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設計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畢業論文設計中畜牧獸醫論文
1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
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是學生就畜牧獸醫領域的相關問題,明確觀點、發表意見、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的專業性論文,既有學術論文的一般特點,又有自身的特點。
1.1專業性
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主要是圍繞畜牧獸醫專業所涉及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研究、闡述觀點、展示結果。從“飼養”和“治療”兩大方面進行選題,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1.2實踐性
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理論研究較少,大多偏重于實踐。畢業論文內容多是學生在實習、實驗中的體會和發現,學生更加注重實踐性。
1.3創新性
研討式課程設計論文
1“研討式”教學法簡介
1.1方案設計階段
學生在選題之后,指導教師對選擇相同課題的學生進行分組,一般3~5人組成一個設計小組。組內學生要分工協作,通過查閱資料和組內討論交流,完成方案設計工作。之后將選擇相同課題的所有學生集中,每組推薦1~2名學生發言,介紹本組的方案,并與其他組的方案進行比較,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討論交流。經過討論,如果方案可行,進入電路設計階段;反之,重新進行資料查閱和方案設計。
1.2電路設計階段
在電路設計階段,組內學生可以分別設計方案中不同的單元電路,在設計過程中,組內學生要注意相互研討交流;設計完成之后,同樣要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討論交流,如果設計的電路功能能滿足任務要求,可以進入實際電路制作階段。
1.3實際電路制作階段
實際電路制作階段在領取元件和工具后,學生就可以根據設計進行電路的制作與調試。雖然組內每個學生的方案相同,但每人必須完成一整套的電路制作與調試。在制作與調試過程,特別是出現電路故障后,組內學生可以討論交流,查找原因。電路經過測試,證明實現了設計要求,就可以上交作品,進入總結階段;反之,修改調整電路,直到達到要求為止。
民間美術設計論文
1在美術設計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的意義
一般來講,作為美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應該具備較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多新穎優秀的美術作品。而若沒有任何依據和素材,單憑想象,就是閉門造車,也是無法設計出好作品的。因此,在美術設計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開拓視野,多學習一些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這樣會對學生今后創作能力的提升有重大幫助。而民間美術有著豐富多樣的載體,正是一種具有很大學習價值的藝術形式,因此將民間美術引入到美術設計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講,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1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
民間美術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生在學習民間藝術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并深刻體會我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使其對國家和民族更加熱愛,從而激發更多的創作激情。
1.2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
由于民間美術的形式種類較多,形式美法更是表達的非常徹底,每種民間藝術形式都有其獨特的形式美法和藝術價值,學生在學習各種民間美術時,能夠很好的陶冶情操,增強自己的審美情趣。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素養,為今后的藝術創造提供更多支持。
1.3拓展美術設計元素。
具象型標志設計論文
1具象型標志的表現形式
標志根據其構成要素主要分為具象型、抽象型和文字型三大類。相較于抽象型和文字型的標志,直接利用客觀存在的具體物象來表達涵義的具象型標志有著直觀形象的表現特點。具象型標志的藝術表現,基本忠實于客觀物象的自然形態,經過提煉、概括,抓住其精神內涵,并通過一定的造型手法突出與夸張其本質特征;同時遵循標志藝術規律,創造性地探求恰切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手法,以獲得最佳視覺效果。具象型標志在對物象的選取上力求審慎,所選取的具象形象隱含的信息及其傳達出的意義概念要與標志內容及企業理念所吻合。具象型標志往往采用象征性的語言來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并借助人們對于符號的識別能力和意義聯想的思維能力傳達特定的信息。具象型或抽象型標志在使用時,通常要標明其品牌名稱。因此具象型標志在實際應用中與文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按照具體的應用形式將具象型標志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純粹的具象型標志。
其一,名稱本身就是具象的品牌,如大白兔奶糖,一般都會采用與品牌名稱對應的具象形象作為標志;其二,名稱非具象的品牌選取與其品牌形象相關聯、能代表其品牌理念的具象形象作為其標志,如春娟化妝品的標志,這款經過精心設計的玫瑰花的標志,象征春娟溫潤如玉、恬靜如水的特質,傳遞出一種清新、自然、閑適的品牌情感,同時又表明春娟天然護膚的一貫堅持,其企業標志和企業形象保持著高度的統一。這一類的具象型標志通常會與其文字型的品牌名稱共同使用,也可以分別單獨使用。
2)具象形象與文字的結合,即“圖文并茂”型標志。
這一類的標志是具象型標志與文字型標志的組合,即將具象形象與品牌名稱進行完美的融合,文字表明品牌名稱,具象形象傳達品牌理念,同時使得標志更加生動和獨特。從文字上擴展和延伸出來的花花草草象征著大自然,表達善草紀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倡導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善待大自然的恩賜,并好好寵愛自己的理念。這種文字與圖案結合的標志很好地融合了具象型和文字型標志的優點,既生動有趣,又別具一格。
3)具象形象補充文字型標志。
校園招貼設計論文
一、水墨藝術與校園招貼設計的關系
(一)水墨——傳統的魅力
水墨畫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繪畫藝術門類,它在歷代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個派系的特色風格以及表現技法。僅用水與墨,兩者調和出不同的濃度并以紙絹為媒介所繪制的畫種,利用宣紙的吸水與滲化特性,形成超凡脫俗、飄渺空靈、唯美淡雅的意境,看似簡單的筆觸,其實蘊含著濃厚的水墨精神。在色彩、構圖、筆墨肌理等表現技法方面,注重氣韻、意境、強調虛實相生的關系,是一個系統的思想集成最終的表現。所以傳統水墨有著視覺造型藝術的表現深度,蘊涵了中國人文精神發展最深刻的文化根源。這種意象效果能使受眾產生豐富的遐想,與西方傳統畫種有著完全不同的筆墨意韻。
(二)水墨藝術與校園招貼畫的碰撞
招貼畫是展示于公眾場所的告示,即海報。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充斥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由于校園生活日漸豐富,社團活動、學術講座、校園官方信息等,通過招貼畫渠道向學生們傳遞資訊。招貼畫是視覺傳達藝術,具有號召力以及藝術氣息。在這個時代,隨著大量水墨元素被設計師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受著外界資訊滋養的校園文化,也漸漸跟隨視覺潮流的步伐前進。可以說,校園招貼畫成為一種新興的校園文化。
(三)招貼設計中融合水墨元素的可能性
水墨藝術與招貼畫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前者是繪畫種類,是感性的藝術,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主觀思想所形成的藝術意境,每一個受眾因為自身的經歷與文化背景的不同,與之產生的共鳴與感受都有很大的差異,并且深沉其中細細品味才會領略個中奧秘。就如盞一杯鐵觀音,飲之唇齒留香,滋味醇厚,回味無窮,品畫與品茶都是講究一個心境,都需要細味品嚼。后者是屬于平面設計范疇,是視覺傳達藝術,以宣傳為目的,要求畫面吸引眼球、明確易懂,需要設計者對受眾群體的理性分析,通過嚴謹、直觀的手段設計畫面。因此,兩者的直觀性是完全不同的。
螺栓模具設計論文
1機械結構設計
1.1進料箱的結構
進料箱、進料管及軟布套管共同組成了進料裝置。其中進料管被安裝在機架上,通過軟布套管聯接到進料。在進料管的內部,有1個偏心錐形圓筒,該錐形圓筒的作用就是改變物料落點位置,并且引導物料準確落入進料箱的中心。進料箱是被安裝在裝置中的篩體上,當篩體開始振動,進料箱隨之振動,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喂料的均勻性。固定在進料箱內有一個分料板,其中部會垂直箱壁,分料板的兩側略朝下傾斜,分料板中間有勻料閘門,可調整伸縮,以保證物料均勻分布在篩面寬度。進料箱與機架之間的聯接為剛性聯接,這樣可以保證抽查篩格,同時進料箱也可以自由的拆卸與翻轉。
1.2出料箱的結構
螺栓與篩體聯接在一起是出料箱的特點之一,主要包括大雜出料口、糧食出料口、機箱、及小雜出料口,通過焊接,不同的出料口結構都可以與出料箱機箱聯接,不同的出料口和篩體之間都存在著密封裝置。出料箱結構通過篩面篩出的大雜項經過大雜出料口輸出到一旁的機箱,上篩面與下篩面之間的物料經過物料輸出口后直接輸出,而小雜項通過下篩面選出,并通過小雜出料口輸出。機器在使用之前,需要檢查其嚴密情況,保證設備不存在泄漏情況,以保證各個出料口之間不會發生混合的可能。
1.3機架
采用分離式設計是該振動篩的特點之一,同時橫梁和底座的支撐采用分開設計,支撐橫梁與底座之間使用可調式螺栓聯接,這樣的好處是橫梁可以上下移動,因此保證了篩體調節角度在0~12°。不同角度的調節可以滿足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的篩選要求。該方案的優點是實用性強,并且制作簡單,運輸方便。物料輸入和進料機構聯接的設備是移動架。螺栓進行聯接是料筒盤和進料筒之間的主要聯接方式,物料也可以經過管道直接進入物料筒。料筒盤可以直接在支架的橫梁上進行焊接。上支架的組成部分包括了加強板、料筒盤、封板。移動架和支撐架之間是剛性聯接,這是由支撐板和螺栓完成的。在設備開始運轉之前,要保證移動架支撐架的聯接緊密,這樣才能保證物料準確進入進料箱。
舞臺美術設計論文
1舞臺美術設計在大型晚會主題策劃中的主要作用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沒有舞美設計,那么對于大型類晚會來說本身的意義是不復存在的,大型晚會不同于一般的活動及小型表演,它需要舞臺設計的絕對成熟與對現場的充分把控。因此,舞臺美術設計在大型晚會當中的主要作用表現為三點:第一,運用燈光、布景、服裝、道具、化妝等構建我們需要設計的晚會場景,為大型的綜藝或主題晚會帶來現場的實際效果。舞臺美術設計在使用道具、布景、燈光調試及科技元素的融入,呈現出不一樣的風格與特色,當然這與晚會的主題策劃所相應,因此舞臺美術設計在大型晚會主題策劃中的第一個作用在于構景,這也是最為基礎的部分。第二,對于節目中氣氛的渲染。我們可以在大型晚會當中發現這樣一個特點,隨著節目的流程展開后,舞臺美術的增加讓節目的編排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舞臺場景的更換、燈光的漸變與道具的添加等等,這些元素的融入與變化是為了能夠讓舞臺設計充滿神秘感和變化感,同樣它與晚會的主題是保持一致的,運用舞臺美術設計的相關技巧使得現場的場景與表演更加精彩。第三,與策劃主題保持一致,為節目策劃帶來舞臺效果。在大型晚會舉辦的過程里面,舞臺設計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運用一切藝術設計與其相關的場景布置都是與節目策劃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從另一種角度來說,舞臺美術設計也具備一定的節目性與內容性,因為它必須圍繞策劃內容展開,同時它也是為策劃所服務的。因此,我們對舞臺美術設計的理解將得到拓展,它不僅僅是舞臺的基礎布置與燈光調控,同樣它運用高價值的藝術表現力為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魅力。對于國內外舉辦的大型晚會來說,想要真正地達到舞臺表演的效果,必須先從現場的美術設計能力著手。現代舞臺美術設計,它的定義越來越寬廣,除了上述提出的三個方面以外,還具備許多新鮮的元素。例如,它可以使主題晚會充滿立體視覺,同樣在色彩的運用和道具的搭配上突出與創新,因此舞臺美術設計是實現晚會策劃目的的根本,我們運用這種藝術與實踐能力,通過搭配、渲染、感受等多方面的能力去實現藝術所呈現的效果與目的。
2舞臺美術設計在大型晚會主題策劃中的重點
2.1空間設計的美感
對于大型的演藝活動來說,空間布置較為復雜化,我們以一個主場的物理空間去擬定控制范圍。例如,露天晚會、大型的戶外晚會或是劇場型室內晚會,根據不同的空間性質去設計與擬定,讓整體保持個性與獨立。而舞臺的呈現也多樣化,如現在所流行的伸出式舞臺,或是中心與局部的舞臺設計等等。因此,保持空間設計的美感是根據這些布局位置和整體表現而定的,下面筆者說一下空間設計應該具體把握哪幾個要點:首先,我認為應當保持晚會設計的整體視覺感,它應該具備多角度、全方位的特點,這樣才能夠縮短因距離而造成視覺障礙。而色彩、燈光以及運用新型視覺技術都可以在設計當中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對場景的合理的布置和演員表演的位置去體現空間呈現的準確感,很多設計靈感中,舞臺美術設計可以通過外在因素的改變去縮短因室內或是室外場景存在的不足,我們可以看到大型晚會的背景板或LED屏幕的呈現感,這些都是通過設計來實現現場位置的不足。空間呈現的靈感體現在科技和設計者的覺悟,真正擁有藝術天賦的人不是剛愎自用,而是運用現代元素與科技改造空間,以最美的視覺去呈現空間的優勢與獨特。而這種獨特是獨一無二的,雖然物理空間會受到一些限制,但是對于設計師來說,他們會避免其中的缺點,將空間的優勢完美地表現出來。其次,注重設計的靈感與觀眾的感受。大型晚會的舉辦不等同于一般的小型活動,它對于空間設計的層次感與視覺影響要求非常嚴格。或者說,空間設計決定燈光效應和整體的美感,也就是根據不同層次和場地的特征進行設計與布置,運用道具、燈光、布景彌補場地存在的缺陷,或是對于優勢較為明顯的場地來說,充分利用其優點發揮特征。所以我們在舞臺設計當中,一定要以空間設計的美感為主,因為只有在設計環境的把控下,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才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空間感,給觀眾帶來絕對的視覺盛宴。
2.2舞臺媒介的多樣與新潮
在時展的今天,舞臺美術設計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燈光和布景,它運用新的媒體技術去實現現場的立體感與視覺體驗。我們可以密切關注這幾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大約在十年前,央視還采用燈光與舞臺的設計進行布景,可是時展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種科技元素的融入,大家可以在不少舞蹈的編排當中感受到身臨其境的體驗。例如,采用新媒體和新介質的加入,如應時代而起的多媒體3D布景,運用信息數字技術為我們呈現出來獨具特色的三維立體背景,讓我們觀察出立體的景象,給觀眾以絕對的視覺沖擊等等。在大型的晚會當中,我們所強調舞臺媒介的多樣與新潮,其原因在于,科技的成熟為人們帶來更多的體驗,而舞美設計早就與科技發展結合為一體。例如,我們運用電腦去構圖,運用數字科技與多媒體技術來呈現生機勃勃的畫面,這些都與舞臺媒介息息相關,可以說舞臺媒介的科技發展已經讓大型晚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恰恰我們運用這種畫面去配合晚會的主題設計,用更為生動的畫面去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尤其對于當代的舞臺燈光設計來說,它已經開始結合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參考國內大型晚會場景,其舞臺背景和投影設計,在配合燈光的前提下,能夠呈現出大氣磅礴和熱情盎然的景象。因此,舞臺媒介被重視,并且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呈現更多的創新模式。在中央電視臺的一次春節晚會活動中,央視運用機器人實現現場互動與對觀眾熱情的熏陶,在一些舞臺背景的設計上,運用數字技術實現空間的立體感,這是數字技術的加入,一方面體現舞臺設計的現代感,同時給人以現場感的融入。例如,一些小品、歌舞及雜技表演,通過多媒體背景的設計,帶來真正的場景布置,這樣的感受如同立體電影一樣,更能讓人融入大型晚會的氣氛中。
美學展示設計論文
1展示設計中的美學問題
1.1身體體驗的意象美
現代展示設計一般以觀眾的直接審美體驗來觀賞一定的陳列展示作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些美感乃至美學問題的產生。信息技術在現在更多地就是交流傳遞方式的改變,所以造成了人們交流方式的變革。當今許多藝術家把交流作為自己工作的目的,聲稱自己是交流藝術家,然而“交流美學”這種美學的媒體其實是“非物質”的,它大多來源于無法觸摸的信息技術資料。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這種信息的電子信號也自然留下了無形無跡的軌跡。一些交流藝術家通過他們的實踐、思想,創造出建立在信息交流基礎上的藝術。所以,展示設計就是結合一些當下最新的多媒體技術運用空間和審美互動達到作品和觀眾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20世紀以后,人們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自己的身體,人作為主體在如今的社會是一種身體至上的時代。美國社會學家布萊恩•特納對身體問題進行一定研究,明確指出在如今當代社會中的身體已經成為了社會中的最首要領域。在現代藝術領域中,身體既是主題也是媒介,通過身體的一種呈現與表達更能反映出一定的問題。在展示設計的場域中,身體體驗也越來越成為考慮的重要性因素。現代的展示設計,特別是多媒體展示設計在展示方式上尤其重視觀眾的身體體驗。在傳統的展示設計中,繪畫和雕塑作品作為裝飾陳設成為收集和展示,收藏者通常是擁有一定權力的皇室、貴族等,身體體驗的新奇方式沒有出現在藝術的展示空間中,但在現代展示設計中,展品根據一定的分類形式等展示權力機制進行重新布置,觀眾在一定展示空間的“規導”下進行參觀。展品大多以靜態的陳列方式為主,具有身體體驗式的方式在現代展示設計中沒有太多呈現,而在現當代藝術的藝術展館中,以身體作為交互媒介,通過更多利用觀眾的感官作用已然成為一種流行,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神經大腦都與作品直接對話,產生一定的交流與互動。一些展館中的影像展現運用一些互動技術,增加趣味性的同時,觀眾不再是被動的觀看者,而成了點評作品思考作品的關鍵因素,無形之中已直接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打破了傳統的靜態展現方式的形態。這種讓展品與觀眾產生互動的展出形式如今已成為展示設計發展的新趨勢,推動了藝術展館的發展。這樣也產生了觀眾對于作品的一種審美體驗,人這時變成了主體,由人來理解并界定作品的含義及其所傳達出來的思想,這就產生了一種直接的經驗,一種瞬間的直覺,在瞬間的直覺中這種互動的身體體驗展示設計方式就產生出了一個意向世界,一個充滿意蘊的感性世界,美感是與人這個主體及其所散發出來的思想緊密相聯的,脫離了這種互動感就達不到一種美感的意境表達。這種體驗的意象世界就是一種美,而以往傳統的單純性認識則追求一種抽象的概念體系,那是沒有色彩的。
1.2藝術美
藝術美學中還有一個特征是來自于作品所散發出來的藝術美。說到藝術美,還應該談到一個藝術作品的層次結構的問題,有材料層,形式層和意蘊層,這三層關系不可或缺。設計形態作為一種視覺語言表現形式,通過圖片、色彩、影像等形式帶給觀眾視覺上的享受,材料所帶給人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或者觸摸到藝術作品的材料表現,這是許多設計領域所共同關注的一個表現形式,尤其是展示設計活動方面。不同的材料會給人不同的感覺。不一定貴的材料能帶給人們最好最直接的感知,理解挖掘并創新材料中所散發的特質并很好地運用這個材料才是最關鍵的。材料現在正在從物質向精神轉變,在表現一定藝術作品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材料在作品中內涵的表現。展示設計中每個部分的完成和制作,從軟件設計到布置陳列,無一離不開材料的考量,既要符合人類的審美需要,又要達到藝術美和環境的融合。在作品中,任何一種材料所要表達的意義也是不同的,對于意象世界的生成又是有影響的。例如大理石給人一種堅硬而又沉重粗糙的質料感,這種質料感帶著朦朧的情感色彩,使意象充滿一種“韻味”,相比之下,木質的感覺會更加具有親切感,木頭的觸感和氣味使人沉浸在作品帶給人的一種氣韻當中,就是這樣的材料質感,一種氛圍才能融入美感中帶給我們享受。
1.3新技術的互動表現
隨著科技的進步,設計師已經不能滿足于陳舊的藝術表現材料,他們運用他們的創造力頭腦,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表現方式,豐富了藝術作品的表現力。新技術結合新材料的使用已經伴隨著時代的進步產生,時代已經阻止不了新科技的應用,新技術的運用不僅產生于展品上,更體現在如何運用先進的技術更好地變現為藝術作品,抓住觀眾的視線,增強他們的用戶體驗感。展示設計中所表現的主題場景運用新科技的創新可以給主題表達帶來意外的收獲。觀眾在這些新科技的體驗中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不能忽視新科技手段在展示設計的重要地位。然后,我們還要通過在新技術的基礎上加上些環保設計,新材料結合新技術的表現手段在最近的展覽包括上海世博會中都有所體現,這些表現方式的創新可以帶給人們一定的新奇感和趣味性。通過這種新技術的表現結合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激發藝術作品美感形式的表達,韻律、色調、質感、線條以及具有立體感的效果可以完美展現。在藝術作品的展示中,正是這些結構、平衡、秩序等表現形式的美感感染了我們。對于展示活動的發展起到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觀眾、參展商等等。以一種“互動”的關系可以將他們有效地連接在一起。通過良好的溝通、互動能夠促進人與展品之間的關聯性,從而保證展品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多種“互動”表現形式下,很多相關的、相互影響關系網隨之產生。以人的需求為基點,設計出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物品,這才是真正體現設計“以人為本”的表現。人性化的展示設計是將人體尺度以及習慣作為設計要考慮的重要指標,像互動展品的設計就必須要為與這個展品產生互動的群體考慮,如人的生理到心理的種種因素,特別是人體的尺寸、行為習慣、思維能力等,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達方式。良好的空間藝術形態,更加注重人性化,展品在一定程度上從情感等角度更能和觀眾產生共鳴,令觀眾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觀看藝術作品。例如:在展示空間以及展品的形式表現中要充分考慮到人體尺寸情況,避免設計的不合理所帶來的不舒適感,另外展品的擺放高度也要考慮到觀眾的平均身高以及視覺習慣,當然展示空間中的視覺標識系統也要做到一定的合理體現,其安裝高度和安裝方式要杜絕可能會發生的安全隱患,休息空間中設計的座椅設施和互動娛樂設備要結合使用群體的各方面考慮因素,這就要求其形態設計要考慮到受眾的身高、背部曲線等生理因素,通過關注這些人性化的細節表現,展示設計在各方面變得更為合理,設計的展品以及構建的空間氛圍環境更能滿足觀眾們的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觀眾在觀看展示空間的同時,對展示環境、展品的陳列、展品的相關色彩信息感受與生活中的認識過程是一樣的,情感是聯系展示設計中人與展品情感的紐帶。在如此信息發展迅猛的時代,人們的需求已經逐漸提高,他們更多的會關心能否得到情感上的呵護與重視,在展示設計中空間的設計過程來說,就是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把觀眾作為設計的基點重點。通過互動參與的展示形式,特別像2010年上海世博會一樣,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中最具特色的動態卷軸影像清明上河圖,通過互動的科技技術結合傳統的元素設計,展示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與觀眾達到了一種心靈上的碰撞,一種感情上的交流,這樣可以調動觀眾更高的觀展熱情,也能高效并最大程度上完成展示信息的傳達,使展示的形式和內容更有特色,形式與內容的完美呈現才能達到美學的一種感受,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且回味綿長的體驗印象。這種人和作品之間的互動,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種情感表達,經過人對于作品的直接觀看和理解思考,不斷地體驗和闡釋油然而生,作品的意蘊和內涵,它的形式美、藝術美、材料美、體驗美等審美思維也就不斷地被新的層次所揭示和照亮,這種種美學美感的體驗過程,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美的不斷生成過程。并且,每個觀眾的感知和對作品的理解又是不同的,觀眾進入到作品所帶給人的意境中去,這樣的一種作品和人本身的情感交流,所產生的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又會給作品帶來不一樣的意義,不同的認識起點產生不同的認知結果,一種美的無限延續性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