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評價指標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引言
期刊論文不僅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研究人員詳細了解該研究領域的發展現狀,因此一直是業界研究的熱點,而如何對其質量進行評價是人文社科領域科研管理與創新的重點與難點。長期以來,對于人文社科期刊論文的評價以同行評議法和文獻計量法為主,存在以發表載體判斷成果質量等不足138,如一些高校在科研成果認定中,大都以的期刊及其期刊影響因子(或是否為核心期刊)代替對論文本身的評價,這種評價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足;又如一些評價是以文章是否為課題或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為標準,忽略了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力及其經濟價值。目前,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開放,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學者間的交流方式更加便捷、靈活、多樣。替代計量學(Altme-tircs)作為一種新的學術成果評價方式在國外逐步興起。該方式重視社交網絡的計量指標,成為一種面向學術成果的全面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因此,為使我國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更為合理,加快我國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研究的國際化步伐,提高我國人文社科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借鑒替代計量學及國內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指標,經過廣泛調研和深入訪談,設計了國際化背景下基于層次分析法(AHP)的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2國際化背景下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體系構建
為減少研究者在制定評價指標體系時的主觀性、片面性,本文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評價指標內容,并邀請國內外圖書館專業的20位專家就指標內容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根據問卷反饋及訪談結果最終確立了國際化背景下我國人文社科期刊論文評價指標體系(如圖所示)。該評價指標體系分為3級:一級指標包含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個指標;二級指標包含發文期刊影響力等5個指標;三級指標包含被中外文檢索刊物收錄等25個指標。
2.1一級指標
2.1.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A1)主要是指發文期刊的影響力以及論文本身的影響力。一般來說,期刊水平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論文的學術水平,所以對論文評價時,除了評價論文本身的影響力外,本研究仍選取了常用的期刊影響力這一指標。
評價指標體系下保險資產管理論文
1我國保險資產管理面臨嚴峻的挑戰
目前,債券投資已代替銀行存款成為保險公司最重要的投資渠道,然而,債券市場的走勢也因此會影響到保險資產的配置,進而影響到保險公司自身的業務結構、發展規模及戰略布局,加之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波動加大以及我國金融市場對外全面開放,導致我國保險資產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若保險業要在與各大金融行業的競爭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要提高資產管理效率,直面各種挑戰,在接連不斷的挑戰中謀求發展。現階段,我國保險資產管理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嚴峻挑戰。
1.1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
在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逐步與世界經濟接軌,我國經濟的發展影響著國際經濟走勢,同時世界經濟的波動反過來也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分析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問題時,不僅要分析國內的經濟環境,還要將當前國際政治的變化和經濟格局的調整考慮在內。
1.2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面臨巨大壓力
受托管理我國保險業約90%的可運用資金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2006年以前只能管理保險公司的資產,缺乏直接接觸個人以及其他機構的渠道,而國外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不僅能夠管理保險公司自身的資產,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管理第三方資產,并且第三方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超過50%。同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逐步擴大資產管理范圍,推動資產管理公司由單一管理保險資產向綜合管理社會公眾資產轉變。然而,逐步擴大的資產管理范圍對于起步較晚的我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雖然帶來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不可預知的風險。
1.3投資收益低下
競爭力評價指標下市場營銷論文
一、市場營銷競爭力評價指標的確定
(一)營銷資源評價指標
企業營銷資源來源非常的廣泛,由企業對其進行統一配置,從而形成營銷競爭力。營銷資源具有雙面性特點,并非每種營銷資源都對營銷戰略發揮作用。,而有些營銷資源對企業來說閑置無用,這些資源就是無效資源。在市場營銷中,需及時掌握信息動態、收集市場情報,利用渠道商、賣場等信息反饋渠道,了解市場行情和競爭對手的現狀。作為營銷基礎資源,人力資源也非常重要,競爭環境的不斷變化要求企業不斷優化和調整競爭力。衡量人力資源指標時,需根據人員流動率,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合理性等于(流動人員數/企業總員工)×100%。在產品市場上,品牌是以建立優勢品牌的方法,引起消費者們的注意。企業營銷過程中,資源增值能力的不斷提高,可用品牌價值、企業知名度以及美譽度,對其進行衡量。
(二)營銷創新評價指標
首先,營銷理念的創新。在全球化經濟發展背景下,國內企業面臨著嚴峻的調整,所處環境開發度也不斷增大。從企業長期的發展視角來看,每位員工都有創造性的想法和潛能,所謂管理人員,其責任就是要激發和挖掘員工們的潛力。以企業營銷策略決策能力為例,又可以分成四個具體的指標。產品決策能力是衡量企業產品種類、包裝以及樣式和風格的決策能力。價格決策能力是產品定價能力;渠道決策能力主要是指衡量企業管理渠道、新營銷渠道決策能力;促銷決策能力主要是指市場競爭中根據需要采用促銷手段吸引消費者能力。
(三)營銷運行評價指標
對于目標完成能力而言,即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完成預期目標的能力;營銷執行能力,則是通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來完成營銷任務的能力。其中,目標完成能力評價指標中的經濟效益指標達成率等于效益指標實際完成量與效益指標預期完成量的百分比。企業渠道資源的擴大能力主要有以下衡量指標:產品市場覆蓋率=(產品覆蓋市場/同類產品市場)×100%;客戶增加量=現有客戶保有量-原來客戶保有量;供應商增加量=現有保有量-原來保有量;營銷渠道投資力度=(現有營銷渠道投資額-原來同時期營銷渠道投資額)/原來同時期營銷渠道投資額×100%。
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幼兒教師論文
一、研究目的與現狀
科學規范地評價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先得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評價指標確定下來,所以首要任務就是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作為幼兒教師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需要先研究已有的信息資料,基于此來從價值上判斷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狀況,這樣做主要就是為了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雖然國內外有關幼兒教師評價研究成果頗豐。然而就幼兒教師評價理論研究看來,還是有不少不足存在的:第一,當前國內以定性研究為主,缺少定量研究;第二,就研究層面而言,基本上只是停留在現狀層面;第三,就教師評價指標體系而言,基本上是對中小學的套用,對于幼兒教師的個性化要求就被忽略了;第四,缺乏合理的根據來實現對幼兒教師評價的量化,所以其結果往往不夠科學準確;第五,不能全面地評價幼兒教師,主要只是進行工作評價,缺少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來與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相適合。所以,將一套較好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起來,以便與幼兒教師實際相符,并做到定量和完善。
二、構建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模型
就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模型而言,其系統是按照從高到低多層次的,包括諸多構成要素,例如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指標權重等。這同時也作為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要素。
(一)評價對象和目標的確定
幼兒教師綜合素質評價對象自然是幼兒園的教師。要按照一定的目標來進行指標體系的設置。如今我國的幼兒教育有著良好的發展形勢,要想促使這種發展更加有序化和迅速,就需要引進和打造一支優秀的幼兒教師隊伍。但是,就當前的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來看,不盡如人意,并且成了發展的制約因素,限制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在幼兒教育實踐中首先一定要將這一問題解決好。研究對象指定是幼兒教師,就是要從價值角度對其綜合素質作出判斷,從而達到激勵教師的目的,以便學校能夠更好地選拔、任用和培訓幼兒教師的選拔,進而實現科學化的管理。
(二)各級評價指標的確定
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下小學體育論文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集體訪談和個人訪談的方式,對8名體育教育學專家(副高以上職稱)、5名省市級名師以及40名小學基層體育教師進行了訪談。根據所收集的訪談資料確立本研究的初選指標集。專家訪談一共分為兩輪,第一輪訪談的主要內容是請專家將評價一節小學體育課的主要指標進行闡述,確立本研究的的預選指標集。第二輪專家訪談主要是請專家根據自身的課程評價經驗對本研究確立的預選指標集進行修正和補充。在兩輪專家訪談后初步確立,本研究的指標集。研究運用SPSS21.0版本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對指標體系的結構進行了分析,同時,運用算術平均數和變異系數對指標進行了修正。課題組根據兩輪專家訪談所收集的資料,編制了《小學體育課程教學評價指標研究調查問卷》。問卷包含所有專家訪談后所確定的一級到三級指標,采用里克特7點問卷評分法對問卷的指標進行賦分,問卷中指標的分值“7、6、5、4、3、2、1”分別代表“非常重要”、“重要”、“較重要”、“一般”、“較不重要”、“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研究對120名小學體育教師發放該研究問卷。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回收的問卷中有效問卷為112份,問卷有效率為93.33%。在問卷施測的三周后,課題組對參與問卷調查的樣本隨機抽取25%進行了二次問卷調查,第二次問卷調查的數據與第一次測量的數據相關系數R值為0.857屬高度相關,說明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指標體系指標的初步選取
本研究對參與本研究專家訪談的專家進行第一輪專家訪談后,將幾位專家和教師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匯總并根據相關文獻關于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初步確立了本研究的預選指標集,詳見表1:由表1可知,根據訪談專家以及教師的意見,小學體育課的主要評價一級指標包括教學組織設計、教師教學表現、學生課堂表現以及學生的生理負荷與思想教育四個方面。這四個一級指標中教學組織設計包含了8個二級指標、教師教學表現包含了10個二級指標、學生課堂表現包含了7個二級指標、學生的生理負荷與思想教育包含了4個二級指標。在進行第一輪專家訪談初步確立了預選指標集后,課題組進行了第二輪專家訪談,本論文訪談的主要目的是根據同類拆分異類合并的原則將第一輪專家訪談所確立的指標進行合并拆分,以避免出現指標高度同質化現象和指標的涵蓋范圍過小的情況出現。第二輪專家訪談的結果表明,專家根據同類拆分異類合并的原則將原有的4個一級指標中的二級指標進行了合并和重新劃分,A組教學組織設計所包含的二級指標由原來的8個二級指標合并為5個二級指標,B組教師教學表現所包含的二級指標由原來的10個并為6個,C組學生課題表現所包含的二級指標由原來的7個合并成6個,D組學生的生理負荷與思想教育有原來的4個二級指標合并為3個。同時專家建議為了保證測量指標的全面性,每個二級指標下應建立2個三級指標以保證測量指標體系的準確性。在指標體系的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建立完成后,小學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指標集初步確立完成。
2.2評價指標集的修正
研究運用問卷調查的意見集中度和意見協調度兩個指標對本研究的指標集進行了修正。其中問卷調查對象的意見集中度用問卷調查結果算術平均數(M)表示。M值越接近于7說明被調查對象越同意該指標的重要性,M值越接近于1說明被調查對象越不同意該指標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為了考量問卷調查中被調查對象的意見是否統一,研究用變異系數(CV)來表示所收集數據的離散程度。CV值越趨近于0說明該指標的調查對象意見越集中,所收集的數據可信度越高。本研究課題組將對120名研究對象發放的調查問卷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運用算數平均值和變異系數對研究對象的對指標集三個級別的指標的認同度進行了描述。指標集的4個一級指標的意見集中度M值均大于6.5,意見協調度CV均在0.1上下波動,說明了指標集的一級指標能夠準確地測量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幾方面因素,且被調查者的意見協調度較高說明了被調查者對4個因素的觀點較為一致。因此,本研究的4個一級指標應予以保留。由表3可知,指標集的二級因素中共有5個二級指標的意見集中度M<5(重要),5個指標的編號分別為B4、B6、C5、C6、D3。在五個意見集中度較低的二級指標中B4、C5、C6、D3四項的意見協調度CV值均大于0.2,變異系數較大,說明問卷調查對象對這幾項指標的意見不夠統一,應予以保留。在意見集中度較低的二級指標中B6的變異系數CV值為0.0911,說明該指標的數據離散程度較低,被訪者的意見較為集中,應予以刪除。
煤炭企業評價指標體系下項目管理論文
1研究現狀綜述
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在國際項目管理能力基準(ICB)中,將項目管理能力描述為項目管理的知識、素質、技能以及取得項目成功的相關經驗的集合。管理企業項目管理能力的研究是近年來項目管理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在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評價方法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在企業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方面國內外學者取得了不少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提出了組織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從組織的戰略與戰術定義了通過項目實施組織戰略的過程能力,構建了組織項目管理能力體系與改進的思路。楊啟防、白思俊運用OPM3模型的核心思想構建了相對適合我國組織項目管理發展現狀的基于OPM3的組織項目管理能力體系。歐立雄、紀文寶等針對大型水電開發企業提出了集成能力、專業化管理能力、企業環境支撐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指標體系。朱桂新、鮑學英提出來基于項目全過程的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徐先國構建了包括項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項目管理培訓、統一方法的形成、知識管理及應用、單位內部的項目環境因素、以往的項目完成情況6個方面構建了國防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潘紅在PMBOK和C-PMBOK的知識體系九大知識體系的基礎上結合OPM3的評價標準、方法和績效評價理論,構建了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管理能力的3級評價指標體系。筆者也曾從組織機構建設、技術力量及歷史業績、對項目管理控制協調的力度3個方面構建了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但針對大型煤炭企業如何構建項目管理評價指標體系還缺少研究。大型煤炭企業的項目管理處于整個煤炭建設項目管理的核心地位,內容包括了煤炭建設項目前期決策、勘察設計、招標投標、項目實施的控制、項目試生產、項目整體驗收等階段,項目往往關系到國家能源戰略布局和能源安全,具有政治性、一次性、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因此構建一套適合于大型煤炭企業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尤為重要。
2構建大型煤炭企業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2.1構建的原則
為了使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滿足目標的需要,在建立評價指標時要遵守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在設計企業項目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時應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大型煤炭企業項目管理能力的本質和評價的目標。
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下高等教育論文
一、高等教育水平的內涵
(一)高等教育水平的定義
1.存在事實。
高等教育是一種社會活動,它的運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無論是否進行對比分析,它的水平也是既定事實,只是通過比較來評判它的高低才能體現其現實意義。例如,2011年、2012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分別達到了3167萬人、3325萬人,這兩個數字表示了在2011、2012兩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水平,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數據。
2.發展事實。
發展無分高低、大小,變化即發展。從時間的視角將高等教育相關要素進行自我比較,得到的就是發展的水平。仍以在校生人數為例,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158萬人。
3.相對事實。
高校實驗室績效管理評價研究
摘要:
分析了目前高校重點實驗室現有的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緊迫性。以高校重點實驗室的功能定位和績效的特點為基礎,設計了一套綜合的高校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高校重點實驗室持續有效的發展提供正確引導和科學客觀的評價。
關鍵詞:
高校重點實驗室;績效管理;評價指標
加強對高校重點實驗室的績效評價,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通過績效評價掌握不同高校重點實驗室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并作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制定科學的管理政策,不斷提高校重點實驗室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不同的高校重點實驗室在績效評價結果的橫向比較中審視自身不足及存在問題,明確今后努力方向,為高校重點實驗室實現績效目標奠定基礎。科學的績效評價對于高校重點實驗室發展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學術界廣泛關注[1]。高校重點實驗室具有多層次性的特點,其相應的“功能定位”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類型重點實驗室采用同一標準來評價,顯然是存在問題的。沒有合理的評價標準就不能有效促進各類高校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建立一個適合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目標的績效評價體系,評價指標的設計是關鍵。目前,高校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指標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無法將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平衡,評價的導向結果與預定目標的初衷存在差距。基于重點實驗室績效的特性和發展性評價的理論基礎,我們從科研、服務、教學三個方面出發,設計了一套綜合的高校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高校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高校重點實驗室在績效指標設計時要從上至下根據戰略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從組織到部門再到崗位及科研人員,從而保證重點實驗室戰略的順利實現,以實驗室工作的變化和需求為主導,不斷調整和完善績效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