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有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從選種、整地、種子預處理、育苗與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有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提升有機高粱種植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有機高粱;高產;栽培技術
近年來市場對有機高粱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應用有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能有效滿足人們對高粱不斷增長的實際需求。因此,如何開展有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是當前農業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1選種
選種是有機高粱高產的基礎,也是高效栽培的關鍵。選擇有機高粱種子時須重視萌發率、飽滿度和純度等,確保有機高粱種植后生長旺盛。選種過程中也要注重有機高粱種子的適應性,確保種子能夠適應種植地的生長環境。例如:釀制茅臺酒時使用的有機高粱品種為“紅纓子”,桐梓縣高粱種植基地的有機高粱品種為“紅珍珠”等,都是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擇的最適合種植的品種,其環境適應性都非常強。種植地土壤結構良好、養分充足的條件下,生長周期長的雜交品種為首選。種植地土壤結構不良、難以提供充足養料的條件下,應選擇生育周期短的品種[1]。北方地區種植有機高粱時,穩產、耐密、抗旱及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是最佳選擇。南方地區種植有機高粱時,可根據降雨情況選擇品種,區域降雨量相對較少的地方,可選擇中緊型品種;降雨量比較多的地方,選擇散穗型品種才能確保產量。此外,選擇有機高粱品種也要結合種植區域的機械化條件,機械化水平較高的情況下,選擇不超過160cm的矮株型品種為宜。
2整地
整地能夠優化有機高粱生長條件,通常在秋收后開展。整地時應重視耕深與間距2個方面,耕深控制為20cm左右,間距控制為55~60cm。秋季整地過程中還要做好滅茬工作,適量增施腐熟的農家肥,并進行連續翻耕,確保養分供應充足。為了創造良好的種植條件,還應在第二年春天進行春耙,翻耕融化后的土壤,確保種植地表面為新土,否則不僅無法為有機高粱栽培提供充足養分,還會抑制生長。若秋季未能開展整地工作,則要重視春耕保墑,具體為春季播種前2~3d整地,并做好旋耕滅茬,耕深控制為12~15cm。化凍深度達到15cm時,須頂漿打壟[2]。
3種子預處理
選擇好的有機高粱種子不能直接用于栽培,須進行全方位的預處理,在達到規定的標準后方可使用。第一,應檢測萌發率。萌發率是有機高粱高產的基礎,萌發率達到95%以上才能實現高產的目的。第二,風選種子。用于栽培的有機高粱種子須具備良好質量,通過風選設備清除種子中含有的全部雜質,避免對種子造成污染與破壞,同時篩除顆粒較小的,保證栽培后種子具備相同的生長態勢。第三,晾曬種子。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將有機高粱種子晾曬1~2d,有利于提高種子萌發率,同時可殺滅種子表面的細菌,避免栽培攜帶病害的種子,影響有機高粱的正常生長,從而降低栽培質量。第四,浸泡種子。浸泡種子可將出苗率提高40%,出苗時間也能提前3~5d。浸泡種子應于播種前1~2d進行,水溫控制為55~57℃時,浸泡時間為3~5min;水溫控制為30~40℃時,浸泡時間為2~3h。也可用石灰水、廣枯寧水劑浸泡,吸脹后撈出濾干即可。使用廣枯寧水劑時,浸泡時間應在10h以上,但不超過12h。使用石灰水時濃度控制在2%以內,且浸泡時間控制為1~2h。為了提高種子抵抗土壤病害的能力,還需做好種子包衣處理,用吡蟲啉、銳勝和適樂勝等藥劑處理種子。
4育苗與播種
育苗是有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重要環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育苗方法。通常情況下,為了保證實際栽培后能夠取得良好效益,需用不同方法進行育苗,待符合種植標準后再移植到種植地。常用的育苗方法有撒播、營養體和漂浮3種。撒播在養分充足的沙壤土中施加腐熟的有機肥制作苗床,并用輕糞水浸透后進行播種,再覆蓋1.2cm厚的細土和薄膜[3],播種量為0.5kg/20m2。營養體育苗以具備充足養分且輕糞水拌濕的營養塊為媒介進行育苗,營養土被輕糞水拌濕后,在苗床上處理成3.33cm或5cm的干松狀營養塊,放入2~3粒種子并覆膜。漂浮育苗是利用裝有營養土的泡沫穴盤實現的,主要特點是穴盤漂浮于營養液箱表面,有機高粱生長發育必須的水、氧氣和溫度等均能借助人工控制。該方法只需將溫度控制為18~26℃,且濕度不低于80%,便可實現有機高粱苗的快速生長,同時發生病蟲害的概率也比較低。其優勢在于能保證植株根系健碩,且沒有苗期,能有效避免田間病蟲害造成的影響,顯著提高成活率和管理效率。育苗過程中要防止高溫燒苗,每天早、晚要關注苗床變化情況,若存在變白問題,須及時補水。育苗過程中苗床除草不得使用除草劑,須進行人工除草。播種環節應重視播種時間、播種深度和播種密度。首先,播種時間應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氣象條件來確定,主要分為春播和夏播,春播時間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種溫度較低,有利于生長,經過130~140d的生長后,8月下旬便可收獲。夏播于立夏后播種,播種溫度較高,影響出苗率,生長周期為120~130d,成熟期也比較晚。其次,播種深度控制為1.5~2cm,也可跟實際情況增加至3~4cm。再次,播種密度取決于植株特點,葉片較寬且抗倒伏能力不強的品種,應遵循稀種原則,密度為60000~90000株/hm2。常用的播種方式有等距離穴播或條播。
5田間管理
施肥能夠保證有機高粱獲取充足的生長養分,施肥前應明確有機高粱生長過程中的養分需求,并對有機高粱不同生長階段進行充分了解,主要包括出苗期至拔節期、拔節期至孕穗期、開花期至成熟期3個階段。有機高粱在這3個不同階段中所需要的肥料總量的差異較大,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施肥。例如:拔節期至孕穗期對養分的需求量較高,須進行追肥或二次追肥。施肥量取決于種植地的土壤條件,土壤養分較低時,要保證有機高粱的栽培效率和產量,需適當增加基肥量。增施基肥可提升肥力,確保有機高粱生長期間肥力充足。基肥以農家肥為核心,配合尿素、過磷酸鈣等,實際用量根據種植條件適當調整。通常情況下,基肥于整地期間施入,農家肥施用量約為30t/hm2,尿素、過磷酸鈣等用量為0.5t/hm2。有機高粱抽穗揚花期至灌漿期,對粒肥的需求量較大,可先施加沼渣、輕糞水,再施加有機肥。間苗能夠對植株生長產生較大影響,間苗時間晚不僅會造成根系變化,還會阻礙生長過程中營養成分的獲取。3~4葉期為最佳間苗時間,間距為3~5cm。生長階段的管理主要是在有機高粱的拔節期、孕穗期等階段做好澆水、追肥等工作,目的是提供充足的養分[4]。盡管生長階段對水分、肥料等的需求量較高,但須遵循合理、均衡給養的原則,否則不僅會影響生長,還會影響抗倒伏能力。中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進入拔節期時中耕深度不低于10cm,同時要做好培土工作。為了防止澆水過多,還應做好排澇工作。
6病蟲害防治
有機高粱高產高效栽培過程中會遭受病蟲害侵襲,大量蟲害造成的影響極為嚴重,影響栽培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產量。因此,重視病蟲害防治尤為重要,要根據蟲害類型進行針對性防治。有機高粱的病害主要包括黑穗病、大小斑病、紫斑病等,蟲害主要有高粱條螟、高粱蚜蟲和粘蟲等。不同的病蟲害要采取相應的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有機高粱病蟲害防治方法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每種防治方法均有不同特點。為了保證土壤養分均勻,避免因肥料不足而產生病害,輪作耕種、混合耕種是比較常用的防治方法。生長階段將雜草、病株等予以清除,可避免病害傳播。蟲害也要根據發生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5]。地老虎是在我國分布較廣的蟲害之一,成蟲與幼蟲均會通過啃食嫩葉、子葉等造成植株大面積枯死,對有機高粱生長帶來嚴重威脅。應詳細了解此類蟲害的生活習慣、發生條件等,并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通常情況下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3種防治手段。物理防治可在收獲后及時清除雜草,保持田間干凈整潔,并及時翻耕土壤,消滅潛藏的幼蟲和蟲卵。也可利用人工處理的方式進行防治,即用水浸泡新鮮泡桐葉后置于田間,翌日便可捕獲大量幼蟲。化學防治應當在幼蟲2齡始盛期到高峰期使用,幼蟲在該階段抗藥能力不強,也未進入土壤中,不會對植株根系造成傷害,可用敵百蟲、辛硫磷、敵敵畏等誘殺成蟲與幼蟲。生物防治也是能夠取得較好防治效果的措施之一,地老虎的天敵多達120種以上,如廣腹螳螂、細頸步甲、灰腿寄蠅、小地老虎大凹姬蜂等。可作為生物防治的病原微生物較多,如蘇云金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微孢子蟲等。豐富多樣的生物防治手段能夠顯著提升蟲害防治水平。
7采收
有機高粱采收應在蠟熟末期進行。穗基部莖稈變黃、下部葉片枯死時,有機高粱的穗外呈棕色,具備極佳的品質,需分批收割。采收后的有機高粱須經過晾曬、風干等環節后再進行存儲,且要確保存儲器具干凈、無污染。
作者:劉雪璐 單位:貴州省桐梓縣高橋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