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標志設計中漢字的魅力,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解讀漢字美學特征
1.1漢字之形態美
漢字傳統地認為是方塊字,那是由于古人為了把字寫得美觀、整齊,就在寫字的載體上打格子,把文字寫得方方正正,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漢字的形狀是外圓內方的,應稱為“方圓字”。“方”與“圓”的特征是漢字的共性,是漢字形態的最基本特征,“方”表現出漢字的原則性,“圓”是漢字的靈活性,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結合,使漢字具有了形態美感。漢字整體上看是方圓字,但是從漢字的個體形態來看,卻是千變萬化的。這些各具特色的漢字符號,讓人感覺氣象萬千,美不勝收。每個漢字的結構不同、筆畫各異,從形態學的角度來看漢字會發現,每個漢字都由大小不等的“點”、長短不一的“線”構成,運用平面構成的結構原理和豐富多樣的構成手法,按照人們共識的審美觀念設計出來的視覺信息符號,其形態無比豐富,構架無比完美。
1.2漢字之結構美
“一個漢字的構造就是一種建筑,其中有美學也有力學。”每個漢字都是根據自身結構而進行的一種符合形式美規律的創造。漢字結構整齊有序,一字一塊,不越雷池。寫漢字像疊羅漢,有立有臥、有高有低、有扳肩有伸腳的,根據漢字結構把這些羅漢疊出花樣,而且是結構各異的花樣。漢字的結構形式有別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線性的,字的結構成分像線狀依次排列,呈一維的直線;漢字的整體構造是二維的平面,一個字就像一幅畫面,字的各種結構成分有秩序地布局在平面內,不管漢字有多少個部件,它都能夠均衡、巧妙地組合在方塊內。這樣組合出來的漢字都遵循著對稱均衡、對比統一、節奏與韻律等形式美的法則。
1.3漢字之意蘊美
正因為漢字具有表意性的特點而使漢字具有意蘊美。“意”,是意思、意境、一種氛圍;“蘊”,是蘊涵、蘊藏之意。意蘊美是指一個漢字不僅具有其本身的含義,還體現出創造者對含義的感性經驗和情緒體驗而表達出的優美意境。先人在造字時,他們利用寫實性圖畫來表達信息和事件。隨著圖形符號的不斷發展和日趨成熟,有些圖形發展為比較明顯的表意圖形。經過圖形信息的多次傳播,使圖形與意義之間建立了固定的聯系,形意關系就有了約定性,象形文字就產生了。經過多年的沿襲,他們將漢字逐漸簡化,并將漢字的字形加以美化,利用缺省、添加、改造等構成方法來改變漢字的基本筆劃、框架、空間的關系,使字形總是與詞意達成某種相符,因此每個漢字都是一個故事,自身都包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深層次里又蘊涵著一種對于任何欣賞者都有可能喚起強烈意象和意境的特性。漢字所體現出來的特殊文化特質和意境特性,為設計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設計資源。
1.4漢字之音樂美
漢字的音樂美體現在獨特、動聽的發音上。漢字的讀音以聲母韻母為基礎,每個音讀起來響亮清晰,婉轉動聽,有節奏感,有音樂美。再加上中國漢字的雙聲詞、疊韻詞、連綿詞,這就使漢字在發音上更加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和諧悅耳。中國漢字按照一定的內容和規律結合之后,音樂美的體現會更加充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漢字的音樂美是世界任何語言都無法比擬的。
1.5漢字之韻律美
在世界上,只有漢字是一種既能作為語言又能作為高級藝術品供人欣賞的文字。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漢字以其抽法獨特的藝術特色,以千姿百態的結構特征為書法奠定了優美的造型基礎。書法賦予了漢字新的特征——韻律美,特別是草書的奔放遒勁、自由灑脫、瀟灑飄逸的氣質和強調行云流水般的表現手法,更表達了漢字的韻律之美。書法的藝術內涵和個性的視覺美感為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語言和多樣的創作手法。
漢字不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感,又具有深層的意境聯想與體驗。漢字結構經過抽象、概括、提煉等藝術手法處理,使漢字在標志設計中呈現出一種形、音、意三者合一的獨特全新形象。漢字標志融合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現代設計師無與倫比的創造力,表現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2.1“形”的提取與衍生
“形”是指漢字所表現出來的物象外形與結構。漢字的形體造型在保留識別性的基礎上有著許多變幻之處。在標志設計中,以漢字為主體形象,保留漢字的基本結構與筆畫形態,提取與設計主題相關的漢字對其變形,變形的手法結合平面構成中的打散、切割、錯位、變異、同構等方法來進行,遵循對稱、均衡、對比、韻律等審美原理,以概括簡練的手法,將提取后的“形”與其他設計元素重新組合而成為嶄新的視覺形象。這樣設計的標志,不僅具有傳統藝術的神韻,又不失自身鮮明的個性特征。杭州城市標志見圖1,對漢字“杭”的形進行提取與演變,巧妙地將航船、城廓、建筑、拱橋等杭州的元素融入其中,較好地體現了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特征,整個標志方中帶圓,和諧精致。
2.2“意”的沿用與延伸
“意”,《辭海》中“意”是“意思、意味”之意。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人們往往把設計的內涵和思想概況為“意”。漢字的表意性正是設計者孜孜以求的,他們善用漢字蘊藏的傳統文化、人類思想、情感等內容融入標志來進行“意”的傳達。在漢字圖形的標志設計中,一般不采用漢字自然意義的造型手法,而是以自然形態為原形,通過概括、提煉、取舍、變化等藝術手法與漢字的自然形態進行揉合處理。經過設計者的創意構思和藝術加工而形成能夠表達主題所屬的行業或突出產品特征的新的視覺形象。重慶標志見圖2,標志的主題是兩個歡樂喜悅的人重疊成一個“慶”字,即“雙人成慶”。該標志根據漢字的表意性傳遞出重慶人“廣”、“大”的開放胸懷以及“慶”所蘊含的祝愿美好吉祥的寓意。象、豐富的點、線元素匯成書漢字的“形”和“意”往往不是割裂的,設計者在設計漢字標志時,應注重對漢字的“形”和“意”來進行視覺上的歸納與整理,進行設計意念、形式美感上的視覺再創造,設計出新的視覺圖形。
2.3“神”的傳承與嬗變
“神”是品評書法藝術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書法藝術追求的一個重要境界,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在《周易•說卦傳》中,對“神”有這樣一個解釋:“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意思是萬物難以言表的奇妙,用“神”字是最好的表達。對于萬物的奇妙,人的語言無法形容,任何表達不能盡意。書法藝術的神采、氣韻、意境都是無形之物,通過有形的用筆、結構、章法來表現書法藝術的“神”。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審美觀念的集中體現。在標志設計中,“神”是指利用書法藝術的造型特點,設計出的標志圖形蘊含書法韻味且具有書法所表現的態勢和氛圍。用書法作為母體來進行設計既挖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使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上海世博會標志見圖3,就是以中國書法筆觸這種最能承載中國美術特征的表現形式,勾勒出漢字“世”,并與手拉手的和睦大家庭圖形同構,既有強烈的識別性又具有深刻的美學內涵。
2.4“音”的輔助與契合
漢字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它的表音性質更早于形和意,它既是從語言到文字的形式轉換,又是從發出聲音的符號轉換到書面符號的形式,在這種轉換過程中,語音形式隱藏在文字表象之后,同時黏附在語音形式上的語義也帶到了符號里,這一轉換過程說明文字記錄語言是從記音入手的。中國工商銀行標志,是“工”與“錢幣”的結合,而中國銀行的標志是漢字“中”與“錢幣”元素的同構。
3結語
中國漢字發展演變的歷史以及作為符號的特征,都生動地證明了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積淀的豐富性。漢字是視覺傳達的重要手段,而現代標志設計是藝術和技術的高度統一,傳統與現代的充分結合,富有情趣、表意豐富的漢字標志能夠讓人享受到漢字所傳達的內容以及美感,更能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時代下,要深入研究漢字的美學風格,總結漢字設計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把漢字的精神和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標志設計中,更好地豐富人們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高聰蕊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