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烤煙抗旱栽培技術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育苗池的制作
棚內經充分平整土地后,用水平儀校平,用空心磚淵24cm伊12cm伊11cm冤砌池埂,池埂做好后,將池底整平加鋪細沙后噴施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螞蟻、螻蛄等地下害蟲咬傷池膜,再放置12絲普通PVC聚乙烯農膜做池底。其池的長寬根據棚室大小和選用的育苗穴盤規格而設計。營養池長寬設計原則是剛好擺放穴盤覆蓋營養池,池內的水面不能露在陽光下,以避免滋生藻類,池與池之間設計有過道,以便于管理、運苗。
1.1標準鋼架大棚
內設四廂育苗池,池埂用空心磚鋪45cm作為走道,每廂池寬2.35m,剛好夠擺放7個穴盤,也可以設六廂育苗池體,每廂池寬1.34m,剛好夠擺放4個穴盤,后者便于管理需設置2個走道,加大空心磚的投入而減少了育苗面積。
1.2竹架中棚
育苗池長11.5m,寬1.6m,池埂11cm,中間走道50cm與埂面相平,外側埂12cm。底膜規格院長12m,寬2m,厚度6絲。每棚內布置育苗池2廂,能夠擺放210盤,可滿足0.60~0.67hm2大田用苗。
1.3池液的添加
育苗池于播種前1~2d灌入,要求水質良好,清潔無污染,pH值6.0~7.5。第1次灌水5~6cm深,當種子萌芽真葉展開后進行,第2次灌水8~10cm深,穴盤入池前用硫酸銅1g加溫水溶解后倒入池中并攪勻。
1.4育苗盤消毒
新盤和舊盤都必須消毒,用0.1%硫酸銅溶液浸泡30min,再用0.4%漂白粉液清洗即可。
2裝盤播種
營養基質要具有肥力高、保水性能好、透氣性好、不分解、不含雜草種子、有害毒物粒狀小等特點。
2.1基質成分
基質可以由草炭、珍珠巖、炭化稻殼、秸稈和腐熟的有機質等材料配制而成,但秸稈要經過發酵處理,殺滅病菌后備用,并根據幼苗種類的需肥特點、生育期長短添加適量化肥,營養基質必須按比例配制并混合均勻,盡量使其細化、沒有大的團塊,噴水淋濕,做到手捏成團,松手即散,水分量在60%~65%,以保證種子所需要的濕度。如果基質為草炭+蛭石+珍珠巖,混合比例通常是草炭:蛭石:珍珠巖=6:3:1淵體積冤,也可直接使用烤煙專用基質。
2.2基質裝盤
在地面上鋪1張潔凈的農膜,將基質過篩,然后噴水調節基質濕度,手捏成團,松手即散,基質水分在60%左右,裝盤后輕抖苗盤使基質緊實,松緊適中,均勻一致。
2.3播種
手工點播,每盤1~3粒播于盤穴正中,用竹篩取少量基質均勻覆蓋穴盤,然后農膜覆蓋,保溫催芽。
2.4浮盤入池
穴盤中有20%以上的幼苗出土后,可將漂浮盤擺放在63頁冤池內水面上,并檢查穴盤的吸水情況,吸水差的,可用牙簽穿孔吸水。
3施肥
當幼苗展現第1片真葉時,施烤煙專用復合肥10g/穴盤淵用水溶解后濃度在0.10%~0.20%冤,第2次施肥于4~5葉時,濃度在0.20%~0.25%。
4苗期管理
4.1苗期濕度管理
出苗前必須蓋嚴農膜保溫,促進種子萌發。出苗后,當日均溫度在14益以上時,棚內溫度高,在10院00要16院00開窗排濕。苗中后期棚內溫度超過30益時,揭開兩頭和兩側通風透氣,防止高溫燒苗及池中藻類的滋生。
4.2苗池內藍綠藻的防治
育苗池內如果出現青苔時,用CuSO41g溶于水,加入苗池內,隨著幼苗生長,各種藻類可能再出現,可再加CuSO4溶液防治。間苗補苗由于浮盤育苗占地面積小,間苗時間要比傳統育苗早,幼苗1~2葉時開始間苗,去大去弱而留壯,保持苗的整齊度,為豐產打好基礎。
4.3病蟲害防治與煉苗
在進行各種農事之前,用肥皂洗凈手,防止人為傳播病蟲害,如苗床出現病株時及時拔除,重點防治猝倒病、灰霉病、病毒病、蚜蟲等??緹熋缭谝圃郧?0d左右,可以斷水、斷肥,將苗盤從池內取出或將池液放出,幼苗中度萎蔫,早晚能恢復,移栽前1~2d停止煉苗,移盤于池內,使其充分吸足水分,等待移栽于大田。
5井窖式移栽
5.1井窖式的制作
用作烤煙生產的土地,必須事先翻犁、耙地、碎土、清潔而整平,將充分發酵好的有機肥或專用基肥,一次性地施入事先開好的壟溝淵底深25~30cm冤,然后起壟。按1.1m的等距開廂起壟,壟高25~30cm,覆膜可用烤煙專用地膜覆蓋廂面,地膜覆蓋嚴密不漏氣。在每個煙窩處破口并掩泥集雨,在雙行凹壟間每隔60cm打補水孔并掩泥集雨。在地膜標好的窩距處,用打孔器打下移栽的苗孔淵地膜上標示有規定的窩距60cm冤,窖口呈圓形,上部呈圓柱形,底部呈圓錐形淵6~8cm冤,井窖直徑8~10cm,深度19~21cm,井窖制作完成后即可移栽。移栽幼苗標準院苗齡45~50d,莖高3~5cm,功能葉4~6葉,剪葉1次,苗的大小均勻一致,苗壯無病蟲害。幼苗移栽時,手提幼苗葉片,根系向下,將幼苗垂直地輕放于井窖內,放置幼苗時注意避免根部基質散落,保證幼苗成活。移栽后在膜下井窖打孔透氣。在幼苗頂部地膜四周通3~4個筷子頭大小的透氣孔,以防高溫燒苗。幼苗移栽井窖后,可用2%專用追肥液+菊酯類農藥充分拌勻盛于水壺內順井窖淋下,每個井窖100~200mL。
5.2田間管理
幼苗移栽結束后3~5d,及時查苗補苗,并注意檢查田間病蟲害情況。移栽后10~15d,幼苗緩苗還苗,功能葉轉青,恢復生長,可用2%專用施肥液,每株100~150mL順井壁淋下,促進幼苗生長。當幼苗生長點超過井窖口2~3cm時,可用細土將井窖的空隙填滿,把膜口封嚴然后沿壟體正中兩側的葉尖下打深10cm左右的追肥孔,將預先備有的追肥全部施入孔內,并用細土密封,其他管理按優質煙葉生產技術要求實施。幼苗期是煙青蟲、蚜蟲、地下害蟲發生為害的高峰期,應加強管理,重點防治蟲害。
作者:陳啟楠 單位:貴州省納雍縣農牧局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