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馬鈴薯是我國較為傳統的一種經濟型和糧食型的作物,其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是人們餐桌上的常見蔬菜。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對于農戶來說非常重要,直接影響著種植效果。而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由于栽培技術存在一些問題,常導致產量和質量上不去,因此掌握馬鈴薯關鍵種植技術對于提高產量和質量至關重要。
關鍵詞:馬鈴薯;栽培技術;選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
馬鈴薯又稱為土豆,既是蔬菜,也是糧食作物,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馬鈴薯的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物、鈣質、維生素以及胡蘿卜素等。另外,馬鈴薯的產業鏈相對較長,一年四季都有供應,其產量和質量對我國消費者的餐桌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其栽培技術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給馬鈴薯種植帶來較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掌握好馬鈴薯的栽培技術是提高產量和質量的關鍵,對馬鈴薯種植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選種和種薯處理
在選擇品種時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等選擇合適的品種,如對于多熟制地區易選擇結薯早、體眼期短、易于催芽的早熟品種。一季作物則由于緯度高,溫暖季節短,農作物生長期短,只能一年一熟,選擇的品種應為體眼期長的晚熟品種。同時還需要選擇種性無退化、無病蟲害、無損傷、塊莖大小適宜,薯塊的表現光滑、肉質堅實、剛過休眼期的塊莖作為種薯。選擇好品種后要做好種薯的處理工作,有些病害是通過種薯傳播的,因此,在種植前需要對種薯進行處理。可使用藥劑浸種1.5h,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或者可以使用40%的福爾馬林噴灑薯堆,然后曬干后播種。另外,有些病菌是通過切種薯的過程中感染的,因此,盡可能的選擇整薯播種,如果要進行種薯切塊,則需要將切刀消毒。在切塊時要求每塊上1~2個芽眼,并且要每一塊都有塊莖上部芽眼,這樣可保證頂端優勢,利于種薯發芽出苗。對于一些休眠期較長的種薯,常因休眠期未過而出現播種后不發芽的現象,出苗推遲,影響后期的生長,因此,在播種前需要進行催芽處理,并且催芽過程中,還可將病爛薯淘汰,有利于全苗壯苗。催芽方法是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在20℃左右的溫度下催芽,注意要保證沙層處于濕潤狀態下,一般經過10天左右種薯即可發芽,當芽長出2cm時即可播種。
2選地和整地
要想提高產量和質量,種植地的選擇也很重要,選擇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地塊,是產量和質量的保障。馬鈴薯宜選擇土層深厚、地質疏松、排水良好、地勢平坦的地點,土層深厚能保證土豆的養分吸收,疏松的土壤有利于土豆的膨大,肥沃的土壤利于土豆的生長發育等。并且種植的馬鈴薯的地塊不宜是連作地塊,或者上茬作物不宜為茄科作物。在種植前需要進行精細的整地,馬鈴薯的塊莖是在土內形成和膨大的,因此,要求土壤疏松,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高,因此要進行深耕,耕深一般在25cm左右,然后施足基肥?;蕦τ隈R鈴薯的生長至關重要,占總施肥量的60%~70%,并且要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同時配合適量的化肥,結合深耕施于地下。整地后要求將地面耙細,然后作畦,畦的高低、間隔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
3適時播種
溫度對于馬鈴薯生長非常重要,因此,要確定最佳的播種期,做到適時播種,要求馬鈴薯的結薯期要處于月平均溫度在15~25℃之間,這樣的環境溫度適宜塊莖的持續生長,因此,這段時間持續的時間越長,產量越高。因此,要掌握好播種時間,柳河地區一般選擇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這段時間播種,冬季收獲。在種植馬鈴薯時可以選擇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可以使馬鈴薯提前上市。在種植時還要注意合理密植,要根據品種、土壤的肥力等因素合理的確定密度,如果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薯塊的膨大,使產量下降,種植密度過低則地塊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對產量影響也較大。一般要求每公頃的株數為75000~90000株。
4田間管理
做好馬鈴薯的田間管理工作,在幼苗長出時為了確保苗全、苗齊、苗壯,要做好間苗、補苗和定苗的工作。間苗時將病苗、弱苗、小苗拔除。然后適時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結,清除雜草,以免影響到幼苗生長。當苗長出7cm左右時結合間苗進行第一次的中耕,耕深要求在10cm左右。半月后進行第二次中耕,此時要淺耕,不宜超過10cm,再現蕾期進行第三次中耕,并結合高培土,增加結薯層的土壤厚度,對提高產量和品質有利。馬鈴薯對水肥的需求量較大,其中在開花期的需肥量最多,此階段要保持土壤濕潤,利于塊莖的膨大,如果發現土壤水分不足,要及時的澆水。但是在馬鈴薯生長后期則要注意控制澆水量,如果此階段土壤水分含量較大,會導致薯塊腐爛,因此如果遇到連雨天要做好排水的工作。馬鈴薯播種后出苗期較長,可盡早的追肥,以促進薯塊發芽出苗,此階段可以使用農家肥,或者使用少量的氮肥,以促進地上部分增加,增加干物質的積累。在現蕾期追肥以鉀肥為主,配合使用少量的氮肥,在生長的后期一般不追肥,但是如果馬鈴薯出現早衰的現象則需要進行葉面施肥。要做好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主要的病害包括晚疫病、病毒病、瘡痂病、環腐病等,蟲害則主要以蚜蟲為主,在防治病蟲害時可選擇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5適時收獲
當馬鈴薯的植株停止生長,莖葉大部分開始枯黃時即到了馬鈴薯最佳的收獲期,如果是種用則可以提前收獲,以免芽眼老化,或者受到低溫凍傷。收獲應選擇在大晴天進行,并且在收獲前1周要停止澆水,在收獲前1~2天先將莖葉清除,再收獲,在收獲的過程中要盡量的避免薯塊受損,并防止在烈日下暴曬。馬鈴薯在收獲后要做好通風、防曬、防霜凍等工作,應避光貯藏。
作者:丁連武 單位:吉林省柳河縣時家店鄉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