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有機鮮食玉米規范化栽培技術要點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國家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調減普通玉米生產面積的背景下,鮮食玉米栽培成為廣大糧農愿意選擇、容易操作、效益良好的一種栽培模式。為了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打造市場高端鮮食玉米品牌,大家更愿意進行“有機”鮮食玉米的生產。主要介紹了有機鮮食玉米規范化栽培技術要點,以期為廣大糧農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有機鮮食玉米;規范化栽培;技術要點
有機鮮食玉米栽培必須在一定規范要求下進行生產,這是鮮食玉米生產在效益上能夠獲得高收入、在品牌上能夠獲得良好信譽和知名度、在產品上能夠收獲高品質有機食品的前提和保障。
1產地環境要求
生產地塊遠離工業“三廢”、養殖場、醫院等污染源,土壤質量、大氣質量、水質要符合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相關質量標準。
2規范種子來源
必須選擇適應當地農業生產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品種,首選品質佳、味道好、高產、抗病蟲性強,通過國家或黑龍江省審定的品種。例如:金糯262、903甜玉米、墾粘1號、墾粘7號、中甜、萬糯2000等。
3無害化種子處理
有機鮮食玉米生產要求所用種子不可有化學藥劑包衣。散裝種子進行人工或機械精選,剔除粒型不完整、帶斑粒、破碎粒、蟲蝕粒,保證種子純度和凈度均不低于98%,發芽率高于90%,可用生物藥劑枯草芽孢桿菌進行拌種,保證所用種子為非轉基因品種。
4遠距離隔離選地
為了防止有機鮮食玉米與其他普通玉米混雜授粉,影響其品質、味道和口感,在種植地塊選擇上,要與其他種類的玉米進行遠距離隔離栽培,間距大于400m。如果有樹帶、山崗等屏障,距離可適當縮短。
5規范選擇茬口
上茬地塊選擇在有機糧食生產的地塊,這樣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本茬作物的有機化生產,可選擇前茬為有機生產的小麥、大豆、玉米或馬鈴薯等茬口,優先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耕層深厚、排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地塊。
6標準化耕整地
提倡3年進行1次深松或深翻,松、翻、耙相結合。適宜進行秋整地,沒有深翻基礎的地塊,耕翻深度需達到20cm以上;有深翻基礎的地塊,滅茬深松30cm,整平耙細;按種植生產實際要求起壟,常規壟寬65~70cm,大壟寬110cm,起壟后及時鎮壓。
7規范化施用肥料
合理利用畜禽糞便、作物秸稈等原料,堆漚充分發酵腐熟、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結合整地施入,施肥量為3t/667m2。選用符合NY525—2012行業標準的商品有機肥作為種肥或追肥,如酵素有機肥等產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進行追肥,每667m2可選用酵素生物有機肥45kg,追肥部位離植株10~15cm,深度10cm左右;或每667m2使用酵素濃縮液肥進行葉面噴施追肥2~3次。
8播種時間及方法
當5cm地溫穩定通過12℃時即可播種,或依采收上市時間延后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水平選擇適宜的播種密度,種植密度為4000株/667m2左右,播種量不少于1.5kg。110cm大壟種植,行距70cm,壟上雙行小行距40cm,進行精量等行距、等株距播種;標準壟65~70cm種植,按種植密度等要求進行精量等距播種。干旱地塊播深可略深些,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鎮壓后覆土厚度以2~3cm為宜;過于干旱地塊可采用機械開溝、催芽坐水種,播后隔天鎮壓;直播的地塊施肥、播種、鎮壓要連續作業。
9加強田間管理
9.1查田補苗
為了應對田間可能出現缺苗、斷壟的現象,播種初期需準備補種、用種或預備苗。播種后出苗前,及時檢查發芽情況,如果出現粉籽現象或出苗后缺苗,及時用預備苗或田間多余苗進行坐水補栽。玉米苗長到3~4片葉時,進行一次等距離定苗,去除弱苗、小苗和雙苗。
9.2鏟趟除草
出苗后要進行一次深松或鏟趟,達到增溫散寒、蓄水保墑的目的,之后每7d左右趟一犁,實現土壤疏松、消滅田間雜草等目的。
9.3蟲害防治
防治黏蟲,一般在6月中下旬。田間調查發現平均每100株玉米有50頭黏蟲時開始防治,在幼蟲3齡前,選用BT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幼蟲,用頻振式殺蟲燈防治成蟲。防治玉米螟,田間調查每100株活蟲達到80頭時,要重視玉米螟的防治。在越冬代玉米螟羽化初期,用投射式殺蟲燈在秸稈垛附近誘殺玉米螟成蟲,開燈時期一般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田間釋放赤眼蜂防治螟蟲,在玉米螟卵始盛期,在田間進行第1次放蜂,隔7d后進行第2次放蜂,放蜂量為1.5萬頭/667m2。防治玉米螟幼蟲,可用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機,噴灑BT可濕性粉劑防治。
10適時收獲與儲藏
收獲期在玉米授粉后15~25d開始,鮮穗食用玉米可適當早些收獲,收獲當天送加工廠或上市,過夜品質大降,鮮粒食用玉米可相應晚些收獲。包裝、儲藏要符合有機農產品技術標準,建立有機鮮食玉米田間生產檔案及影像資料,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作者:張明志 單位:哈爾濱市呼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