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土雞規模化高效生態養殖技術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土雞養殖逐漸形成一種新型體系。文章就土雞養殖的選址和建設、飼養過程的注意事項以及銷售時期的把控等方面展開討論,以期為生產實踐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我國居民的食品種類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得豐富起來,對于現代社會的普通大眾來講,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人們對食品營養的需求越來越重視。雞蛋、雞肉對于人類的健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人們對雞蛋、雞肉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現代養殖業中,土雞養殖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體系,即規模化生態健康養殖。
1雞場的選擇
在雞場建設時,需要嚴格選址和合理設計,尤其要考慮雛雞的養殖條件,場址要求地勢高、干燥、背風向陽、安靜、環境無污染,盡量選擇在林蔭稀疏的位置,地勢較為平坦或稍有坡度,最佳的向陽位置為南或東南方向,陽光充足且排水良好。同時還要保證雞舍的基礎設施齊全,雞舍內部設計為上下兩層,根據墻體高度,適當增添窗戶,保證通風換氣,雞舍中間設計一條一米寬的飼料通道。
2飼養過程中的具體事項
2.1育雛期
雛雞出殼到30日齡為育雛期,該階段雛雞對外界的抵御能力差,野外飼養死亡率高,育雛期要求人工培育,飼料可以選用全價飼料。飼養密度一般在40羽/m2~50羽/m2,隨著日齡增長,以10羽為標準,逐漸減少飼養密度。關于溫度控制,第一周為33℃~35℃,第二周為30℃~32℃,第三周為28℃~30℃,以后可每周下調2℃直至降到20℃左右維持恒定;通常用紙箱、育雛籠和熱炕保溫。關于濕度控制,前期60%~65%,后期55%~60%。保證適宜溫度、濕度的同時,及時通風換氣并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為防止啄癖,一般在10~20日齡進行斷喙。可在上喙1/2、下喙1/3處切下,切后應繼續將喙在烙片上停留一會以利于止血。
2.2入舍期
雛雞3周齡后統一入舍飼養,溫度降到20℃~22℃,及時通風換氣,飼養密度設定成20羽/m2。入舍1h~2h內供給飲水,水中可加入5%左旋葡萄糖,還可以添加多種維生素或者配制0.01%的高錳酸鉀溶液,以增強體質,便于糞便排出和緩解應激反應,水溫與雞舍溫度一致。脫溫之后,按照常規方式飼養,飼料選用五谷雜糧,早中晚定時定量飼喂,五谷雜糧包括玉米、小麥、稻谷等,根據入舍的時間逐步遞增,替代全價飼料。入舍第二周,將中午的飼喂去掉,早餐的喂量減少至七成左右,定期喂不溶性沙礫,以增強雞的消化功能,促進雞的生長發育。
2.3育成期
該階段可以在野外進行放養。放養場地選在草木茂盛、生態環境好的草地、林地、果園、田野,周圍5km范圍內無污染源,山地坡度低于25°,水源充足、通電通路。放養場地周邊選用鐵絲網、高速公路網、尼龍網或竹籬圍成高1.5m的封閉圍欄,雞可在欄內采食,以免跑丟。在放養場地內或緊靠放養場地選擇地勢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搭建簡易雞舍,同時放置飲水器,雞可以在舍內夜棲、產蛋,并在高溫、暴風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可以幫助雞群遮陰、休息、飲水,降低意外情況對雞群造成傷害。放養季節依各地氣候條件而定,甘肅隴南土雞最佳放養期為4月~10月,此期光照充足,蟲草茂盛,天然飼料豐富,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放養密度以每畝(667m2)放養80~120羽為宜,規模特別大可采用“劃區輪牧制”。初次放養要進行誘導訓練,二人配合,一人在前吹哨開道并拋撒原糧,讓雞跟隨哄搶,另一人在后驅趕,直到全部進入放養場地,訓練5d~7d,雞群就建立起了“吹哨-采食”的條件反射,以后只要吹哨召喚即可。放養地點由遠及近,放養時間逐漸延長。仔雞養成放牧歸牧的習慣后,采用早上放牧,晚上歸牧,實行全天放養。公母分群、強弱分群有利于提高飼料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商品雞整齊度。當放養場地寬廣時,蚯蚓、牧草籽實等天然飼料豐富,通過自由覓食能夠滿足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需求。當牧養條件差,草被稀疏、天然飼料短缺時,補飼原糧會導致營養不足,應補飼配合日糧。加強放牧期管理,注意防疫、消毒、驅蟲,供給充足的飲水,加強巡查,檢出病弱雛單獨喂養,預防惡劣天氣危害和獸害,尤其是防范老鼠、黃鼠狼和蛇的侵襲。雞舍附近地段要定期下夾子捕殺黃鼠狼,晚上下夾子,次日早晨要及時收回,防止傷害雞。放養場地飼養幾羽鵝能有效預防老鼠、黃鼠狼和蛇等獸害。果園內放養雞,噴灑農藥一定要使用生物農藥,以防雞中毒。此外,在土雞出售前1~2周,如果土雞整體較瘦,那么可以限制放牧時間,進行適度催肥。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保證出欄商品雞的整齊度。
3銷售時期的把控
放養期是土雞提升肉質的重要時期,在飼養的過程中,如果飼養的雞肉水分含量太少,則會使其營養成分不足,鮮味素以及芳香物質含量較低,導致銷售時肉質不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而飼養的時間過長也會造成雞肉纖維老化,加大飼養成本。所以控制土雞的生長體型以及生長周期,對土雞品質、銷售有重要影響。公雞的生長速度會比母雞的生長速度快,所以,小型的公雞在100d左右、母雞在120d左右即可上市,中型公雞在110d、母雞在130d即可上市。這樣的上市標準能夠最大限度優化雞肉的芳香物質以及鮮味素的含量,保證上市的土雞肉質鮮嫩,營養成分能夠達到市場的整體要求。同時,此標準還能夠最大限度節省養殖成本,對養殖產業的經濟效益有明顯的優化效果。甘肅省隴南市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貧困山區,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雨量適中,氣候溫潤,無霜期長,境內林草植被覆蓋率高達64.8%,自然屏障多,生態結構合理,適宜土雞野外牧飼;土雞養殖投資少,見效快,規模可大可小,技術要求不高,農戶經過簡單培訓即可生產經營,與當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高度契合。近年來,通過項目扶持、資金投入、技術示范引導,土雞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17年全市土雞出欄量達到530萬羽,技術和生產經營模式不斷完善并趨于成熟,呈現出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
作者:馬登學 單位:隴南市畜牧獸醫局