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商務統計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高校商務英語改革探索
摘要:
畢業論文不僅是一項衡量學生四年所學商務英語專業知識的一個綜合性考核,也是一個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本文以北京城市學院英語(國際商務)專業為例,探討本科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實踐能力
教育部辦公廳在2004年4月發出《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強調:畢業設計(論文)旨在培養大學生探索真理,強化社會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再次明確要求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要緊密結合生產和社會實際,難度工作量適當,體現專業綜合訓練要求”。從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學院國際語言文化學部英語(國際商務)專業進行了相關的改革研究與實踐。結合畢業設計管理與指導實踐,作者對積累的一些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
一、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方向)畢業論文的現狀
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學術氣氛濃厚、重復率高。多集中于“商務談判的技巧”、“商標的翻譯策略”、“商務廣告的語言特色”等,與商務實踐密切相關的文章寥寥無幾。學生在選題上還是側重于文學和文化,沒有充分體現出商務英語的專業方向性。多數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寫作內容脫離實際,沒有注重畢業論文的自身價值與實際意義。缺乏實證分析,不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有的同學撰寫的內容與將來所從事的商務活動毫無關系。大多數學生都是根據指導教師布置的論文題目獨自搜索文獻、分析整理資料、缺乏了團隊協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畢業設計能夠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撰寫必將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與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商務經濟學應用型課程改革分析
摘要:商務經濟學是一門國家新增設的學科專業,它的建設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還強調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應用實踐能力。如何結合目前互聯網+,大數據和新零售等新趨勢,打造一門應用型商科課程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以商業數據分析課程為例,介紹了如何基于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知識,開設一門以stata軟件分析為主要內容的商業數據分析課程。結果表明:首先,應用實踐型課程的開設必須結合學科建設的方向,這樣才能推動學科的整體發展;其次,選擇一款學術界和數據分析工作領域常用的軟件是保證課程實踐性的關鍵所在;再次,包括stata教學在內的數據分析類應用實踐型課程都應該大力發展配套數據庫,在這方面,上海商學院“一帶一路”數據庫已符合相應要求;最后,通過“以文促教,以賽促學”可以加強師生對應用實踐性技術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商務經濟學;商業數據分析;stata軟件;學科建設;實踐應用
一、引言
我校商務經濟學是全國第二批批準增設的學科專業。本專業為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特設專業,學科門類為經濟學,專業代碼為020105T。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9家高校開設了商務經濟學本科專業,其中不僅有南開大學這樣的綜合類高校,還有蘭州財經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武漢商學院等財經類院校。2015年上海商學院舉全校之力成功獲批開設商務經濟學本科專業,經過學校近年來的大力建設和積極投入,2018年以商務經濟學專業和學科為依托,獲得了上海市高原學科(應用經濟學學科商務經濟學方向)項目的支持,同年06月經過中國商業經濟學會與全國商務經濟學專業學科建設研討會一致推選我校為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務經濟學委員會會長單位。我校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開設商務經濟學本科專業且獲得學科類項目支持的高校,商務經濟學院同時也是全國唯一以專業命名的二級學院。與全國其他十數所兄弟院校相比,上海商學院的商務經濟學學科整體建設無論是在教學課程開展,人才引進、學生培養、科研平臺搭建以及數據庫和智庫建設上都處于較為領先地位。圍繞“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以及卓越全球城市的上海地方功能地位的要求,上海商學院商務經濟學學科建設強調以商貿流通服務業為載體,不斷改善上海營商環境為目標,使用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方法為手段,以商務環境、商業模式和商業數據分析為發展方向,致力打造出“全國知名,上海一流”的品牌專業與學科。毫無疑問,互聯網與數據分析已經進入了各行各業之中。基于此,數據在高校經管類學科和專業的教學和科研中承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除了高水平經管類論文包括大量的實證數據分析之外,許多高校還自主建立了大型數據庫,例如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開展的《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開展的《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開展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和西南財經大學開展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等。在教學上,培養并提高我國高校大學生數據分析能力已經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界的共識。張長亮等(2019)就從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式以及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四個方面強調了中國高校與美國高校存在的差距,美國高校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他們認為大力發展數據素養教育正當其時[1]。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本文以上海商學院應用實踐型課程———商業數據分析為例,詳細描述了該課程的教學團隊配備、軟件使用、課程設計、數據支持以及課后激勵等內容,不僅為商務經濟學學科體系建設中應用實踐型課程的設置提供幫助,也為國內數據分析類課程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參考和補充。本文的結果表明:首先,商業數據分析的開設與本校商務經濟學科商務環境、商業模式和商業大數據三個建設方向緊密結合,大力推動了整個學科體系的構成;其次,選擇stata軟件作為操作載體,這與學術界與數據分析工作領域所使用的軟件相同,大幅度提升了老師和學生學以致用的可能性;再次,建立了具有商務經濟學特色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據庫,豐富了課程的數據來源并且為今后數據類工作的展開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最后,通過“以文促教,以賽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拓展了老師的教學內涵,同時也使得學生可以有的放矢。
二、應用實踐類課程與商務經濟學科建設的關系
與傳統經濟理論相比,實證數據分析包含大量實時性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以有效地考察和探究經濟主體的偏好,以及在市場中的行為。無論如何,實施實證數據分析都離不開扎實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目前經濟學界中的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了即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后,經濟學又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內容上來看,它就是通過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來描述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應該說,計量經濟學是實證數據分析的前提條件,而實證數據分析則是目前主流經濟學界分析所使用的重要工具,因此作為應用經濟類學科的一個門類,本校在確定商務經濟學的學科方向時也將數據分析作為了其中之一。與其它行業的數據分析相比,商貿流通行業的數據分析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通過科學的方法收集數據,并且建立有效實用的數據庫;二是利用計量經濟學理論配合相應的統計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許多國內高校已經開設了初級、中級或者高級的計量經濟學課程,這為學生進行商業數據分析打下了理論基礎,但是真正要完成數據分析的全過程,單一地依靠理論是遠遠不夠的,熟練掌握一款統計軟件的應用將會給數據分析帶來極大的幫助。不少高校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在建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專業建設過程中,數據軟件的應用是必修課程之一(王國仁等,2018)[2];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以及上海財經大學等經濟學重點高校也都將stata、spss、R語言等經濟類統計軟件列入了教學計劃之中。為了契合上海商學院商務經濟學學科建設方向,并且與其它國內經濟學重點高校看齊,本校也推出了基于stata軟件的商業數據分析課程。該課程與傳統的經濟學課程相比,旨在教會學生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統計軟件之中,幫助學生進行大規模的數據分析;同時,該課程與計算機學科的課程相比,它又強調了數據分析背后的經濟學邏輯和含義。商業數據恰恰具體反映了商貿流通行業中不同主體在商業交易過程中的行為信息,通過stata商業數據分析,可以讓學生通過數據去驗證經濟理論的正確性,讓學生學會使用數據來詮釋經濟理論,用數據來證明經濟理論。從教學和科研的角度綜合來看,這個課程可以被看作是整個學科體系構建中教學與科研之間的橋梁,前沿的數據分析知識可以通過它傳導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將這些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軟件應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去。而對于商務經濟學學科而言,它也可以將學生對數據分析的掌握情況如實地反饋出來,幫助教師完善整個學科的發展體系。
三、基于stata軟件的商業數據分析課程設計
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研究(5篇)
第一篇:高職商務英語翻譯實訓課教學
一、翻譯實訓課的作用
在高職教育的實踐課程中,翻譯實訓課是這些課程中的重中之重。高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培養模式不同,高職教育是以將學生培養成一名實踐性為主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實訓課程的開設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對高職教育的課程進行總結時,可以發現很多規定都涉及到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性。而且,高職教育傳授相應的理論知識比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進行實踐性培訓,很多人將其稱為就業性教育。所以,讓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的環境,減少其工作后的適應期,也是高職教育的一個目的。為了實現這種目標,增加實訓課程就能實現目的,可以讓學生快速的了解自己專業的基本情況。翻譯課程對于學生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相應地實踐和培訓進行輔助,就會使學生容易陷入理論的模型中,失去了高職教育的意義。所以,讓學生們進行大量的口譯和筆譯練習,將學生做完的練習進行認真審查,將錯誤比較多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分析,還可以將翻譯的一些經驗和技巧傳授給學生,例如一些長單句翻譯、主動被動語法、直譯和間接翻譯的技巧等,讓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在實踐中將這些技巧熟練應用并掌握,進而提高翻譯水平,為其在社會競爭中增加了砝碼。
二、高職商務英語翻譯及翻譯實訓課的情況
1.個別高職學校對于翻譯實訓課程非常重視,在學生出勤率方面查的很嚴,為了實訓課程順利實施,提供了很多多功能教室。
但是,大多數的高職學校對于翻譯實訓課程并不是很重視,只是在課堂上進行一些簡單的聯系,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不能進行及時的修正,使實訓課程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種因素,其一很多高職學校資金有限,不能在實訓課程上投資更多,其二就是側重的專業不同,忽視了翻譯同樣需要實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在進行實訓課程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經驗和有效的方法等原因,也會存在很多問題。
高校公共基礎課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在現行的大學生課程體系中,公共基礎課與必修課、專業課一樣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上課方式、教學評價方法、學生重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公共基礎課很難發揮其應有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僅要求掌握書本知識,更對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公共基礎課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缺少對公共基礎課的基本認知、授課形式無法實現有效監管、授課方式單一、授課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等幾個方面。如何利用公共基礎課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在結合東北林業大學7年課程教學實驗的基礎上,對實驗過程進行跟蹤與分析,探討在公共基礎課教學中融入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法改革。通過分析實驗結果發現,利用不同教學方法將實踐教學模式融入授課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學生素質及實踐能力的提高亦能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因此,應改變現有的授課模式,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活動,增加實踐考核內容并計入公共基礎課評定成績,通過多種鼓勵政策提高公共基礎課地位,從而發揮高校公共基礎課的應有作用。
關鍵詞:公共基礎課;實踐能力;教學模式;課堂參與
當前,我國現行的大學課程體系中將課程大體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幾個種類。這些課程之間互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由淺入深掌握相關知識,進而達到大學生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1]。公共基礎課多開設于大學生剛進入大學階段,包括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大部分。它既是學習后續專業知識的基礎,也是培養大學生學習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基礎課程,因此,公共基礎課在大學課程設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各高校的實際教學中,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和作用卻與預期相距甚遠。本文在結合東北林業大學7年課程教學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跟蹤與分析,探討在公共基礎課教學中融入創新實踐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法改革,以為公共基礎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一、公共基礎課教學現狀
高校公共基礎課是指高校某一個專業或多個專業需要學習的課程,包括需要大學生學習掌握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因此,公共基礎課往往是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學習之前必須要掌握的基礎課程,是專業學習的起點。公共基礎課的設置不僅在中國的大學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在歐、美國家的課程設置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德國,其優勢專業———機械專業的公共基礎課學分比例占課程總分的30%。在美國,公共基礎課不僅學分比例高且涵蓋范圍廣泛,從數學基礎到歷史,既包括天文,也包括藝術。這些公共基礎課程讓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基本技能,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與國外相比,我國公共基礎課的比例也占總學分的30%左右。根據我國10余所普通高校的課程設置統計,公共基礎課程主要集中在3類:第1類是為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而開設的,如大學語文、英語等課程;第2類是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而開設的,如思想品德、馬克思主義基礎、法律常識等課程;第3類是為了學習專業奠定基礎而開設的,如高等數學、計算機、心理學等課程。這3類課程都以課堂講授為主,由此造成了諸多問題。
(一)學生缺少對公共基礎課的基本認知
公共基礎課,被學生們評為“最好拿學分課程”。根據一項針對中國畢業生畢業后的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的抽樣調查,70%的學生認為“學習和實踐環節不夠”[2]。大量學生不愿意上課,特別是公共基礎課,因為老師講課的內容“根本不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大量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是可以逃課的,并且可以將這種想法付諸行動。根據對武漢某重點大學進行的抽樣調查,70.3%的學生認為“如果有適當的理由逃課是可以接受的”,還有18.18%的學生對逃課這一現象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因為逃課對公選課的成績基本沒有什么影響[2]。由此可知,近90%的學生認為公共基礎課的知識是可有可無的,無論上還是不上都不會對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素質提升產生影響。作為通識教育課程,公共基礎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多以了解現狀、了解國內外研究情況、掌握基本理論、學習基本技能為主,這就使課程在設置上簡單,容易理解掌握。而大課的授課形式、寬松的課程評價要求、與專業關聯度低的課程內容更讓學生放松了對課程的認知要求。本研究于2016年通過在線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15份。在回收的282份有效調查問卷中,超過50%的同學對公共基礎課的認知不足,他們認為只要坐在教室里就能夠獲得及格成績。由于這種認知,在公共基礎課堂上學生睡覺、玩手機、做其他課程作業的現象比比皆是[3]。老師聲情并茂的講授以及教室內學生千奇百怪的聽課狀態成為公共基礎課的普遍現象。通過我們發放的在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僅有25.8%的學生表示會認真聽課,58.3%的學生表示會去聽課,更有8.3%的同學表示會選擇最大程度的逃課。
水產漁業網絡信息的研究及運用
1前言 水產品是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全世界食品總量的7.5%左右來自海洋、湖泊和河流,由于野生水產品資源的日漸萎縮,人們將越來越依賴于水產養殖業。在世界水產品的養殖業中,75%以上來自于亞洲,其中中國水產品的生產量占60%。中國是世界第一水產大國,水產品消費市場巨大,水產行業極具發展前景,加強水產漁業信息資源建設將有利于水產業乃至國民經濟的發展。網絡信息是當今社會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所以充分了解網絡水產漁業信息并進行合理利用將有助于推動我國水產漁業的發展。 2網絡水產漁業信息資源的分析 2.1網絡水產漁業信息資源的特點 Internet中的信息資源是以超鏈接的方式將文字、圖像、語音和視頻信息鏈接為超文本和超媒體系統。它不同于實體信息資源,具有數量大、增長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多媒體、多類型、多語種;跨行業、跨時間、跨地域、信息共享;信息資源的更迭、消亡無法預測;質量良莠不齊;無標準、規范、無統一管理機制等特點。就水產漁業信息資源而言,除了以上特點外,還具有以下特性。 2.1.1信息來源廣泛 提供相關水產漁業信息的機構包括水產科研院所、水產漁業企業、農業和水產漁業政府機構、水產漁業專業學會等等。廣泛的來源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水產信息資源,另一方面也給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帶來了困難。據不完全統計,Internet上現有以水產信息資源為主的國內外水產網站有700個左右,各種水產信息資源鏈接更是數不勝數。表1為在Google、中文雅虎、Yahoo、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輸入檢索詞“水產”、“水產漁業”、“Fishery”、“aquaculture”的檢索結果,由此表可見水產漁業網絡信息資源數量是非常龐大的。 2.1.2信息內容專業性強 Internet上提供水產漁業網絡信息資源的網站包括綜合性水產網站、水產機構網站、水產學術網站、水產商業網站等,它們提供的都是與水產漁業相關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水產學術研究性網站,它們主要是由從事水產科學研究的機構或個人建立起來的,提供研究項目、研究成果及相關資源等信息,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是水產漁業網絡信息資源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資源,也是導航庫收集整理的重點對象。 2.2水產漁業信息資源分布現狀及特點 Internet上的水產網站及水產信息資源的分布,大致有兩大類:一是以水產信息資源為主體的水產專業網站,二是在農業及相關的網站中涉及到的水產信息資源欄目。在水產專業網站中,根據其服務對象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以提供水產綜合信息、欄目齊全、資源量大、服務功能強大的綜合性水產網站;以提供水產政府組織、教育機構、漁業法規、漁業科技動態、漁業政策等信息的水產機構網站;以提供分類信息、研究成果、學術論文為主體的水產專業網站;以提供商貿信息等有償服務(如會員制、電子刊物、商業行情信息、在線交易市場等),并以營利為目的的水產商業網站。 2.2.1國外水產網站特點 在國外,尤其是歐美一些國家,Internet的發展已有多年歷史。水產專業網站雖然只是無數站點中很小的一個分支,但也已比較成熟。目前國外水產網站總體特點是:1)數量多。例如,僅在Google(www.google.com,訪問日期2007-2-19)搜索引擎里輸入“Fishery”就可以找到1,630,000個相關網站。2)類型多,覆蓋面廣。依照建站者的不同,可劃分為許多類型,如有國家漁業、水產行業管理機構建立的網站;有各種水產協會、水產服務機構設立的網站;有水產學術研究機構、水產院校、各種水產報刊雜志辦的網站;有各種水產公司機構設立的網站;還有各種專業水產信息服務網站、專業水產搜索引擎網站等等,而且內容涉及到水產行業的方方面面。3)特色鮮明,個性強。每個網站提供的信息內容都有各自的側重點。有的水產網站專注于水產行業的某一領域,如美國龍蝦保護協會TheLobsterConservancy(www.lobsters.org/),主要從事龍蝦的保護、科研及龍蝦知識的社會普及等等,特色非常鮮明。四、功能多樣。大多數優秀水產網站都提供較多的服務,有些網站是交互式的,允許用戶自己的信息資料,如英國MAILBASE(www.mailbase.ac.uk/),用戶可以在該網站上與鱒魚相關的信息和討論。五、制作簡潔實用。國外水產網站大都不追求過分華麗的頁面,講究簡潔與實用。網站大都提供站點結構示意圖,讓用戶能直觀了解網站內容分布,易于用戶查尋所需信息。 2.2.2國內水產網站特點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Internet上的國內水產網站也在快速增長,網站數量從1999年的20多個(不包括提供水產信息的相關網站,如農業信息網站等)發展到目前的200多個。但與其他行業網站相比,國內水產網站還是存在數量少、類別單一、規模小、信息資源量小、更新速度慢、科研論文少、服務功能相對較弱等問題。但是,隨著網絡事業的飛速發展,各家水產網站也在不斷的標新立異,推陳出新,以突出自身的特色。 3網絡水產漁業信息資源的利用 應該說,利用價值較高的網絡資源主要是水產漁業專業網站中的以提供水產政府組織、教育機構、漁業法規、漁業科技動態、漁業政策等信息的水產機構網站;以提供分類信息、研究成果、學術論文為主體的水產專業網站。具體說可以采用制作水產漁業信息資源導航庫的形式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網絡水產漁業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 3.1網絡水產漁業商務信息的利用 商務信息的有效性在于其時效性、即時性和準確性。因特網上的豐富信息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科學研究方式和信息交流的方法,打破了地域與時間的局限,為人們提供了全新而高效的檢索途徑。網絡信息的另一特點是信息傳遞的交互性和直觀性,咨詢人員可以直接和商家在網上通訊聯系,增強了提供信息的即時性和準確性。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水產漁業專業網站對于水產品的報價、廠商名錄、商標圖像以及機構設施等各方面的商務信息資源為水產業者提供精確、及時的信息以指導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p#分頁標題#e# 3.2網絡水產漁業免費資源的利用 目前,我國網上信息資源和應用數據庫已經達到4,400多個。其中包括國內數據公司、政府機構、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等單位提供的各種網上數據庫,以及國外引進的高水平數據,但水產漁業類專業數據庫較少,而且一些國外數據庫需要較高的使用條件和收費。筆者在與用戶的互動過程中了解到一些極有價值的免費的資源令科技工作者十分關注和青睞,原因在于大多的免費資源都是一些針對某種專業領域的,例如:書目數據庫;專利、標準、商標文獻數據庫;期刊、論文、學術會議文獻數據庫中的相關文摘和部分全文;統計信息;參考工具書;以及一些商務信息。這些信息相對“快”、“專”,如書目數據庫和期刊、論文、學術會議文獻數據庫中的相關文摘,通過它們可以很快了解到一些最新動態,然后根據需要再獲取其詳細信息;專利、標準、商標文獻數據庫和統計信息;參考工具書等免費資源就較“專”,可以為用戶研究提供很大的幫助。 3.3建立網上水產漁業專題討論組 開展課題服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參加網上的學術討論組,這是獲取網上有關信息的最佳選擇。網上的專題討論組、專業新聞組和論壇,是一種更靈活,更直接的動態網站。有關的專業討論組會涉及專業的各個方面、其成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因此,經常參加討論組,可以開闊視野,掌握動向。水產漁業專題討論組中有著豐富的水產信息資源,筆者經過多年的水產漁業資源整理的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討論組地址。需要說明的是討論組也如互聯網站一樣,變化迅速,只有經常瀏覽訂閱,才能把握其發展脈搏。水產討論組包含了很廣泛的內容,按其討論問題的專一程度,筆者將其分為單一水產養殖品種討論組和綜合性水產漁業信息討論組。 (1)單一水產養殖品種討論組單一水產品種討論組又可分為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以及其他幾種類型的討論組。其中有魚類討論,如熱帶魚TropicalFish(聯系地址Tropicalfish@topica.com,申請加入地址mailto:Tropicalfishsubscribe@topica.com)等;甲殼類的討論組,如澳洲蟹網AUSSI-CRAB-NET(申請加入地址listserv@lists-dpi.qld.gav.au)等;貝類討論組,如鮑魚養殖ABNET(申請加入地址listserver@uct.at.za)等;藻類討論組,如硅藻研究DIATOM-L(申請加入mailto:diatom-l@iubvm.ucs.indiana.edu)等;其他單一水產養殖品種討論組,如豐年蟲BRINE-L(申請加入mailto:listerv@uga.cc.uga.edu)等等。 (2)綜合性水產漁業信息討論組綜合性水產漁業信息討論組又可分為水產漁業理論研究型和相關信息討論組。其中較有價值的理論型討論組有海洋生物養殖的交互作用EIM(聯系地址Eim@lists.corenetwo7rks.com)、海洋研究信息網絡-生物多樣性Marine-B(聯系地址Marine-b@listserv.heanet.ie)等等;相關信息討論組有:海產食品SEAFOOD-L(申請加入地址mailto:listproc@ucdavis.edu)、水產期刊的討論組RECIRC-L(申請加入地址mailto:listproc@upei.ca)等等。這些討論組除個別標出討論語言的外,均用英語進行交流;大多數標有申請加入地址的討論組都是任何人可以加入的,但有些必須符合該討論組規定的條件才能申請加入。
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論文改革
[摘要]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是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徑。應用型本科院校為滿足地方經濟發展而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向的變化使其對畢業論文做出相應的改革。在推進論文改革過程中,主要采取豐富論文考核形式、開展專業化訓練等具體實踐,然而,論文改革過程中還面臨著論文選題不合理、學生研究能力弱、指導教師經驗缺乏等一系列問題。以JH學院為例,對畢業論文改革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論文改革;創新實踐
本科畢業論文撰寫是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科研規范能力的重要實踐過程,讓學生獲得如何學習和研究的本領[1]。本科論文的價值不僅是論文本身,更重要的是完成論文過程中的經歷和收獲[2]。因此,畢業論文的價值不可忽視。近年來由于高校培養目標的變化,很多高校對畢業論文進行改革,尤其是應用型高校,為使大學生和社會需求緊密銜接,對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等都進行大幅度的改革。JH學院是一所應用型綜合本科獨立學院,自辦學以來其畢業論文的形式一直仿照傳統的模式進行,2016年根據現實需要正式出臺文件對畢業論文(設計)實施改革。筆者以JH學院論文改革為例對畢業論文改革的實踐途徑、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措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一、畢業論文改革的實踐途徑
JH學院在“夯實基礎、注重能力、突顯應用、培養情操”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改變原有畢業論文的單一模式,實現論文形式多樣化,契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2017年正式開始改革,并且對相關創新型畢業論文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以經濟類畢業論文為例,要求改革的比例不低于10%。
(一)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
在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對畢業論文進行分類化指導,創新畢業論文的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應用性思維。對于經濟類畢業論文,從原來傳統單一的學術論文形式發展為形式多樣的畢業設計:一是研究報告。學生根據專業知識開展調研,形成專業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報告。二是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學生在第五學期后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在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的不少于3000字的學術論文,并以JH學院為第一單位。三是學科競賽成果。學生作為主要完成人參加與專業相關的A類學科與技能競賽,獲三等獎以上的科技作品及其成果總結;四是創新創業項目。學生申請獲批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經過審核結題的項目成果及總結報告;五是其他形式。經學術委員會認定的,可以代替畢業論文(設計)的其它實踐成果。在畢業論文改革實施中主要以創新實踐性論文為主,即研究報告、分析報告、案例研究報告等,統稱為創新實踐論文。
經濟類專業學生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
[摘要]學年論文是本科生學術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平臺類專業課程。基于國內相關高校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相關規定,以重慶科技學院經濟類專業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為例,闡釋了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中的管理創新、現實困境與提升策略。強化指導教師的引進與培養,建立合理的指導教師獎懲機制,加大學術規范性和科學性培訓,強化學術理論與方法論修養的培養,拓展調研支撐經費來源渠道,是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學年論文;管理困境;管理創新
學年論文是本科生學術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關鍵性專業平臺課程,與畢業論文一脈相承又各有側重。目前,在學年論文的管理與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學生對學年論文重要性認識不夠[1]、對學術缺乏足夠的敬畏[2]、學年論文定位不明確和力度把握不當[3]、指導教師數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質量保證機制[4]、材料拼湊現象嚴重且創新性不強[5]、存檔不及時及產學研脫鉤[6]、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不銜接等問題[7]。針對這些問題,學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包括強化學年論文在教學大綱設計中的地位與作用[8],建立確保學年論文選題科學性的保障機制[9,10],理順學年論文指導機制與本科生導師制、產學研合作機制、師生雙向選擇機制等關系[11-13],實現學年論文管理系統的科學設計并強化學年論文過程管理[14,15],實施與學年論文相關的課程改革[16,17],以及理順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之間的銜接關系[18,19]。盡管學術界針對學術論文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有了較為豐富的研究,然而仍缺乏針對經濟類專業學生學術論文管理和實施困境與策略的專門研究。有鑒于此,本文擬結合國內相關院校學年論文管理和實施的經驗整理,以重慶科技學院經濟類專業學年論文管理與實施為例,闡釋經濟類專業學年論文管理創新、現實困境與發展策略問題。
1他山之石:國內高校學年論文管理和實施中的經驗借鑒
為了搞清楚國內高校在學年論文管理和實施中的好做法和優秀經驗,筆者于2017年8~12月間,基于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搜集和整理了相關高校或學院涉及學年論文管理和實施等的相關規定,并重點收集了經濟類專業學年論文管理和實施的相關規定,如表1和表2所示。
1.1國內高校對學年論文開課學期的設定
多數學校對學年論文開課學期都有明確的規定,僅有少數學校的規定不太明確,如黑龍江大學規定學年論文應該在專業必修課程基本結束的學期內。多數學校認為學年論文應該開設在第5學期或者第6學期,也有部分學校認為可以在第4學期開設。從學校層面看,大多認為學年論文僅應開設1次,僅有部分學校在第4學期和第6學期分別開展1次學年論文。學院層面對學年論文開設學期的相關規定基本與學校的規定一致。多數學院都強調應該在第6學期或者至少是第3學年開設學年論文課程,部分學院也認為學年論文在每個學年都應開設,如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等。學年論文開課學期是該課程實施的重要細節。開課學期過早或者過遲,均不利于該門課程作用的發揮。學年論文的開課必須建立在學生對專業學習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而且應該與畢業論文寫作保持足夠長的時間周期。由此,學年論文課程的開設最好應該放在第3學年。由于第3學年第2學期專業課程大多比較繁重,且部分優秀學生已經開始籌備考研,學年論文課程宜開設在第5學期。
科技期刊數據庫建設
2018年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公告稱,美國政府將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從美國企業購買芯片[1]。2018年4月19日,針對中興被美國莫名制裁的問題,中國商務部就表示,中方密切關注事件的進展,隨時準備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應有的合法權益[2]。2018年4月20日,中興通訊公司了關于美國商務部激活拒絕令的聲明,稱在相關調查還沒有結束之前,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就執意單方面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公司極其不公平,中興通訊公司表示不能接受[3]。由此,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通訊公司的事件(以下簡稱中興事件)正式開始發酵,一時間成為中國民眾紛紛討論與議論的熱點話題。對于美國針對中興公司的制裁做法如何界定、中國將會采取哪些反制裁措施、中興通訊公司的未來將會何去何從、中國的芯片產業能否在逆境中崛起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中國人當務之急所必須直面的。而如何透過芯片產業去看待中國其他的一些產業同樣可能會面臨的困境,這也許才是中興事件給每一個中國科研工作者提出的更深層次的考驗。作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筆者參照中興事件的問題也做了深度的思考,對于中國高校科技期刊數據庫的建設所存在的類似問題有一些新的感觸,并對于如何解決此類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那么首先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近期發生的美國政府宣布對中興通訊公司進行制裁的事情經過。
一、中興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中興通訊公司在美國市場屢次被限
其實早在2012年10月8日,中興通訊公司就被美國眾議院的情報委員會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建議阻止其在美國開展投資活動[4]。2016年3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以中興通訊公司秘密向伊朗出口產品為由,對中興通訊公司進行了出口管制。由于中興通訊公司遭受美國出口管制的存在,直接導致了中興通訊公司從美國進口產品的周期受到了極大影響,到貨的時間長短就存在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從而使得中興通訊公司整個供應鏈蒙受了非常巨大的損失[5]。整整一年之后的2017年3月7日,中興宣布以8.92億美元(約62億人民幣)罰款的代價,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而中興通訊公司2011~2015年的凈利潤一共加起來也不過是59.85億元。相當于這五年都白干了[6]。再加上2018年4月16日來自美國商務部的芯片禁令,中興通訊公司在短短五、六年時間內就連續三次遭到了美國政府的行政禁令,而且美國政府一次比一次下手還要狠,一次比一次更加不講道理。
(二)中興以外中資企業在美國市場同樣被限
2005年8月3日,由于美國政府的行政干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退出對美國優尼科公司的收購計劃[7]。2008年,華為曾經試圖聯合貝恩資本對3Com公司進行并購,但卻以國家安全為由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否決[7]。2010年8月,華為嘗試與美國電信商Sprint公司進行電信領域合作,卻被美國政府以或對美國公共和私人部門客戶構成重大風險為由禁止參與合作。2010年10月,華為試圖收購美國3Leaf公司的專利技術,卻再次被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2012年9月28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總統令宣布禁止三一重工在美國進行風電投資項目。可以說,中資企業的發展隨著自由貿易的步伐越走越大,可是在原本應該享受自由貿易的美國市場卻遭受到了來自美國政府的連續多次不間斷的野蠻干涉。
(三)中資企業在美國市場被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