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冰雪資源旅游產品設計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雪鄉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建園,累計投資近千萬,主要建設了雙峰林場及周邊,現有接待能力有限,近幾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5萬多人次,主要是本省游客,也有部分鄰省及南方游客。雪鄉被外界知曉是由于攝影愛好者的挖掘,加上大量反映雪鄉冬季美景的優秀攝影作品陸續刊登、發表,引來了眾多來自國內的攝影愛好者來此創作,漸漸地,雪鄉的雪景變成了一個旅游品牌。來此旅游的外省游客多集中在冬季,大多以冰雪為旅游目的,游客以散客為主,偶有團隊。雪鄉的招牌旅游產品多集中在夏季和冬季,以冬季最為豐富多彩,被稱作是雪鄉旅游的旺季,相比較來說,旅游活動在春、秋兩季開展不起來,被稱作是雪鄉旅游的淡季。公園的經營方將現有客源市場分為三級,一級市場是周邊的近程旅游客源,以休閑娛樂、滑雪旅游為主;二級市場是黑龍江省內其他地區及鄰省客源,以冰雪旅游為主;三級市場為港澳臺及鄰近國家的近程國際旅游線路市場,旅游項目主要是觀光與冰雪旅游,整體開發思路是完善一級、拓展二級、帶動三級。現在開發較為成熟的旅游項目是夏季的海浪河避暑漂流、原始森林觀光游和冬季的賞雪、滑雪,由于地域性小氣候特點,造成雪鄉的雪景他處難尋,單就雪景這一旅游資源,國內其他地方與雪鄉國家森林公園都沒有可比性。為了進一步加快發展,在黑龍江省每年都在雪鄉舉辦“黑龍江中國雪鄉旅游節”及相關冬季旅游活動,推廣宣傳特色旅游。但夏季雪鄉的旅游項目與黑龍江省內的其他避暑旅游勝地及鄰省的消夏旅游資源相比沒有太多的特色,缺乏市場競爭力,其夏季旅游活動的深度開發受到限制。另一個不利因素是當地傳統人文旅游資源較為薄弱,雖然曾出土過從新石器晚期至今各不同時期的文物,但由于不成體系,數量少,很難形成規模進而被開發成旅游產品投放市場。季節性旅游的不連貫性及旅游產品的相對單一性導致雪鄉的旅游在開發了幾年后開始進入瓶頸期。每年只靠冬季盈利補貼其余時間的消耗,直接導致冬季的接待費非常高,并且有經驗的老員工在淡季大量外流,到旺季時補充不到有經驗的服務人員,服務質量也隨之下降。
二、雪鄉國家森林公園全年型旅游項目研究
1.雪鄉國家森林公園現有旅游項目研究
景區的活動中心是雙峰林場,經過幾年的開發建設,在基礎服務設施和接待能力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空間布局分為:風景賞游區、休閑度假區、生態保護區、接待服務區、行政管理區、生產經營區、居民生活區等部分。通過實地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各區域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后建的休閑度假區與接待服務區已經影響到風景游賞區的視覺純粹性,每年冬季大量專程前來進行冰雪主題攝影創作的攝影師,已經很難再拍到當年吸引世人眼球的東北山區里質樸的生活狀態,太多后建的旅游性人文假景觀充斥眼簾,當地圈定的幾個收費拍攝基地令攝影師十分苦惱,因為有限的景點數量使創作被迫趨于雷同,很難再挖掘出一流的好作品,這對一個最初靠攝影崛起的旅游景區是致命的。接待服務區的建筑沒能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木楞房都是水泥制作,刷上涂料,刻上木紋,已經完全沒有東北林場原汁原味的原生態的生活狀態,讓人一看就能感覺到強烈的現代商業化旅游開發模式的氣息。相比之下,雪鄉的開發建設沒有準確地把握游客的訴求心態,不知道游客需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模仿休閑度假村的建設模式,把非常好的珍貴旅游資源毀掉,再去建一些仿原生態人文景點,影響了景區整體文化氛圍。對旅游資源自身文化內涵的準確把握和按照文化指向進行的開發活動,決定了該開發項目能否可持續發展。雪鄉地區的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東北行幫文化”、“多民族雜居”和“東北人兒情節”等方面,對這些節點的挖掘不僅可以吸引東北地區以外游客的注意力,也同樣可以吸引東北本地游客,因為本地游客絕大多數對東北的開發史并不了解。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推出對景區的形象建設也有重要作用。雪鄉國家森林公園現有的旅游紀念品大都是取材森林的木制品,品種相對單一,做工較為粗糙,小作坊式加工,并沒形成自己特有的紀念品品牌,加上旺季價格虛高,直接影響景區的形象,降低了游客返回再次消費的可能性。互聯網上有關雪鄉旅游攻略的文章中,很多都提到在雪鄉消費要謹慎,對一個還不成熟的發展中旅游景區來說口碑是一個大問題。
2.雪鄉國家森林公園全年性旅游活動的相關設計
針對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旅游開發整體現狀,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消減季節性旅游的不良影響,另一個是強化文化內涵對旅游開發的指導作用。由此,雪鄉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產品開發設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總的理念是必須圍繞地域性特色文化展開相關設計工作。在一年的不同季節根據區域自然氣候植被特征,分別設計出有明確特色的旅游產品。善于利用大眾媒體對于黑龍江林區的介紹,結合各火爆綜藝娛樂節目所涉及的相關看點、吃點、玩點內容,推出順應市場的旅游產品,產品可以在基本內容穩定的情況下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更好地迎合游客需求,提供高質量服務。針對當下具體情況,可推出以下幾種特色旅游產品,雙峰林場四季游、東北行幫文化游、東北人兒風情游和原始森林戶外探險游。如果順利開展可以使雪鄉一年四季產生多個客流小高峰,多峰多谷的客流規律就能保證景區運營的平穩常態化,對可持續發展作用很大,景區內居民的收入會有明顯提高。上述幾種旅游產品形式可以相對自由靈活,覆蓋人群較大,可以根據旅游活動具體內容將客源按照年齡結構、文化特點、消費能力進行進一步劃分,針對性更強,可以最大限度的優化服務結構,讓游客得到最佳的服務,最高的心理滿足感,讓景區的綜合旅游收益最大化。
三、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實施途徑
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想要可持續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的經營格局,必須要協調好開發商、地方政府、景區居民三方面關系,統一思想,明確開發思路。圍繞以挖掘區域性文化內涵為主線,合理設計旅游產品,保護珍貴原生態旅游資源,使其具有持久的可欣賞性。在具體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對人文旅游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要加大重視程度,加大挖掘深度
旅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形式,無論什么主題的旅游都有其鮮明的文化指向。雪鄉有自己的文化,之所以近一些年被世人所熟悉,也是由于把這里的雪景同文化活動聯系起來所導致的。雪鄉已經被開發成為國家森林公園,進入了旅游市場競爭體系,想持續發展就必須要辦出特色,從東北區域脫穎而出,否則逐漸就會淡出大眾視野。那就必須要在文化上找到“根”,其他的開發與建設就有據可依,形成有內在聯系的、穩定的產業鏈條。同時,在這一統一思路下進行靈活多變的旅游產品設計也會呈現周期縮短,市場競爭力強的特點,改變雪鄉現有的旅游產品單一,季節限制過于嚴重的不良局面。
2.開發商要加強對原生態旅游資源的有意識保護
在開發過程中,要抓住文化這條根,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開發建設原則,因為游客是被東北林區粗獷好爽的原生態人文景觀吸引來的,到了實地發現全是人工的仿原生態景觀,會有明顯的心理落差,直接影響景區的發展潛力。對景區房屋的修葺,要參考宏村的模式。對具有地域性特點的吃、穿、住、行、風俗習慣要與居民溝通,與利益掛鉤的加以保護,可以參考昆明民族村的模式,保持傳統人文資源不被破壞和遺忘。
3.強調責任與利益相結合,促進產業規范化
在景區內建立政府、開發商和居民三方協調機構,在提高旅游整體收益的同時,讓當地居民富起來,建立利益與責任義務掛鉤的運行機制,讓開發商在統一思路的前提下有足夠的施展空間,讓百姓樂于參與、自覺保護、群策群力促進開發。政府要在過程中擔負起中間紐帶作用,指引大的方向不發生偏移。
作者:周驍勇 徐仁元 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