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胃腸腫瘤標志物對大腸癌診斷的意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胃腸腫瘤標志物在大腸癌臨床診斷中的意義。方法將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醫院收治的400例大腸癌患者納入試驗組,同期選擇400例門診健康人為對照組,均采取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法對CEA、CA19-9、CA72-4、AFP、CA125、CA15-3、NSE進行檢測,總結以上胃腸腫瘤標志物在大腸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結果試驗組的CEA、CA19-9、CA72-4、CA125、CA15-3、AFP的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NSE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大腸癌臨床診斷期間應用多項胃腸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診斷準確性高,對臨床診治和改善預后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胃腸腫瘤標志物;大腸癌;準確性;預后
0引言
大腸癌屬于消化系統中的一種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世界第三,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極大。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與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導致大腸癌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1-2]。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腫瘤標志物在大腸癌臨床診斷中的意義,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醫院收治的400例大腸癌患者納入試驗組,同期選擇400例門診健康人為對照組。試驗組中有250例男、150例女;年齡38~75歲,平均(53.42±3.62)歲。對照組中有265例男、135例女;年齡38~75歲,平均(54.16±3.55)歲。組間基礎數據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試驗組與對照組均于清晨,抽取3mL空腹靜脈血,經離心處理獲取血清后進行血清腫瘤標志物測定。儀器選擇德國羅氏電化學發光全自動免疫分析系統cobase601,分別檢測CEA、CA19-9、CA72-4、AFP、CA125、CA15-3、NSE,全部試劑均為分析儀的配套試劑,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操作,儀器質控均在1sd范圍內,定標均通過,詳細記錄其測定結果。
1.3觀察指標
統計試驗組與對照組的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CEA、CA19-9、CA72-4、AFP、CA125、CA15-3、NSE),并予以比較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的CEA、CA19-9、CA72-4、CA125、CA15-3、AFP的指標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NSE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
3討論
以往文獻顯示,大腸癌在進行早期診斷中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有助于臨床醫師依據腫瘤標志物檢測水平進行疾病診治,故血清腫瘤標志物存在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3]。CEA屬于腫瘤細胞便面的片段性抗原,主要在細胞漿中生成,可經細胞膜進入體液,在腫瘤中呈高水平狀態[4]。CA19-9是一種糖類蛋白腫瘤標志物,臨床上已將其作為膽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5]。CA72-4是一種黏蛋白樣高分子量糖蛋白,在消化道腫瘤、卵巢癌中呈高水平狀態,診斷大腸癌的靈敏度最低[6]。CA125是一種由單克隆抗體結合而成的糖蛋白,在卵巢癌、宮頸癌、腸癌、乳腺癌中的表達較高。CA15-3是由糖、多肽組成的糖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達較高,也可用于大腸癌的輔助診斷[7-8]。AFP是一種由卵黃囊、胎兒肝細胞合成的糖蛋白,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重要血清標志物,在大腸癌的臨床診斷中具有輔助作用。綜上所述,在大腸癌臨床診斷期間應用多項胃腸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診斷準確性高,對臨床診治和改善預后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偉麗.腫瘤標志物CEA,CA50和CA19-9在大腸癌診斷中的價值[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7,40(5):1-2.
[2]黃炳興.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對大腸癌的診斷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2):43.
[3]朱瓊媛.血清腫瘤標志物在結腸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老年學,2017,37(1):125-127.
[4]高樹.術前5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在直腸癌檢測中的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4):10-11.
[5]林橋鳳.AKT和PI3K基因在結直腸癌病人糞便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0):1771-1773.
[6]朱錫玲.血清腫瘤標志物對結直腸癌患者病情監測的臨床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35-36.
[7]趙堅培.microRNA-371-5p在結腸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全科醫學,2017,15(3):424-426.
[8]高會全.4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胃腸道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6,27(7):1-3.
作者:張素琴 單位: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