段的文化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前一階段的文化成果。文化的異質性使不同文化相互獨立、彼此區分,而延續性則保證了同種文化的統一性,免于被其他文化完全同化。合理利用這一特性有利于在同一產品當中或系列產品之間塑造出統一的文化氣質和產品個性。
4.教化性。
教化性也是文化影響人類的主要途徑之一。文化自古就承擔著教育、感化等社會功能,所謂“以文教化”就是指對大眾品德的教養、性情的陶冶;而現代產品設計除了服務經濟之外,也同樣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職責,如倡導健康生活、普及科學理念以及提升大眾審美水平等。文化與設計的結合不僅能充實產品內涵,還能進一步增強產品的社會功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三、文化設計特性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文化的本質屬性是非強制性的影響力,能否合理利用這種影響力是設計應用成敗的關鍵。在設計實踐中必須結合產品的個體特征,充分利用文化的設計特性有針對性地選擇、應用具體的文化載體、元素、表現形式等,實現產品個性與文化因素的有機融合。
1.認同性的設計應用。
文化因素是一個抽象性概念,設計應用的首要環節是將其具象化,即明確具體的文化載體、元素等。文化本身無色無形,沒有固定的物化形態,但可以借助一定的載體加以表現或傳播,比如語言、文字等就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設計中常用的文化載體有文字、圖案、色彩、造型、材質以及工藝等眾多類型,而每一類載體中又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元素。因此首先必須確立合理的篩選依據,才能對文化載體、元素等進行有效的篩選。一般而言,應用于產品設計的文化載體或元素除了必須與功能、材質、設計風格等產品自身特點相符之外,還應該與產品目標群體的文化背景相同或相近,利用文化的認同特性在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特定的情感關聯,提高他們對產品的認同度。如韓國首爾設計工作室tale推出過一套名為“moon-glass”的茶具,其特殊之處在于隨著杯中水面高度的變化,杯底會呈現出與月圓月缺十分相似的狀態變化。對于漢文化圈的消費者來說,很容易從中體悟出“月有陰晴圓缺”的文化意境和情感氛圍,進而認同這一設計。而對于其他文化背景的消費者來說就很難體會出其中的社會內涵,也難以產生認同感。認同性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市場培育,即通過一定的方式提高大眾對某一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為相關文化載體或元素在產品中的設計應用創造良好時機。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使國內和國際上形成了眾多消費熱潮,“金鑲玉”飾品就是其中之一。“金鑲玉”飾品的熱銷源于北京奧運會的獎牌設計,該獎牌采用傳統“金鑲玉”工藝,形象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以“玉”比“德”的價值觀,體現了對獲勝者的禮贊,被認為是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成為“中西合璧”的典范。卓越的獎牌設計使“金鑲玉”這一原來鮮為人知的傳統工藝在短期內家喻戶曉,關注度急劇上升。不少企業利用這一有利時機迅速設計開發了款式豐富的“金鑲玉”飾品,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與豐厚的經濟效益。
2.異質性的設計應用。
在設計應用中,文化因素不僅要與產品融于一體,以形成出特定的文化個性,同時還必須通過一定的表現形式將其文化個性盡量顯性化,以利于提高消費者對其文化內涵的感知度,并進一步建立情感上的關聯。在表現形式的選擇上應充分利用文化的異質特性將特定文化的“非強制性影響力”轉嫁給產品,形成獨特的文化個性和品質魅力。如臺北故宮博物館與阿萊西公司合作推出的清宮家族系列玩偶家居小產品,雖然材質、功能與其他類似產品并無不同,卻因為加入了清朝宮廷文化元素而流露出了濃厚的東方民族風情,顯得個性十足、“萌”態可掬,備受中外消費者的青睞。
3.延續性的設計應用。
文化的延續性保證了同一文化在不同階段的形式和內容上的相似性和相容性。在設計中可以通過替換、變異、象征、隱喻等手段文化的不同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性編排,利用文化的延續性形成特定的文脈,賦予產品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氣質。美國后現代主義設計的代表人物邁克爾•格雷夫斯就善于利用西方傳統建筑元素賦予產品奇特的人文內涵,如“城堡”梳妝臺、“茶與咖啡的建筑”杯具、“壁爐”臺鐘等,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設計風格。
4.教化性的設計應用。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同時又對其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對此,不少設計師、學者提出了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低碳設計等設計理念,試圖通過產品設計引導大眾形成科學、健康、節制的生活習慣,但收效甚微。如果將這些設計理念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利用其教化性增強社會功能,就能明顯改善應用效果。比如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人們的消費欲望極度膨脹,強行推廣綠色環保、低碳無害等理念并不能取得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同,相關產品也難以得到市場認可。但事實上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等設計理念與我國“天人合一”“無為而治”等傳統哲學思想有頗多相似之處,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如果將傳統文化引入相應的產品中,就能夠在無形之中強化其社會功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必須不斷加強文化因素在產品設計領域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結合產品設計的特點不斷發掘文化的設計特性,并根據產品個體特征進行綜合設計應用,不斷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整體品質,更好地滿足大眾需求,促進企業發展,進而推動我國制造產業的優化升級。
作者:王岳 單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