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談大棚西瓜多層覆蓋錯季上市栽培技術,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大棚西瓜多層覆蓋錯季上市高效栽培技術,即在同一大棚內安排種植多個西瓜品種,利用西瓜品種熟性不同,自4月底開始釆摘至6月上旬結束,上市時間延長30d左右,實現(xiàn)了錯季生產和延期供應。該項技術模式每667m2大棚小型西瓜平均產量4500kg左右,純收入在2.4萬元以上。
關鍵詞:大棚西瓜;多層覆蓋;錯季上市
天水市武山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西北部的渭河上游,境內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向中部河谷川區(qū)傾斜。年平均氣溫10.3℃,無霜期195d,年均日照時數(shù)2331h,降水量500mm左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自然條件適宜設施農業(yè)發(fā)展。武山縣西瓜栽培歷史悠久,屬于北方最佳果蔬生產區(qū),特別是大棚西瓜以其上市早、品質優(yōu)、無污染而遠近聞名。2020年,武山縣大棚果蔬7320hm2,其中早春西瓜1475hm2,占總面積的20%以上。為了使大棚西瓜不僅提早上市,同時還能延長供應時間,課題組與當?shù)乜萍既藛T經過多年試驗探索,總結出了一套大棚西瓜多層覆蓋錯季上市高效栽培技術,即在同一大棚內安排種植多個西瓜品種,利用西瓜品種熟性不同,自4月底開始采摘至6月上旬結束,上市時間延長30d左右,實現(xiàn)了錯季生產和延期供應,最大限度增加了收入。目前已發(fā)展種植面積120hm2左右,被當?shù)胤Q為“周莊模式”。課題且對25戶種植戶調查,該項技術模式每667m2大棚西瓜平均產量約4500kg,平均產值3.5萬元,除去人工費用和生產經營性支出,純收入在2.4萬元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1多層覆蓋大棚結構
大棚以水泥竹木骨架為主體,坐向以南北方向延長,兩棚間距不小于1.5m,棚頭間距2.5m。大棚一般占地0.03~0.05hm2,棚寬8~10m,棚高2.5~3.0m,大棚長度根據(jù)地形確定,以40~60m為宜。以大棚長寬60m×8m典型設計為例,棚體外層骨架為寬6cm竹片,拱桿間距100cm,用縱向拉桿連接固定,拉桿距棚脊25cm;內層支架為寬3cm竹片,上下層垂直間距15cm;立柱采用直徑8cm混凝土預制件,中間立柱高2.5m,間距1.6m,水泥預制件立柱下端須有0.25m×0.25m×0.25m的混凝土底座,底座上表面在地表水平面下30cm處,底座下用三合土夯實。覆膜首先將外層棚膜覆蓋固定,生產上一般選用0.08mm厚、透光率90%以上的普通棚膜,內層附加2~3層0.008mm厚、2m寬塑料薄膜,形成阻隔棚內空氣對流,減緩棚內熱量散失,達到增溫保溫效果,從而創(chuàng)造適宜西瓜越冬和春提早栽培環(huán)境。據(jù)測算,每增加1層薄膜,可增加棚內溫度2~3℃,通過3~4層外膜、內膜覆蓋,棚內溫度可提高8℃左右。
2品種選擇
西瓜選用早熟性好、抗病強、不易裂果、耐貯運的中小果型品種,對應早期上市的消費需求,適宜當?shù)厥袌鲣N售。如:“紅小玉”“金玲瓏”“金富貴”“豫藝黑小寶”“黃金三號”等[1-2]。小型西瓜4月底開始釆摘,中型西瓜上市一直延遲到6月上旬結束。
3育苗嫁接
12月下旬開始播種,翌年1月初進行嫁接。生產上一般采用插接法,操作相對簡單,而且成活率較高。先播砧木后播西瓜,當砧木1葉1心,接穗2片子葉拉平、真葉露尖時,即可進行嫁接。砧木選用抗病性好、親和力強、嫁接易成活、且不影響西瓜品質的“豫藝V90”“超豐F1”“金砧1號”等。試驗表明,“豫藝V90”“超豐F1”“金砧1號”3個砧木品種嫁接移栽后長勢旺于自根苗,西瓜風味和口感較好,據(jù)測定,中心含糖量達到12%以上,且增產效果顯著,可以作為生產中理想的砧木品種在渭河流域推廣應用。嫁接苗愈合的適宜溫度為25℃左右,夜溫不能低于18℃,嫁接后要保證棚內相對濕度在95%以上。嫁接后小拱棚頂部用覆蓋物遮光,3d后早晚除去覆蓋物,逐漸增加見光時間,10d后恢復到普通苗床管理。從嫁接到完全成活需10~12d,嫁接苗移栽前,為增強瓜苗抗逆性和抗病性,選擇晴天上午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加0.1%硼砂水溶液,連續(xù)噴2~3次。
4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翌年2月中旬,結合整地每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鉀20kg、磷肥25kg、農家肥2000kg。按高15cm標準起壟,壟面覆蓋地膜。定植前對穴盤苗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殺菌消毒,采用“丁”字形雙行交錯定植,行距1.0~1.2m,株距40~60cm,每667m2定植1000~1200株。定植后澆灌1次定苗水,然后控制水肥,防止徒長瘋秧,促進不定根的形成,增加植株營養(yǎng)吸收能力。3月中下旬,隨著外界氣溫升高逐層除去內膜,以增加光照強度。棚內氣溫白天24~32℃,夜間不低于15℃,空氣相對濕度白天50%~60%,夜間80%左右。抽蔓期結合澆水追肥1次,每667m2施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0%)10kg,碳酸氫銨20kg、硫酸鉀10kg,結果初期控水控肥,坐果后和果實肥大盛期結合澆水各追肥1次,每667m2追施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0%)15kg、三元復合肥(N:P2O5:K2O=15:15:15)10kg,果實成熟前5~8d控水控肥,中后期每667m2追施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0%)30~40kg,追肥間隔15d左右。
5植株調整
采用3蔓留2瓜,即保留主蔓和2條側蔓坐瓜,其余側枝全部剪掉。生長前期以理蔓為主,盡可能擴大營養(yǎng)體,及時引蔓,使瓜葉分布均勻。西瓜枝蔓長至40~50cm開始壓蔓,借助一些倒“V”字形卡扣,將藤蔓固定在土壤表面,瓜蔓每隔20cm左右壓1次,主蔓可壓4~5次,側蔓壓3~4次。這樣的壓蔓方式防止了節(jié)位不定根的生長,有效避免因為重茬種植西瓜而發(fā)生病害侵染[3]。西瓜開花后的第7天,果實開始迅速膨大,第1茬在主蔓第18~20節(jié)位(第3或第4雌花)留瓜,第2茬西瓜留側蔓瓜,如果2個側蔓上相近節(jié)位的雌花同時開花,2朵雌花可同時授粉,7~8d后根據(jù)幼瓜生長情況留大除小[4]。第1茬瓜成熟后應及時剪除結瓜主蔓和基部的老葉、黃葉、枯葉等,但要保留2~3個節(jié)位葉片,可促使萌生側蔓,利于下茬瓜的生長發(fā)育。
6適期采收
判別西瓜成熟度,第一是根據(jù)品種性狀計算坐瓜天數(shù),坐瓜后30~35d即達生理成熟,根據(jù)標識日期,準確判斷成熟。第二看西瓜紋路,如果花紋顏色較深且走向清晰為熟瓜,紋路不清楚且比較雜亂則為生瓜。根據(jù)以上方法綜合判斷,適時采收。采收西瓜的正確方法是從瓜梗與瓜蔓的連接處割下,避免從梗基部撕下。
7病蟲害防治
大棚西瓜發(fā)生白粉虱可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2000~3000倍液噴施進行防治,每隔10d噴1次,連噴2~3次;蚜蟲防治每667m2可用20%滅蚜煙熏劑400~500g,分放4~5堆點燃,閉棚3~4h,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噴霧,每隔7~10d噴施1次,連續(xù)防治2~3次;霜霉病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最好交替使用,每7~10d防治1次,也可用百菌清煙霧劑熏棚;炭疽病發(fā)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懸浮液12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7d噴藥1次,直到控制住病害;病毒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抗毒劑1號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進行防治。
作者:趙亮 李文 竇永強 單位:天水市蔬菜產業(yè)開發(fā)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