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趣味地理課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新課改下初中地理課堂趣味性策略
摘要:地理是一門自然科學課程,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內容涉及到:天文、地質、水源、土壤、氣象、生物等多個領域,地理現象無處不在,包羅萬象。而如何讓學生學會地理課程內容,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教師需要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結合,運用趣味的事例,來證明這些地理現象,進而有效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為此本文在這里對初中地理課堂趣味性策略進行了簡單的探析,以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學策略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對某件事情充滿興趣,才會主動的去進行探索,主動的去學習。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興趣,同時也能讓課堂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有效的提高學習動力。但是在我們實際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教學方式古板,地理知識又比較難以理解,造成課堂氛圍枯燥、無趣,因此學習效率大大降低。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提高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趣味性課堂能夠有效改變這一現狀,達到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為此在這里對其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趣味導課
新課導入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非常重要,只有一個好的開端,那么接下來的教學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趣味的導課,能夠有效的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活躍,讓學生擁有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有效的激發學習興趣。在導入課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在針對區域地理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地理之最”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亞洲地形特征時,教師可以提出“亞洲最高的山峰是那一座?海拔是多少?”來作為開端;第二種,我們在學習地理地貌的時候,可以引用著名的風景來導入課題。借助多媒體技術來為學生介紹地區地理風貌,在對某個國家或者地域的風土人情進行教授時,教師可以結合這個國家或者地區的著名景點開展課題,如在學習《美國》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美國非常有名的自由女神像、好萊塢、舊金山、唐人街等等來進行課題導入,然后開展學習;第三種,提高讀圖提問的方式來導入課題。這種方法適用于地理位置、范圍及地理規律等內容。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地勢和地形》這一小節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中國地形圖》,啟發學生從色彩斑斕、高低起伏的地形圖面上,探索中國的地勢和地形,進而有效的導入課題。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趣味的導入方式,能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動力與興趣,進而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率與質量[1]。
二趣味教學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光做好課題導入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時,根據教材內容,采用趣味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才能使課堂變為真正的趣味課堂,有效改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需要用生動的教學語言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地理的一些知識比較抽象,那么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將抽象的地理事物用我們優美的詩詞歌賦來進行描述,為學生在腦海中展開一副優美的畫卷。如,教師可以用《望廬山瀑布》中的詩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描述廬山瀑布的秀麗景觀。其次在地理學習時,需要記憶許多知識,一些知識學生記憶起來很困難,教師可以使用地理別稱來配合地名教學。用當地特征比較高的來作為這個地區或者國家的別名,這樣有助于學生的記憶。例如:瑞士是一個鐘表國家,它的鐘表在世界都非常有名,我們就可以稱瑞士為“鐘表王國”,這樣一提起鐘表,學生馬上就能想起瑞士;再比如,“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風車之國”“郁金香王國”——荷蘭;“中歐花園”“音樂之邦”——奧地利;“楓葉之國”——加拿大等等。還有在講解地理知識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地理趣聞、地理故事來豐富課堂,調節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更加趣味性。比如在教學《中東》這一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中東”名稱的由來,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向東擴張時,按照距離歐洲的遠近將籠統的“東方”劃分為:近東、中東、遠東。由此而得中東。再比如在學習《俄羅斯》這一節課程時,為學生講述俄羅斯的北部城市圣彼得堡的自然奇觀,在5月,圣彼得堡有兩到三個星期,那里是沒有夜晚的,只能看到黯淡的黃昏,它的“白夜”是非常令人深刻的自然奇觀。通過這些地理趣聞和地理故事,能充分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再者,在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將歌曲應用在地理課堂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學習《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時,教師可以將《長江之歌》應用到課堂中,分析歌詞中“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分別指出了長江的發源之地與注入的海洋,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歌唱幾句,他們一定很感興趣,這樣使課堂變得更加趣味性。最后在進行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多元化、趣味性,注重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時還要注意利用電子化設備來輔助教學,結合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幻燈片和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地理知識,同時也能大大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這一節時,教師為學生播放南方與北方的視頻,直觀的展示南北兩方的景觀、人們的生活習性等。然后讓學生通過欣賞,找出差異,最后對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植被等方面進行分析比較。這樣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的參與到探討中來,有效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2]。
高中地理課堂導入藝術分析
【摘要】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在課堂初始讓學生的心在短時間內回到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愛學就會主動學習,主動學習效率就會提高。由此可見,課堂導入的重要性不可小覷。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課堂觀察法,以海口市某中學為例進行高中地理課堂導入的調查研究,分析高中地理課堂導入現存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提升優化策略,為教師設計地理課堂導入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堂導入;地理課堂;現存問題;優化策略
一、引言
主席在2016年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我們國家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離不開教育,教育要跟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改革創新,才能培養出卓越的人才。教育離不開課堂,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初始,隨著教育和課堂的改革,地理課堂導入的研究有待加深。地理課堂導入方法多樣,適宜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短時間內穩定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地理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但是不適當的導入不僅無法達到導入的初衷,還會讓學生過于興奮,甚至對這堂課的新知識產生排斥抵觸或恐懼心理,降低教學效果。因此,設計課堂導入也是一種教學藝術。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課堂觀察法對海口市某中學地理課堂導入的應用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地理課堂導入現存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優化策略。
二、高中地理課堂導入問題剖析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課堂觀察法,調查高中地理課堂導入的方式以及學生對地理課堂導入的態度,分析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研究調查對象為海口市某中學;研究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根據調查結果得出高中地理課堂導入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目標不明確。無論采用何種導入方法,教師都要研讀新課程標準,明確課堂學習目標,根據目標設計導入,才能發揮好導入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關于通過地理課堂導入能否明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或任務,有10.8%的學生表示“非常能”,56.81%的學生表示“能”,有27.98%的學生不確定,有4.31%和0.1%的學生不能或非常不能明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或任務。有32.39%的學生是不能通過導入明確課堂的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學習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教師在設計導入時往往最容易忽視導入和教學目標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入時,要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地理課堂導入。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思考(4篇)
第一篇:新課程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初中地理課程一直處于一個尷尬位置,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地理課程往往不是重點課程。這就必然導致教師不重視教,學生不重視學這樣一種現象。在這樣一種心理的催化下,教師上課只是單純地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不講究教學形式,不講求互動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只是一味地灌輸生硬的知識點。這樣的上課形式枯燥,學生對這樣一種課堂是提不起興趣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能學到的知識非常有限。
二、地理課程的重要性
其實地理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且實用的課程。初中地理教學教授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常識和知識,能夠讓學生們對我國的環境問題、對我國人口資源等問題都能有所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與世界觀,培養出適應社會的、有素質的公民。地理課程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應當把地理課擺在正確位置,而不是說地理課程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學科。初中地理老師應當認真對待地理課程,首先地理老師要重視學科工作,認真設計教學教案,設計課堂安排,只有自己重視起來,才能讓學生足夠重視,認真對待這樣的學科,不再抱著地理課程可學科不學的態度。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地理課程教學策略
1.明確學科特點,找準定位。
趣味性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的應用
【摘要】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下設計趣味性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激勵初中生們在樂趣和輕松中學習地理知識,掌握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讓初中生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地理知識帶給他們的趣味。鑒于此,將從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學出發,探究其有效的教學設計,希望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地理綜合能力。
【關鍵詞】趣味性教學;初中地理;教學應用
新課程提出教育要從學生出發,關注學生要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使其逐漸建立正確的知識價值觀。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開始采用趣味性教學模式,初中地理趣味化教學指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有趣的教學模式,運用地理知識去解決一些學生們能夠發現的地理問題,并且認真發現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地理的主要作用就是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中應用地理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世界。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學習有趣的知識,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研究地理有趣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
一、初中地理趣味性教學應用的價值
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有目的組織,帶領學生們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地理和生活的關聯,選擇趣味性較高的模式讓學生們將所學地理知識應用到現實問題中去,感悟地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一)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和應用能力
把學生們最熟悉的生活場景融入到地理教學中,作為一個地理教學的切入點,有助于學生握住地理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地理教學素材,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并將其應用到課堂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進行真實性練習,更能夠引起學生們學習地理的興趣,提升學生們學習地理的效率和態度。學生還可以將所學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拓展地理教學的內容,滿足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利用有趣的教學方式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有助于學生們理解地理知識。
問題導學下初中地理教學的構建
摘要:“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問題導學的有效構建,能夠盤活僵化的地理教學,實現教與學的多元互動。本文立足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具體闡述了問題導學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問題導學;構建策略
“問”是教學的載體,是學的基礎,在開放式的課堂環境中,通過問題導學的有效構建,能夠盤活課堂,促進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地理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態,要求教師的“教”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在互動式教學空間,實現問題情境的創設,以及趣味性地理課堂的生成。在傳統教學環境中,地理教學僵化,缺乏“問”的導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欠缺。因此,本文以“問題導學”為載體,就初中地理教學如何實現開放式、多元化教學的創設,做了如下具體闡述。
一、創設問題因子,搭建問題情境式教學
教師在問題導學的構建中,應基于問題因子的創設,讓問題情境成為導入式教學的重要基礎。為此,教師要立足教材內容,緊扣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在豐富的問題因子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生成。首先,教師要從“問”出發,將問作為新課導入的載體,在問題的引導之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其次,創設問題任務,在“任務”的探究中,將問題的分析、解答貫穿于學生有效學習的全過程;再次,問題情景式課堂,要求“問”的方式要多樣化,在矛盾式、提問式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導入趣味問題,實現趣味式互動教學
趣味性課堂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盤活課堂教學,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為此,在問題導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問題教學的方式,將知識多元化的形態呈現,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首先,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趣味式互動教學中,呈現出地理知識的“精彩性”;其次,趣味性問題要立足知識要點,在問題的導入與構建中,引導學生互動交流;再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趣味互動式教學應拓展教學面。這樣一來,教與學才能更好地良性互動,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案例】在“陸地地形類型”的課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認知并識記,將課堂教學內容以趣味性的方式進行呈現,解決學生“不理解”等問題,也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地理知識。如圖1所示,是教師演示的地形類型。讓學生的不解與疑問在直觀的呈現中得到了有效解決,也為課堂教學增添了幾分學習樂趣。
微課構建高中地理生本課堂構建探析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利用好微課的方式,轉變傳統化的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到多元化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建立起一個地理生本課堂。利用微課教學資源的方式,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自主學習作用,切實抓住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生本課堂
在高中地理的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切實利用好微課作為課堂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建立起一個高中地理生本課堂,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記憶性。通過利用好微課的技術手段,以視頻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增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性,保證學生的地理課堂學習質量。
一、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價值分析
(一)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還是以教師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還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時候會受到影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重視分析課本上的重點內容,站在傳統化的教育觀念上進行創新,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力量。在教學時,教師應重視設置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利用情境的方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讓學生結合相應的地理課堂進行內容,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識。
(二)滿足學生的地理課堂學習需求。在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理解地理知識,提升學生地理課堂學習的效果,讓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出實際的作用。通過應用微課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習相應的地理知識,發揮出地理課堂教學應用微課的優勢,站在傳統化的教學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理解,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讓學生完成課堂上的基本教學任務。
二、微課構建高中地理生本課堂的教學方法分析
趣味教學視野下初中地理論文
一、趣味導課
許多教學內容都可以以趣味導課的模式逐漸展開。在講授區域地理之前,可以通過“地理之最”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亞洲地形特征時,可以先向學生們提問: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山峰?海拔為多少米?在講述南極洲時,可以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氣溫最低而冰層最厚等來導入。可以用“世界最大的原料進口國”作為日本地理的開端,也可以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寶庫”引入中東地區的講述,可以用謎語“灰塵吹來”的猜謎底“埃及”來導入對于埃及地理的介紹。這些教學導入模式不僅新穎有趣,還能夠讓學生們記住這些區位的地理特征。此外,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地理風貌,在領略一個國家或地區風土人情的基礎上再來展開新課的講授。例如,可以讓學生們先觀察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阿爾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風光等,然后展開對于歐洲西部的學習。這些導課方式都非常靈活,這樣能深化學生們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體驗。
二、趣味授課
授課過程不僅是整堂課的核心,這也是趣味教學的支撐點。想要讓趣味教學法更好地在課堂上得以體現,這首先需要教師給學生們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其次,教師應當將知識講活、講通,應當借助更多趣味化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們對于教學內容的體驗。許多教學內容中都含有對于一些特定區域與國度的地理特征以及文化特點的介紹,在介紹這些內容時教師可以提煉一些有趣的內容,這不僅是對于知識的濃縮,這也是趣味教學法在課堂上的良好應用。許多教學模式都能夠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有趣。教師可以使用地名別稱來進行教學。地名別稱能夠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有助于學生記憶眾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園”、“鐘表王國”──瑞士;“火山之國”———印度尼西亞;“佛塔之國”———緬甸;“楓葉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薩;“不夜城”———漠河;“草原鋼城”———包頭;“塞上江南”———寧夏等。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國家的地理故事以及地理趣聞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講述西歐國家時,可以給學生們介紹“只有一棵樹”的國家──冰島共和國;在講述泰國首都曼谷時,讓學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長的首都,全稱若譯成漢字共有41個字;在講述非洲熱帶草原上的樹木──波巴布樹時,可介紹“綠面包樹”的來歷,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方式都是很值得采用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模式的使用也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趣味活動
想要讓初中地理課程變得更為生動有趣,教師可以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們展開一些趣味化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能夠深化學生們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課本知識始終都只是書面知識,這些知識始終都是平面的。然而,如果能夠定期組織一些趣味化的課外活動,這是對于課本知識的一種很好的延伸與拓寬。不僅如此,這也是趣味化教學的非常直觀的體現。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地質館、礦產博物館、天文館等。這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可以給學生們設置一些趣味化且開放性的活動。可以事先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們思考,當學生們帶著問題來參觀效率也會提升。此外,也可以結合學校所在地的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工業建設成就、農業生產狀況、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社會調查。社會調查作業是對于學生們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的一種全方位鍛煉,這個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信息搜集、分析、總結的能力,這也是深化學生們對于課本知識的認知,并且拓展學生視野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社會調查作業的設置要合理,應當在突出趣味性的同時也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要設置那些學生們有能力完成,或者稍加努力能夠實現的調查任務。這樣的任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這也是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很好的鍛煉。想要讓趣味教學法更好地在課堂上得以體現,這需要教師在課堂導入時設置更有趣的導入環節。同時,在知識講授上采取更有趣的教學模式。此外,教師也可以設置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對于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趣味化的課外活動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這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作者:紀春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
高中地理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摘要:高中新課改正在迅速推進,面對新的教學要求,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也要進行全方位轉變。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探究,開展有效學習,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心態。要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重視師生密切配合,同時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習效果
高中新課改正在迅速推進,面對新的教學要求,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也要進行全方位轉變。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對于學生學好高中地理來講,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傳統課堂模式下,高中生已習慣于跟隨教師思路來被動地學習,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本文對加強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研究。
一、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思路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探究,開展有效學習,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心態,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引導學生獨立探究。在傳統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依賴教師,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這樣,就壓抑了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熱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依賴心態,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探究,獨立解決遇到的難題。(2)開展有效學習。要提高地理課堂的實效性,教師就要重視有效學習。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擁有愉悅、輕松的學習體驗,對學好地理學科知識增添信心。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心態。很多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不愿主動思考,不愿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因此,地理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轉變學生的心態,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地理學科知識的價值,提高地理學習興趣,而非單純停留在應對學科測試。要注重優化教學流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重視師生密切配合,同時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1)培養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學生如果要真正學好地理,就要提高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借助多樣化的舉措來構建具有趣味性的地理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愛學習地理。例如,講授關于月相的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在晚自習時來到戶外,連續一個月觀察并且記錄月亮在空中的具體位置變化,了解月相的變化規律。通過親自觀察與記錄,學生會真正體會到地理學科的趣味性與科學性,擺脫自身面對地理學科時的厭倦心態或者畏難情緒。(2)師生密切配合。目前,很多學生并不具備獨立探究地理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構建師生緊密配合的渠道,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探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現階段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多樣化的趣味活動,讓學生大膽參與,在參與過程中探究地理學科的奧秘。師生密切配合,能夠消除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緊張情緒,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增強學習信心。(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在學校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地理課堂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查找自身所需的地理學科知識,并借助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