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日常生活管理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安全護理對老年癡呆患者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安全護理管理指導下的整體護理模式對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老年癡呆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安全護理管理指導下的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認知功能、睡眠質量、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及意外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后兩組認知功能評分(MMSE)、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生活質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睡眠質量評分(PSQI)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意外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安全護理管理指導下的整體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老年癡呆;整體護理模式;安全護理管理;生活質量;認知功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老年癡呆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體質量指數16~26kg/m2,平均(22.35±2.25)kg/m2;病程1~9年,平均(5.59±0.18)年;疾病類型:阿爾茨海默病27例,血管性癡呆18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體質量指數17~25kg/m2,平均(22.29±2.21)kg/m2;病程1~10年,平均(5.61±0.17)年;疾病類型:阿爾茨海默病25例,血管性癡呆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通過,同時取得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診治指南》[6]中的診斷標準;年齡均在60歲以上者;出現認知功能降低和日常能力降低超過6個月;臨床病理資料齊全;無嚴重軀體性疾病者。排除標準:既往有重大腦部手術史者;嚴重心血管疾病者;合并肢體功能障礙;嚴重精神疾病者;免疫力低下合并感染者等。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口頭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宣教,包括疾病防治、衛生宣教、注意事項等,并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觀察組采用安全護理管理指導下的整體護理干預。(1)健康知識宣教:使用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為患者講解老年癡呆的病因、病況知識,糾正其不良行為習慣。同時為家屬講解老年癡呆的注意事項,避免患者獨處,避免意外事件發生。(2)心理護理:老年癡呆患者多會出現多疑、自卑等不良情緒,醫護人員需充分理解患者的性格變化,告知患者家屬多體諒理解,切勿傷害患者的自尊心;并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及不同心理特點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指導;醫護人員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轉移情緒注意力,傾聽患者的訴求并盡量滿足。同時給予家屬鼓勵和支持,減輕家屬的心理壓力和負擔。(3)生活干預:若患者出現用藥不良反應,醫護人員需及時通知醫師,及時調整藥物用量;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合理膳食計劃,禁止其食用過于油膩的食物和甜食;患者進食時必須在旁邊看護,對于不能正常進食者需進行喂食;夜間查房動作輕柔,保障患者的睡眠時間。減少不必要的電器、剪刀等,避免患者傷害到自己。為患者定制包含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內容的卡片放于口袋或脖子上,同時將信息同步至公安系統,完善醫院監控系統,利于確認患者走失方向。(4)認知功能訓練:①語言功能訓練:評估患者的失語類型,對于運動性失語者,反復教患者讀字詞句,規范口型;對于命名性失語者,選擇人民幣樣鈔、撲克牌等引導患者跟讀并說出名稱。與患者交流時盡量選擇簡單的句子和詞組,多使用形體語言進行交流。②記憶功能訓練:根據不同類型的風景、人物圖片讓患者復述,患者重述醫護人員報出的數字并逐漸增加難度,鼓勵家屬讓患者回憶、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和工作經歷。③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對患者多鼓勵、多示范,盡量讓患者自己完成刷牙、進食等日常生活動作。④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制定肢體康復計劃,例如散步、上下樓梯等。上述認知功能訓練30min/次,2次/d,持續8周。
優質護理在腦卒中服務應用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應用價值。方法納入觀察的2019年5月~2020年1月選擇住院治療的患者72例腦卒中患者的研究,課題組按照床位號單雙數分組的原則,將患者等分成了質控組和比對組,比對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質控組患者則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并將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的實施效果進行對比。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住院費用、住院天數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等情況,發現質控組患者以上質控項目效果均顯著優于比對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腦卒中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于護患關系和諧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患者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的減少,特別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改善,對患者身心康復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腦卒中;優質護理;應用價值;護理滿意率
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水平的顯著提升,腦卒中患者死亡率具有明顯的降低趨勢,但是大部分患者改善預后效果不明顯,功能障礙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這樣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各級醫院在腦卒中患者的護理中,護士不僅應對疾病進行護理,還應重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腦卒中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策略是新興護理方式,是在"以人為本"思想下出現的護理方法,對患者身心康復有促進作用。課題組嘗試為部分腦卒中患者以腦卒中護理單元開展護理服務,取得明顯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納入觀察的2019年5月~2020年1月選擇住院治療的患者72例腦卒中患者的研究,課題組按照床位號單雙數分組的原則,將患者等分成了質控組和比對組,各36例。在比對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52~70歲,平均(59.21±1.31)歲;在質控組中,男11例,女7例;年齡53~71歲,平均(60.25±2.3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符合統計學要求。
1.2方法。比對組的患者以常規護理干預為主,為患者遵醫囑用藥,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進行心理輔導安撫患者情緒,采取早期良肢體位及開展常規康復功能鍛煉等。質控組以腦卒中護理單元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腦卒中患者護理的內容要點都有哪些,下面進行詳細介紹:(1)成立優質護理小組:選取一名護士長和五名護士共同組建腦卒中優質護理小組,小組負責為患者展開專科治療與專職護理,護理人員結合自身經驗、患者情況、先進研究經驗,為患者設計個體化的康復護理計劃,定期展開護理,并對護理效果追蹤,逐漸完善。根據患者數量,應配備足夠的護士,且護士專業知識精通且臨床經驗豐富,有能夠積極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對護士每月展開1次系統化培訓,增強護士心理學干預水平,不斷提高其護理水平。(2)建立完善的護理制度:對腦卒中護理管理的各項工作流程制度化規范化,工作中要熟悉護理崗位職責、工作開展流程、心理護理資料、健康教育宣講資料、交接班制度、康復訓練方法等均加以完善,集中管理,為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3)患者單元式護理:①階段性護理:根據患者疾病時期實施針對性護理,協同醫師實施康復訓練。對臥床患者,協助定時調整體位,指導展開被動訓練;坐位患者引導展開有效坐位維持、被動運動強度加大等鍛煉,離床期指導患者實施日常生活能力鍛煉促進功能的恢復。②認知干預:護士主動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康復運動的重要性,通過閱讀報紙、放輕音樂等轉移注意力療法減輕患者痛苦,正確面對疾病形成正確的康復認知。③定期開展患者交流會:為患者、家屬講解疾病急性期、恢復期知識,如主被動語言訓練、吞咽訓練和營養支持等,在座談會中為患者留下提問、交流的時間,通過病友互相鼓勵來增強患者康復信心。
1.3觀察指標。(1)在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以Barthel指數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這一量表評估分值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2)記錄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3)以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展開調查,統計非常滿意、滿意人數之和占比為滿意率。
大專數學教學體系的多樣化教學方式
摘要:在現代大專數學的教學大背景下,教師需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點綴充實的課堂。因此,大專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用“建立多元化的大專數學教學管理模式”“融入生活元素,提高運用能力”“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習情境”這三大關鍵方面,不斷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繼而為其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大專數學教學經驗,對構建靈活多樣的大專數學教學體系做逐一深入闡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關鍵詞:大專數學;教學體系;多樣化教學方式
一、建立多元化的大專數學教學管理模式
在大專階段,教育工作者對于大專的數學教育定位是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在大多數的大專院校中,數學課程是作為基礎課程出現的,正因為數學教育是這樣的性質,所以經常會被數學院校的管理者所忽略,特別是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并且,大專院校中,數學教育容易受到學生基礎差、課程少的影響,致使數學教育越來越發揮不出其應該具備的基礎性功能,甚至一些大專學校中有著“大專數學無用”或者“大專數學可開可不開”的言論。但是,就事實而言,大專數學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因為數學教育不僅能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數學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各專業領域范圍,數學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都必須重視大專數學教育。那么,如何真正把大專數學教育的功能發揮出來呢?這就需要教師和管理者建立靈活多樣的大專數學教育管理模式,不要時時想著“拿來主義”。建立靈活多樣的大專數學教育管理體系需要從本學校的實際出發,大家需要一起討論并且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數學教育管理策略,隨后組織實施,并且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及時反饋和管理體系的及時完善。在構建靈活多樣的數學教育管理體系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一些方面,例如,大專數學學習和教育的地位、作用,數學科研人員的工作職能分配,數學師資力量的培訓以及專業人才的引入,成立大專數學教學與專業結合的應用科研室,同時還要發揮科研室的作用和功能,以此體現大專數學教育的魅力。
二、融入生活元素,提高運用能力
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數學是一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是需要通過數學知識去解答的,所以說數學既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去發現數學學習的規律,讓學生了解到大專數學學習中可以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在大專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學元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親切感,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接受那些新知識,以此把日常生活和學習聯系在一起,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習函數以及概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學習概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以學生的校服為例子:學校中有60%是男生,剩下的40%是女生,女生穿著褲子和穿著裙子的人數相同,而男生都穿著褲子。那么,學校中任意一個同學穿著褲子,那這個同學是女生的概率是多少?校服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元素,這樣舉例子可以讓學生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學習情境
缺血性腦卒中疾病健康教育管理探討
摘要:
目的:探討實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家屬的治療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間,選擇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家屬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及家屬實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對患者家屬進行缺血性腦卒中知識測評,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經功能進行測評。結果:健康教育一個月后,家屬健康知識答錯項目遠遠低于入院時(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也遠遠低于入院時(P<0.05);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高于入院時(P<0.05)。結論: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實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缺血性腦卒中;家屬
腦卒中屬于常見病癥之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甚至還會影響患者的生命,而缺血性腦卒中占據腦卒中總數的一半以上,因此需要注重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1]。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實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家屬對腦卒中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并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本次選取了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家屬作為研究對象,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建模思想在初中數學復習的應用
所謂“數學模型”,是指用數學符號和形式化的語言,對某一研究對象的主要特征、關系進行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表述.“數學建模思想”作為一種數學思想方法,就是將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通過轉化,化歸為已經解決或容易解決的數學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求解.
一、建模思想類型題的特征
在歷年中考中,數學建模思想類型題越發突出,大多考查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靈活運用,主要體現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應用題.
1.主要特征
(1)“新”.創設“新”情境,提出“新”問題,富有“新”含義,生成“新”感悟.(2)“熟”.題型所選擇的背景材料都源自學生較為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時代的氣息,并富有教育價值.(3)“深”.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生活實際中感悟抽象的數學意義,有著較深的立意,培養學生對數學模型的運用能力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其中涉及的數學知識較“易”,卻具有較高的思維價值,讀懂讀透是一道難關.(4)“活”.題目以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為主,注重能力的考查,在解題方式上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充分體現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2.解答步驟
(1)建模.在解題的過程中,數學建模是解題的基礎.所謂“建模”,也就是說,在讀懂和理解的基礎上,將問題的本質轉化為數學問題.(2)求解.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數學模型,進而解決純數學問題.(3)分析.對借助模型求解的結果進行分析,并做出預測、判斷及控制.(4)檢驗.借助實際現象和一些數學去檢驗模型是否合理、實用和正確,而后寫出結論.
優質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康復的應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在促進腦梗死患者康復中優質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017年7月-2018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5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常規組,將2018年3-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5例腦梗死患者作為試驗組。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護理滿意度及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神經缺損評分。結果:干預前兩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神經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運動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神經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腦梗死患者中實施優質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運動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腦梗死;康復;運動能力;生活能力;優質護理
隨著醫學進步和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人們對護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需強化臨床護理管理。腦梗死為臨床常見疾病,多數患者預后不佳,治療中需進行科學干預,減少偏癱等后遺癥,降低對生活的影響。臨床學者認為在腦梗死治療中進行有效護理,可改善患者運動功能和生活功能[1]。部分研究認為,針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運動和生活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7年7月-2018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5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常規組,將2018年3-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5例腦梗死患者作為試驗組。納入標準:滿足腦梗死診斷標準;可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昏迷患者;中途退出研究;合并精神疾病。常規組男女比例25∶20;年齡51~85歲,平均(65.6±6.2)歲;治療時間14~25d,平均(19.8±2.5)d。試驗組男女比例24∶21;年齡51~85歲,平均(65.7±6.3)歲;治療時間14~25d,平均(19.3±2.6)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居家護理管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析腦卒中患者護理中居家護理管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共選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家庭病床科治療的100例腦卒中患者,100例患者分組方式選擇隨機數字表法,即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干預,觀察組予以常規指導+居家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干預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焦慮情緒評分經過統計比較并未產生統計學意義,而護理后觀察組以及對照組的相關評分顯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和對照組相比顯著提升,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焦慮評分顯著降低,對比以上評分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比較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比數據差異顯著,形成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居家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護理上可獲得理想效果,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此外可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調節,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可將其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居家護理管理模式;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生活能力;焦慮情緒;護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1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病例起止時間為2019年1月-2019年10月,100例患者分組方式選擇隨機數字表法,即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占據比例為28例,女性患者占據比例為22例;年齡從58歲到86歲不等,平均年齡(74.15±2.16)歲;其中包括19例出血性腦卒中和31例缺血性腦卒中;病程最長者5年,最短者8個月,平均病程(2.76±0.51)年。對照組中:男26例,女25例;年齡最大者87歲,最小者56歲,平均年齡是(74.01±2.13)歲;50例患者中包括33例缺血性腦卒中和17例出血性腦卒中;病程為7個月~5年,平均病程(2.58±0.47)年。比較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患者之間的資料數據,對比組間數據并未產生統計學意義,數據之間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指導:由社區工作人員為患者和家屬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宣傳腦卒中的相關知識,加大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同時,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生活指導和行為指導。觀察組患者予以常規指導和居家護理管理:由社區醫院家庭病床科的醫護人員組成居家護理小組,由小組成員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小組成員到患者家中完成下列護理措施:首先,對患者的居住環境進行調整和干預,邀請家屬共同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來。著重向家屬說明居住環境與患者情緒和康復效果的關系,獲得家屬的理解與配合。盡可能將居住環境布置的溫馨、舒適,并控制好室內的溫度與濕度,將患者生活所需的物品放置在患者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患者的臥室內不宜擺放過多家具,避免對妨礙患者室內行走,地面要經防滑處理。其次,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家庭是一個相對放松的環境,但患者也存在一些不良情緒,有疾病因素的影響,也有增加家庭照顧者負擔的影響。因此,小組成員要強化對患者心理干預,讓患者真正意識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性,以及不良情緒對其病情康復產生的阻礙。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節。指導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讓家屬給予患者來自親人的關愛與溫暖,逐漸消除患者的顧慮。最后,為患者提供康復訓練指導。小組成員要協助患者取適當休息體位,可選擇仰臥、側臥、仰臥與側臥交替使用等體位。協助患者開展被動和主動肢體訓練,包括屈伸關節、站位、坐位等,指導患者開展日常生活能力鍛煉,以逐漸恢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航天軍工企業質量精細化管理方法
摘要:伴隨我國整體實力的不斷提高,我國在綜合實力以及人民日常生活水平上普遍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國航天事業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為了保證我國航天事業能夠真正實現穩定有效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不斷提高質量精細化管理水平。因此,本文針對航天軍工企業質量精細化管理方法的具體落實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航天;軍工;企業質量;精細化管理;管理方法
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航天事業的整體發展勢頭比較良好,特別是在現代人日常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這種勢頭已有穩定上漲的趨勢。我國航天事業到今天為止,已經經歷了60年左右的發展時期,自身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建立了一個具有穩定性特征的社會質量管理體系。這樣不僅能夠為航天事業的安全穩定發展提供有效保障,而且還能夠推動其不斷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就是現階段由于受到一些復雜國際環境的影響,我國航天事業要想真正在國際上站穩,就需要不斷強大起來。在實踐中,要不斷深入和提升質量精細化管理水平,尤其是在航天軍工企業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更是如此。
1質量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有利于提高國家軍事能力和技術
航天軍工企業對于我國的整體發展而言,具有實質性意義,同時對國家的整個安危而言,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毫不夸張的說,航天軍工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國家的未來。雖然現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和平時代,但是各個國家的國防與軍隊都在加強建設,防患于未然。而國防與軍隊的最大支撐力之一就是軍事的高科技技術,由此可以看出,航天軍工企業本身是軍事產品在研發過程中的依靠。航天軍工企業無論是對國家軍事實力的提升,或者是對人民的健康安全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作用和價值不可替代。
1.2有利于帶動民用工業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