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趣味產品設計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趣味小產品設計初探
一、流行影響趣味小產品
流行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現象,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可能出現的。現代社會的流行不同于以往的流行,它是一種大眾一時崇尚和追求的行為方式。流行現象最為顯著的特征是標新立異。短暫性和周期性反映了流行的時間特征,是人們求新求變心理的必然結果。流行也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一種良好體現,反映了整個國家的人文發展狀況。MP4、CS、SONY智能玩具狗、HIP-HOP、漫畫、卡通、大片等流行的名詞不絕于耳。流行影響著當代的消費者,同時也影響著趣味小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導向。
1.影視的影響
它們分別受到《麥兜的故事》和《超人》這兩部比較流行的電影影響。張著大嘴的豬形象夸大了嘴而忽略了身子,似乎在鬧著向你要食物,當你向它的嘴里塞進毛巾或其他東西時,它似乎會滿足地向你微笑,把東西拿出來它似乎又開始哭鬧。人們就是在這種使用的過程中與物體產生了愉快的互動,體驗到產品帶來的快樂。產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有趣味性,既有視覺沖擊力又兼具親和力,在使用過程中給使用者帶來了些許幽默感。
2.趣味小產品取材多樣
趣味小產品取材廣泛,它不僅可以取材于當前最流行的服飾、電影、游戲、卡通形象,也可以從流行風格、流行材料、流行色等方面進行設計。設計師利用當下一些流行設計元素與一定的功能相結合賦予其幽默、夸張的藝術效果,從而形成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小產品。有些流行雖然稍縱即逝,但真正能夠獨領風騷的趣味小產品是可以長久存在的,甚至可以登上時尚巔峰。
二、設計手法影響趣味小產品
產品語義學趣味產品設計論文
1產品語義學
產品語義學是符號學理論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是符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語義學中的“語義”實質上就是研究在產品設計中,設計符號與其象征意義之間的關系。在生活中,用于交流的語言、表情、神情和動作都被定義為符號。在語言交流中,聲音作為語義符號傳遞信息;在視覺交流中,神情作為語義符號傳遞信息;操作機械產品時,部件、顏色、形狀、質感作為語義符號傳遞信息。在產品設計中,關于產品的形態、色彩、質感、功能等都屬于設計符號的范疇。
2趣味產品設計解析
現代社會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不僅限于基本使用功能,還包括了產品心理、精神層次的需求。趣味性的產品能打破產品帶給人的單調、平淡、沉重、壓抑的感覺,可給人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使人保持愉悅的心情,產生美好記憶的。一件好的產品會讓人在使用過程中感受舒適、愉悅,給緊張的現代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正如美國西北大學的計算機和心理學教授唐納德-諾曼所說:“產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產品讓人易學會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悅”。
3產品趣味性語義分析
3.1產品語義的含義
產品語義強調的是人與物之間的一種交流,即通過產品的材料、形態、結構、色彩質感等視覺語言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產品的內部結構,使產品功能明確化,使人機界面單純、易于理解。產品語義分為外延性語意和內涵性語意。外延性語意是更直接的語意表達,通過形態、構造特征等元素來表達使用目的、操作、功能等內容,使人能夠通過產品的外形設計直觀地明白產品的功能、用途和使用方法。內涵性語意是一種感性的認知,通常是指產品中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和個人聯想(如意識形態、情感等)。通過產品的造型形態喻示出使用者和使用環境,進而指示出使用者的社會地位、文化品位、價值觀等象征價值。內涵語義以外延語義為前提,產生于特定的場合和環境中,依據用戶的主觀因素而隨時變動。內涵語義比外延語義更多維,更開放、更深刻。產品設計基于用戶的記憶和個人經驗的聯想,很容易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趣味性語義屬于內涵性語義的范疇,是產品語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趣味化陶瓷產品設計應用
摘要:
對趣味進行了界定,描述了趣味性設計在傳達產品語義、彰顯產品個性化、實現產品與人的情感互動和拉近消費者與產品的情感距離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并就如何增加陶瓷產品的設計含量、審美價值、將趣味化造型和裝飾應用于陶瓷產品設計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陶瓷產品設計;趣味設計;情感
1概念界定
趣味是一個美學概念。“趣味”和“中和”、“妙”、“氣”等一樣,都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審美范疇。在美學史的進展中“趣”和“味”起初都是各行發展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五味”的感官屬性在老子那里是被否定的,“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老子通過對感官的否定進而實現對感官的超越,由此可以看出“味”在老子那里已經奠定下了作為審美范疇的第一步。“趣”作為一個審美概念,在音樂美學中可得一見,《晉書•陶潛傳》:“但得琴中趣,可勞弦上聲。”說的是審美主體從音樂中獲得的一種愉悅的審美感受。在西方美學史上,趣味的觀念是偏重藝術美審美感受。第一個從理論上明確提出“趣味”問題的是18世紀英國經驗主義美學家休謨。作為英國經驗派的美學家,休謨的美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藝術為理論出發點的。休謨在其《論審美趣味的標準》中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認為,“同一對象所激發起來的無數不同的情感都是真實的,同為情感不代表對象中實有的東西,它只標志著對象與心理器官或功能之間的某種協調或關系。”在趣味化陶瓷設計看來,休謨奠基在心理學基礎上的經驗美學分析,是從具有趣味性的陶瓷所傳達的能夠引起愉悅體驗的關系入手,側重于陶瓷產品帶給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感受而言的。總之,趣味作為中西藝術哲學的一個重要范疇,一方面規約著人們的審美意識,另一方面也為陶瓷設計形態提供了一個接近消費者審美訴求的路徑。因此,趣味化介入陶瓷產品設計有著重要的價值。“所謂設計,實際是指對信息加以搜集、觀察、分析、綜合進而進行創造,達到某種預期目的的一種活動方式,是指經過周密思考,反復權衡,不斷調整,最后實施的整體戰略和全過程”。在這個設計概念之下,陶瓷設計也就是“為人們物質生活所需要而生產的陶瓷制品,其設計制作本身即包含著規劃、構思造型以及工藝實施等復雜的過程,整個過程則是設計的具體展現。”趣味美學觀念轉化為設計觀念,而陶瓷產品設計作為產品設計的一個重點,自然也就會有趣味觀在陶瓷產品設計上的體現問題。
2趣味化設計及其特點
情感化設計下產品設計方向探索
摘要:目的探索情感化設計影響下的產品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應用實踐。方法從情感化設計的主要特點及其重要意義著手,對未來產品設計的發展方向進行分析,并結合趣味化設計、系統化設計、人性化設計為代表性方向開展了詳細的探討,同時結合各個設計領域的代表性設計實踐進行了更高層面、更大范圍的嘗試,總結出了具體的應用路徑。結論情感化設計對產品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且應用價值明顯,其能夠幫助產品實現形式的創新,豐富更多的功能,從而給受眾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滿足受眾情感層面的多樣化需求,在愉悅的使用體驗中讓人與產品的關系更加和諧與緊密。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使用體驗;現實需求
受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當前產品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各種高新技術手段不斷融入,給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大的創新空間。在這一現實背景下,產品設計不僅要從性能和功能的完善上下功夫,還要在使用和安全等方面做到位,從情感層面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1]。于是,情感化設計開始出現在產品設計領域,并以其特有的眾多特點為產品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那么,情感化設計包含哪些細節和特點呢?情感化設計強調從消費者的實際使用需求出發,借助生理刺激和精神刺激等誘發消費者的使用反應,從而讓消費者獲得良好的情感滿足。這種情感化設計之所以能夠迅速融入產品設計中,并獲得設計者和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與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節奏快、放松時間有限等原因存在很大的關聯[2]。有了情感化設計的加持,產品設計在未來將擁有更多的設計可能性,給消費者帶來更加良好的使用體驗,從而更好地應對時展中的各種挑戰。
1追求趣味性,迎合情感需求
情感化設計的中心是人,這是產品能夠在市場中永遠占據受歡迎的狀態的一大關鍵,尤其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追求不再只是實用層面,而是內心的情感和精神的需求[3]。那么,如何才能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這樣的認知與情感的滿足呢?趣味性產品設計給出了答案。這種趣味性可以是產品的外觀屬性,也可以是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趣味性,其所帶給用戶的不僅是其本身的樂趣,還包括生活的樂趣。作為設計者,必須從這一層面著手,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情感化的產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享受到愉悅、積極、正面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用戶的生活壓力[4]。從女性消費群體的特點進行分析,產品設計的趣味性應借助視覺元素和功能元素,滿足女性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一點在文創產品設計中也有著很好的體現。例如,故宮福祿有余收納盒就從女性的情感需求著手,采用了十分具有質感的陶瓷材質,盒面還融入了《玳瑁邊嵌牙松鶴柏鹿圖掛屏》及鯽魚海水紋布等元素,并對其用色進行了創新,青春可愛的氣息濃郁。不止于此,其整體的外形也十分出彩,大膽采用了糧倉的造型,還對收納功能進行了巧妙的設計,無論是色彩、外形還是內容和細節,都抓人眼球,讓女性消費群體瞬間萌發購買的欲望[5]。對于兒童消費群體而言,相關的醫療產品也對趣味性有著獨特的見解與表現,增加了產品與兒童患者的親近感。洛可可的聽診器的設計十分討巧,其從兒童熱愛自然,對世界充滿好奇這一特點著手,選擇了對鵝卵石的仿生設計,這種造型對兒童而言有著更高的親和力,也滿足了兒童強烈的好奇心,同時綜合溫潤的背部線條這一人機工程學的考慮,給了醫生更好的使用手感。可以說,這樣的趣味性設計給兒童患者和醫生都帶來了良好的使用體驗,尤其趣味性的造型減輕了兒童對醫療產品的恐懼緊張心理,有效緩解了情緒的波動。
2實現系統化,提升情感體驗
情感化產品設計對系統化有著強烈的追求,這是因為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全面,即便是很小的一款產品,也可能具備各種不同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模塊化、智能化就變得十分迫切,即從整體的視角設計產品,以科學的組合方式,在使用過程中帶給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和情感互動,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情感體驗,進一步提升產品設計的理性,更好地為個性化服務創造條件[6]。從模塊化的設計思路看,以子系統構建新的系統,產生多個不同功能的系列產品,這樣的設計理念既大大縮短了研發周期,又減少了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還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了簡便快捷,得到了情感上的滿足[7]。比如,生鮮包裝盒的設計創新就是很好的例子。傳統的包裝盒只是簡單地采用泡沫盒,這樣的結果常常是用戶帶回家后直接扔掉泡沫箱。在創新思想和模塊化思想的驅動下,這樣的生鮮包裝盒可以進行標準模塊化設計,在其內部設計插嵌結構,內置環保塑料盒,這樣一來,環保塑料盒取出后的泡沫箱還可以進行回收利用,或者讓用戶進行再次利用,且標準化的模塊讓整個產品的使用率變高,在節約資源的同時,帶來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8]。從智能化設計思路看,傳統大眾化的設計不利于用戶的使用體驗,自由化、自然化的互動設計能夠對環境、用戶習慣和使用過程進行優化,讓用戶的使用更加自然,從而有效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9]。例如,在眾多的大小家電設計中智能化設計十分普遍,尤其是智能小家電更是十分符合用戶的現實需求,不僅十分便捷,還讓用戶的生活由此變得井井有條。一些小家電不需要復雜的操作,只需要用戶借助指令終端進行指令操控,讓整個使用過程更加簡便且富有情感性。另外,在智能化的基礎上突出系統性設計更是一大突破。將家電產品通過各個方式與指令終端進行信息連接,建立智能化家居網絡就是成功的嘗試。這樣,用戶即便不在家中,也可以利用智能方式輕松管理電器。這種產品設計讓用戶的情感體驗上升了一個臺階。
文創產品設計中的仿生設計手法
摘要:仿生設計手法能創造獨特的形式美感,是產品設計的常用手法。將仿生設計手法運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是豐富產品門類、優化設計流程的重要方式。該文闡述了仿生設計與文創產品設計的關系,并結合相關的設計實例,從情感表達、外形塑造、功能拓展方面總結仿生設計的手法,讓文創產品設計與仿生設計有機結合,使仿生設計更具文化性、情感性以及實用價值。
關鍵詞:文創產品;仿生設計;設計手法;產品設計
一、概述
1.仿生設計
仿生設計涉及的范圍較廣,涉及的學科領域也很多。單就仿生設計來說,人們往往難以界定它的意義和內容;而針對產品設計來說,筆者主要研究的是仿生產品設計。仿生設計作為一種獨特、新穎的設計方法,是對客觀世界中的物體的模仿或抽象模擬。具體而言,仿生設計是模擬與借鑒,或科學分析、抽象歸納自然界中物體的形態、肌理、結構、顏色、功能等各個方面的創新性設計。它將自然物的基本特征有機結合,并把從自然中有選擇性地提煉出來的元素放到設計系統中,將仿生技術運用于產品設計。仿生設計的運用范圍比較廣,其主要被運用于工業設計和藝術設計等領域。設計師基于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將多元化的元素與設計相結合,不斷推陳出新,模仿自然界中某些物體的形態結構、功能等設計產品。仿生設計可以增強產品的趣味性、情感性、交流性等,賦予產品更加自然的意義。
2.文創產品設計
文創產品設計是對文化創意類產品設計的簡稱,它以文化為主題,在此基礎上加入一定創意。設計師通過調研產品的文化主題與背景,結合對消費群體的調研,開展跨領域的專業合作,以此形成一種創新的文化設計。文創產品需要具有創造性、文化性、多樣性等特性。世界文化多姿多彩,設計師將文化與創意相結合,融入產品設計,會賦予產品設計更深層的意義,也將為產品帶來更強的趣味性、情感性。文創產品設計需要技術、文化背景、創新、市場等要素。文創產品作為感性產品,需要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文創產品設計運用比喻的手法,在產品與消費者間建立起情感紐帶,引發消費者對文化產生想象,以此激發消費者對產品的情感。這也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意義。
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現狀探究
摘要: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近年來頗為火熱的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批優秀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也為這個行業帶來了勃勃生機。但是目前河南博物院文化創意設計存在產品質量、實用功能、設計創意等種種問題。本文將以河南博物院作為王要研究對象,分析其文化創意產品的現狀,并提出一系列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策略。以期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河南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現狀;策略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經濟形勢的持續增長和國民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也給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行業帶來了蓬勃生機,其中以故宮博物院為首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更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開了個好頭。敦煌研究院、蘇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館等地的博物館文化創意也緊隨其后,穩步發展,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設計作品,創造了自己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界的一片天地。然而,在這場“文化創意熱”的博物館隊伍中,有一批博物館雖然地域文化獨特,產品種類齊全,銷售渠道多樣,宣傳手段到位,占盡天時地利,然而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卻存在著值得探討改善的問題[f}l地處鄭州的河南博物院有著近百年的建館歷史,其建筑群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體現了中原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2009年入選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博物院現有藏品17萬余件(套),多數為珍貴文物,藏品獨具特色,見證和展示了華夏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脈絡。但相較上述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在產品質量、實用功能、設計創意等方面還有著諸多差距。
1河南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現狀
河南博物院文化創意部門成立于2019年2月,具備專門的設計團隊和良好的設計理念,產品分類齊全,包括精品高仿、家居生活、文具玩具、服飾配飾、文化創意食品五大板塊,其銷售渠道主要為博物院內及周邊兩家實體店面、線下銷售及淘寶網店線上銷售,并在河南博物院官網有專項的文化創意板塊進行推廣,也曾攜特色產品在各大展會上進行宣傳售賣。然而通過對實體店的實地調研、各種數據收集,以及同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對比等研究發現,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河南博物院正在銷售的文化創意產品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1.1.文化融合過于表面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是地域文化的一種載體,每一個產品都應該承載其背后的歷史底蘊和當地特色。但河南博物院的大多數文化創意產品還是以普通產品上附著插畫貼圖、館藏文物復刻擺件、冰箱貼明信片書簽等常見文化創意產品改成類似文物形狀等常見方式進行設計,缺乏創意。不可否認,這些產品有其存在的價值及意義,但如何真正將其承載的地域文化融合其中,將是其持續發展中需要攻克的課題之一(圖1)。
1.2設計缺乏創新性。想要開發出好的文化創意產品,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創意,且這個創意不光要提煉文化還要兼顧功能[2]。通過調研數據可以看到,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用戶90%以上為有一定經濟基礎的90后、00后的年輕群體,且女性購買量是男性的數倍。這些數據可以鎖定,博物館文化創意的主要目標用戶應為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年輕女性。這個消費群體,對產品的創意、審美有著較高的要求,往往第一眼是否能吸因消費者很重要。在河南博物院現有的文化創意產品中,雖然也有相對優秀的作品,但多數產品IP形象相對保守,產品缺乏創意特色,使注重“第一眼感覺”的目標群體難以被吸引(圖2)。
仿生設計在童車印花產品設計中的創新
摘要:童車印花產品設計是《印花產品設計》課程校企合作開發的實訓模塊,旨在提升學生的設計創意與職業技能。文章將仿生設計融入到童車印花產品設計中,從仿生設計的概念出發,探討童車印花產品仿生設計的基本方法,再結合仿生設計在童車印花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案例進行論述。結果表明,仿生設計介入童車印花產品設計,具有啟迪學生設計師思維,彰顯童車產品個性化和趣味性的價值。
關鍵詞:仿生設計;童車印花產品設計;創新應用
引言
隨著二胎政策的頒布,迎來了新一輪嬰兒潮,嬰童用品消費市場空前繁榮,也帶動了童車用品的興起。童車是兒童玩具中的一大門類,其中包括兒童自行車、兒童推車、嬰兒學步車,兒童三輪車四大類。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童車制造業加工基地之一,童車加工企業眾多,但現有的童車企業市場意識不強,設計能力薄弱,產品開發體系不健全,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設計的基礎應來自誕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現的真理之中。”[1]德國著名設計大師路易古•科拉尼的這個感悟,道出了蘊含在自然界無盡設計寶藏的天機。而仿生設計,作為一種產品設計的創新方法,正是來源于自然生物的思考和靈感,提取、分析、模仿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形態、色彩等一系列特征,從而展開設計[2]。《印花產品設計》課程組聯合童車印花企業,共同開發童車印花產品設計實訓項目,將仿生設計融入到童車印花產品設計中,旨在助力童車產品設計,變中國童車制造為中國童車創造。此外,提升學生設計師的設計創意與職業技能,更好地服務印花產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1仿生設計的概念
仿生學一詞,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國人斯蒂爾(JackEIlwoodSteeIe)取自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和詞尾“nic”(具有……性質的)合成的,他認為:仿生學是研究模仿生物系統方式,或是以其有生物系統特征的方式,或是以類似于生物系統方式的系統科學[3]。仿生設計學,亦可稱之為設計仿生學(DesignBionics),它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仿生設計學包羅萬象,是以自然界萬象里的“形”、“色”、“音”、“功能”、“結構”等為研究對象,有選擇地在設計過程中應用這些特征原理進行設計,剖析生物體的外形、結構、色彩、肌理質感等使之成為一種新產品的構思、設想雛形,通過新的思維和展現方式注入新的文化理念,形成一個獨特而且特點明顯的設計產品。仿生設計為產品設計提供了新的原理、新的方法、新的思想、新的途徑,是仿生學在設計過程中有選擇的應用這些特征原理并且結合仿生學的研究成果來進行設計的[4]。
2童車印花產品仿生設計的基本方法
童趣文化產品設計論文
一、靜止瞬間的精彩呈現——產品設計的童趣化現象
1.造型功能的忍俊不禁
工業美學的嚴謹造型體現了對復雜功能的造型尊重,形成思維定勢的形態認可,如單反相機、光學儀器等精密的產品形態嚴格遵守功能與形態的相互輔助與依存,我們很難去對其進行庖丁解牛的趣味化改裝。一是嚴謹的技術科技與工程形態約束,二是使用的人群及場景、功用均決定其須臾非可玩笑、謹慎方為考究的理念。相較而言,我們現今討論的童趣化小產品定位便瞬間松盈許多,包括觸手可及的多用小物;真切可感的居家細節;價廉廣泛的使用范圍及高頻使用的日常產品。可為生活點睛之筆,亦可述為史詩不容篡改的詼諧,但生活可依據自我編演而加以潤色。童趣化是一種自我編導的演繹情懷,實質是一種古樸生活的原生夙愿。童趣化小產品的形態設計往往以簡約概念的流線線條,進行極具代表性的特征保留,突出其便捷生活的細節品質,通過部分肢體的功能賦予以使用者意外的使用體驗,使之獲得忍俊不禁的愉悅心理。
2.材質配色的明快鮮麗
孩童眼中的色彩是單純明快、清新靚麗的。明麗的兒童房、鮮亮的兒童玩具、可愛舒適的兒童服飾等,似乎與兒童相關的設計類別均放棄灰度的存在,統一于高純度色彩的搭配與把握。童趣化產品設計的群體亦將自身定位為追求真彩的先鋒派,在童趣化的產品設計語義中,不在乎年齡、無關乎群體,只為追求一顆返璞歸真的靚麗心靈,求得偌大世界中一絲毫無摻雜的純真色彩。從而促使高純度的鮮麗色彩呈現萌動意向,激發相應的心理情感與聯想機能,獲得精神意境的放飛與舒展。一改冰冷金屬質感的清灰冷態,不同于木紋肌理的雍雅華貴,童趣化產品設計的質感往往價廉而易得,熟悉而質樸。沒有花哨的質感穿插,忽略繁雜的表面修飾,以簡約質感的純色展示,清新明快,充滿活力。
3.理念訴求的返璞歸真
瑩紙與璞玉貴在其自性使然的平和任意,無他玷染,所謂筑其本色。小產品設計本意非為生活所必須,而多為點綴與增色,所選共性均為尊崇生活的積極之心,在設計理念與購買訴求上形成了良好的默契,達成同源而生的認可。這不僅是對設計初衷的理解與認可,更為設計行為方式本源的和諧與匹配。追求流光浮彩下樸實的人之本性,至淳至臻。時間的不可逆性帶動了童趣使然的漸行漸遠,兒時“急走追黃蝶”的隨性以去,“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玩味不在,不得不承認,在我們追求分門別類的“雅”的今天,忽略了童趣之“雅致”,純真之“性情”。以調動憐愛難抑的稚子情懷作為設計焦點,正是體現童趣化產品設計清閑恬淡、天真無邪的情趣所在,同時有效解決了定位初期多樣群體的約束與割裂,實現依托各群體情感共性實現設計客體擴大化的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