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家電產品設計與生產模式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了使用戶獲得較佳的家電使用體驗,針對家電產品設計與生產模式,采用古典與現代管理理論體系、以互聯網與物聯網為媒介的創意與設計融合,生產體系搭建,、模塊設計方面的深化與變革。總結出用戶與企業共同參與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交互、物流與售后共享的新態勢,實現“互聯合一”的先進設計與生產模式。
關鍵詞:需求定制;柔性生產;用戶交互;先進設計與生產模式
隨著信息革命的深化,促使先進設計方法與制造模式的革新,針對互聯網時代用戶個性化需求對傳統家電行業設計與制造模式的沖擊,迫使企業必須從傳統的批量制造向現代的個性定制進行轉型。為順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發展、用戶需求與消費升級的融合與深化。積極探索在互聯網與物聯網條件下的先進設計與生產模式,內部利用生產與交互系統,構建互聯平臺,深化生產者與用戶之間的實時溝通,使得需求與生產能夠有機地統一,進而使得家電產品在“設計——生產——使用”具備定制與交互的屬性。
一、理論背景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加速了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生產模式的革新與產業融合。家電產品體系的誕生與發展具備替代人們家務勞動、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產品屬性。現代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生產新模式所具有的三大特征——時時可溝通、全民可設計、分散可生產。在管理科學理論體系中,可以用來完善、更新與深化。這包括:“時時可溝通”改進了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大規模制造在廣泛發展后,會被大規模需求定制所逐漸取代;其次,“全民可設計”革新了馬克斯•韋伯的“科層制理論”,金字塔式的組織架構扁平化、企業員工與用戶角色漸漸逐漸融為一體;最后,“分散可生產”是源于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指的是設計與生產的整體與局部的統一與分散,在生產過程中企業、供應鏈、生產者的重構與整合。多種技術的發展與模式的創新為企業利用分布式的資源創造了條件,設計與生產模式從封閉逐步形成對外開放的體系。
二、“互聯合一”的家電設計與生產模式
“互聯合一”的模式作為一種設計與生產模式,具體包含了“互聯工廠”與“人單合一”的兩種模式。這是源于海爾集團的設計與生產模式。主要是從用戶,員工兩個維度來進行革新,作為一種新型設計與生產模式,將家電產品的使用者與生產者,兩者來進行深入定制。這對于整合設計資源、優化生產模式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互聯工廠”模式,是規模化制造與規模化定制的創新,其主要的核心是在于以用戶為中心的有效需要,帶動用戶促使融入家電的研發與設計、生產與制造、銷售與物流的各個階段。努力實現能夠將每個產品都有用戶所屬,在產品下線后送達用戶。實現及時、可視、透明的生產特性。將用戶的認知與對家電產品的感知,有效地整合與完善。“人單合一”模式是將企業與用戶連在一起,讓員工能夠掌控家電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的方向,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能夠實現自身的企業價值,讓員工能夠成為家電產品掌控者,實現產品主控者,取得話語權。使企業內部的員工變為對外聯絡人,使用戶能夠直接與員工進行溝通,“人單合一”模式是作為企業從內部進行的自我創新。
三、“互聯工廠”模式的創新建構
“互聯工廠”模式可視作一個生態系統,是基于傳統工廠生產模式的內在創新,是整個企業全系統全流程進行了自我革新。具有中國制造2025的設計與制造模式的變革與實踐,主要包括線上設計模式與制造模式兩個方面的變革:其一、互聯工廠的設計模式變革,本質是以企業為中心轉為用戶為中心,創造出有效需求,有效供給。本著“從硬件到網絡硬件再到生產生態圈”的共創共贏,即從產品到服務轉型,通過產品變成網絡支持的硬件,人與機器的互動聯通,用戶從設計、制造、運輸、使用的全流程參與,形成用戶生態圈。在為不同群體的用戶提供更智能的產品解決方案的同時,通過家電行業構建的生態圈平臺,將各個方面為用戶創造價值,實現共創共贏。其二、互聯工廠的制造模式變革,從制造到定制,從大規模單一生產到大規模多元生產。努力達到用戶體驗的價值可塑性。區別于傳統生產制造與定制,是以硬件定制為基礎,進而實現一次性的購買交易,互聯工廠的大規模用戶定制,是從用戶切身需求出發,從用戶自身與生活場景與使用體驗進行有效溝通,從不斷實踐與完善中,獲得切實可行的產品設計雪球。積極促使用戶從產品的設計、制造、營銷、物流的流程上具有交互、可持續、情感化的產品屬性。
四、結論
以“用戶需求導向”為基礎而構建的先進家電設計與制造模式,是將用戶的角色進一步深化,形成消費者、設計者、生產者多角色融合的局面。“互聯工廠”與“人單合一”是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進行產業模式升級的積極嘗試,將用戶與企業的共同智慧與需要進行交叉、整合與共享。將資源有效地適配于大規模定制的生產能力、互聯能力與創新能力,從而形成深層次可迭代的家電產品,帶動以“用戶需求定制”為導向的家電行業創新。
參考文獻:
[1]李瑞友,姬傳濤,宋妤杰.互聯工廠、人人創客—知識型員工轉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10):35-40.
[2]趙劍波.管理意象引領戰略變革: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案例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4,51(04):78-86+158-159.
[3]王大剛,席酉民,周云杰.海爾全球化品牌戰略:人單合一[J].科學技術管理,2006(10):142-146.
作者:宿子順 董青婧 單位:上海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